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嫁妝

馬,在冷兵器時代尤爲重要,並且極爲珍貴。

按漢和帝時統計,一匹戰馬所消耗糧食,可供二十五人食用。

而且馬需要固定馬場,就連場地都需依山傍水而建。

春以山地陽坡帶爲春牧場,至中部草甸草原過渡;夏時轉高處山地森林、草甸、草原,氣候涼爽,水草豐美;秋時高山積雪,又由高處轉低地,轉入秋窩子;冬時再回到平原、荒漠、谷地草原,此地無雪,能覓得牧草。

山地轉場的養馬方式,成本也極爲昂貴。

因此即便有西漢時漢武帝大興馬政,但到了如今,馬依然是稀缺品。

甚至因此,漢軍強勢時直接把邊郡遊牧民族當養馬人,時不時通過戰爭劫掠對方馬匹。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段熲平羌,得牛羊七百多萬匹,馬一百五十餘萬匹。

然而如今面對鮮卑,漢軍反過來時常被劫掠,馬匹消耗巨大,再加上連年災荒,許多馬場無以爲繼。

此前正部也陸續徵調馬匹,朝廷沒有馬,是可以理解的。

注意,是朝廷,市集中、以及那些馬匹販子手裡依然有馬。

只是,價格昂貴,精良戰馬價格需二十萬錢左右一匹。

楊明若選擇自行購買,五百匹馬,便是一億錢!

楊氏世家大族不假,但畢竟經學世家,拿不出來這麼多錢。

這是楊明未曾想到的。

以他的估算,即便有缺,也大概和甲冑一樣,缺一些,而不該是全部。

當然,他自請爲別部司馬的操作曹節不可能看不到,也不排除是被針對。

回到家中,楊明便已開始思索。

待到翌日,他已有了對策。

西魏時期,爲應對東魏之敵,天子宇文邕依照本國情況,以突厥部落製爲基礎,創立府兵制。

府兵制爲之後北周、隋、唐沿用,唐初貞觀因府兵戰鬥力強盛,以千萬人口開創盛唐。

當然此時楊明並非是要在此時的東漢弄什麼府兵制,因爲府兵制依託於均田制,均田制前提又是國家土地多爲前提,此時東漢土地兼併嚴重,土地多在世家豪強手裡,是沒這個土壤的。

他此時想到的是府兵制中的某個運行規則。

所謂府兵,便是戰時爲兵,閒時爲農,免除徭役,自備戰備。

沒錯,戰備自備!

三河騎士,多是世家子弟,家境殷實,家裡難道就沒幾匹馬?難道就不能自備馬匹?

楊明所招募的五百兵中,僅有一百二十人的寒門子弟,所以他需考慮的就僅是這一百二十人所需。

而一百二十匹馬,所需錢爲兩千四百萬。

這個數目,就在楊氏可以設法解決的範疇之內。

至於甲冑,這沒辦法,世家子弟即便有錢造甲冑也沒那個膽,古代私藏甲冑是死罪。

所以這塊他只能找楊賜或劉寬,試試能不能施壓府庫,讓那邊多給一些。

從樂觀的角度來講,多三百副甲而已,還能難倒兩個三公不成?

如此下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於是乎,他找來王氏兄弟,讓二人先把自備馬匹的消息先傳遞出去。

他先前的分析僅爲理論,難保有世家子弟也無法提供,仍需以實際人數爲準。

“少君,馬匹之事王氏可以幫忙。”只是讓楊明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聽完他的方案後,王澤竟直接開口道。

王氏兄弟二人差異頗大,兄王柔生得魁梧高大,武藝超羣,而弟王澤溫文儒雅,腹有經綸。

“我大漢馬匹,以西涼馬品質最優,次之便是我幷州馬,所差亦不多,故若要馬匹,我這便寫信回家中,不日便將馬匹送至雒陽。”王澤繼續說道。

楊明聽後大喜。

王澤說的他其實也不是沒想過,畢竟晉陽所在的太原郡就是幷州人口最多的郡。

但老婆都沒娶過門,他是不好開這口的。

現在王澤主動說,那情況自然不同。

或許是怕楊明仍有擔心,王澤接着又說道:“王氏在幷州之地頗有渠道,可以低價購入良馬,所需費用王氏可以一併負擔,無需少君再操心。”

楊明聞言馬上擺手:“這恐怕不妥。”

“少君,並無不妥,王氏既已與少君結爲連理,便是一家人,還望少君萬莫推辭。”王澤拱手用上了大禮。

楊明望着眼前這位經綸之士,大概能明白對方此舉的想法。

這是雪中送炭,是最能被記住的。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此次北伐確實兇險,王氏要極力護他。

因爲如果他戰死,那別說五百匹馬,五千匹馬都將毫無意義。

反之楊明活,王氏纔能有機會依託他這個新秀快速重登政治舞臺。

想到此處,楊明便也不再客氣,點頭應允。

只當王氏提前給他的嫁妝就是。

未過兩日,楊賜便差人告訴楊明,甲冑之事已定。

當朝司徒、太尉齊出手,自然水到渠成。

甚至,還有驚喜。

那多申請的三百副甲冑,還有五十副是三層甲!

