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

理論上耶律休哥是對的,宋九手中的正規禁兵與鄉兵還有不少人的,共達五萬多兵力。但這是一支敗軍,只要往口袋裡一裝,遼國大軍幾回衝擊,腳下所踏的土地就是宋境,那麼便會在眨眼間崩潰,四散開逃,一場快樂的收割便開始了。

但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

在宋九眼中耶律休哥是戰神,甚至將遼國的兩員重將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看成稍稍縮小版的無敵李靖與智將李績。

然而自岐溝關與高梁河兩役後,幾乎將耶律休哥送上神的壇,這時候的耶律休哥已非是昔日的耶律休哥,在史上君子館一役後,耶律休哥更加驕傲自滿,然後被李繼隆掄起來,狂揍再狂揍……

失誤便開始。

宋九聽聞遼國大軍從後面追來,便立即動身起程,他的目標是十幾裡外的社神廟,在哪裡有一條通向拒馬河的小溪河,其實就是一條小溪,邊上還有一個小湖蕩子,用來提供幾十萬大軍的水源肯定不足,但用來提供五萬來兵馬的水源也差不多夠了。而且在它的身後便有幾座土山,周圍又長着一些雜蘆與雜樹。這個地形意味着什麼?

那意味着利於宋軍防禦或者交戰。

而且它離白溝屯更近,只有近三十里。

幾萬大軍組成一個寬達一里多,長達三裡的方陣,向社神廟撲去。

離社神廟五六裡處遇到了遼軍狙擊的軍隊,領首的人就是遼國北面大王耶律阿沒裡,又叫耶律蒲寧。因爲宋朝情報不準確,一度將他叫成蕭蒲寧。

這個人也能打。

但他不是耶律休哥。更疏忽了這支哀軍的力量,並且宋九這次無論在岐溝關。或者在逃跑過程中,一直在注意着讓兵士得到充足的休息。雖一夜行軍,但在剛纔宋九下令部分兵士警戒外,餘下主力全部立即休息,睡得不大好,可這麼多天就這樣過來了,大家習慣成自然,大半人迅速進入深度睡眠。

也休息了三個多時辰,一夜行軍消耗的體力至少恢復了七成。

要命的還有諸位大將。個個都是能征善戰之輩。有人說岐溝關之戰,是一頭綿羊領導着一羣獅子在作戰,實際這個綿羊應當是一頭加上大半頭,一頭是趙匡義,大半頭是曹彬。

身後就是茫茫無際的遼國大軍,此時無水無險,因此宋九隻傳了一道命令:“殺。”

幾員勇將帶着各自的部下,踏着泥濘而又潮溼的黑土,向耶律阿沒裡衝去。

此時宋軍缺少騎兵。想來一個輝煌的大捷那是不可能了,也沒有這個必要,宋軍所要求的只是將這支遼軍擊潰。

耶律阿沒裡手下兵力也有不少,但原先是準備在白溝屯西側黑蘆蕩狙擊的。現在等於將狙擊地點提前了近二十里路。當然,這二十里路對騎兵來說不算什麼,但之前的佈置全部告吹了。而且他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將宋軍阻擋大半個時辰,後面遼軍殺過來。任務也就完成了,多少有些輕敵。

面對宋軍突如其來的狂暴。耶律阿沒裡顯然沒有好的準備,指揮屢屢出現了一些錯誤,眨眼之間,宋朝一個個方陣衝入了遼軍中。

拼命了。

只是一會兒,一個個遼兵被擊殺,戰馬被掀翻,遼軍擊敗。

宋軍又死了兩千多人,但同樣擊殺了近兩千遼軍,還奪得一百來匹戰馬,宋九沒有耽擱,下令三軍繼續急行。

耶律休哥趕到時,宋軍已經紮好了一道防禦工事。

耶律休哥雖有些氣惱,不過仍認真的想着策略,首先派人將上面的溪流切斷,然後層層將宋軍圍住,發起數次進攻,無果後改了策略,讓兵士不停的騷擾。畢竟宋軍爲了輕裝前進,糧草不多,就是武器帶的都不多。

