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琴音引君

這一日,修武漢軍軍營來了趙國使者,趙大將軍陳餘。

一見面,漢王劉邦笑問:“成安君爲何而來?”陳餘答道:“前貴國使臣廣野君酈食其許諾兩軍合力滅殷,平分河內之地。今河內已平,特來商議如何瓜分其地。”

吞進肚子的肥肉豈會吐出。劉邦佯怒道:“既合力滅殷,趙軍爲何來遲?司馬卬自願歸降寡人,寡人仍封他爲河內之主,焉能瓜分其地?”

那陳餘一聽目瞪口呆,隨即反應過來,怒道:“我大軍一動,耗費錢糧無數,怎能空手而歸?大王若獨吞河內,何以立信於天下?”

劉邦笑嘻嘻道:“河內本是司馬卬之土,今主人尚在,何言寡人獨吞。不如這樣,喚來司馬卬,問他答不答應。”

何須多問?那司馬卬已經歸降漢營,與劉邦穿了一條褲子,會答應嗎?

不多時,司馬卬被帶到,問了一下情況,假惺惺道:“小王自願歸順漢王,漢王以仁德待吾,仍封小王爲河內之主,成安君怎稱漢王獨吞河內。這樣吧,趙軍辛苦而來,也不能空手而歸。安陽在殷趙之交,小王將安陽割讓給貴國。”

WWW⊕ ttκā n⊕ c○

出動十萬大軍,只得到安陽一座城池,簡直是打發要飯的。陳餘怒氣衝衝道:“若如此,安陽也毋須割讓。漢軍與西楚交鋒之時,休指望我趙國之援。”話一說完,便揚長而去。

※※※

連下魏、殷兩國,劉邦的心情越來越好,胃口也越來越大。招來韓淮楚問道:“以大將軍之見,入關東進,當先取何地?”

韓淮楚對道:“項王不義,殺韓成據其地自有。韓地居民皆懷恨在心。韓王鄭昌無德無能,韓人未必心服。且三川潁川近在咫尺,何不攻略之以爲根據。韓地一定,洛陽驚恐,河南王闇弱無能,必然倒戈來降。如此,大王已擁滎陽、南山之險,進可攻,退可守,堪與項王匹敵。”

讀者看到這裡會不會奇怪,那韓成已被項羽咔嚓了,哪裡又蹦出來一個韓王來?

原來那鄭昌本爲吳令,後順應形勢起兵反秦,也是小諸侯之一。項羽殺韓成後,爲防劉邦出關,臨時任命鄭昌爲韓王,用的還是當初立章邯等爲王的老辦法——封堵。

那劉邦正有此意,聞言欣喜,便命韓淮楚引大軍跨黃河南下,攻打三川。

漢軍一過黃河,便勢不可擋連下廣武,成皋,宛馮三座小縣城,大軍直逼昔日三川治所滎陽。

※※※

場景拉近。滎陽城外,韓漢兩軍各穩住陣腳,正在交鋒。

漢軍領軍者依然是先鋒大將曹參,所帶人馬只有三萬。

而韓軍主將乃是韓國上將軍朱進,所帶軍馬與漢軍相當,也在二三萬之衆。

這朱進濃須深目,身長九尺,武藝精通外形極爲粗獷。他卻並不是那種只知恃勇鬥狠之徒,相反,卻是智勇雙全的良將。

曾在那風起雲涌的反秦浪潮中,朱進本爲大秦軍人一縣縣尉,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鄭昌起兵反秦,手底兵將不多,一直沒有被實力強勁的秦軍和幾個大的諸侯滅掉,靠的便是這位朱進。自投靠項羽之後,鄭昌一直沒有大的發展空間。

這一次漢王劉邦吞併關中,突然天上掉下餡餅,鄭昌被項羽封爲韓王,領潁川之地。鄭昌對這次當上諸侯王,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割據稱王揚眉吐氣,憂的是漢軍勢大,而韓地人丁稀少,徵募不到多少兵將,也不知能不能封堵住那有“吞天之志”的劉邦。

說起來韓地之所以人丁稀少,一來戰火連連,二來也因韓淮楚昔日扶立韓成時放水決堤,水淹秦軍大營。不僅秦軍布在陽翟的三座大營沖垮,韓地百姓也不知有多少罹難。

鄭昌來到韓地,所帶軍馬只有麾下舊部二萬。後來四處徵兵,終於勉強拉扯出五萬人馬。憑五萬之數,如何能與兵多將廣的漢軍交鋒?鄭昌深爲憂慮。

被當上上將軍的朱進勸慰道:“主公毋憂,潁川有滎陽之固,南山之險。爲臣領軍去往滎陽阻擋漢軍南下。若不能守,則退軍南山,依仗地利據險堅守,定不叫漢軍越雷池一步。”