漢時三層甲,並不是穿戴三層鎧甲,那樣根本無法戰鬥,也並非後世鎖甲、扎甲與棉甲的三層組合。

此時的三層甲,最裡層爲掩脖,類似背心的小型甲,可遮擋胸肩;中層爲胸背甲,可遮擋前胸與後背;而最外層便是護心鏡。

這樣算來,胸口處防護便有了三層甲。

漢書中負三層甲衝鋒,便是這個意思。

東漢之平均披甲率大概爲四成左右,而他這支別部,披甲率百分百,甚至以單層甲算爲百分之一百二十!

且均體型高大、弓馬嫺熟,並配備幷州精良戰馬。

一番運作之後,楊明這五百兵,便是實實在在的五百精兵,絕無半點水分。

這等精兵,若遇到鮮卑騎兵,只要指揮得當,一漢抵五胡自不在話下。

在甲冑到位之後,楊明的別部便在雒陽校場開始訓練。

五百精兵齊列校場,披堅執銳,尤其是那五十着三層甲之士卒,護心銅鏡熠熠生輝,引得旁人一陣側目。

楊明望着眼前場景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他並沒有蔡邕那樣的文采,但此時腦海中已不自覺地浮現出李賀那首唐詩: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好男兒,自當馳騁疆場!

此時不遠處,曹破石正望着校場軍士,已是目瞪口呆。

作爲越騎校尉,他自然可自由出入校場,今日更是受曹節之命來監視楊明所部。

之前他並不覺得楊明弄個別部能募到什麼兵,不曾想才幾日,楊明不僅募到了,且是這般裝備精良之精兵!

他愣神之際,那五百軍士已開始訓練。

雖是新兵,但射箭時弦無虛發,摔跤時耐力出衆,單兵素質頂級。

相比於他麾下以越人爲主的越騎,竟已勝出許多。

兵源質量,太過關鍵。

他此時已然在慶幸先與太僕打好招呼,不然這五百兵爲騎兵的話,即便到了漠北也難以下手。

一轉眼,已是十餘日後。

曹破石躲在校場陰暗處,吃着西瓜,看着遠處訓練的楊明部一臉愁容。

這五百人訓練速度之快超乎想象,這才幾日,結陣時已是令行禁止,進退有序。

能有如此神速,除兵源之外,士氣高昂也很關鍵。

這些良家子,都鼓足士氣要與楊明這世家新貴領袖一起,在這北伐之戰中建功立業。

大軍差不多半月後纔會陸續開拔,可以想象,屆時楊明所部已完全是一支精銳之師,所缺不過戰場經驗而已。

別部,精兵,還未出徵,楊明便已一一破曹節招式。

曹破石此時已想着要和曹節,還有那田晏再細心規劃一番。

正當此時,門外忽然一陣喧譁之聲。

他本就有些心煩,聞聲便招來一旁侍從,讓其去看看何事。

不多時,那侍從便回來了,欲言又止。

“何故如此?!”曹破石怒氣衝衝起身,手持西瓜,就要砸過去。

侍從趕忙解釋。

曹破石聞言一時驚愕,手中西瓜竟失手掉落而不自知。

楊明此時也正好與身旁王澤交流完畢,也笑着起身,二人一起去了門口。

此時校場門口,自門口至外幾裡,烏壓壓一片。

矯健有力之馬腿,黝黑健碩之馬身,神采奕奕之馬首。

楊明望見眼前場景,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他的嫁妝,已到!

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四十四章 謀定楔子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六十章 本初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三十章 偏愛第十九章 家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二章 下策上架感言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五十八章 只因上架感言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十八章 只因上架感言第七章 嫁妝第二章 揚名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五十五章 困局楔子第四十三章 死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二章 火勢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二章 揚名第十章 抉擇第十章 抉擇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三章 謀略第七章 嫁妝第四十三章 死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四十一章 樂極楔子第十七章 驚喜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三十四章 殺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三十章 偏愛第十一章 初陣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十四章 馬邑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六十章 本初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四十章 局楔子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九章 雲中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十九章 家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二十章 三策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五十章 太學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上架感言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九章 郊遊上架感言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二章 揚名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十六章 孤寡第四章 辭賦第三十八章 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