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楊家粥場

四個人都年輕,楊猛的身材有些嚇人,使得他們經過一些流民聚住處,不少人都不自禁地往後退。

特別是小女孩,往老人懷裡縮退,似乎怕被捉走。

走在最前面的楊繼業和左繼祖,就顯得陽光而溫和。巫豹倒是平淡一些,更容易讓人忽略。當然,如果有習武的人或心懷兇惡的人,看到巫豹就會有本能的驚懼。

寧城外,主要聚集地人羣,多是老人和孩子,中年女人也有一些。自然,女人都沒有姿色的,凡是有點姿色的,很可能被一些人家招走,或被人搶走。

倭寇在蘇杭,禍害的女人也是大惡之一。文朝的女人,還沒有像後世的明和清兩朝那樣封閉,也不像唐朝時那般開放不拘。

前朝大宋,作爲華族在經濟上、政治上最爲頂峰的一個朝代,雖說重文輕武帶來一些弊端,造成積弱,無法抵禦外敵,一直受到大遼、後金、蒙匈族等草原民族的侵略。

可前朝大宋創下的世風平和、奴隸、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對農民稅收大減等開明盛世,是大宋之後再也沒出現過的局面。

前世的歷史上,宋之後,蒙匈族侵佔了中原建元,使得全社會再度倒退到存在奴隸、人分等級的蒙匈族觀念社會。雖說元一朝存活不過九十幾年,被朱元璋趕走建立明朝,兩百多年的明,實際上天下又歸爲皇帝一個人的天下。

人分等級,各有身份,不得更改。比如從軍的人家那就世代爲軍戶;打鐵的人家,必須祖祖輩輩都打鐵;泥瓦匠就必然傳給兒子孫子,不能再從事其他事務。

而清一朝,除了皇帝一個人,其他全部是奴才。也因此,奴才奴性才深種與華族骨肉中,到後世雖說皇帝不再,但奴性依舊,且對非奴性格外仇視,靠口喊打喊殺。

明、清兩朝對女人失貞,視爲大罪,唯有死路一條。文朝接承的文化,主要還是前朝大宋,對於人的束縛雖說比大宋時要嚴重一些,卻遠不像明清等朝。

女人失貞,還得看具體情況而定,不至於一律打死。

寧城這邊,想要招一些人做事,確實不想杭城那邊容易。幾乎看不到青壯,從最外圍那邊走過來,半天,見到的青壯不到二十人。而這些青壯,也是楊繼業很難看上的。

倒是有一些五六十歲的老者,看起來衰老,但主要是餓成虛弱,如果有吃物,幾天後可能恢復一些身體機能,做粥場肯定沒問題。

楊繼業等人身上都背有包袱,包袱裡帶有米糕、飯糰等,不是爲他們自身帶,而是想在行走看情況時,如果見到非救不可的情況,便可給出一些吃物,免於讓人餓死。

寧城外有幾家粥場,規模如何,他們過來時已經錯過來施粥時間。流民們實際上沒有住所,春天雨季,下雨的日子多,氣溫也寒冷。這些流民便找來一些木材,做一個個棚架,頂上用草覆蓋,勉強可擋雨遮風。

一家三四人或更多的人口,都蜷縮在這樣的窩棚裡。窩棚簡單,找幾根兩三米高的木棒,頂尖處用野藤紮起來,下面散開,茅草覆蓋,再用枝條或野藤固定,成一個錐形窩棚。

在一個小山後,聽到一陣小兒哭聲。這哭聲聽着讓人難受,而哄小兒的聲音,也是微弱。楊繼業站住腳,左繼祖明白少爺的意思,便往那窩棚去看。

楊繼業也跟在身邊,快到窩棚,楊猛先一步往前掃一眼,要看有沒有危險。

因爲有人突然出現,窩棚裡有三個人,都瘦骨嶙峋的。一個小兒,一個面臉污濁的女人、一個躺在地上,可能是生病了的老頭。

見滿面污濁的女人驚恐地將孩子摟在身前,原本在哭着的小孩就被捂住。楊繼業說,“別怕,可別憋着孩子。”

女人聽楊繼業這樣說,才注意到自己的不小心,真的差點悶着孩子了。便放鬆一些,而唐在地上的老人,這時候也睜開眼,狐疑地看着到來的陌生人。

女人不作聲,往裡稍微退一些,想盡可能離開陌生人更遠。楊繼業看了看,見女人眼神雖說沒有神采,但卻烏黑純淨,知道這不是壞人。說,“是不是孩子餓了?猛猛,給幾塊飯糰吧。”

楊猛將自己的包袱放下,解開,包袱裡是用桐葉包裹的飯糰子。便取出五個,準備遞過去。女人見了,一直搖頭。

楊繼業明白,微笑地說,“孩子總餓着,會壞了身子骨,長大就很弱,如何過日子?對了,明天我們準備在這邊做一家粥場,需要人來幫忙煮粥。你能過來幫忙嗎?”

女人不應,楊繼業也不多說,讓楊猛放下飯糰,然後離開。我姓楊,我們要做的是楊家粥場。

類似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辦粥場一時間可能找不到人,好在寧城這邊先前就過來了幾個人,都是找來的輔兵,以前在粥場做過事,勉強可支撐一陣子。等粥場開張後,應該能夠找到人手。

至少有一點是吸引人的,那就是在粥場做事,可以吃飽。

旁晚時,楊繼業等人返回之前的集合地,除了樹崗和隊員之外,先前過來的輔兵也都到齊。見楊繼業等返回,小頭目便過來彙報情況。

辦粥場要場地、要人手、要鍋竈、燒火木材,水源也要便利,流民聚集之所等等因素,同時與這邊存糧的地方也要稍微近一些。

這時候,運送過來的米糧還不多,主要供應粥場所需。但隨後會有源源不斷的米糧運送過來,會無償發放給寧城這邊的流民。這些米糧,主要是從橋臺鎮齊家那裡繳獲。

白天轉一圈,對輔兵選定的地址也覺得適合。一條小溪流,源頭是在山裡,小溪流旁邊有田地,雖說荒蕪了,在天地裡做粥場,地勢上比較適合,而水流便利,有水的地方流民也多。

搭粥場棚子的木材,樹崗他們也準備好了,還有蓋在棚子上的茅草備好。只等確定地方,便可搬過去。

天亮後,楊繼業他們一起到那選定地點看了。在距離小溪流邊的一塊荒田出,楊繼業說,“就這裡吧,離寧城也近。”

第130章 演 說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38章 學內功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67章 一聲炮響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708章 有多強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519章 少年身份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541章 完 勝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229章 失 寵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708章 有多強第440章 敢不敢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51章 冬梅殺到第85章 刮骨療法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49章 鷹巢山匪第197章 破關卡第3章 老 媽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97章 虎口奪食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44章 一幅對聯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201章 誰 錯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58章 陳老頭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5章 抄 詩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668章 見先生第632章 幫妹妹第243章 爭 辯第41章 微 瀾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424章 接戰前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17章 夜校之議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92章 族羣分別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644章 聚仙樓第431章 有刺客第112章 土茯苓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87章 機會不可失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00章 我們做第532章 必要休整第485章 勝利了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95章 二八分賬第3章 老 媽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70章 攻楊家第56章 各方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