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

雖說不尊平倭軍的中軍之令,但楊繼業也不會讓外界抓蠻族軍的錯處。在蠻族軍對外展露行軍跡象之前,先給唐俊詞這個知府去了一封信。

信的大致內容是:王府軍在開拔進寧府之後,見到這邊遍野荒蕪,所有的村寨都成爲無主之地。這樣的情況下,要推進春耕工作,難度大。

還有更令人憂心的是,寧府、臺府等倭寇佔領區域,流民流離失所,官府和大戶們都不敢出城,也不敢將流民放進城內。這些人,到了春季,無吃無穿,完全處在瀕臨死亡之際,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在沒有外力去救援他們,給這些人送去吃物、基本口糧延命,極有可能出現易子而食的慘狀。

蠻族軍得知這些情況,全軍上下,都不忍心,決心出兵寧府府城一線,並帶上米糧,施予給這些絕境中的華族老小。

這一封信,自然是大義凜然,也是蘇杭目前倭寇佔據區域的實際情況。不說寧府和臺府兩地,連紹府、杭城等區域,民衆都苦不堪言。

對於唐俊詞等人而言,雖說處在高位,沒有親自到村寨、城鎮去體察民情,卻也是明白這些情況。

對楊繼業所憂心和蠻族軍所作的事,自然體會到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接到信件,唐俊詞將知府這邊的人員集中開會,討論官府該在接下來的時間做什麼事,才能夠儘可能改變蘇杭底層流民的處境。

另外,抄錄一份傳給身在平倭軍中軍的劉瀟傑,讓劉瀟傑想辦法,影響和說動平倭軍的決策,儘可能往倭寇佔領區域前進,力求幫助到這些瀕臨絕境的人羣。

劉瀟傑拿到信件,才明白爲什麼蠻族軍不按照之前所決定,冒險前往寧府深入。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他們這種文人是最爲欽佩的。

蠻族軍的核心是誰,劉瀟傑是明白的,雖說楊繼業從沒說過與蠻族軍之間的關係,但這些人都知道。這次蠻族軍冒死突進,完全是捨生忘死之義舉。

劉瀟傑不能直接對徐金勝大將軍說這些,便找於連欣,將抄錄的信件給於連欣看了。於連欣也是感概不已,但平倭軍的實力如何,於連欣也是心知肚明。苦笑着表示,平倭軍這邊,真要往臺府深入,那可能的後果,會完全出乎他們的掌控。

到平倭軍之後,劉瀟傑也見過前軍在見湖鎮之戰,知道平倭軍的實際戰力。也知道,目前的平倭軍,也就蠻族軍和王府軍可以同倭寇正面一戰。

武夷土軍的戰力確實要高一些,正面與倭寇拼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徐金勝不敢賭,武夷土軍自己也不敢賭。目前,武夷土軍已經按照先前的軍令,從紹府出發,往臺府境內推進。

經過知府、杭城文人們做工作,蠻族軍準備前往寧府救人的行爲,得到傳揚,也得到不少大戶的迴應。願意出糧出錢,甚至出一些人隨軍到寧府那邊去做事。

這樣的反響多少有些出乎楊繼業的意外,對於古代人的認知,又多了一些。文朝體系貪腐嚴重,文人傾軋,武將孱弱,但文人中一些人心懷世人,性情悲憫,又因爲古代對於宣傳的認知不足,只要稍微做一些宣傳,立即激發了大部分人的善心。

杭城這邊的人,在劉裕主導下,聚集了不少人,願意去寧府幫忙,順帶將杭城這邊收攏的米糧帶去。

楊繼業留在杭城的楊家寨和楊家粥場,在鄭明亮等人的主持下,也抽調一批人,合起來有幾百人一起,準備前往寧府,與蠻族軍匯合。

榮盛鏢局的第一批物質運送到杭城外楊家寨,便同這批人一起走。雖說軍兵不多,可榮盛鏢局的保鏢戰力不若,加上人數多,倒不擔心有人搶掠。而官府方面,也不想讓所有的好事,都落在王府軍頭上。

這些人一路走,都有官府接應,也有沿途的人加入。離開杭城進入紹府,這個團隊已經擴展到千人,影響面也在急劇提升。

這樣是楊繼業事先沒想到的,但如此一來,好處很多,令人擔心的也有。倭寇如果針對這一團隊進行襲殺,他們的抵抗力量很弱,除非有比較堅實的寨子或城堡,不然,完全經不起倭寇衝殺。

對於這樣的風險,蠻族軍這邊暫時沒有多少力量來支援,只能請劉浪把留在紹府的駐軍部分,派出兩千人隨同推進,進入寧府。

一時間,蘇杭所有的注意力,都落在這個援救災民的團隊上。每一天,都有不少信息在蘇杭傳遞,也有不少人自告奮勇地加入進展也的援助團裡。

但凡加入進去的人,都有官府方面的新因,人員來歷可靠,還得自帶米糧。對於這一點,蘇杭各處都是理解和接受的。

楊繼業等升山鎮和橋臺鎮的事情處理差不多,帶上巫豹、楊猛等前往寧府,準備與巫虎匯合。他不進軍營,但會出現在粥場上。這種事情,自然出面,對於他這個遊學的書生,是非常獲讚的行止。

楊繼業在杭城那邊的文名已經響亮,粥場的事情也在上層人物間傳開。到寧府再辦粥場,也不會有人質疑。至於辦粥場的投入,來源在何處,也不會有誰追問。

這種只付出,沒有收益的善事,誰會問米糧的來源?只會有人拿自己家積存的米糧,無償地贈送給粥場。

實際上,升山鎮和橋臺鎮運送工作還在緊張而繁重中,不過,將金銀、財寶運走,安全抵達見湖鎮和杭城外的楊家寨,剩餘的大量米糧,楊繼業就不會繼續留在慈西州這邊,免得他長時間沒露面,反而會令人疑心。

楊繼業從升山鎮出發前,問了倭寇的反應。對於蠻族軍向寧府推進,蠻族軍在寧府做保障春耕的工作,勢必會引起倭寇的不滿。甚至,升山鎮和橋臺鎮被攻破,很可能倭寇會有察覺。

倭寇與升山鎮之間的關聯有多深,原本是問過李明傑和齊洪波的,但之前他們的聯絡都不定時,可蠻族軍進入寧府後,雙方的往來和交換情報就比較密集了。倭寇一旦得不到升山鎮的信息,自然會察覺升山鎮已經被攻破。

第539章 約 戰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293章 假 打第530章 新婚了第64章 巫虎逞威第339章 挽 留第660章 了心願第553章 邀入夥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583章 白娘子的閒情第31章 逃 學第66章 多寶和尚第487章 機會不可失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400章 天不負第302章 殺意森然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56章 二對二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148章 第一戰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377章 潰 逃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70章 攻楊家第587章 知與行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99章 議清剿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717章 算你狠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145章 先選誰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409章 沱田坳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409章 沱田坳第48章 耶律鍾玉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25章 看不透第431章 有刺客第380章 陷 阱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40章 端陽詩會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35章 認死理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498章 議婚事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200章 強 攻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40章 端陽詩會第387章 強行軍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433章 三段式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460章 運送大隊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380章 陷 阱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13章 到 手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672章 心與善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284章 孫大炮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697章 欽差到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230章 求 寶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448章 去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