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

16世紀初,歐洲大地狂飆突進,一場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席捲整個西歐天主教世界,人們開始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闡釋基督教。英國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但誰也不會想到,英國的宗教改革居然是由國王的婚姻問題引發的。

(一)國王與教會的矛盾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後,他的次子亨利繼承王位,稱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他早年潛心攻讀拉丁文、法文與意大利文,在音樂上也很有造詣。他健壯勇猛,弓馬嫺熟,不失爲一位文武雙全的國王。

亨利七世在位時,執行睦鄰友好政策,他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蘇格蘭和法國的王儲,爲長子亞瑟娶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爲妻。但婚後不久亞瑟因病去世,當時西班牙和法國不和,亨利七世爲了拉攏西班牙共同對付法國,力圖挽留長媳,經向教皇請示,他決定讓凱瑟琳再嫁給他的次子亨利。

亨利八世在1509年4月即位後只能根據父親的安排,娶比自己大5歲的嫂子凱瑟琳爲妻。他們的婚姻早期還算美滿,凱瑟琳儀表端莊,嫵媚動人,亨利八世對其非常迷戀,夫妻的感情還算不錯,但凱瑟琳王后只爲他生了一個女兒瑪麗(即後來的瑪麗一世)以後幾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當時世人都認爲弟娶兄嫂不吉利,因爲《聖經》的“利未記”中說得很清楚:人若娶兄弟之妻,這本是污穢之事,……他們二人必無子女。亨利八世也開始認爲這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於是對王后逐漸冷落。這時宮廷侍女安妮·博林闖入了他的視野,安妮·博林雖然相貌平平,並未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但她有着聰慧的頭腦、活潑的性格和迷人的法國風度,這些都讓亨利八世非常着迷。亨利八世被博林深深地迷住了,心裡哪還會有凱瑟琳的位置。但聰明的博林不願只做國王的情婦,她向亨利提出如果他不與王后離婚,與她正式結婚,她將不願再與他來往。亨利八世思前想後,反覆斟酌,最後還是出於未來王位繼承人的考慮,答應了安妮·博林的要求。

1526年,亨利八世以凱瑟琳不能再生育爲由向教皇正式提出了離婚要求。因爲亨利七世與凱瑟琳結婚是經過當時的教皇特許的,婚姻的解除也須經過教皇的允許。按理說,這不是一件難事。然而,凱瑟琳有一個已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侄子——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這使事情變得複雜起來。這時的羅馬剛剛遇到了西班牙和德國人的劫掠,教皇克力門七世實際上受到查理五世的控制。迫於查理五世的壓力,他遲遲不批准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野心勃勃的亨利八世本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原則,決心撇開教皇自行其是。

1533年,亨利與博林秘密舉行婚禮,行使了屬於教皇的“權力”隨之,他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自己成爲名副其實的英格蘭“教皇”

當然,國王的離婚事件不過是英國宗教改革的一個導火索,宗教改革的發生還有着深刻的社會與經濟原因。16世紀初的英國教會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社會影響力,在英國宗教改革前夕,僅就天主教會的大小修道院就達八百多所,其所佔有的地產超過英格蘭全部土地的四分之一,其年收入竟然大大地超過英王王室的年總收入。

教會掌握如此多的地產與財富,使當時正蓬勃發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不到足夠的土地與資金,工商業者與鄉紳強烈要求瓜分教產。

英國教會此時威信的下降也是宗教改革發生的重要原因。英國的高級教士時常干預世俗生活,高級教士們一般都是在政治、外交、司法等領域取得成就後才被授予聖職。他們進入教會後,並不辭去原有的職務。所以,英國教會的重要人物大多又是朝廷的重臣。這些高級教士熱衷名利,而對自己分內的宗教事務置之不理。另一方面,與歐洲大陸相比,英國教士素質較差,下層教士中大部分人目不識丁。這些問題使英國教會戒律廢弛,迷信盛行,威信嚴重下降。

而當時的英國王權正迅速強大,君主統治日益鞏固,在此基礎上,亨利八世要求改變英國的宗教現狀,因爲英國教會作爲羅馬教會的一部分並未絕對地成爲王權的工具,教會土地和財產對於亨利八世來講更是極大的誘惑。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英國發生宗教改革已經不可避免了。

(二)宗教改革的舉措

亨利八世爲獲得更多的輿論支持,把離婚是否合法這個問題從宗教法庭撤回,派信使分送歐洲各大學去研究表決。那時大學已經受人文主義的洗禮,幾乎異口同聲地稱亨利八世有理,譴責教皇不該違反近親不得通婚這一重要法律。

