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號角

“還是京城好啊,”看着一路楊柳青青,高瓊無限感慨地說。

兩人沒有回家,而是先到中書敘職。

實際宋九最想先回家看一看,得問一下潘憐兒如今京城的時局,不過趙普爲相了,宋九做事越發地小心,因此與高瓊先來到中書。

咱們差事辦完了,來交差了。

盧多遜驚訝地問:“宋公,你怎麼回京城了?”

他讓趙普整得灰頭灰臉,再也沒有往日的自信,因此看到宋九,不稱字,而稱公。

宋九低聲說道:“盧公,今天晚上我們在順店會面交談。”

盧多遜會意地用眼神點頭。

趙普與沈倫同時也走過來,趙普不悅地說道:“宋九,你無詔書,爲何從登州來京城?”

盧多遜問的也是這個,但同樣是問,兩人語氣不同。

按照制度,各州縣官員不能離開所任境內,如寇準在巴東擔任知縣,無所事事,到處旅遊,但活動範圍一直在巴東附近,就是去看三峽,都不敢去三峽的下游,以免官員彈劾。特別是官員赴京敘職或奏事,一定必須要有朝廷的詔書,否則就是嚴重的違制。

趙普也不知道宋九去了遼東,真以爲他在登州,就不知道宋九哪裡得罪了趙匡義,有些輕視,但宋九違制了,機會難得,趙普同樣不戒意給宋九上綱上線。

宋九根本未理他。

趙普更不悅了:“宋九,本官問你話呢。”

“你是平章事,我也是平章事。你又非我上級,我爲何要回答你?”

遼東那非是戰爭。就算打敗了又如何?只要能火拼一些契丹兵馬,就能交待了。大不了逃回宋朝。

真正的戰爭這纔開始。

宋九說完看了一下沈倫,實際反對趙普的人很多,幾個大佬當中,如王仁贍,沈倫與盧多遜都屬於趙普反對派,可這幾人沒抱成團,若沒有意外,先是王仁贍,接下來就是沈倫與盧多遜了。

並且宋九也不交差。

這是故意讓趙普發難。讓大家看看趙普的嘴臉。

高瓊在邊上苦笑,他是趙匡義的藩邸舊人,但不大好說,面對這兩條老虎,趙匡義也不會包庇他,況且武將現在地位很差了。

這逼得他不得不做出選擇,趙普可怕,但宋九未必很弱,這次是建了大功的。

從關係上兩人自下巴蜀時就有緣在一起。這次更是聯手去了遼東,無論他怎麼辨解,也是宋九的人。

於是高瓊站在哪裡不作聲。

趙普大怒,準備拂袖離去。好安派如何對付宋九。宋九臉色平靜,可眼中卻閃過一絲冷意,戰意。

這時趙匡義到了。

宋九徐徐將眼中冷色收起。站了起來。

趙匡義大步走過來,拉着宋九的手說道:“宋卿。辛苦了。”

若說嶺南的酷熱讓大家感到害怕,那麼遼東的嚴寒對於大多數宋人來說。那就是人間絕域。

宋九這一去就是兩年大半年時光,做爲一名大臣,豈能讓趙匡義不感動?接着又說道:“卿及是朕之班超也。”

“陛下,臣哪敢與班超相比,若有這能力,早就主動替陛下將燕雲收回,何必行詭計去遼東。”

遼東?趙普有些傻眼了。

若宋九真是去了登州做太守,這次無詔令返回京城,趙普操作起來,宋九就會悲催。然而宋九不是去登州,那只是一個幌子,而是以遼東馬步兵行營部署去的遼東,又是密行,相隔大海,詔令不通,所以不需要中書詔令,隨時看情況自己返回京城,根本就沒有做錯。

趙普來找麻煩,實際是惹了一個小烏龍。

“宋卿,坐下,說說遼東的情況。”

宋九將這兩年多來發生的事,以及遼東如今的局面,接下來可能的走向,詳細說了一遍。

“卿真得功了。”趙匡義興奮地說。

黑遼河一役未必有滿城大捷與雁門大捷輝煌。 щшш ⊕тTkan ⊕¢〇

但意義比這兩役更重要,它不僅是大捷,更重要的是動搖了契丹的大後方。

僅憑此役,這幾年趙匡義從內藏庫裡撥出兩百多萬緡錢帛,以及宋九兩年多辛苦就物超所值了。況且烏玄明力量沒有削弱,反而經此一役大幅度上升,可能契丹要付出更沉重的代價,纔將新渤海國拿下來。

然而宋九擔心趙匡義不理解,更害怕趙普搞鬼,又說道:“陛下,這些女真人戰鬥力不可小視。”

高瓊在邊上也說道:“陛下,若情況相同,這些人戰鬥力皆以一當十。”

隨宋九前去的將校士兵個個都精挑細選的,沒有丟宋朝的臉面。但憑心而論,那些遼東番子太兇悍了,高瓊心中在懷疑,就算宋九在鹹州城下一戰,沒有先用城池攻防戰先耗遼軍體力,再夜襲糧草,而是直接正面開戰,恐怕都會大勝。

“易安,原來這兩年你在遼東?”沈倫驚奇地問。

“是啊。”

趙匡義道:“若是如此強大,當年遼國如何將渤海國滅亡的?”

