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萬一?前提?

本書接近尾聲,最近一兩週的更新會加速,感謝一直以來支持、鼓勵我的朋友們。,o≈,x.新書抗戰驚雷已上傳,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在此致以最誠懇的感謝。

在專車的車廂裡,陳文強正與法金漢進行着又一輪秘密的會談。不出協約國所料,德國確實在進行着拉攏中國的行動。而且,開出的條件也相當優厚。

可在陳文強看來,德國人正在慷他人之慨,除了提供一億馬克貸款的條件比較誘人外,其他將俄國和法國在遠東的利益和殖民地讓給中國的承諾,這根本就是空頭支票。

在會談當中,陳文強還發現德國認爲英國一直想避免一場歐陸大戰,如果戰事爆發,一定取中立立場無疑。所以即使對法國或俄國開戰,也僅是一場局部戰爭而已。而照德國總參謀部估計,俄國要在1916—1917年才能完成軍備計劃,德國決定趕在俄國戰略準備完畢之前先發制人,擊敗法俄之中的一個。

陳文強並未提醒德國注意英國的態度,因爲這很可能會使德國採取審慎的態度。但他也不能答應加入同盟國的事情,這關係到國家的前途。

“坦率的講,現在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並不是非常合適。”陳文強很實際地表示道:“這將使中國遭到來自協約國集團的巨大壓力,而且中德兩國在地域上的隔離,也使中國無法得到德國的有效支持。當然,中國對德國的感情是絕對真誠的,支持也是不遺餘力的。這些在貴國那幾位參謀軍官回來之後,閣下會很深刻地感覺到。”

法金漢承認陳文強所說很有道理,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並不足以給中國提供充足的信心,而美國又明確拒絕了德國要求結盟的請求,這使中國採取審慎態度也就不足爲奇了。

藉口可以找,但某種程度上的承諾也是必須的。陳文強命人拿上一幅中國地圖,指點着說道:“現在我國顧慮的是英國的態度,因爲這將影響到遠東另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日本。如果英國在歐戰中採取中立,我國政府將立刻加入同盟國集團,從背後給予俄國以軍事打擊。”

對於一個新興國家,一個海岸線漫長而海軍又薄弱的國家來說,畏懼英日兩國,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能做出這樣明確的承諾,無疑也是中國政府所能做到的極限。

“那麼,中德兩國是否可以簽署一份秘密協議,將這些內容固定成書面文字。”法金漢認爲這樣的話,對德國來說,已經達到了目的,英國參戰,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換句話說,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不過時間上要拖後一些,形勢要再明朗一些。

“當然可以。”陳文強很爽快地答應下來,國與國之間的協議並不是牢不可破的,同盟國中的意大利不就反水了嗎?更何況,英國參加一戰是必然的事情,前提條件固定了,中國是不必爲此擔心的。

法金漢對出訪中國能得到這樣的結果感到很滿意,況且德國對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也並不是單方面的付出。首先,德國資本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擴張,不僅在汽車、化工等方面佔據了很大分額,而且染指了中國西北石油的開發,四個大煉油廠,美德各佔一半。

而且,中國的豆類、芝麻、牛皮、羊毛、豬鬃等農產品及銻、鎢等礦產原料,對德國的出口幾乎沒有限制。要知道,這裡面有很多都是戰略物資,特別是鎢銻礦,對德國的軍事工業有很大的幫助。

“中國政府的坦率讓我感動。”法金漢親自倒酒,準備爲秘密協議的達成而舉杯慶祝,在他看來,中國已經被綁上了戰車,這是毫無疑問的。

陳文強卻放下了酒杯,笑着說道:“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如果英國參戰,那又如何?”

法金漢斷然搖頭,說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說英國極力避免歐戰的爆發,只說我國陛下與英王的親戚關係,就不會做出這樣的判斷。”

“事情總有萬一。”陳文強的態度在法金漢看來有些執拗,但陳文強依然說了下去,“如果發生這種不幸的事情,我國政府將不會過早參戰,這點也請貴國陛下和政府能夠理解。而且,簽訂秘密協議應該將此寫進去,包括青島問題。”

法金漢沉默下來,思索片刻,試探着問道:“國務卿先生,難道因爲英國參戰,貴國政府就會向我國宣戰嗎?”