爲使他和博林的婚姻合法化,1532年,亨利八世又通過國會頒佈了“上訴法”規定未經國王許可,神職人員不得向羅馬教廷交納首年貢俸,禁止國民向羅馬教廷上訴一切案件,禁止英國的教士和教民在遺囑與婚姻案件等方面向羅馬教廷上訴,取消了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權。同時規定英國的神職人員由英國國王任命,亨利八世就此任命忠於他的親信克萊默爲坎特伯雷大主教。1533年5月,克萊默在凱瑟琳缺席的情況下宣佈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正式無效,承認亨利八世和博林的婚姻爲合法婚姻。6月1日,安妮·博林加冕爲王后,至此,亨利八世的離婚案終於劃上了一個句號。但安妮·博林的好運並不長,她並未如願以償地給亨利八世生下一個王子,只生下又一公主,名爲伊麗莎白,也就是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王。此後,她逐漸被亨利八世冷落,1536年5月2日,她被逮捕,並以通姦罪處以死刑。

被亨利八世的狂妄所激怒的教皇於1533年發佈詔書,判決他的離婚無效,並以開除亨利八世教籍相威脅。亨利八世則針鋒相對地發佈了一系列對抗羅馬教廷的法令,終止向教皇交納一切歲貢,宣佈英國國教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教會,只服從國王的權威。1534年國會通過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明文宣告“國王爲英格蘭教會唯一的、至高無上的首腦”並宣佈與羅馬教皇斷絕一切來往,與羅馬教廷徹底決裂。此後的英國教會稱英國國教會,又被翻譯爲安立甘教或聖公教,屬於歐洲三大新教之一,成爲國家機構的一部分,而不再接受羅馬教廷的領導,但仍然保留了原來的天主教的重要教義與儀式。

隨後,亨利八世又開始着手沒收修道院的土地,以此進一步削弱教會實力。1536年2月,議會通過一個解散小修道院的法案,規定凡是在12人以下,年收入不到200英鎊的修道院一律查封解散。1539年春,議會又通過了解散一切修道院的法案,1540年3月,英格蘭最後一個修道院被解散,修道院制度至此結束。到1539年底,一共有550所修道院被查禁,轉歸王室支配的修道院土地的年收入值13.2萬英鎊,是當時王室收入的三倍以上。亨利八世把這些土地的一部分收歸國有,一部分賞賜給親信和大貴族,一部分出賣給富裕的商人和鄉紳,由此產生了一批因土地投機而獲利的新貴。

亨利八世主導的英國宗教改革,使英國擺脫了羅馬教廷的精神桎梏,形成了英國自己的民族教會,藉此英國的王權得到進一步加強,爲民族國家的建立掃清了道路。但這次宗教改革因還保留天主教的教義而帶有很大的不徹底性,圍繞教義與教規出現了新教與舊教的矛盾紛爭,導致此後一百多年裡英國因宗教問題始終處於激烈的社會動盪之中。

亨利八世的婚姻

亨利八世先後娶了6位妻子,全部沒有好結果:第一位逼迫離婚,第三位因病去世,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協議離婚,最後一位因他去世倖免於難,另外兩位被他處死。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在他的第二個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婦,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瑪麗·博林。而安妮·博林不願像妹妹一樣只做國王的情婦,於是給予亨利八世巨大壓力,要求成爲“公衆認可的”皇后。最後亨利八世與教會決裂,與第一任妻子離婚並娶其爲皇后。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婦及私生子,後世的考古學家很多都懷疑他是死於梅毒。

安妮·博林有着怎樣的最終命運?

俗話說“母憑子貴”安妮想要確立自己的地位,就得生下一名王子。但這個希望最終落空,亨利八世對她失去了耐心,在他的授意下,大臣托馬斯·克倫威爾羅織了一堆罪名,包括叛國罪、通姦罪甚至罪,雖然子虛烏有,但博林最終在倫敦塔被砍了頭,她貴爲王后只有短短三年時間。

英國宗教改革主要受當時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思想的影響,但早在幾個世紀前,就有很多英國學者提出宗教改革思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威克里夫(Wycliffe)威克里夫是牛津大學的著名學者,他寫了著名論著《論神聖的所有權》和《論市民法上的所有權》提出了一系列宗教改革的主張,他主張以《聖經》作爲信仰的唯一根據,在人和上帝之間建立一種直接的聯繫,否定羅馬教會和教士的中介作用。他還反對教會擁有世俗權力和財產,反對教階制度,認爲英國作爲獨立實體不應臣服於教皇,反過來爲防止教會腐化墮落,王權應對教會實行監督,主張英國建立民族的廉儉教會。由於他對英國宗教改革的深遠影響,被後人譽爲“宗教改革的晨星”。

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3章 血腥瑪麗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11章 諾曼征服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23章 血腥瑪麗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23章 血腥瑪麗第7章 七國時代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