第611章 絕巔蘇子

西湖的水分外清澈、荷葉疏密有致,似乎更有景觀。蘇堤到如今,已經兩三百年,關於蘇東坡的傳說,至今依然熱火。這位站到文學史上最高峰的大咖,在文朝同樣是士林中的巔峰、楷模。

韓玉芝說着蘇堤的來歷,說起蘇大咖,不由地吟唱起《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那婉轉悠揚的聲調兒,楊繼業不由地讚歎。對於詩詞,後世人即便能夠領會蘇大咖詞意和境界,對於唱詞的理解,確實存在時間和文化氛圍的差距。

楊繼業對於詩詞,實際水準不過處於文朝士林的中等水平,但他有後世的一些經驗,讀懂這些詩詞確實沒問題。而楊繼業到如今,基本不再依賴詩詞來揚名,獲取必要的資源。

之前的《詠石》能夠讓他傳揚文名,那時需要文名來幫他撐場,如今卻更多地選擇隱藏,不讓外人關注自身。

說到蘇詞,令人感觸悽切的不外乎《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但今天楊繼業一行人,自然不會談論這一詞。

新婚不久,恩愛正濃。人生起步,意氣風發。對於那種悽切悲哭的情境,是自覺拒絕的。

楊繼業自然不是第一次遊覽西湖,文朝的西湖,比之後世更漂亮,更有那種神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也只有在古時候的西湖,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韻味。

巫素貞和陳羽霏對詩詞、文字,文采,很是粗淺,卻不會影響到韓玉芝和楊繼業兩人談論。楊繼業聊一會詩詞,也擔心自己在韓玉芝面前露出破綻,說,“玉芝,詩詞這些不過是一種生活,世上還有很多種生活。是不是?”

韓玉芝也聽出來,笑了笑,說,“相公,我只不過是在你這裡瞎說幾句,也不懂什麼啊。”

巫小陸、巫豹和楊猛等人雖說與他們一起遊湖,卻是落在稍後一些。對於楊繼業一路撒狗糧,自然是視而不見。沒辦法,誰讓楊繼業是主角?

離開荊蠻楚地之前,巫長安曾通楊繼業提到,巫豹該成親了。巫豹自己對此不以爲然,楊繼業卻是給了承諾,只要有適合的女子,肯定會爲巫豹說媒。

荊蠻楚地那邊的女孩也不少,但巫豹對此有較大抗拒,便不急於完成這件大事。巫素貞對於三哥的婚事,還有小六等兄弟的婚事,都是非常上心的。

巫小陸之前留在垣武城,不能跟隨到蘇杭,心裡急,日夜勤苦練武。如今,巫小陸的武力值有很大提升,至少是超過了楊繼業。這次一路行來,只要有點時間,巫小陸都會纏住楊猛交手,有楊猛這樣的大宗師級別的幫練手,提升更快。

離開蘇堤,見唐俊詞帶着幾個人出現,似乎巧遇了。楊繼業心裡明白,進杭城,有人認出自己,那也是必然的。

快步迎上前,對於唐俊詞這樣的高官,對自己善意十足的存在,楊繼業還是很尊重,也樂意往深出往來。

“唐大人好,小子正準備去杭城給大人您投拜帖……”楊繼業笑呵呵地行禮,作爲士林的後輩,兩人的地位相差是很大,楊繼業自然會有相應的禮節。

“你小子還說,到杭城,悄悄的來西湖。也不先見個面,讓老夫當面賀喜一番。你說是不是該罰?”唐俊詞故作生氣,擔心楊繼業游完西湖之後,去楊家寨那邊,自己反而更不好主動找上門。

蘇杭的平定倭寇之戰,自從楊繼業離開蘇杭,兩軍之間形成對峙,就一直沒有實質性的交戰。這對蘇杭而言,壓力是非常大的。拖得越久,戰事耗費越多,而對地方民於政說來,也會人心浮動,對唐俊詞這個知府大人是有影響的。

時間拖太久,朝堂對蘇杭的戰事也會有別的異議。再說,倭寇不滅,會不會導致戰局變異?

楊繼業在蠻族軍的影響力,唐俊詞是明白的,不說破而已。他的到來,很可能是徹底解決倭寇之患的關鍵人物。

見唐俊詞這個態度,楊繼業立即說,“唐大人說得是,小子該罰。小子失禮了,認罰認打,絕無二話。”

“新婚燕爾,情濃意蜜。正是年少該有的事情,老夫是過來人,哪會不懂?這時候既然遇上了,只能打攪你們遊興。”唐俊詞說。

楊繼業隨即帶韓玉芝、巫素貞等見過唐俊詞,這也是因爲彼此關係較深,纔會如此行事。唐俊詞早有準備,見到兩位新人,分別贈送了禮物,是對楊繼業新婚的表示。

隨後,一行人往知府衙門走,一路上,說到了荊蠻楚地的風情,也說到蘇杭目前的局勢。楊繼業知道唐俊詞最爲關心的,就是平定倭寇之事。對此,他也不能直接說。

京都發生的事情,太子劉靜在街頭被行刺,想來唐俊詞也收到這方面的消息。說,“唐大人,京都發生的逆案,您聽說了吧。”

唐俊詞沒想到楊繼業會先提這個事情,隨後也想到什麼,說,“聽說了,只是不知詳情。我想啊,右相大人返回京都,對太子的扶持是必然的。如此一來,讓某些人難安,才做此逆行。這些人不足成事,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爲。楊詠石,你覺得呢。”

“唐大人,我雖然在京都生活過,但那時候小,一心只在讀書,外面的事情一概不懂。離開京都六年,什麼印象都沒有了……”楊繼業也是故意這樣說,他對京都的事情,確實所知太少,先做一些鋪墊。

老爸已經在回京都的路上,自己留在蘇杭的時間不會多久,而荊蠻楚地那邊,自己如果說還會再去,不過是陪巫素貞去省親了。機會也不會多,以後,京都必然是自己最爲關鍵的據點。

對京都的局面,唐俊詞也不會深說,牽涉到皇家大統接替,文昭帝還在位,誰敢胡說?

“楊詠石,蘇杭平定倭寇之戰,你最新的想法是什麼?”唐俊詞不再繞彎子,挑明瞭說開,對彼此都好。

“唐大人,不必擔心。”楊繼業說,“在見湖鎮那邊,我見過小王爺劉浪,他準備打。”

“那就好。”唐俊詞得到最想要的一個信息。

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371章 解愁一席話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173章 衝上去第371章 解愁一席話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93章 初進縣衙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426章 莫名其妙王柏樑第396章 奇襲見湖鎮(八)第696章 破王家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240章 求 聯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554章 留火種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553章 邀入夥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92章 族羣分別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5章 抄 詩第537章 以一敵十第50章 倩影再現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569章 分頭跑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21章 再抄詩第284章 孫大炮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491章 進 城第347章 芒勁角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13章 到 手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37章 劉浪出題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11章 一拳之威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24章 俘獲三個第48章 耶律鍾玉第100章 我們做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406章 祥山鎮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615章 張洪庭之雜感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414章 張靖海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338章 追 擊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