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32章 【同門情重】

道衍仍舊懶洋洋地坐在吟風樓,一邊喝茶一邊看着窗外的夜色發着愣。朱棣原以爲他匆匆趕來必定是出了什麼事兒,如今看着他悠閒的模樣兒倒不像,不禁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信步便踱了進去:“本王原想着大師傅必定要在太廟耽擱幾天的,不料大師行動竟如此神速,行李都收拾好了麼?本王這就給你安排住處”,說着朱棣就要招呼在吟風樓下守候的鄭和。

道衍卻擺手止住了:“殿下,貧僧恐怕今夜不能宿在燕王府了。”

朱棣來到道衍跟前坐了下去,聽他如此說不禁吃了一驚:“哦?莫非......莫非有什麼變故?大師不宿在燕王府,又要去何處?”

道衍沉着臉,眼中閃着詭異的精光,冷冷道:“貧僧今夜就離京,今夜就要去北平。請殿下爲貧僧安排一下!”

朱棣越發詫異,覷着道衍許久,見他不似說笑,方訥訥道:“你.......大師爲何如此行急?你不等着隨本王同行麼?”

道衍搖了搖頭:“不,遷延日久,恐怕生變。朝中局勢微妙,北平纔是用武之地,還是早些逃脫爲好。這一次皇上會有這個旨意,實在來得有些突兀。哼哼,若是貧僧所料不錯,怕是出自貧僧的師兄宗泐的手筆啊。”

“宗泐大師?”朱棣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宗泐是個醉心佛法之人,歷來不理俗世間的事,怎麼會有這樣的心機來成全自己呢?他又怎麼會願意攪和到皇子間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爭鬥中來呢?這.......太不像宗泐的行事作風了。

道衍舉起茶壺爲朱棣衝了一杯熱茶,方十分愜意地坐定了,冷笑着說:“殿下是不知我那個師兄啊。哼哼,他的聰慧和智謀決不在貧僧之下,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啊。只是醉心佛法,可惜了人才。否則,以他的才智,只怕古之張良、蕭何也不外如此啊。當年貧僧師傅還在世時便說了,同門中以師兄宗泐的才智最佳、心念最純、佛性最強,放在天下恐怕都無出其右者,光耀門楣的事,終會落在他的身上。如今看來,師傅當年的斷語真是沒有絲毫錯謬之處,哼哼,如今他不就成了天下第一高僧了麼?”

“宗泐大師佛法精湛,世人皆知,否則父皇也不會讓他做僧錄司左善世。只是本王卻有些疑惑,他爲何會爲本王設謀呢?本王與他雖然有些投緣,卻並無私交。況且,他又如何知曉本王的心意,便是要你隨行北平呢?”

道衍沉吟了許久,輕輕嘆了口氣:“貧僧這位師兄,天分太高,對朝局想來也是洞若觀火的。至於貧僧與殿下的私交,只怕也是看在眼裡的。他曾勸過貧僧篤信佛法即好,不可攪入朝局,更不可與皇子走得太近。嘿嘿”,道衍若有若無地笑了笑:“貧僧嘴上答應,他也無話可說。直到近年年初,貧僧與他同遊丹徒的北固山,貧僧一時興起,曾賦詩一首,以緬懷古賢。想來,他便是那時候認定貧僧沾染紅塵,不會回頭了。”

朱棣聽他說起自己沾染紅塵並不以爲恥,心下覺得詫異,又覺得有些好笑,擡眼看時,道衍眸子悠然閃着精光,似悲愴、似憂鬱、又似有幾分不桀和歡喜,說不出是個什麼神情,便問:“哦?不知大師所賦詩詞是何?何妨念來聽聽,也讓本王見見大師文采!”

道衍一隊三角眼難得地露出沉鬱,慢慢地起身在房內踱了幾步,來到窗口,望着夜色吟了起來——“譙櫓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蕭樑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朱棣一邊聽一邊慢慢咀嚼品味,至此也是起身讚道:“好,好啊,好一句‘譙櫓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便是最後一句‘蕭樑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雖然有些暮氣,卻也是英雄心胸啊。嗯,這樣的詩,非英雄不能吟出。難怪宗泐大師聽了這首詩,便料定了你塵緣未了啊。”

道衍輕輕一笑,說不出的滋味。

朱棣卻忽然驚問:“這......大師難道是擔心宗泐師傅出賣你,從中作梗,才急於離開京師去北平麼?宗泐大師......只怕不至於此吧?否則他就不會安排了這麼一個機會,讓你我可以同赴北平了。”

“自然,這是自然”,道衍斷然道:“宗泐師兄如此安排,只怕也是出於保全我這個師弟的意思,若是任由貧僧偷偷與殿下私交,遲早是要惹出禍來的。嗯,不過說起來,這也是師兄看重殿下您啊。”

說到此,道衍便住了嘴,但朱棣卻明白他口中宗泐看重自己這句話的意味,雖覺得心驚,可如今身處京師,也不願多說,便問道:“既然大師信得過宗泐,那大師爲何急於離開?”

道衍神色冷峻,撇着嘴笑了笑:“貧僧的師兄我自是信得過,只是其他人,卻不好說啊。世間險惡,人性至醜,不可不慎啊。尋常庸夫可以大意,可若是殿下有心要做一番大事,那便須得比常人小心謹慎一萬倍才行。這一條,還望殿下牢記!”

朱棣一愣,品味着其中的意思,越想越覺得有理,又覺得心驚,訥訥稱是,一邊就尋思着如何送道衍離京的事來,許久忽然眸子閃出一絲光亮:“大師,如今京師就停着十艘官船,乃是北平布政使李彧派來應天調糧的,明日卯時就要開拔髮往北平。只是,只是裡面都擠着一些押糧的兵痞,恐怕......”

“無礙”,道衍無所謂地笑了起來:“貧僧本就是個出家人,四大皆空,普度衆人,任誰都是可度之人,並不在意這些的。既如此,還請殿下爲貧僧安排一下,貧僧今夜就去官船上過夜,明日一早便直奔北平,哈哈哈”,說着道衍已是起身,朝朱棣合十躬身道:“殿下,那貧僧就先去了,在北平靜候殿下歸來——”

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三卷11章 【重查舊案】四卷16章 【啓用舊將】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五卷27章 【明詔天下】四卷13章 【灰白錦囊】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九章 【於皇寺內】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17章 【督察山陽】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三卷41章 【鬥謀用詐】五卷23章 【北平得信】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五卷17章 【夜宿潼關】三卷33章 【晴天霹靂】第一章 【古寺奇遇】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12章 【深謀遠慮】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三卷36章 【據爲己有】五卷36章 【冒雪探營】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三卷10章 【慧眼識主】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二卷9章 【秦王后招】第四章 【兄弟相爭】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19章 【道貌岸然】第一章 【古寺奇遇】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37章 【燕王大捷】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二卷9章 【秦王后招】二卷38章 【關城翹楚】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第五章 【空印案起】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三卷44章 【怪誕私邸】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18章 【監察御史】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五卷27章 【明詔天下】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三卷5章 【奉旨查案】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三卷31章 【甕中捉鱉】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13章 【臨水樓內】第九章 【於皇寺內】四卷19章 【升帳點將】三卷44章 【怪誕私邸】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二卷41章 【計議用兵】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二卷22章 【無雙力士】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三卷10章 【慧眼識主】四卷24章 【皇子座師】二卷7章 【行舟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