這是他試圖保持着自己軍隊的體力,將宋軍活活困死,若有援兵來救,正好圍點打援。

然而出忽他的意料,被圍的宋軍繼續輪流休息,沒有一個宋兵逃跑,反過來在第二天傍晚時分,不時派出兵馬藉助夜色的掩護反騷擾。

他們不是耶律休哥之前看到的宋軍,哪裡面摻雜了太多的雜兵,各個弓箭手,壯丁,民夫,當然,這一支軍隊中仍有許多鄉兵,可多是邊境頑強的河北百姓訓練後的半禁兵,又是哀兵,兩者戰鬥力截然不同的。

這次反騷擾一直持續到黎明時分,宋軍安靜了。

遼軍再來攻打,雖然屢屢衝入宋軍中,可一次次又被打了回去。

到了第三天夜晚,宋軍繼續反騷擾。

耶律休哥氣得咬牙切齒。

但就在這個夜晚四更時分,突然宋軍結成方陣,從騷擾變成了突圍。

遼軍沒有防備,生生將宋軍撕開一個大豁口。耶律休哥看到傷亡漸漸更慘重,忍無可忍,下了一道命令,讓宋軍突圍。陣地戰不利,那麼就在運動戰中擊敗他們吧。

然而又出忽他的意料,自始至終,無論遼軍如何衝擊,始終沒有衝亂宋軍的方陣,更沒有看到那個宋兵逃跑,那怕他刻意留出一個個空缺,提醒宋軍,你們好從這個方向逃跑吧。

宋軍頂着他們的攻擊,從四更時分突然進軍,一直到第四天的傍晚,居然挺進了兩十多裡,甚至讓耶律休哥懷疑這樣繼續慘烈的殺下去,他們能用三天時間就能順利抵達雄州城下。

不過最後宋九看到宋兵犧牲慘重,這兩十多裡的路,是用鮮血生生鋪出來的。

在臨近黑蘆蕩時,忽然調兵南向,插入一里多外的黑松林。

樹林也不怕,關健可怕的是這支軍隊,進入樹林。耶律休哥沒有辦法了,只好強行將出口堵住。坐等宋軍彈盡糧絕。

但這時離白溝屯只有十里地,離雄州城也不過四十里!

……

崔彥進帶着數千士兵趕到雄州城時。正是宋九從社神廟強行進軍時。

聞聽遼軍勢大,離雄州又遠,崔彥進又慫了。倒不是他貪生怕死,論打他比曹彬能打,若無他,可能就不會在滿城大捷。但迫於形勢,不敢救,這不是救人,而是送死的。

正在這時候。尹繼倫跑來了。

尹繼倫也沒有好辦法,他只有兩千輕騎,起什麼作用?

於是與崔彥進商議許久,動用旨書,讓邊境附近所有砦堡兵力一起向雄州聚集。宋九曾指示各堡砦加強防禦,但兩人也不管了。

簡單的一個道理,河北邊境此時兵力十分空虛,若是宋九的幾萬宋軍吃下去,即便各堡砦能勉強守住。遼軍也可以輕鬆地揚鞭南下,甚至讓京城告急。

事實在史上耶律休哥將拒馬河邊的宋軍吃下後,再度南下,追擊宋朝逃兵。差一點追至高陽關下,就在這時,蕭燕燕聽到一個消息。潘美拿下雲州後,讓雲州安定下來。迅速派出軍隊順着桑乾河東進。蕭燕燕怕遼軍南下,後方兵力空虛。讓潘美將幽州佔領,那麼後路切斷,可能就會將自己置於險地。因此下令讓耶律休哥撤兵,分兵協助耶律斜軫。

