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荒誕(下)

當真如此?

不要說是西府遠在後方,就是在前線,軍中有多少將領能打,能謀?崔彥進,米信這些大將當真是差了嗎?

但誰想出來了?

或者說是宋九,宋九當真是想出來的,若無金手指,他能不能想出來?

不要說荒誕,自古以來,這些讓人感到啼笑皆非的事太多了。

西府四相,宋九到了前線,有大功,不過這一鬧,同樣有錯了。功過相抵吧。反正皇上讓兩個皇子,並且其中一個算是準皇太子前去迎接,是過了的。

王顯是不管事的主。

王沔是文人,與賈黃中曾共同主持過科舉,那麼針對誰?

小嘴巴張齊賢!

就是他的話最多,而且與宋九比較親近。

張齊賢讓大家齊逼,咱惹不起你們,但躲得起吧。於是學習宋九,向趙匡義請求,讓我鎮守代州。

俺頂在最前線,你們還說什麼?

其實趙匡義還是蠻喜歡張齊賢的,但是士大夫們一窩蜂而上,趙匡義只好同意了張齊賢的自我放逐。

但不久問題就來了。

王顯能力不足,王沔稍好一點,可他是一個正宗的文官,軍事上是外行漢,宋九擔任樞密使數年,樞密院政務管得很深化了,已與史上的那個樞密院截然不同。張齊賢在,還能勉強維持。然而張齊賢下去,樞密院繼續是深化加強版的樞密院,很快各項政務堆積如山。趙匡義只好調張宏進入西府做樞密副使。

前線浴血奮戰,然而眨眼之間,到了後方卻成了一件件政治交易。

……

“少春,你到河邊去看看,有沒有船。”

“宋公,你要乘船?”

“恩。”

“兩位皇子在滑州……”

“少春啊,你跟在我後面也有很久了,應當明白過猶不及啊。看看。張齊賢爲什麼去了代州?皇子出京城數百里,恭迎一位大臣,這個榮譽是榮譽,然而到了巔峰,會是如何?月滿了則虧,水滿了則盈。古今使然。”

“宋公是想避開他們,那麼皇上會不會生氣?”

“謙虛嗎。換誰都喜歡,皇上同樣不會例外。去吧。”

“喏。”

一會兒戚少春找到一艘客船。

宋九說道:“這就離開吧。”

“這時候走?”郭大驚訝地問。

外面正是二更時分,是睡覺的時候,而非是行路的時候。

“這時候不走,難道等天亮了,官吏來恭迎恭送才走?若那樣。我們還能安靜到京城嗎?”

“是啊。”

一行十幾人,匆匆地離開客棧,上了客船。

“郭大,劉海,將我擡到船頭上。”

“秋風涼了,宋公,莫受了風寒。”

“擡。”

“好……”

宋公臥躺在肩輿上。岐溝關身受重傷,最主要是心靈上的創傷,到雄州便大病了,兩三個月過後,病情雖好了一些,然而精神仍然萎靡不振,人變得消瘦。

此刻縮在肩輿裡,雖然塊頭大。卻象一個秋風裡的老樹,憟憟顫抖。

郭大便向船家討要一塊毯子,蓋在宋九肚子上。

“近鄉情怯啊,郭大,我都不知道回去如何面對你的弟妹與從子,還有小枕子的娘子與幾歲大的孩子。”

“宋公,不怪你啊。”

“是我無能啊。”

郭大顯然不贊同。但事實宋九就是這種心情,他人不知道,可自己知道啊,並且隨着大軍。居然都不能阻止悲劇發生,以至死了那麼多人。

撤退拒馬河時重傷兵的慘烈,與玉蘋對話時的那種親人分離的痛疼,近十天的血戰,一個又一個兵士倒在血泊裡,都無法收屍,而變成幽州邊境的“京觀”肥料。

實際一場天災人禍,在這時代就會死很多人,然而親眼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纔是宋九大病的原因,不僅僅是重傷。

“宋公,你做得比誰都好啊。”

“哪裡好……郭大,你不懂……”宋九彷彿在夢囈一般,似醒似眠地說。

“宋公,你不用自責,就是小的也願意爲你戰死沙場。”船伕走過來說道。宋九上了船,一行二十多人,有肩輿,有十幾匹馬,僱的船不小,船伕見多識廣,知道這行人來歷不凡,聽了一會兒,走過來大聲說道。

“船家,宋公上你的船,必須保密。”

“喏。”

船主答道,但他激動萬分,吩咐幾名水手說道:“輕一點,輕一點,不要驚動宋相公。”

幾個水手聽說是宋九,同樣萬分敬仰地看過來,然而竊竊私語:

“原來是宋公啊。”

“難怪我看他長相不凡。”

“是啊,他剛纔還平和地與我說話呢,真乃我大宋第一良臣啊。”

“那時,聽說陛下派兩個皇子親自去滑州迎接。”

“爲什麼要僱船去京城。”

“我也不知道。”

“聽說宋公在岐溝關很英勇,當時情況危急……”

宋九微閉着眼睛,不過聽到外面的談話,嘴角揚起苦笑,暫時趙匡義感謝自己的,而且想瞞也瞞不住,所以岐溝關一役在民間廣爲流傳。但自己若是不知道分寸,可能就象未來小寇那樣了。再怎麼比,還有小寇那次的功勞大嗎?