“不是這樣。”陳文強搖了搖頭,說道:“但保持中立是很必要的,閣下不會認爲依據我國的力量,可以抵擋住英日,甚至是俄國的聯合進攻吧?”

法金漢眨了眨眼睛,繼續問道:“那麼青島問題,需要怎樣解決?”

“正如我國所做的承諾有個前提條件一樣,我希望貴國也能就某種特殊情況做出個針對性的計劃。”陳文強緩緩說道。

“特殊情況是指什麼?”法金漢問道。

陳文強沉吟了一下,說道:“特殊情況是我國政府所作出的假設,那就是歐戰爆發後,英國如果參戰,就一定會邀請日本加入協約國一方,對貴國的遠東艦隊及青島駐軍開始進攻。”

“這種情況基本可以排除,貴國政府是不是有些——呵呵。”法金漢似乎覺得很可笑,他的話沒說完,但意思很明確,就是說中國政府有些杞人憂天。

“萬一出現這種情況呢?”陳文強很鄭重地說道:“那時,由於英國參戰,我國極可能會採取戰時中立,而貴國的武裝卻給了英日兩國侵略我國領土的藉口。因爲關係到切身利益,政府必然要對此表示憂慮。”

法金漢摸着下巴想了一會兒,說道:“那麼貴國政府是希望在這種特殊情況出現時,我國將青島歸還貴國,並按照中立法由貴國解除青島駐軍的武裝,然後在二十四小時內,膠州灣艦隊離境。”

“如果英國參戰,希望貴國能做到這些。”陳文強說道:“這樣的話,就在日本宣戰前提前解決了青島問題,以免落人口實。”

法金漢很感迷惑,但卻並未放在心上,因爲這個前提條件在德國政府看來是不大可能出現的。當然,他並沒有這麼大的權力,他需要向國內請示,請威廉二世定奪。

“貴國政府的要求我可以向國內轉達,希望能夠順利達成協議。”法金漢與德國公使耳語了幾句後,有些抱歉地說道:“不過,有條件交還青島並不困難,但解除武裝的事情恐怕有些麻煩。因爲在此之前曾有過惡劣先例,日俄戰爭時有俄艦一艘遁入膠州灣,自行解除武裝以接受中國保護,結果卻被日艦直接擄走。所以,在青島德僑及陸海軍保留武裝以供自衛,這樣比較安全。”

“現在不是滿清統治的時代了。”陳文強斷然拒絕道:“類似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我國的軍隊爲了國家的榮譽和主權,不怕與任何國家血戰到底。我可以明確告訴閣下,解除貴國青島駐軍的武裝後,他們將被轉移到新疆或蒙古,在對俄國人的戰鬥中發揮作用;或者由我們組織中立國船隻予以遣返。”

“我國政府可能需要一個書面保證。”德國公使說道:“當然,爲了應付這種特殊情況,我們還可以多想些應對方法。”

“書面保證是可以的。”陳文強笑着舉起了酒杯,說道:“恕我直言,貴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敵不過英日兩國,與其給日本人制造些無關緊要的麻煩,損害我國的利益,倒不如保存下有生力量,爲以後的變局作打算。當然,貴國如果能將青島歸還我國,得到的利益將遠遠大於失去遠東的據點。我國所能拿出的東西,可是非常優厚的,將對戰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法金漢和德國公使相視一笑,共同舉杯。雖然他們不知道陳文強的自信源於何處,但這些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了。

對於青島問題,陳文強看得很重,也與參謀總部仔細研討過歐戰爆發後,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以及相應的對策。

最理想的莫過於在英國宣戰後,日本宣戰前,德國主動將青島歸還中國;次之則是德國方面進行拖延,用外交努力避免日本參戰,外交失敗後,將青島歸還中國;最壞的結果便是德國人腦袋進了水,以爲憑那幾千海陸軍能擋住日英的聯合進攻,不把青島交還中國,而用武力頑抗到底。

