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運送大隊

蠻族軍的推進並不掩藏蹤跡,如同之前從見湖鎮出發一樣。祥山鎮出兵,總兵員不足三千,外界對於蠻族軍這樣做,也是很茫然。

但蠻族軍在暗地散佈的消息,要在寧府多地設立粥場,讓寧府異地的流民能夠有口粥喝,不至於餓死。這個說法傳開後,質疑的人自然有,更多的人確實在感動。

楊少爺在杭城辦粥場,吸納流民做事,給人生路,其實早在蘇杭傳開。楊少爺年少而心善,又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專門來救助蘇杭一地,懲罰入侵的倭寇。

這樣充滿傳奇的傳言,實際上是楊繼業吸納在粥場的隊伍,外出經營時傳揚出去。也是這些被吸納的流民,心存感念,到處傳揚楊繼業的美德。

有楊少爺的美談在前,這次蠻族軍孤軍往寧府寧城進軍,便有充分的理由。這個理由堂堂皇皇,也體現出楊少爺那種救人於水火,而不顧自身安危的情懷。

蠻族軍推進速度不快,每日不過五十里。這樣的進軍行速,對文朝其他軍隊而言是超出正常行進速度的。

蠻族軍不過是用這樣的速度,來吸引外面的注意力。真正的情況是,蠻族軍目前處於高度分化力量階段,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軍力,還在處置升山鎮和橋臺鎮餘留的物質,特別是那邊存着的米糧。

要將這些米糧運送出來,已經投入大量的人力。兩鎮投降的人數,合計起來有三千餘人,主要成分是海盜,必須要有軍力鎮壓,纔可能甘心做苦力。

而兩鎮青壯合計起來,也有兩千餘人,這些青壯也包括了體力不錯的女人。這些人相對而言好管理一些,有輔兵夾雜其中,這些人心裡確實存在負罪感,倒是聽任安排。

最主要的是,古代運送到效率低下,長途行走,車載馬拉動靜太大,難以瞞住蘇杭這邊的人而不察覺。實際上的運送,主要是組織人員肩挑背背。每個人能夠挑的數量,一次不過六七十斤而已,力氣好的人,也不過一百斤。

再多,就無法長途趕路。而這些人的行速,一天無法走百里。從升山鎮往見湖鎮走,哪怕拉直徑走也有將近七八百里,一個來回就需要半個月。

不過,除了俘虜、兩鎮青壯之外,蠻族軍這邊的輔兵們,大部分都參與了運送米糧。還有榮盛鏢局那邊的人手,也調一兩千過來做這個事情。

榮盛鏢局的人,以及輔兵們的運送,基本上動用車載、畜力,運送的效率就高一些。戰俘們運送到米糧,直接離開蘇杭往荊蠻楚地這邊走。

最初的時候,從升山鎮和橋臺鎮運送出來的米糧,會找一些不遠不近的廢棄村寨先藏起來,這樣就更好隱藏升山鎮被滅掉真相。

蠻族軍體系的力量在極限運轉,楊繼業、巫虎等也是有擔心的,好在王府軍這邊的軍力往祥山鎮靠近,同樣吸引了倭寇們的關注。

寧府到此時,之前的村寨十存一二,其餘的都荒廢了。這也使得蠻族軍在大規模行動中,並沒被人發覺。

倭寇的探子也在活動,不過,蠻族軍的探子自然針對他們,只要發現倭寇的探子,黑小弟就會率領下屬立即抓捕。偶爾,放一兩個靠近蠻族軍,讓他們得知蠻族軍行軍的情況,便於倭寇知道蠻族軍最新消息。

楊繼業帶着少數人,已經先一步往寧府核心寧城那邊走。有些米糧,先一步運送過去,藏在一些荒廢的村寨,也不會被人察覺。

等楊繼業到寧城之後,不僅會建立粥場,還會對寧城這邊的人發放一定量的米糧。前提是要統計好戶口,免得爲人所乘。

建立粥場和發放米糧,看起來是一件好事、善事,但對蘇杭的一些大戶而言,卻也會壞他們的財路。饑荒歲月,米糧價格高漲,有些大戶會放出一些存糧來,掏空那些流民們僅存的錢財,使得流民拖着命。

當然,也有大戶會施粥,會在每一天都發放米糕、饅頭等,救濟流民。這樣的發放,對粥是有要求的,對米糕和饅頭的大小也是有要求的。

比如說,粥場的粥在鍋裡,必須要達到竹筷子插入粥中而不倒;饅頭一個是二兩等等規矩,達不到這樣的標準要求,即使施粥,也會被人指責。

施粥、分糧固然是一件善事、好事,可對當地的大戶們而言,卻又是一件壞人財路的事情。不過,楊繼業也不在意大戶們會有什麼想法,誰敢有小動作,這邊勢必會順藤摸瓜,再清除一些人。

往寧城走,一路上山勢複雜,這一路走,楊繼業也在與樹崗、巫豹等討論,那些地方適合埋伏。倭寇會不會選在這些地段,對蠻族軍進行包圍?

寧府境內的倭寇有兩萬以上,最爲關鍵的是宮崎山那股大倭寇。粥場蠻族軍的行動,估計必定會激怒倭寇,也是在逼迫倭寇過來一戰。

雙方兵力對比很大,但蠻族軍還是有底氣的。宮崎山所部的倭寇,戰力或許比之前所遇到的兩股倭寇更強大,裝備也會更好,可能會有制式武器,比如說弓弩等,殺傷力強大的武器。

不過,蠻族軍這邊的火槍兵,經過在升山鎮之戰後,如今已經迴歸巫虎旗下,六百多火槍兵會給倭寇最爲殘酷的摧殘。

六百人的火槍兵分爲三段式,每一次射擊會有兩百發子彈,在固定的小範圍裡對倭寇進行狙擊,完全可進行大量殺傷。

這是楊繼業和巫虎的底氣,當然,即便沒有火槍兵,蠻族軍與倭寇對拼,長槍攢刺也會有非常好的殺敵效果。與幾倍於己方的敵人對陣,蠻族軍也不會心虛。

當然,這樣的對戰,蠻族軍也只可能是慘勝,這不是楊繼業和巫虎希望見到的結果。

巫虎帶着蠻族軍緩緩推進,自然是有意如此。一是給正在高度忙碌的運送隊伍贏得時間,二是讓倭寇和外界的人,也意識到蠻族軍實力即使強一些,也不會超出他們的設想;三是給楊繼業去寧城做粥場,招人辦事,留出足夠的時間。

第579章 挖 坑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483章 全 滅第641章 開早朝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587章 知與行第355章 殺回去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455章 喜與優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16章 你賴皮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515章 陳羽霏鬧心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94章 應對問答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148章 第一戰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533章 多高士第353章 作戰任務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334章 兵額有缺第14章 巫 家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148章 第一戰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188章 消滅掉第333章 楊詠石的曾經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671章 十萬人爲根基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487章 機會不可失第142章 代邊蠻寨古尚坪第109章 教數字第156章 二對二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670章 經營北地思路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478章 又受挫第44章 一幅對聯第493章 返回杭城第19章 三個問題第145章 先選誰第92章 族羣分別第409章 沱田坳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165章 竹 石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542章 親自下場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406章 祥山鎮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08章 好東西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343章 耍蠻氣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355章 殺回去第481章,倭寇噩夢第85章 刮骨療法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672章 心與善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4章 巫虎逞威第529章 一口老血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709章 新仇舊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