這讓幾萬民夫逃出生天了。

宋軍失敗時,幾萬民夫逃入了岐溝關城,城中有糧草,有武器,耶律休哥考慮到攻打他們會有犧牲,不值,於是沒有理睬這幾萬民夫。道理與宋九將民夫撤退,遼國沒有追擊一個樣。遼軍北撤,分兵山後,幾萬民夫從岐溝關城南逃。正好是蕭燕燕生日,因此遼軍沒有追趕,幾萬民夫幸運地返回宋朝。

實際宋九對堡砦也陷入了誤區。

宋遼在邊境建設了許多堡砦,史上范仲淹開始,在西北建設了更多的堡砦。不能說它不起作用,起了,元昊一度兵臨長安,但自從密密麻麻的堡砦屹立在邊境,西夏再也無法揚長直入了。

諸堡砦建設以後,邊境安全以後會更加安全,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人。

沒有了兵士,這些堡砦只是一個個死建築。

一道令下,周邊所有駐兵開始向雄州城涌去。

並且隨着一些弓箭手與民夫撤回後方,將宋九的事蹟傳揚,一些剽悍的百姓感謝之下,自發加入。

關健是楊業數千騎兵兜了一個大圈子後,也挺進到雄州城。

憑這些兵力還不夠的,不過宋九的大軍在裡,這些兵力在外,那麼就有了一戰之力。

崔彥進開始在雄州糾集兵力,準備挺進白溝屯。

蕭燕燕聽聞後,嘆息一聲,下令撤軍。

她倒不是害怕,就是這樣,她相信自己的軍隊還有一戰之力的。可關健山後潘美軍隊同樣在東進,若是在這裡大會戰,面對這支宋軍的頑強,遼軍縱然是勝,也是慘勝,那麼整個燕雲地區可能就徹底丟失了。

蕭燕燕戀戀不捨地看着黑松林裡的那面殘破不堪的旗幟,下令撤回幽州,

宋九與幾萬將士死裡逃生,蕭燕燕氣憤地用數萬宋軍民的死屍在幽州邊境搭屍骨山,名曰京觀,又曰骷髏臺,又用所仍宋兵“射鬼箭(契丹祭祀,出兵前要殺人祭旗,戰後若大祭將許多俘虜推出來,然後三軍亂射,將戰俘射成刺蝟,以祭天地鬼神)”。

趙匡義聞聽宋九平安逃出來,鬆了一口氣,前線將士不行了,薑還是老的辣,於是將一批不領節鎮的老將調到前線屯邊,張永德守滄州,宋偓守霸州,劉廷讓守雄州。又徙瀛州兵馬都部署趙延溥守貝州,以防遼軍南下。

又命潘美將雲應寰朔四州軍民以及四州一部分吐谷渾部族遷徙宋境。

如果說趙匡義制訂的所謂三路北伐可能是失誤之策,這條詔令本身卻是沒有多大錯誤,早在趙匡義下此詔之前,宋九在高梁河之役中,在涿州就這麼幹過。

宋朝此時人口還不多,遼國那邊同樣不多。

百姓就是力量。

此時潘美主力快接近飛狐關,前鋒都逼近蔚州,如果曹彬不大敗,可能理論上會讓潘田兩路兵馬殺入幽州境內。用不了多少天,可能二十天都用不了。

但實際是不可能的,他們手中兵馬並不多,若是曹彬不失誤,那麼遼國主力便會放在山後戰場了,耶律斜軫同樣是半神的所在!