宋九答道:“渤海國學習唐朝制度,由是漸漸富裕開化,一旦開化富裕起來,就象我朝的將士一樣,凶氣削弱了,那時就只有比拼兵力,如何是崛起的契丹對手?但這一行所用兵力皆是遼東深處的女真番子兵士,這裡氣候寒冷,冬天能滴水成冰。”

趙匡義喟然長嘆。

當然這三年冬天宋九過得很苦逼,但沒有趙匡義所想的那麼苦,首先現在有了棉衣,宋九此行還帶了大量皮裘,去遼東後又教導當地人製造木炭,因此冬天時吃的苦並不多。吃了一些苦,不僅是冷。還有吃的,女真人半牧半漁。少量百姓種植,另外就是養殖。大半人家養豬,吃肉是好事,可天天吃肉日子就難過了。特別是第一年,第二年宋九讓人帶了一些蔬菜種子種植,生活條件才漸漸改善。

宋九繼續說道:“當地人雖種植,不多,以肉食爲主,又生在寒冷所在,故生性兇野。體格強壯。但正是這種環境,造成了人煙稀少,各部族分散。故當年遼國滅渤海國時,這一部女真人力量沒有發揮出來。以後又是各自爲戰,不能得到體現。但只要將他們緊密聯繫在一起,無論是生女真,或者是遼國上京西北的烏古敵烈,這股力量都會動搖遼國的統治。”

“聯繫?”

“恩,臣少年時以爲學問就是力量。有了學問就可以做官,可以使家人生活改善。不過許久後才發現這種想法也不一定正確。若無陛下保護,臣縱然有物格學上的學問,恐怕也被拋到長江中。因此臣又產生新的想法。權利就是力量。”

“但臣認爲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就不知道錯在哪兒。若是真如此,臣在權謀之術上太差了。如臣剛回京城敘職,立即被趙相公刁難。毫無疑問,趙相對臣十分反感。以趙相公的陰謀詭計,與權謀術上的造詣,臣定會死無葬身之所。”

“宋九,你血口噴人,本官問你爲什麼回京城,你故意不答,用此來陷害老臣。”

“那麼是我誤會趙相公啦?如此,宋九向趙相公謝罪,不過君前無戲言,以後趙相公就不要刁難臣了。”宋九說道。他刻意繞到趙普身上,趙匡義沒有打斷他的話,還不明白嗎?這是趙匡義也害怕趙普要脅趙匡義,將宋九做爲棄子。

“你……陛下,請爲老臣做主。”

“趙卿,你們皆公忠體國,一人少說一句吧。”趙匡義道。

宋九眼睛一亮。

趙普手段是厲害,可是趙匡義終是趙匡義,不是趙匡胤,趙匡胤每次與趙普說話時,總是客氣的稱呼字,而非是用趙卿,這有區別的。

趙匡義又道:“宋卿,你也不要再往趙卿身上拉了,繼續往下說。”

“喏。所以臣一直在反思,何爲權利?思來想去,最終明白一個道理,權利是雙向的,人心認同,權利才能成立,想要人心認同,也必須要付出,例如人君,必須愛護百姓,百姓纔會擁戴,那麼國家纔會平穩。例如大臣,必須上報君王,下愛百姓,不得盜公私財物,處理公平合理,爲政有政績。那麼不用毛遂自薦,人君也會提撥之。雖長於權謀之道,會升得更快一點,但那終是詭道,若無能力,不忠君愛民,只靠歪門斜道,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除非昏君在世,若是象陛下這樣的英主,必不會久容之。”

