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哪一站 (1)

1938年年底,蔣介石在重慶黃山官邸宴請陳嘉庚。

當着這位海外華人財神的面,他直截了當:由於失去平津和上海,沒有了關稅,國民黨財政實際已經破產,現在物價漲得連一箇中校都養不起家人,得靠偷菜葉過活。

陳嘉庚不由得動容。

蔣介石又說,您捐的錢很多,我很感謝您,但還遠遠不夠,以後你們能不能按時給我們捐款?

陳老聽到這裡,連眼淚都掉了下來。

堂堂元首說這樣的話,那處境簡直就跟叫花子差不多了。

不過眼淚還沒幹透,陳嘉庚忽然拍案大怒。

原因是蔣介石在宴請他的時候,上了很多菜。

政府已經這麼窮了,爲什麼還如此浪費?

蔣介石當場給他認錯,賠不是。

所謂“中校偷菜葉”確有其事,以至於發展到後來,還有偷剩飯的。

軍政部辦有專門食堂,當然是免費用餐,可是門衛發現一個軍官吃完飯下班後,總會偷偷地把食堂裡的剩飯收集起來帶走,而按規定這是不允許的。

此人見門衛要沒收他的剩飯,忽然痛哭流涕。他說他老婆孩子都餓着肚子在等這些剩飯,如果不讓帶,妻兒老小就只能上街乞討了。

偷剩飯的,竟然是掛着少將軍銜的軍政部高參!

“九一八”之後,軍隊發的是國難薪,即使是少將工資也得打六折。原先這六折養活一家人還綽綽有餘,可是在退守重慶後,物價翻着跟頭往上漲,法幣貶值得厲害,有的人家裡小孩多,又無積蓄,也因此沒有辦法生活下去。

那個時候,別說中下級軍官了,就連蔣公子緯國都困頓得過不下去,爲了照顧養母姚治誠,他還得向陳立果借錢才能度日。

當然,在這樣的日子裡,也還有利好。

重要的是先撐着

1939年2月,中美終於達成抗戰期間的第一筆貸款協議,這就是“桐油借款”。合作方式是,中國人賣桐油給美國,美國則向中國貸款兩千五百萬美元,其用途主要是購買汽車和改善滇緬公路運輸。

毫無疑問,依靠着這幾千萬美元,重慶政府是可以暫時打發上一段日子了,同時它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在此之前,美國的援助方式是買你的白銀,以錢換錢。這次是直接借錢給你,開了貸款援助的首例。

中立法的限制一旦被突破,在敬法律如神明的美利堅,此舉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美國援華的大門自此打開,雖然尚不是敞開。

除了借錢,還有聲援。

近衛在對華聲明中,大言不慚地提出要建立“東亞新秩序”——以後東亞這一塊,就要由我們日本來做霸主了。

你狂,找大個兒來修理你。

經過駐美大使胡適等人的穿梭運動,美國外交部坐不住了,當即向日本發出了措辭強硬的照會:本世紀初確定的華盛頓體系必須維護,“機會均等,門戶開放”,如今的東亞,還由不得你們日本人來做老大。

一個貸款,一個照會,使國人精神爲之一振,被汪精衛叛逃弄得灰濛濛的臉也有了點喜色。

這些變化,看似意外,其實並不意外,都是在一點點推動的結果。

就在“桐油借款”簽訂之前,日本又佔領了海南島,這本來應該對英國觸動最大,但蔣介石也有意把它引到了美國人身上。

當初大家都以爲廣州被日軍攻佔,英國會發發威,沒想到這位昔日的“日不落”窩囊得要命,根本就沒怎麼敢吱聲,反而是美國老大站出來喊了幾嗓子。

英國人現在完全成了銀樣鑞槍頭。半年之後,它跟日本簽訂了“有田-克萊琪協定”,承認日本在佔領區的“特殊要求”,對其百般服軟,被稱爲“東方慕尼黑協定”。

天下之大,數**者,也只有美國佬了。

蔣介石對海南島的被佔進行了重新包裝,強調這是“太平洋上的九一八”,然後一個勁兒對美國吹風,希望其挾上英法等小弟(當然也包括中國),在遠東採取抵禦日本的統一行動。

美國是純正的民主國家,什麼東西都要放到程序上去一步步走,要它馬上出來揮刀弄槍還爲時尚早,在此之前,還是先得自己撐着。

1938年11月25日,蔣介石在湖南衡陽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史稱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會議把抗戰分爲兩期,從“七七事變”到武漢失守,爲第一期。在這一期裡,蔣介石帶頭認錯,承認自己在南京保衛戰中所使用的戰術有失誤,“實在對不起國家”。

