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堡寨羣

其實這段時間,大公平王的軍隊也不光是顧着打嘴炮,而是環繞着莫夫城構築了堪稱恐怖的“大魚鱗堡寨羣”來。

堡寨,是皇宋對“野戰營砦”的軍事術語,但它和高文的“野戰營砦”或“棱堡”的理念不同:羅馬帝國的理念是,用少量衛戍隊伍配合火器守衛住棱堡,遲滯敵人,不讓敵人切入交通線,保護己方交通線,而後富餘的野戰機動兵團捕捉敵人,在敵人缺乏迂迴能力的條件下將其擊潰。而皇宋堡寨羣,顧名思義就是構築許多能互相增援的堡寨,達到進可攻退可守,從而控制整個戰區的軍事目的,他是整支大軍後退駐屯的基地,也是進攻的橋頭堡,同樣也具備了戰略壓制的功用:在敵人國土的關隘要害之地,大修這種堡寨羣,且戰且守且耕,就是要不斷消耗、壓縮敵人機動力量的運動空間,面對這種堡寨羣,敵人無外乎兩種選擇,一種是不斷分散自己力量去應付蟲羣般越修越多、越修越深的堡寨,最後力量殆盡,屈膝投降;還有種便是自己也修堡寨來對付,但時間久了又怎是血厚的皇宋對手呢?早晚鬧得全民皆兵、經濟凋敝、國庫喪盡的結局,還是不得不屈服。

這種“皇宋堡寨猥瑣流”,天生是小國的噩夢。

雖然高文集結了幾乎兩倍於己方的軍隊,但典兵很久、富有經驗的童貫卻認爲,“大馬魯的魚鱗堡寨羣可抵少的那五萬人,而後劉宣撫率平遠軍一萬步騎,回取阿穆爾;本帥替大公平王督陣,親自率四萬精銳,包括靖西軍、控鶴軍、虎翼左右軍及武騎軍,共四十指揮兩萬直屬精銳,還有殿前從馬直二千五百,此外還有二萬蠻騎及當地簽發的鄉兵可堪保護側翼後方,出堡寨和海西拂菻蠻一決高下。”

童貫如此有自信,原來這莫夫城的堡寨羣環繞城池,東西南北各自延伸約七八個古裡,共分四個大區,各大區修有堡寨二十四,層層相護,每堡寨固定分一個指揮(三百到五百,騎兵或步兵)駐屯,更引入河流和洪水,不但環繞莫夫城掘出道大的水渠,更在堡寨間把水渠切分得如棋盤般水田般,中間的梗道僅容步兵穿行,敵人騎兵根本無法通過這種地形;另外,東南側被洪流沼澤淹沒處,還設有七座一線相連的水寨,中間有木柵、陷坑,更有十二艘小型警固船隻日夜巡哨,在水寨後則是牧馬監所轄的草場,由二百名鄉兵看管監守。

將己方野營拉到距離堡寨羣前線約五個古裡處的高文,自然也已親自和斥候們一道,觀察到了“皇宋巨型堡寨”,最後感到棘手的羅馬皇帝也只能對將官們喟嘆句,“我軍有火炮優勢,爭取奪取雙方營地間的空曠地帶,築起炮壘圍攻敵人,而後取勝的關鍵,真的是要靠那個二五仔,不,是對我羅馬帝國忠忱日月可鑑的克魯斯塔羅斯.郭將軍的橫向奇襲了。”

“要是那位又臨陣倒戈去公平王陣營,又怎麼辦?”幾名將官憂心地詢問,對於那位如水晶琉璃般的男子,人們既能看到他的透明,也能看到他的無心臟。

但皇帝沉吟不語,似乎是把一切交給了命運之神。

“現在的戰術只能堂堂正正的對陣,在兩片營砦間的空曠地帶取得控制權了——不然時間拖延久了,在阿穆爾城的狄奧格尼斯五千騎兵,怕是要受到來自莫夫和布哈拉兩處的夾攻擠壓,處境可就危險了......朕可以輸掉一場戰爭,但不甘心失去狄奧格尼斯。”

然而莫夫城以西的平野地帶,想要取得控制權談何容易?

