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

處於眼前這種困境,倘若日方能這樣做,中方就是得了便宜,通過這種方式雙方達成停戰,至少中國政府和軍隊都可以喘口氣了。

原先蔣介石一再堅持,中日談判,必須有第三國作爲保證,否則沒法相信日本人的話,但是一個突發的國際事件讓他變得啞口無言——曾經向捷克提出“保證”的英法把對方給賣了,捷克被迫將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這就是“慕尼黑協定”。

英國首相張伯倫不僅不爲此感到羞愧,回國時還一邊揮舞着協定,一邊告訴自己的選民: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臺下掌聲雷動。

在一戰的陰影之下,歐洲變成了“普遍綏靖”的樂園,歐洲人也全都變成了膽小鬼。他們害怕打仗,爲了自己能夠不上戰場,已經完全忘記了什麼叫做“不仁不義”。

讓這樣的“第三國”給你做“保證人”,你能放心?

全面抗戰以來,蔣介石一直堅持把中日之戰與歐洲局勢聯繫在一起,天天都要閱看和分析有關歐洲方面的情報。

按照德國那種囂張的架勢,歐戰遲早是要爆發的。假使不能夠馬上打起來,只要中日談判過程令人滿意,能和則和,但若是歐戰瞬間發作,那對小日本就不能客氣了,不僅不能和,還要打得更狠更猛才行,否則就拿不到滿意的談判條件。

現在事情就擺在這裡,眼看着歐洲人極度怕死,英法政府很不仗義,歐戰一時半會兒還真打不起來。

既然日本人已經有了點意思,那就可以在沒有第三國保證的情況下,直接進行秘密談判。

談判啓動,但這時候蔣介石反而把繩子越勒越緊。

有了高宗武的前車之鑑,對暗中交涉這些事不能不格外謹慎。蔣介石在日記中一再提醒自己:敵國陰狠,講和時更增危機也。

從性格上來說,蕭振瀛也是一個主動性很強的人,就怕他一衝動,信口開河惹出禍來,因此蔣介石思慮再三,除親自擬了一份談判原則交給蕭振瀛外,還讓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對整個過程予以指導。

蔣介石要求蕭振瀛,儘可能每天用長途電話與何應欽聯絡一次,以便根據武漢會戰的實際走勢決定策略,同時在談判時不得遷就日方。

不遷就,是因爲蔣介石深知自己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在完全被動的情況下,遷就不但無益,而且必受大害。

塞翁失馬

香港談判就此開始。

和知仍舊大談日本人的“東亞主義”,說你們別再指望着歐美干涉了,他們不可能來救你們的,還是“東亞事東亞人自了之”,我們中日之間自己講好就行了。

蕭振瀛立刻接過話題:這個我贊成。

可現在的問題是,我是弱國,你是強國,我受你欺負呢,如果中間沒個保人,咱們沒法子面對面談。

和知一愣,對此他確實沒有辦法反駁。

蕭振瀛卻又話鋒一轉。當然了,要是你們真的有談和誠意,不要第三國介入也可以,此事若成,那就是“東亞主義之大成功、大勝利及大收穫,其重要性尤在一切之上”。

和知被吸引住了。那你說說,我們該如何表現誠意呢?

蕭振瀛並不說日本人的誠意,他說中國人的誠意。

我們中國從不騙人,做敵人徹底,做朋友也徹底,將來一定會做到“中國人愛日本如愛中國,同時日本人愛中國亦應如愛日本”。

這是典型的蕭振瀛風格。每一句都不是場面官話,都像是聊家常時,從心窩子裡掏出來的體己話,但每一句又都切中要害,讓你不跟着點頭都不行。

別說和知了,就是土肥原坐在對面,恐怕也只有睜着兩隻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份兒。

最後終於歸結到實質方面。蕭振瀛所要的誠意是:你們正在進攻武漢,大戰方酣,我們怎麼可能作城下之盟呢。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放下你們手中的槍,然後再“恢復‘七七事變’前之狀態”。

和知從前也是個“地方上的強硬派”,後來以聯隊長的身份參加淞滬會戰並吃足苦頭,早就沒了那種找機會就要跟你幹上一架的勁頭,變成了一個“穩健派”。

聽了蕭振瀛的話,他連連點頭,可當着蕭振瀛的面,他也說出了自己的苦衷:日本朝野各方,願意作出較大讓步的沒有幾個,主張硬幹到底的人倒是不少。

和知決定回東京向軍部進行彙報。他雖料知此行必然會遭遇困難,但還是向蕭振瀛表態要盡全部努力,以獲通過。

看上去,談判進展似乎還比較順利。在瞭解和知的態度後,連蔣介石都認爲,這事恐怕還真的能成。

蔣介石開始爲和談成功作準備,關於停戰和撤兵的要點都初步確實下來,甚至孔祥熙也在他的同意之下,着手起草“和平宣言”和“停戰協定”有關草案。

然而,蔣介石原先的顧慮和猜測證明也是對的。不捱上重重一棒,日本人是絕不會輕易軟下來的。

當和知返回香港時,“恢復‘七七事變’前之狀態”沒變,卻在上面加了七項“諒解”。

這七項“諒解”裡面,不僅包括簽訂“防共軍事協定”、在中國國土上駐兵、承認“滿洲國”,而且還口口聲聲地要你進行“政府改組”。

顯然,“恢復”是假,“諒解”是真。

和知自己也知道這些要求很過分,所以一個勁兒跟蕭振瀛解釋,說我沒騙你,上次的確可以“恢復”來着,不過當時只有參謀本部的多田駿次長同意,這一次的“恢復”加“諒解”,則是得到了近衛內閣全體成員的一致通過。

