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青牛白馬

得到皇帝密敕的狄奧格尼斯最初還耿直了下,問不是馬上準備停戰了嗎?

但喬瑟蘭卻對他說,皇帝這是明顯麻痹對方,“如果公平王沒在規定的時間內退回奧克蘇斯河的話,那雙方還默認是交戰國關係,使用任何武力,奪取任何地點都是符合法理的。”

於是狄奧格尼斯也不敢怠慢,他要求喬瑟蘭當自己的副手,另外委託另外名副將布勒普託斯擔當騎兵嚮導,而讓迪姆和其下的隊伍繼續固守吐斯城。接着守捉官便帶着五千騎兵,火速穿插過戰線,直接奔着阿穆爾城而去。

沿途烏雲陰沉,到處是番蕭瑟的景象,遭受劫掠和焚燬的村鎮比比皆是,自交兵以來這片富庶地帶算是十毀其七了,舉目望去全是片荒野,成羣的烏鴉在風霜裡盤旋着。狄奧格尼斯將整支騎軍分爲五部,前中後及左右雙翼,布勒普託斯帶着五百名希爾凡輕騎兵馬不停蹄地朝前奔馳着,馬蹄揚起的飛灰在風中很快變淡直至消散。

一隊看起來像是宋軍斥候的蠻族騎兵,看到這個陣勢,很吃驚地往回走,看樣子是去報告了。

出現敵方斥候並不意外,真正讓狄奧格尼斯意外的是,他直驅上百古裡,足足見到三處的營壘,但空無一人,這些以前應該都是有駐軍存在的,來控制莫夫城和布哈拉城間的通道,但宋軍應該是將其撤走了......

狄奧格尼斯覺得自己的騎軍幾乎是在進行場曠野裡的武裝巡遊。

但還是有場戰鬥發生在阿穆爾城下,狄奧格尼斯的騎軍奔赴至此地後,發現自奧克蘇斯河的那邊突然出現股隊伍,大約二千騎兵上下,雙方混戰一番,對方數量不支,畏懼被包圍住,便很靈活地撤走。

其實狄奧格尼斯不知道,這支騎兵是耶律大石統率的,自巴拉克特城兼程趕來,就是害怕重鎮阿穆爾會落入高文之手——但事實驗證了大石的判斷,但大石麾下也沒什麼像樣的主力隊伍,在面對狄奧格尼斯的優勢騎軍時只能選擇飲恨而退。

“難道公平王的大營要盡墨了嗎?”耶律大石悲憤莫名,他看着冬季枯索而無垠的河岸草叢,望着阿穆爾城冒起的黑煙,“完了,一切都完了......”

當次日的晨珠如紅寶石般躍起在雲層,燒散積日陰翳霧霾後,耶律大石和幾名心腹帶着這批騎兵,如無頭蒼蠅般朝着巴拉克特城回趕。

但在半途上,幾名帶傷的衛戍士兵,渾身污泥,疲累得要死般攔住了他的去路,告訴大石個悲哀的消息,“巴里黑(巴拉克特)的城民發動叛亂,他們把王通判給抓住,捆住拴着塊石頭沉入城外的洪流當中,還關閉城門到處捕殺我等,我們幾個算是僥倖的......”

耶律大石心中又驚又煩,喉頭一甜,不由得吐出半口血來,人也滾落馬下,看看巴拉克特城的方向,伏地絕望地放聲哀哭起來。

其餘騎兵也下馬,圍在耶律大石身邊悲哭不已。

大石將頭盔取下,拿出那尊慈眉善目的象牙雕刻,珍重地擺在草叢上,“西行萬里,智窮力竭,怕是再也無法復我大遼,都恨那羣處處掣肘、敗壞大好形勢之蟊賊!罷了罷了,事到如此說這些還有什麼用?聖祖在上,不肖子孫耶律大石這就返身歸去,索性戰死在馬魯城(莫夫)沙場,然後在地下好好侍奉您。”

這時突然在他耳邊響起陣格格的笑聲,大石擡頭驚訝望去,只見河波和草叢間,有位捧着鏡子的白衣少女,明眸善睞,騎在頭青色的大牛上,用手指着耶律大石,好像在說“現在灰心喪氣還太早,你是天選的英雄,契丹的餘烈,註定會在這個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的。”

轉瞬間,那少女和青牛就消失在河川當中,再也無跡可尋。

青牛,和白馬一道,乃是契丹族公認的始源之祖,耶律大石頓悟了什麼,當即對着河川叩首道,“若天不亡我,大石願繼續百折不撓,以復興大遼爲己任!”