北方的彤雲平鋪着,在海風的吹動下席捲而來,太陽晨珠頓時萎縮消散了所有光芒,士兵鐵般黑壓壓的陣容,在天地間反射不了如何鎧甲和武器的光芒,形成了地面上青銅和黑鐵的雲,腳步聲震天動地,自各自的營砦裡步出,匯聚到了平野的兩側排列完畢,中間的荒地被夾成道不寬的白線(以鷹的視角),又像條無水的河牀,靜默着,馬上準備接受火和血的洗刷。

高文的中軍陣容很簡單,共有五個旅團,布爲兩道長達九千尺的方陣戰線,即紅手、吉麥吉斯、守衛者在前,而菲羅梅隆、葉凡杜尼在後,中間位置是皇帝的大宮禁軍、皇陵禁軍,和五旅團共一千五百名帶甲的附屬騎兵,而四千五百名射擊軍,則與大炮兵團的先遣隊佈陣於最前,組成道三橫列的火力推進線;

左翼,是伊斯法罕的塞爾柱軍隊,以彪悍輕捷的突厥騎兵爲主,共一萬二千人,也分爲互相策應的前後陣,前陣指揮官爲蘇丹的二叔父塔波.穆罕默德,而後陣指揮官爲摩蘇爾總督科布哈,擔當右翼和中軍火線聯絡的,是贊吉和三十名輕騎兵;

右翼,爲塞爾維亞大旅團、伊庇魯斯大旅團和保羅派僕從軍,其中保羅派火器最優,共有二千人的長銃軍列陣於前,其餘三千人則爲弓手、矛手,伊庇魯斯大旅團以步兵爲主佈陣在後側,而塞爾維亞大旅團則擁有支兩千人的騎兵隊伍,作爲這翼的機動擔當,而擔當此翼和中軍聯絡任務的,是皇帝的侍衛馬克亞尼阿斯;

最後,在野營外的壕溝前,佈陣一萬一千名來自東方的邊民軍,統領官爲老沃爾特和年輕的多魯斯.蘭伯特,外帶四百輛各種輕重戰車和火器,堆起道臨時的屏障,負責隨時策應主力旅團的進退。

高文的兩門重型攻城炮,和四門長重炮,佈設在野營中央隆起的人工高地上,戰前在護壘中皇帝和所有高級將官,在此冉冉升起了繡金的聖母瑪利亞、聖迪米特里、聖米哈伊爾、聖巴巴拉等諸多聖像畫旗幟,所有人半跪下,仰視聖像畫,高唱《上主庇佑羅馬再次偉大》的歌曲,而後在自新會托鉢僧那裡領取了簡單的早餐。

高文皇帝領到的是一杯乳酪,一份撒着糖飴的印度小米飯,還有幾個橄欖,及一份烤鹿脯,“十分美味。”皇帝很平靜將其吃完,挨個向相隨自己多年的廚師、園丁、馴獸師致謝。

“我在退役後,是有自信在君士坦丁堡開一所最好的驛館餐廳的。”廚師微笑着對皇帝說到。

第7章 返身奮戰第48章 乳漲第95章 大機動第77章 女子會第37章 Logothete第17章 官邸前第91章 重臼炮第50章 塔之戰(中)第29章 高文的籌碼第89章 金星第80章 不平等條約第58章 宗主教的愉悅旅程第70章 連鎖焦灼第6章 大黑旗第15章 赫米斯第72章 解圍戰第4章 化鹿第57章 沙赫娜美之箭第81章 通牒第59章 絲綢花第11章 鐵錘第84章 大石的“憐憫”第93章 皇帝怒斥事件第8章 稅吏菲奧比斯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15章 徒勞攻擊第93章 敵在名單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89章 炫耀第65章 宣戰第60章 馬克亞尼阿斯第47章 索印第120章 大帳第91章 墓坑掩埋第76章 棋逢敵手第5章 大霧第11章 對比雷爾的審判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89章 賀朝歡第57章 蒸汽迷霧第32章 奇襲赫拉特第59章 新浸禮第22章 火器之威第20章 教宗密信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87章 奧古斯都第69章 四線出擊第62章 差次第16章 尼布甲尼撒王將毀壞推羅(下)第55章 誓章第63章 常勝大陣第57章 五方陣第89章 鐵刺木框第14章 轉危爲安第24章 立旗第19章 叔與侄第57章 爲難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23章 網開一面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98章 “大敵酋”第3章 扎塔之王第40章 博希蒙德被俘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58章 永不回頭第82章 公主的態度第40章 各人的心思第84章 大石的“憐憫”第55章 蛇第37章 立足第3章 片刻之箭第108章 米利奧塞法隆野營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84章 拋石機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98章 推翻許諾第32章 亂鬥第2章 紅黨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2章 找晦氣第48章 阿拜多斯之戰第112章 聖餐禮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93章 赦免第64章 切肉時的信諾第89章 賀朝歡第113章 守捉官被俘第56章 犁刃第19章 急救第30章 苦惱第59章 絲綢花第84章 紗簾上的小手指第58章 世界之焚燒者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57章 橄欖枝第41章 阿婕赫提督第23章 分割安條克第25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上)第7章 返身奮戰第72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