“說正事吧,”趙匡義苦笑道。

但也不生氣,如今朝堂,宋九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

“喏。所以孟子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俗一點那就是人心所向。爲何剛剛臣說遠不及班超也。之所以將遼東各部大多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支強大的力量,主要原因是陛下支持,沒有錢帛武器物資,臣就不能從物質上誘導各部走到一起。若無陛下支持,派去諸多將士與書院學子,臣就沒有幫手,將各部整合在一起。這與班超孤兵入西域是兩種性質的。然而臣在黃龍府弄了一個小把戲,學習陳勝吳廣,將繡着海東青的刺繡塞入大魚腹中,然後派幾人配合,瞞過各部首領,使得他們獲得信心。這個信心就是人心所向。只要那個布帛一直供在兀惹城中,就可以當抵數萬強兵。然後徐而南下,讓他們獲得幾場勝利,這樣上下全部有了信心。那麼就可以在很長時間內有信心與勇氣與遼國作戰,從而在後方牽制遼國兵力。陛下與臣當初制訂的計策也就成功了。”

當初計劃全是宋九想的,不過宋九分去一部分功勞給趙匡義。

做皇帝也要戰功的,特別是趙匡義,他很想證明不比大哥差。

趙匡義呵呵一樂,也不否認。

宋九又道:“但打下來了,也要他們守往,最少得能守上十年時光,那麼在這十年當中,我朝就可以從容收復燕雲了。因此在回來路上我與高將軍商議。遼東出事,那是遼國的大後方,遼國必然派出重兵鎮壓。我朝若不支持,烏玄明必敗。於是想出三個結果,第一個那就是派出大軍,與烏玄明南北呼應。不過臣以爲不妥,首先臣也擔心讓女真人真的立國成功,那是驅一狼引一虎。”

也未必,此時與史上北宋末年的彼時情況完全不同的。

不過宋九對金清崛起有心理上的陰影。

曹翰在江州屠城,就讓宋九看不下去了,但史上元蒙入侵與清朝入關,那個屠殺的數量就不是一城一地了,而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屠殺。

於其那樣,還不如宋遼兩國相持呢。

“並且這幾年戰事不休,百姓負擔重,國庫儲薦消耗一空,至少現在不是出動大軍的時候。這是第一種方案。第二種方案就是置之不理,讓他們相互火拼,我朝坐山觀虎鬥。可那樣也不妥,一旦契丹兩大名將出手,大軍呼應北上,以此時烏玄明的力量,支持不了多長時間,到時這個重要的棋子就失去作用了。還有一種方案,暫時不徵幽州,全心全力休生養息,恢復國力,但也不是不動,於河東與河北廣建砦堡,再增駐大軍,這樣就會牽制遼國無法抽出更多兵力北上。只要兵力不多,臣在遼東留下許多後手,那就能與遼國相抗衡很長時間,甚至遼國會派使拉攏他們。就算拉攏成功了,可終是一根刺在遼國後背上。而我朝又可以通過物資武器,遙控烏玄明。這個棋子作用就會最大化。”

“這個主意好。”

“陛下認爲好,請陛下升政事堂,讓兩府諸相前來協商,立下詔書。”

“易安,太急了吧。”

“沈公,不急不行啦,只要一拖,有某人在,遲則必生變,人家爲了打擊我,可不會管什麼國家與燕雲是否是我朝的門戶,陛下子孫是否能長存千秋萬載。”

宋九又話中帶刺了。

反正避免不了,那就戰吧!(未完待續。。)

第204章 老韓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276章 良臣第175章 聘禮第17章 約戰(下)第272章 伐第343章 矯正(上)第284章 春闈(下)第449章 風起第528章 黑土地第317章 學問第510章 膠着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第502章 黎明第270章 危機第363章 棄子(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296章 盧宋會(上)第252章 寶寶第384章 雁歸來第336章 東華門第165章 有約第219章 夜宴(四)第298章 飛虹第281章 可怕的誤會(中)第245章 獻酒(下)第519章 景德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476章 一(下)第475章 一(上)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493章 原因第172章 死(上)第45章 摺紙第332章 入相(上)第422章 定(上)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186章 用(上)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113章 教材(上)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172章 死(上)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33章 始識第73章 南方(中)第132章 搶老婆第267章 海貨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180章 開業(下)第5章 損人不利己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23章 父輩(上)第193章 朝會第504章 開始了第170章 巫蠱第19章 分岐第349章 王氣第7章 要錢不要命第161章 提親(中)第90章 又玩大了第504章 開始了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78章 公主(下)第35章 第一張畫(下)第493章 原因第405章 鐵血之路(五)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163章 想不通第252章 寶寶第392章 打臉(下)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346章 輕敵第38章 信(上)第472章 驅(下)第395章 梟雄末落(上)第138章 草芥第36章 果子(上)第492章 疏忽第170章 巫蠱第270章 危機第335章 契丹惡夢之始(下)第236章 三槐王第102章 好東西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427章 上位(下)第185章 釘子戶第215章 踢第392章 打臉(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22章 吃肉第206章 簡單如何演繹成複雜(下)第170章 巫蠱第453章 山後第211章 思念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484章 奇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