……

“宋卿回來了嗎?”趙匡義問劉知信。

這些將領多受了傷,包括楊業在內,許多人被趙匡義強行留在京城養傷。

劉知信與宋九關係平時也不錯,因此問劉知信。

“是回來了,臣昨天晚上探望,他說自己過大於功,不當受兩位皇子親迎,因此僱了船悄悄回家。”

“何過之有?”

“臣也不知,但宋相公回到雄州後便十分自責,然後重病。回到京城後,派家中傔人找到岐溝關烈士胡安國的家人。還有他準備提親的朱家小娘子與其弟,於順店宴請。然而兩家人悲痛,吃不下去。宋公怏怏不樂地回到家中,病情又加重了。因此臣沒有說幾句便告退了。”

“順店宴請?”

“是這樣的,”劉知信將事情經過再度解釋一遍。

當時近千名重傷兵自知必死,宋九讓他們提要求,有的人提的要求很正常。但有的人提的要求卻很古怪。如胡安國的要求,不說朱家還沒有同意女兒嫁給他呢,就是同意了,舉國悲傷,跑到順店大吃一頓算那門子事。還有一個丁姓的傷兵提出要求,那就是由宋九證明。朝廷以後發放撫卹,一律交給他嬌美如花的小娘子,但勒令她必須改嫁。不改嫁人不行哪,他小娘子長得漂亮,可是身體瘦弱,又帶着兩個孩子,以後吃完了撫卹。如何得活。不過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等他兒子長大後,讓其中的一個兒子必須還是原姓,替丁家傳宗接代(宋朝規矩,一旦母親改嫁,子女往往隨後夫姓,如范仲淹母親改嫁朱家做了小妾,范仲淹一度改姓朱)。

這些要求若是讓朝廷來辦。可能會失去禮度。

因此宋九到了雄州,將功勞薄與犧牲將士名單交給朝廷,這些要求去未交給朝廷,打算他回京後自己來親自處理這些頭痛的要求。

說完後,劉知信又彷彿回到了那個血色黃昏,雙眼垂淚。

人心都是肉長的,殿中的人幾乎八成以上都是勾心鬥角的高手。不過在這時,多數人眼中都有了一層溼意。

“起駕,去宋卿家,朕去看望他。”

趙匡義帶着文武百官來到宋家。

宋九掙扎着從牀上爬起來。說道:“臣抱病在身,不能覲見陛下,望陛下恕罪。”

“卿安心養病吧。”趙匡義親自將宋九扶到牀上。

“聞聽岐溝關兵敗,朕同樣夜不能寐,寢食不安。如今三軍奪氣,朕不知如何是好。”

趙普,趙昌言,李昉,賈黃中等人上書,有的說不當出兵,有的說陛下你策略是對的,但前線諸將做錯了。這是替趙匡義遮醜的。但趙匡義不會當真。

宋朝敗了,那麼遼國必然會反攻了。

實際宋九在路上纔開始聽到京城種種,十分失望。同樣是太宗,與唐太宗相比,趙匡義差了不知多少。

當然,未必李世民有那麼完美,真到了唐朝也許還有種種失望。

但最少李世民殺了大哥兄弟,敢讓史官公正的記錄下來,高麗失敗後,敢下罪己詔,將責任全部攬於自己一人身上。

無論趙匡義在內治上做得怎麼好,這份坦蕩,這份大氣,趙匡義拍馬都追不上的。

宋九更恨趙普,爲了重新上位,替趙匡義遮醜,可這樣一來,就漸漸將趙匡義調教成一個真正的嶽不羣,甚至可能漸漸塑造一個對內強橫,對外軟弱的窩囊國度。

可最後也慢慢想開了,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又有幾個李世民。相比於其他皇帝,趙匡義至少還算中上之資吧,至於比到清朝做奴才好,比到黑暗的明朝好,比到南北朝比門第好,比到唐末五代戰亂好,比到元朝做最下等人好。

宋九徐徐答道:“陛下,岐溝關之敗,雖讓我朝元氣大傷,遼國元氣也是大傷。前線將士鬥志頑強,以後遼國必會入侵,但臣相信一定會互有勝負,陛下倒不用太擔心。不過陛下,臣想懇請陛下嚴懲臣。”

“宋卿……”