後世的史籍上記載,“耶律大石見青牛、稚女烏滸河畔,終有哥疾寧(中國古代對伽色尼的稱謂)千里土地,創佛國於西陲之地,享祚二百餘年。”

當然這是後話,當時大石帶着騎兵,沒去莫夫城,而是直接去了布哈拉城,那裡還有皇宋駐留的一批官吏和守兵,力量比巴拉克特要強不少。耶律大石在此憑藉兵符印信,將所有武裝都收納在自己帳下,準備擇機再擊破阿穆爾城,接應公平王。

而攻陷幾乎沒有戍守力量的阿穆爾城後,狄奧格尼斯發覺城內外到處都是沒被收斂的殘缺遺體,野狗狐狸到處出沒,城牆和塔樓也坍圮不修,便火速動員所有士兵,修繕牆壁,挖掘壕溝,並掘地取水,籌措糧食和草料。

同時,拂菻皇帝突然背信棄義,攻陷阿穆爾的消息傳到莫夫城後,大公平王的營地又是一片怒氣沸騰,許多人高呼要“斬趙良嗣之頭以謝全軍”,而趙良嗣則大呼冤枉,並表示自己願再去次拂菻皇帝的營地,消弭這個誤會。

“難道不是應該派遣軍隊收復失陷的城堡爲上嗎?”呂頤浩大聲疾呼,不然全軍就要被困在這裡無法動彈的。

慌亂當中,宣撫使劉延慶主動請纓,要求率一萬精銳前去收復阿穆爾城。

但趙良嗣則也高呼起來,和議締結在即,絕不可釁自我開,那樣反倒是給人口實,並慨然自薦,“微臣願再走一趟,務必消弭誤會後而歸,保得公平王安然返回不花剌(布哈拉)。”

最後,童貫自帷帳內步出,很有氣勢地阻止了衆人的爭端,並下達裁斷,“公平王的諭令,趙良嗣可去交涉,而劉宣撫則備兵馬以防不虞。”

然而當趙良嗣風塵僕僕地趕到尼沙普爾皇帝的大營時,卻吃了閉門羹,高文也非常有意思,“朕不見趙良嗣,只願見先前的葉得臣。”

無奈下趙良嗣返歸去,回報這個消息——三日後,葉得臣毫不歇氣,自現任地一路跑來,到了營地裡,只見童太師諸位大僚立在上頭,說即刻給你個銀青光祿大夫的頭銜,去拂菻皇帝那裡走一遭,對方點名要見你。

葉得臣差點沒嚇得軟癱倒地。

第81章 庫德卜的捷報第92章 絕地出擊第38章 木杆木臼第5章 小黑旗第69章 瞽第78章 伯爵日記第54章 密室會議第3章 耀武第98章 羅馬尼亞帝國樞密會議第124章 翻臉第85章 郡長和鐵礦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29章 給安條克的回信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53章 掃蕩的颶風第98章 燃火的雪第32章 奇襲赫拉特第64章 猛獸之眼第94章 整肅第21章 馬蘇德的宣稱第25章 尤多希雅第76章 單炮先行第88章 典禮(中)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91章 新的商約第59章 色雷斯志願軍(上)第60章 召喚的藉口第71章 一份.雙份第8章 大普拉尼砲第48章 燒信第56章 大石戰術第9章 贏得死亡第1章 子城第69章 烏古斯族長們第31章 鄂斯都的價錢第101章 機要紋章官歸來第30章 聖母面紗第32章 東谷之戰(上)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35章 風車.水輪(上)第17章 喬瑟蘭第98章 應援第48章 卡斯托里亞山脊第13章 屹立不倒第88章 古怪的決心第14章 宮城之落第26章 執拗的母駒第4章 毀滅在即第56章 遇刺第50章 發往錫諾普的信第2章 費拉雷多斯之國第69章 四線出擊第26章 鐵門堡第55章 西奧多羅將軍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86章 鐵牆(中)第2章 紅黨第28章 特拉布宗滅亡第59章 新浸禮第27章 摩西亞的狼第74章 牽掛的怒火第6章 殘骸和石碑第82章 末路第65章 Sebastocrat第117章 北線對決第9章 替代第76章 玻璃光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63章 教父禮物第75章 新商路第9章 鼓聲第93章 攻勢第93章 皇帝怒斥事件第86章 澤菲利姆之戰(中)第85章 郡長和鐵礦第95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下)第41章 解乏第60章 蓋塔的遺囑第10章 真烏古斯人第65章 戰前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2章 堡壘.艾克塞羅第79章 去國第5章 君士坦丁的饋贈第89章 鐵刺木框第133章 震駭第109章 肉還是放在餐盤裡端上來比較好第34章 被俘第34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下)第18章 君侯之死第61章 圓亭前的離別第57章 無義之戰第113章 前夜第65章 密友第42章 圍城壕第91章 博希蒙德再起(上)第124章 翻臉第53章 《杜克里亞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