南京完了,檢討武漢。

軍法執行總監陳調元提出彈劾案,江北“彈”的是王纘緒集團軍(實際指揮者爲許紹宗),江南“彈”的是王陵基集團軍,彈來彈去,都是彈的川軍,而且還給坐在臺下的王陵基來了個直接點名。

許紹宗和王陵基一時極爲驚惶,如坐鍼氈,會場也因此變得氣氛肅殺。

當天會議結束,大家就發現廁所和過道里貼滿標語,上曰:川軍回川保衛大四川。

蔣介石和陳誠馬上發現,自己做得過頭了點。

川軍在武漢會戰中誠然表現不佳,可人家已經把包括保安團在內的最後一點力量都拿了出來,穿草鞋提破槍,出川“保衛大武漢”,還要怎的?

既然你們不好伺候,那我們就只好回川“保衛大四川”了。

第二天,會議基調突變,陳誠上去作了檢討,把武漢失守的責任攬了大半。蔣介石不僅沒處分王陵基,還口頭對其進行了表揚。

晚上,提出彈劾案的那位陳調元更是大宴賓客,給各位壓驚,一場風波由此結束。

檢討虎頭蛇尾,草草過去,重要的是以後怎麼辦。

蔣介石告訴大家,今後算是抗戰第二期,該輪到我們“轉守爲攻,轉敗爲勝”了。

從現在開始,重整軍隊,着手徵調一百萬新兵,並對新舊軍隊進行整訓,預定每四個月爲一個訓練週期,以便能夠投入新的大戰。

南嶽會議是一個宣示,證明中國統帥部在繼續抗戰這條路上,不僅不會回頭,還將更趨強硬。

這個時候,你要說完全靠中國自己的力量能夠對日本戰而勝之,恐怕蔣介石私底下都沒這麼足的信心,他再三強調的,也不過是“我打不過你,咬也要咬你一口”的觀點。

這東西,只有中國人或者說東方人才明白,西方老外是沒法理解的,當時在中國做武官的史迪威起初就覺得是一派胡言。

打不過就是輸了,還咬對方一口,很爽嗎?

對。

因爲目的,已不是將對手徹底打敗,而是死死拖住。

史迪威對中國本土軍隊的戰鬥力最爲不屑,但隨着戰事的發展,他對中國人的勇敢堅韌精神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在江西時,史迪威曾親眼看到一個步兵團,只有四挺輕機槍。這在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爲老美認定一個團少說也應該有一百挺機槍。

正在進行軍事訓練的中國士兵

就這麼點武器,這麼點子彈,幾分鐘就打光了,打光了怎麼辦?

史迪威到這個步兵團考察的時候,團裡的人已經被打掉了一半,子彈也所剩無幾,可是剩下的那一半人還在向日軍發起夜襲——用刺刀,而衝在最前面的就是該團團長。

後下手遭殃

就在中國統帥部謀劃“轉守爲攻”的時候,“華中派遣軍”也向第十一軍下達了指令:來年陽春之際,攻佔南昌。

早在武漢會戰時,中蘇空軍就以南昌機場爲基地,頻頻對長江江面上的日本海軍軍艦發動突襲,從那時候起,“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就深感南昌的重要性,在給岡村的作戰任務上,開始也有“攻佔南昌”這一條。

可是由於第十一軍的兩個新編師團不爭氣,當時爲了不耽誤進軍武漢的時間,無論畑俊六還是岡村都只能先把原計劃擱置一旁。

現在好了,趕快進行作戰準備吧。

“七七事變”之後,中日雙方除真槍實彈的軍事戰外,你來我往的情報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因此,日軍攻佔南昌的企圖,很快就被中國統帥部偵知。