然而計劃是必須要執行的。

蕭燕燕詔排亞率弘義宮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刺,與耶律善補、招討韓德威等四軍,馳援斜軫。

眨眼之間,耶律斜軫手中便擁有了十萬兵馬,因爲山後大部拿下,趙匡義有些猶豫不定,田重進與潘美還沒有接到趙匡義的撤退詔書。

田進重感到不大好,若是耶律斜軫,兩部合在一起,還是能打一打的。然而幽州還有許多遼軍,於是果斷從蔚州向飛狐關撤退。但臨撤退前,讓賀令圖守禦蔚州東北七十里處的安定縣城,你小子不是說遼國孤兒寡母好欺負,那你來打吧。他自己帶着主力部隊卻大踏步地撤退了。

潘美這時候隔着數重山,還不知道,認爲自己與田重進二人合兵,不會比遼軍弱上多少,想在蔚州與耶律斜軫較量一番。

耶律斜軫撲向安定,賀令圖瞬間被擊敗,逃向蔚州。耶律斜軫攻打蔚州,潘美一部先行到達,耶律斜軫派都監耶律題於險厄處設伏突襲。賀令圖見援兵至,強行突圍。耶律斜軫以輕騎擊其後背,兩軍皆敗,逃向飛狐關。

耶律斜軫隨後追趕,于飛狐關下斬殺多名宋軍,遼國戰報說是蔚州耶律斜軫擊斃了一萬人,于飛狐關又斬殺了兩萬人,不會有那麼多,但也不少,特別是隨軍的民夫,以及訓練少的民兵,大多數被耶律斜軫斬殺。

潘美再次率軍來救,然而田重進先行撤退,他力量有限,孤掌難鳴,再次在渾源小挫,不得不退回朔州。到這時,他才正式接到趙匡義的撤退命令。

至於未來的那名勇將,他在哪兒?

李繼隆正在頂替楊業的工作,在雲州安排百姓撤退。

飛狐關敗得如此之快,潘美來不及細想,便撤向朔州。但新的問題同樣來了,趙匡義下詔將百姓往河東撤,然而耶律斜軫此時殺紅了眼,指哪兒打哪兒,現在擺在潘美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路那就是全面後退,那麼一來,什麼百姓也不想往回帶了,而且說不定殺紅了眼的耶律斜軫乘勢隨宋軍捲入雁門關,那個事情可嚴重了。

而且現在誰都搞不清楚遼國究竟派了多少兵馬過來。

若是河東失事,耶律休哥再南下河北,弄不好又成了後唐時的故事,讓遼國人入主中原。

還有一條路,在朔州與寰州頑強抵抗,打得久,遼軍銳氣下去,即便後退,也不敢進入河東,還能挪出時間,讓四州百姓從後方向河東繼續遷移。

潘美、楊業、王侁史上的命運再次降臨到潘美、李繼隆與王侁頭頂上。(未完待續。。

第315章 脫變(上)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104章 太不現實了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197章 草帖子第215章 踢第423章 定(中)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504章 開始了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386章 禮物第514章 三憂第170章 巫蠱第55章 爹爹第486章 南方(下)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16章 約戰(上)第208章 遊園(中)第77章 卷(下)第483章 奇葩(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284章 春闈(下)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401章 鐵血之路(一)第259章 槍桿子第514章 三憂第471章 驅(上)第484章 奇葩(下)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261章 保護(下)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81章 誘、惑(中)第343章 矯正(上)第346章 輕敵第513章 寓言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447章 野望(下)第279章 二敲第186章 用(上)第224章 誰敢惹(下)第213章 肥羊(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101章 宇文愷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52章 地震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486章 南方(下)第168章 鏡子(下)第402章 鐵血之路(二)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07章 遊園(上)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74章 南方(下)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6章 約戰(上)第83章 夜郎(上)第273章 中傷第24章 父輩(下)第451章 亂戰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436章 神的黃昏(五)第59章 七幅畫第207章 遊園(上)第430章 四人幫(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345章 殺氣第286章 落幕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59章 七幅畫第129章 雪話(下)第518章 皇對皇第192章 上朝第204章 老韓第33章 始識第296章 盧宋會(上)第47章 玩大了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356章 無敵第13章 從此醉(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180章 開業(下)第185章 釘子戶第519章 病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492章 疏忽第288章 春行(下)第234章 快樂島第518章 皇對皇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