之後,他又說雙方仍能就“諒解”進行協商,甚至他還將爲此通知武漢前線的日軍,不襲擊夜間飛機,以便談判代表可以在香港和漢口之間自由往來。

任你怎麼瞎叨叨,說出花來,蕭振瀛的回覆也只有一句:超出前談範圍,不能答覆。

性質變了,你再怎麼分辯都是徒勞。

日本人出爾反爾,讓蔣介石陷入矛盾之中。條件當然還可以再談,關鍵是一旦答應了“和”,則覆水難收。

他對日方的真實用意再次產生了懷疑:板垣輩所謂的“求和”,說不準還是一個陰招吧?

蔣介石的懷疑隨即得到印證,第二十一軍從廣東大亞灣登陸了。

再也不能相信日本人的那些“誠意”了。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只有持久抗戰,使之不能撤兵,纔是唯一上計。

蔣介石在摸到對方底牌之後,立刻下定決心,將香港談判一刀斬斷,日本軍部策動的“蕭振瀛工作”隨之壽終正寢。

這條線一斷,板垣只好再去檢查別的魚鉤。

外相宇垣在未下臺之前,曾專門花力氣主攻過孔祥熙,當時稱之爲“宇垣工作”,現在得撈上來看看魚兒有沒有上鉤了。

時任行政院院長的孔祥熙雖然不是“低調俱樂部”成員,但他代表着重慶臨時政府的另一股主和潮流。尤其在武漢失守後,面臨的一大堆困境差點沒把“孔方兄”給逼死。

武漢廣州都沒了,海岸線全被封鎖,爭取國際援助已有如畫餅充飢,實在看不出有多大可能性,而國內財政又極度困難,都快要到揭不開鍋的程度了。

老孔是一直撥拉算盤珠子的,他最清楚,以前中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於海關稅收,如今這些都成了浮雲,今後的日子可怎麼過。

他勸蔣介石,如果外援方面仍然沒有進展,而軍事方面又無十分把握,那還是試着和日本人“談和”吧。

蔣介石對此的答覆一律是:想入非非、可笑之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日本佔領廣州,似乎挺得意,可實際上,此舉不光使其戰區擴大和戰線拉長,而且勢必損害英美利益,這樣國際社會共同對日的可能性反而增大了。

這時的蔣介石已把爭取外援的重點完全放在了美國身上。

雖然美國佬也和英法一樣,怕把自己攪到中日之戰這潭渾水裡來,所以始終恪守中立,但他們那種大大咧咧的牛仔性格又決定了關鍵時候不會怕事,而且國際國內輿論每天都在變化,實際上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爲了爭取美國的同情和加入,蔣介石不僅精心設計了“四行倉庫保衛戰”,還在《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之後,多次給羅斯福總統寫親筆信,並向美國報界頻頻喊話,就是希望美國拿出世紀初主持召開華盛頓會議的勇氣,慷慨出手,以解決此次“遠東大難”。

戰事的節節失利,領土的一再淪喪,這是蔣介石再怎麼遮也遮不住的,但他要表現的不是失利,而是勇氣:日軍一日不退出國土,“吾人決不終止吾人堅持之抗戰”!

美國牛仔與英國紳士相比較,身上總有一股濃厚的理想主義情結,蔣介石藉此發揮,因勢利導。

現在這個世界太過現實,最缺最貧乏的還是理想。現實當然不能漠視,可是理想也很重要,如果僅謀一時的安全,迴避神聖之義務,那這個世界成什麼了。

實際上,武漢會戰前後,在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內,已有很多人建議打破堅冰,對中國採取積極援助政策。這些有識之士均認爲,中國的抗戰很重要,可以阻止日本向其他地方,甚至美國直接進攻。

處於這種內外聲浪之下,羅斯福本人也漸漸認識到,一味向日本妥協要不得。過去給了“滿洲”,它又要華北,現在不得到整個中國也絕不會罷休,到最後就有可能威脅到美國自己了。

蔣介石的策略就相當於國際版的“合縱連橫”。中國要想贏,歸根結底還是得搭老大們的順風船。如果抗戰堅持到現在,讓美國人知道你們這兩家又“和”了,誰肯幫你?誰會幫你?