1939年3月8日,蔣介石致電薛嶽:爲確保南昌,需先發制人,現在命令你於3月10日前完成攻擊準備,從3月15日對日軍發起進攻。

由於在武漢會戰,特別是萬家嶺大捷中建立奇功,薛嶽聲名鵲起,榮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名義上雖仍是陳誠,但實際上已由他全權負責。

薛嶽當時人不在南昌,而在長沙,被他派駐南昌的是前敵總司令羅卓英,後者認爲來不及準備。

按照南嶽軍事會議的部署,第一期整訓從1938年11月底開始,到1939年3月底才能結束,此時南昌前線的部隊都還在處於整訓當中,只給兩天時間,確實過於倉促。

薛嶽打仗素來極有主見,很少能聽得進別人的話,但對羅卓英不一樣。

羅卓英是陳誠的手下,而薛嶽又系陳誠一手推薦和提拔,因此薛嶽愛屋及烏,羅卓英說什麼,他幾乎是言聽計從。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薛嶽是極少敢對蔣介石說“不”的人。有蔣介石署名的電報或電文,別人都誠惶誠恐,奉若神明,他則不管這一套,凡是跟自己意見不合的,一律要進行爭論,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

能跟你爭,那還算態度好的,有時老虎仔索性採取了更省力,當然也可以說更“無禮”的辦法,他在電令上直接寫上“存”“待辦”——所謂“存”,就是存在抽屜裡,束之高閣;所謂“待辦”,實際上就是永遠不辦。

3月9日,薛嶽致電蔣介石:部隊尚在整訓,補給困難,準備不及,必須延至3月24日才能實施主動進攻。

見蔣介石那邊沒理睬,薛嶽第二天又發來一封電報,還是一樣的內容。

見此情景,蔣介石也沒辦法,只好覆電:延遲就延遲吧,可是無論如何不能推到3月24日以後了。

薛嶽和羅卓英都沒料到,就相差那麼九天時間,主動馬上變成了被動,對方反而先發制人了。

3月20日,第十一軍強渡修水河,南昌會戰由此開始。

讓人深感意外的是,岡村此次遣出的進攻主力,並非熊本、金澤這樣的老牌師團,而是兩個“弱弱組合”——第一〇六和第一〇一師團。

岡村如此將將,並不是出於什麼高深的用兵方略,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掙面子。

佔領武漢,雖然收穫了一大把鮮花和讚譽,但岡村其實並不是很爽。尤其萬家嶺大捷,本來想出奇制勝的,沒想到會栽在薛嶽手上,一個師團幾乎全都送進了對方嘴裡。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是岡村做第十一軍司令官,你換一個,武漢也未必就拿不下來,何況那幾乎也是人家主動讓出來的。

作爲“日本第一名將”,就這點料水,豈不惹人笑話。

兩個“弱弱”沒準都抵不上一個“強”,這道理岡村也懂,可你要是派熊本和金澤這樣的“強強組合”去進攻南昌,即使贏了,又能怎樣,別人會認爲那是理所當然的事。

所以岡村要出彩,就必須用“弱弱”。

在備戰期內,聽說將要派這兩個活寶去攻南昌,大家都震驚了。

經過岡村此前的使勁兒埋汰,第一〇六師團在日本已變得臭不可聞。許多補充兵聽說自己加入的是“日本最弱師團”,都面如死灰,痛哭不已,宛如一隻腳提前踏進了棺材板。

第一〇一師團好點,但也好不到哪兒去,“商販師團”與“最弱師團”相比,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距離。

岡村的作戰計劃傳到日本國內後,連參謀總長載仁親王都吃驚不小。

打仗非同兒戲,岡村這小子別是被我一通胡吹給吹暈乎了吧,靠兩個墊底的就能成事,以爲自己是天神?

他派一名大佐到第十一軍做副參謀長,用意就是勸阻岡村,找機會把那兩個衰貨調到後面去擔任警備。

可是這名大佐到任後,兩個師團已在進行渡河訓練,他連嘴都插不進去。

羅卓英對古詩情有獨鍾

岡村派的是“弱弱”,羅卓英在修水防線組合出來的卻至少是“強弱”。

羅卓英,廣東大埔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他在“土木系”中的地位僅次於陳誠。

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27章 哪一站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30章 我的路 (2)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1章 序言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章 序言第12章 龍戰於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