於是朱進帶走了四萬軍馬前往滎陽以拒漢軍,這幾乎是傾國兵力。

那朱進聽說漢軍真的南下,留下部分軍馬守城,自領餘者前來試探漢軍虛實。心中打的主意是能勝則挫敵銳氣,不勝則退歸滎陽堅守。

※※※

戰場之中,只聽雙邊戰鼓雷雷,韓漢兩軍正在爲己方主將助威。而漢將曹參正在垓中與朱進錯馬廝殺。

曹參舞動的仍然是一杆大刀,而朱進使的兵器卻還是老掉牙的長矛。

戰及十合,便分出高下。朱進弓馬嫺熟,到底是職業軍人出身,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一看便是受過名師指點。而那半瓢水曹參,原本只是沛縣一位劊子手,武藝並不精湛,與朱進交手,被殺得手忙腳亂,狼狽不堪。

韓軍見狀,士氣大漲,將戰鼓擂得咚咚響,高聲呼喊爲主將喝彩。

眼見曹參便要落敗,陡聽一聲炮響,漢軍陣勢向兩邊排開,方陣變成雁行陣,陣中又殺出一彪人馬。卻是漢軍第二路的武城侯酈商到了。

那酈商一見曹參架不住,心頭火起,一拍戰馬高喊一聲:“寧秦侯,你且退下,待吾來會會這廝!”舞動長刀,便來垓中戰那朱進。曹參見酈商到來,大喜道:“武城侯來得正好,這廝便交給你了。”他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武藝差酈商許多,虛晃一刀,拔馬退回陣中。

這邊酈商便與朱進接上了火。

酈商是何等人物?只想當年酈商把守陳留,劉邦帶領一羣烏合之衆硬是攻不下來,便可想而知。

只見那酈商長刀舞處如同雷雨,戰馬驅馳疾走如風,也不戴頭盔,束髮飄逸,望去直有公子呂、白乙丙之勇。

這一下朱進可招架不住,心想漢軍中這樣厲害的角色還不知有多少。看來漢軍猛將如雲之言不假,還是退回滎陽堅守城池爲是。

那朱進道聲:“失陪。”便掉轉馬頭,一溜煙退回已陣。韓軍鳴金收兵,鱗次退返滎陽。

酈商正殺得興起,貌似還未盡興,對曹參道:“何不趁韓軍退兵,掩殺過去,殺他個落花流水。”曹參搖頭道:“不可。你看韓軍兵退,井然有序。攻去也討不到好。今日武城侯殺敗朱進,已大挫敵軍士氣,如此足矣。不如立下營寨,待大將軍領大軍到來,再行攻城。”

※※※

滎陽城外,旌旗獵獵。大將軍韓淮楚引五萬精銳鐵騎到來。

漢軍此番東進總兵力共二十萬。但從河東打到潁川,戰線拉長,還要震撫河內,不可能將全部兵馬拉來。故而韓淮楚這次南征只帶了一半兵數。

但韓淮楚還是滿懷自信。試想從滾滾硝煙中磨鍊出來的十萬漢軍鐵騎,哪是關東那些濫竽充數的諸侯軍所能擷頏?無論是誰,敢阻擋住漢軍這駕威猛的戰車,結局都會被碾爲齏粉。當然,那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除外。

韓淮楚領主力中軍一到滎陽城外,即刻紮下營盤。招來衆將升帳議事。

如何拿下滎陽,大家皆拿不定主意。蓋因那滎陽自古以來城高壕深,易守難攻。當年張楚假王吳廣率義軍猛攻滎陽,卻被秦國名將李由將城池把守而不能下,便是先例。

每到錯綜複雜的戰局無法解開,大將軍總有奇招妙計可以一舉制敵。衆將的目光又一起向韓淮楚投來。

偏偏這一次韓淮楚也在犯難。

想當年,他被張楚王陳勝封了一個參將,赴吳廣軍中效力。眼見過義軍與秦軍激烈的攻防戰,最後義軍無法叩開滎陽城的城門。後來要不是他獻上反間計弄死秦國丞相李斯,逼得李由棄城而去,還不知道這座軍事重鎮能不能落在義軍之手。

強攻城池?韓淮楚對此一向不感冒。除非萬不得已,除非強攻之後能換來巨大的戰利,韓淮楚不會選擇這一招。

巨大的沙盤前,韓淮楚眉峰緊鎖苦思冥想。末了嘆了口氣道:“滎陽難攻,若強行攻城,我軍只會損失慘重。待天晚後本帥親自去西面山峰看看,或許能找出一條秘徑繞過滎陽。”

遇堅城不攻,繞行而直插敵國腹心,這種手段在戰場屢見不鮮。當年章邯王離領大秦雄師攻打張楚都城陳城,被張楚上柱國蔡暢在許城屯兵阻攔。後來王離繞過許城,領軍直趨陳城。蔡暢聞之大驚,急忙領軍出城追趕,卻被王離半路紮下口袋一口鯨吞,張楚因而亡國。