孔祥熙雖說與汪精衛曾同爲主和派,但在這種事上,他亦知輕重,蔣介石不讓幹,他就馬上把手縮了回去。

近衛和板垣都失望地發現,孔祥熙這條線旁邊雖然有些餘波,可是魚卻根本不敢上鉤,“宇垣工作”也沒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

就在各項“對華工作”紛紛面臨失敗的時候,他們忽然想到了那個冒冒失失闖進東瀛的愣頭青。

對,他說起過汪精衛,顯見得後者與蔣介石分歧很大,當從此處入手。

近衛內閣隨之確定,以政治誘降來推動軍事進攻的策略不能丟。既然蔣、孔都誘不得,那就轉到汪精衛等“中國第一流人物”身上去。

日本軍部順藤摸瓜的“渡邊工作”(渡邊是高宗武代號)由此得以展開。

“黨內聖人”

所謂“渡邊工作”,由高宗武等人牽線,圍繞核心則是汪精衛。

汪精衛,廣東三水人,時任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曾和胡漢民一起被稱爲“黨內聖人”

如果拋開政治是非和在民族大義方面的失節,這其實是一個百裡挑一,甚至千里、萬里挑一的“好人”!

其一,長得帥。民國坊間流傳的四大美男中,汪精衛是排第一位的,少年時同樣風度翩翩的蔣介石甚至連榜單都沒能上得去。可見當時汪精衛的粉絲陣容曾是何等強大。

其二,有勇氣。他是最早跟隨孫中山的那批革命黨人,曾隻身謀刺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後在獄中賦詩曰: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年紀輕輕就敢刺王殺駕,關進局子還能詩興大發。搞暗殺的革命黨人不少,但當年的汪精衛絕對是獨一份的。

其三,有才華。他善於演講,那水平就是在一羣靠嘴皮子混飯吃的政客們中間也絕對是麥霸級別。除了會講,他還會寫,筆桿子十分紮實,寫得一手漂亮文章,可謂文采風流,字字珠璣,一個代筆的《總理遺囑》寫到連孫中山自己都點頭稱是。

其四,有品格。當時的國民黨內,汪精衛被稱爲“黨內聖人”,個人品質幾乎無可挑剔,既不貪財,也不好色,“食色性也”這一套在他身上根本騰挪不開。

其五,有親和力。高宗武認爲“蔣先生冷酷,汪先生溫暖”,其實不是他一個人這麼看,周圍很多人都這麼評價。這裡面有性格的原因,也有修養的問題。

蔣介石只要一不順心,就拿衛士侍從出氣,這時候不幸站在他身邊的人就十分倒黴,不是挨耳光,就是要被臭罵一頓,常常需要宋美齡出來打圓場,而汪精衛無論何時何地,對周圍的人都十分和善,從無打罵衛士的事情發生。

孫中山生前的四大助手,負責政治的胡漢民剛正不阿,可是他人緣太差;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能得左派好感,卻又遭右派攻擊;負責軍事的蔣介石資歷聲望尚淺,還是個談不上有多少競爭實力的小弟弟。

一輪淘汰下來,只有負責黨務的汪精衛衆望所歸,成爲當仁不讓的“總理接班人”。

說到底,汪精衛跟胡漢民一樣,缺的也許就是槍桿子,所以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隨着時光推移,兩個“聖人”最終都鬥不過一個“軍人”,只能屈居人下。

政治高層的權力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汪、蔣的關係更是微妙,造成他們形如冰炭而不能相容的則是西安事變的發生。

當時因蔣介石生死不明,何應欽怕自己左右不了國民黨內的局面,就向此前正在國外養病的汪精衛發電報,催其回國主持政事。

汪精衛在回國的輪船上才得知,原來蔣介石已經獲救,可那時已經沒有辦法退回去了。

作爲蔣介石來說,政敵多矣,然而場面上爭奪都無所謂,最讓人痛恨的就是背後算計。那時他就認爲汪精衛是趁他危難之際,想趕回國搶班奪權的,因此非常氣憤,即使汪精衛親到溪口來見,都對之極爲冷淡。

兩人私下關係很差,在他們合作共事期間,可以說幾乎沒有哪個時候是真正和諧相處過的,但如果說以前的不和,還主要表現在一山不容二虎的權鬥因素的話,那麼隨着中日之戰的愈見殘酷,政見上的分歧則佔據了上風。

“七七事變”剛剛爆發時,汪精衛也慷慨激昂過,也說過即使犧牲都不能做傀儡,可是戰場上一個又一個的不斷失利,逐漸改變了他的看法,使他變得格外悲觀和失望起來,成爲“低調俱樂部”的主心骨。

淞滬會戰時,他一再問別人:你看這個仗,還能夠打下去嗎?然後不等對方回答,就不住地搖頭嘆息:茫茫前途,不知要變成什麼樣子。

失去南京、上海,汪精衛唉聲嘆氣,等到退守武漢,他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26章 哪一站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7章 哪一站 (2)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0章 我的路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1章 序言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26章 哪一站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7章 哪一站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27章 哪一站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