“陛下,聽臣說,漢唐軍威盛大,固然是種種原因,但最主要的就是獎罰分明,即便如名將李廣之流,因失誤同樣也要被處死,因此諸將到了前線,不敢掉以輕心,更不會發生雄州諸將議事,象市井裡的潑婦在大帳裡扯皮的事。臣在固安便察覺到糧草有問題,因臣以前一直將曹公當成長輩,沒能執着地利用都監之權強行過問。兵退雄州,更沒有據理力爭,到了岐溝關臣更感到不妙,但才智愚劣,終沒有想出來,以至三軍大敗。後來臣雖親自指揮,然而這個功勞不是臣的,而是前線將士,數萬鄉兵義勇用鮮血鋪就出來的撤退之路。因此臣非但無功,而是有過,故懇請陛下罷免臣之官職,不然以後岐溝關慘劇仍會發生。”

大家先是莫明其妙,然後一起發呆,當真如此麼?

但似乎宋九表情很哀痛,難道前線戰報有誤,中間確有隱情,宋九的確犯下一些嚴重錯誤?

有的人懷着不好的心思,甚至打算動用手中的資源,再次細查一下當時的詳細情況。

宋九卻繼續說道:“不過臣回來的路上,因爲走得慢,聽到一些消息,這更讓臣擔擾。特別是李相公,你說漢高祖以三十萬之衆困於平城,於是用奉春之言以定和親之策。文景外示羈縻,於是邊城宴閉,黎庶息肩,所傷不多,其利甚博。漢武窮兵黜武,有功有過,我不想過份評價他。但當真如此?君翻看史冊,文景時對匈奴不可謂不尊敬矣。但匈奴入侵過多次,當真是邊城宴閉?甚至差一點讓匈奴與漢朝蕃王聯手,顛覆整個漢朝。正是生活在這種屈辱的外交環境中,漢武大帝這才揚兵大漠。就算不收復燕雲,但想和平,不是求來的,李煜求先帝,先帝能因爲他的求懇,而不一統中原?漢晉對胡人羈縻買安,並不算太薄,然而晉朝內亂時,胡人難道不乘勢而起?我朝重內治,富庶,我朝就是打算主動求和,但你能保證遼國以後不貪婪地入侵中原?”

然而這一戰死了太多太多的人,宋九內心深處也有些厭戰了,因此不想多說,只說了一個比喻:“臣忽然想到一個寓言,有一個麪包走以路上。”

麪包纔出來時叫果子,不過最後還是叫了麪包,以區分於蛋糕,但這份產業與宋家無關了。

宋九在家中幾個子女小的時候,講了許多故事,有一些童話故事,漸漸也在流傳,甚至這些大臣的妻子用它們講給他們的子孫們聽。因此宋九說麪包會走路,大家還是能接收的。

宋九繼續說道:“它忽然感到自己很餓很餓,於是便將自己吃了下去。”

站進房中的二十幾個人,個個都是才智一流的人士,便迅速在腦海想像,結果一想,全蒙了。

第60章 關健第417章 一地雞毛(下)第348章 必死(下)第534章 大結局(二)第3章 好戲第217章 夜宴(二)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352章 安定第71章 神奇(下)第519章 景德第264章 人才第58章 異人奇課第82章 誘、惑(下)第514章 三憂第170章 巫蠱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162章 提親(下)第133章 荒野(上)第33章 始識第204章 老韓第217章 夜宴(二)第127章 廟還小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535章 大結局(三)第325章 拜第348章 必死(下)第17章 約戰(下)第60章 關健第387章 好人第425章 上位(上)第360章 小把戲第169章 寒瓜第134章 荒野(下)第37章 果子(下)第115章 流民(上)第484章 奇葩(下)第358章 想家的人(下)第274章 反擊(上)第537章 大結局(四)第261章 保護(下)第85章 內幕第193章 朝會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505章 歷史的玩笑第320章 大江(上)第66章 懸賞第507章 求和第306章 不殺人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521章 無恥第475章 一(上)第364章 棄子(下)第31章 到處是黃金第391章 打臉(上)第336章 東華門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163章 想不通第289章 郭成儀(上)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88章 神靈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51章 負荊第328章 憐奴第172章 死(上)第44章 燙手的承務郎(下)第18章 君子第37章 果子(下)第396章 梟雄的末落(下)第309章 碩麥(中)第447章 野望(下)第240章 脫變第59章 七幅畫第64章 糊塗第187章 用(下)第156章 清明(下)第306章 不殺人第271章 前兆第135章 夜戰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116章 流民(下)第46章 正八品第101章 宇文愷第310章 碩麥(下)第343章 矯正(上)第93章 兩道詔書第473章 真相第122章 吃肉第88章 神靈第87章 巡察(下)第497章 鹹平軍第240章 脫變第13章 從此醉(下)第2章 人心第332章 入相(上)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473章 真相第88章 神靈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第356章 無敵第285章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