今日韓淮楚便要效仿那王離,繞過滎陽,領大軍直撲韓國都城陽翟。

若是陽翟被漢軍拿下,韓王鄭昌成了漢軍階下囚,那朱進堅守滎陽還有什麼意義?一旦聽說,立即會飛也似出城追趕。如此一來,整盤棋就活了,韓淮楚便可見機行事,殲滅韓軍主力於路途之中。

但這只是一個設想,前提是能找到一條秘徑。探不到路,一切都是枉然。

※※※

夜幕垂下,明月高掛,星空遼遠。臨到高處,一層薄薄的雲煙繚繞四周。清風徐來,夏夜的山谷涼爽亦如春天。

極目下望,這西面全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巉崖形同天梭。憑着超凡的輕功,韓淮楚雖攀登上那山崖,尚且感到吃力。若是千軍萬馬想逾越這道屏障,看來是萬萬不能。

再遠眺那滎陽城,城樓上火把照如白晝,看來韓軍戒備森嚴,縱是夜間也警惕如同白日。

韓淮楚呆望着那滎陽城,不停地苦笑。

“關山難越,難道此番南征大計便要葬送在這滎陽城麼?”

“吳王,你可知我韓淮楚如今做上了漢國大將軍,要替漢王劉邦開創那四百年的大漢江山嗎?若是小生一直在你身邊輔佐,斷不會讓你被奸人所害,你今日又會是什麼光景?”

遙想往昔與利蒼同在吳廣麾下之時,又勾起了韓淮楚陣陣回憶。

一想到利蒼,韓淮楚忽然憶起那被羈困在楚都彭城的伊人張良。

“良妹,你可知道你的信郎此時此刻對你的深深思念?現在你是否還在彭城,對着那一幫殺死你主公韓成的仇敵虛與委蛇,笑臉相迎?利蒼去了彭城,到底能不能將你救回來,與你的信郎並肩作戰,在青史上書寫一段傳奇?”

按史書上所寫,到了漢軍東進之刻,便是張良從彭城逃出重歸漢營之時。而那伊人卻遲遲未見芳蹤,韓淮楚想到此節,不由爲伊人的境況深爲擔憂。

飄渺的雲霧中,忽飄來一串瑟瑟的音符。初始聽來模糊,待韓淮楚凝神細聽,卻辨出乃是一串琴音。

在這人跡杳然的山頂,居然有人在此彈琴。此情此景,透出萬分的詭異。

韓淮楚心中大感詫異:“能上此山頂者,必武功奇高。在武林中,還有一位絕頂高手會彈琴的麼?”

想想當今天下戰火紛飛,該出來的英雄豪傑都出來嶄露頭角了。韓淮楚實在想不起在這滎陽城外的山崖,還會藏着一位高人。

他修煉先天真炁,本就耳力過人。便屏住呼吸,再仔細聽那弦曲。

只聽那琴音悲涼,悽婉艾怨。如有千愁萬恨,縈繞心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幽愁暗恨,隨着那人手指撥動琴絃而生。

剎那之間,韓淮楚彷彿呆了。

“這不是當日在語鄢山莊,聽過良妹彈過的一曲《廣陵散》嗎?莫非那深夜空谷中黯然撥動琴絃者,會是自己一直思念的伊人?”

隨即搖搖頭,心中暗笑,“自己莫非是想念她想癡了。良妹不會半點武功,只是常人一個,怎上得如此險峻的懸崖?那《廣陵散》本是世間名曲,擅彈者衆。一定是另有他人,惆悵難遣,故而在此彈琴抒發胸中失意。”

既有高人在此,若不相會,豈不要當面錯過?韓淮楚便循着那琴音,一步步向山谷深處走去。

※※※

一株古鬆亭亭如蓋,落翠鋪滿一地柔軟如毯。清冷的月光下,一位秀美儷人,正坐在松下撥動纖指,黯然彈琴。

琴音已轉爲慷慨激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彷彿有劍客衝冠一怒,挾白虹貫日之勢,血染七尺。似有沖天之志,奈何命運坎坷,不能盡抒。

一位眉分八彩,氣度非凡的英俊青年,仗劍守候在那儷人身後,耐心地聆聽儷人將曲彈完。看那樣貌,可不正是韓淮楚剛剛想到的利蒼?

那儷人姿容嬌俏,風致嫣然。那遠山春黛,秋水俏眸,那朱脣榴齒,凝脂瓊鼻,可不正是韓淮楚深深思念的伊人張良?

韓淮楚一見之下,心潮洶涌,只想將她一把擁入懷中,好好愛憐一番。但礙着有利蒼在,不好肆意輕狂。便高喊一聲:“良妹,真的是你嗎?”

儷人收撥一劃,琴音驟歇。張良輕輕望了韓淮楚一眼,淡淡道:“韓大將軍,你到底還是來了。”

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二十四章 東胡使者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八章 烏大娘子第十一章 鳥出樊籠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九章 血洗閼與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五章 名士駕到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二十一章 易水送別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二章 兵敗如山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飛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三十一章 道心入魔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二十七章 神仙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