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

一提到英國文化,浮現腦際的便是風度翩翩的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可以說紳士風度已經成爲英國人的品牌形象。雖然隨着時代的發展,英國人已經不再是整天西裝革履,腋下夾着雨傘,頭頂圓頂小禮帽,一臉嚴肅不拘言笑的“紳士”形象了,但英國人紳士風度的內涵卻不曾改變,時刻體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紳士風度的淵源

英國的紳士風度最早源於中世紀的騎士精神。英國的騎士精神由來已久,騎士尚武,崇尚光明磊落,作爲騎士要正直、勇敢、真誠,要扶憂濟困、懲惡揚善。英國的貴族階層也爲紳士風度的養成起到了率先垂範的作用。在英國社會,人們對於貴族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貴族就代表着上流社會的高貴、典雅和令人羨慕與尊重。人們都以貴族的行爲準則爲基礎,頂禮膜拜,爲自己躋身上流社會鋪平道路。在英國紳士風度的形成過程之中,信仰清教的中產階級發揮了相當活躍的作用。清教徒抨擊舊式貴族、僧侶的奢侈,提倡嚴肅勤勞的生活。在他們看來,一箇中產階級紳士身上應該具有正直、向上、勤儉、剋制、勇敢和自尊自助的品質。

(二)紳士風度的表現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言行舉止要絕對理智。正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衝動是魔鬼”紳士風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感情衝動。英國紳士普遍給人一種善於自持、臨危不亂的形象,在1912年泰坦尼克號失事時,船上的乘客井然有序,讓婦女與兒童坐上救生艇逃生,船上的樂隊在船將沉沒時還在演奏音樂,以超然豁達的態度對待災難與死亡。在2005年7月倫敦地鐵發生嚴重爆炸事件後,倫敦市市長利文思通則表示,“星期一他將一如既往地乘坐地鐵上班,這也是我對每一個倫敦人的建議,繼續享受這個城市的便捷交通設施,在這裡如常地生活和工作”他的建議得到倫敦市民的廣泛響應,當時美國的《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不無擔心地說:當清理工作完畢後,誰還會再乘倫敦的地鐵?但第二天就有倫敦婦女投書該報,響亮地回答:我們都會!

第二,講究禮貌。禮貌是成爲一名紳士的起碼要素,標準的英國紳士要衣冠楚楚,彬彬有禮,在各種場合都要遵循上下尊卑的規定,而英國宮廷禮儀更以紛雜繁瑣而聞名。在英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就是“謝謝”在公共汽車上,乘客不但在上車買票時向司機致謝,連下車時也會向司機說“謝謝”在餐館酒吧,顧客對待給他們端茶倒酒和領座讓路的服務生,掛在嘴邊的總是百說不厭的“謝謝”在正式的商務談判中,按英國的禮俗,與會者要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

談到禮貌的淵源,必然要談到英國曆史上最出名的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她在位的60多年,正是英國逐漸走向鼎盛的時期,同時也是英國各種禮儀形成的最主要時期。維多利亞女王本人就以其高雅的個人修養而享譽歐洲大陸,她要求自己處處做到高雅、體面、端莊、節制。她對子女在禮貌方面要求更加嚴格,訂立了一系列嚴厲的家規,稍有不慎便對他們進行無情地鞭打和杖責。這位英國女王的優雅舉止成爲英國國民競相模仿的楷模。

第三,女士優先。在英國,“女士優先”成爲人們社會交往中普遍遵守的原則,如在走路時,要讓女士先行;坐電梯時,要讓女士先上車;斟酒時,要先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道行走,男士應該走外側,以便隨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在出席正式的宴會時,丈夫通常要在見面時先把自己的妻子介紹給賓客認識。

第四,公平競爭。在英國人眼中,無論在商業、政治或其他一些帶有競爭性質的場合,比如體育競賽或提升職位等,都應該以良好的運動員風格來進行競爭,贏要贏得有風度,輸也要輸得有風度,光明磊落,不搞幕後小動作。競爭的各方應該有平等的機會,不應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英國的體育界,極少出現打假球、賄賂裁判的不正當行爲,在政壇,大多數文官也都奉公守法,貪污的現象不是很嚴重。

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1章 出版說明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1章 諾曼征服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2章 引言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2章 引言第2章 引言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7章 七國時代第1章 出版說明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2章 引言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11章 諾曼征服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31章 工業革命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2章 引言第1章 出版說明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