出現第一種情況,事情就簡單了,中國和平接收青島,保持中立立場,解除駐青島德國武裝,限令德國膠州灣艦隊在二十四小時內離港,日本也沒有進攻的藉口;第二種情況就比較麻煩了,象歷史上一樣,日本會阻撓中國接收青島,並以戰爭相威脅;第三種情況對於中國來說,是不能允許出現的,總參謀部爲此制定了強攻青島的軍事計劃。

不管出現何種情況,中國都必須做好與日本一戰的準備,對於不可理喻的日本人來說,什麼國際公約,中立原則,他們都可能置之不顧。中國所要做的,只是不違反國際公約和中立原則,在道義上佔據高點,避免協約國的聯合行動,只單獨對付日本這一個敵人。

日本本身在一戰前欠賬壓力很大,財政瀕臨崩潰,糟糕的財政情況不允許它進行長時間的戰爭。

而歐洲諸國身陷戰爭泥潭,也不會寧願自己受苦,也要支持日本打一場不必要的、無理的戰爭。

美國一向和日本不和,到時即便不能出兵,也會在其他方面支持中國。俄國想找中國報仇,落井下石,也因爲軍力被德國牽制而無能爲力。

一對一的戰爭,中國儘量避免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作戰,這是基本的原則。戰爭初期就對德宣戰,硬啃青島,這樣做的利益不會大過中立。然而,保持中立並嚴禁交戰國使用中國領土,日本會無視中國,堅持出兵嗎?

陳文強覺得很有可能,但這時中國處於上升期的新政府統治下,和日本頂牛乃至擦槍走火,那日本這時能動員多少軍隊來中國?日本除了海軍強大外,常備陸軍只有二十個師團,五十多萬人,能夠傾巢出動嗎?不太可能。

即便全部出動,又能怎樣,中國還會比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打得更慘烈嗎?現在的日軍的戰鬥力還沒有達到當時的那種變態程度,而中隊的力量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卻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陳文強看來,戰爭初期,如果日軍傾盡全力,由於中國海岸線漫長,他們有可能取得幾次戰鬥的勝利,但最後戰爭的勝利必將屬於中國,付出的代價也會比歷史上輕微許多。

當然,這個時候並不是與日本人決一死戰的時候,如果能將戰事侷限於青島,使日本人知難而退,也是非常理想的結果。這就要通過外交努力,利用英法美等國壓迫日本。協約國邀請日本參戰,可不是要日本獨霸中國,甚至是獨霸亞洲的。日本不派兵入歐作戰,卻只顧着自己的利益,這肯定會引起英法等國的不滿,甚至是警惕和抵制。孤掌難鳴的日本,必然不能與中國長期對抗下去。

在陳文強的設想中,中日圍繞青島必然發生戰事,不管是德國人主動交還,還是中隊強行奪取,日本肯定不會善罷干休。這場戰事因爲中國準備充分而相持不下,雙方都會有較大的損失。最後,英法美等國進行外交調停,中日兩國罷戰,青島戰事遂告一段落。

雖然這只是設想,但陳文強可是綜合了各方面的考慮,並且結合了歷史上的種種因素而得出的。

對於陳文強提出的秘密協議條款,德國政府很快便給法金漢和駐華公使發來了電報,要他們仔細評估中國方面所拿出的交換條件的價值,並提交一份詳細的報告。

雖然德國方面認爲中國的擔憂有些無聊,但還是就英國參戰後的遠東局勢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了與中國政府相似的結論。那就是英國如果參加歐戰,在遠東爲了圍堵德國膠州灣艦隊,就肯定要藉助日本聯合艦隊,那麼拉日本參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政府假設的前提條件存在,中國方面的擔憂便不無道理。

當然,威廉二世此時並不認爲這個前提條件會真的實現。所以,對於中國提出的有關青島的要求,他很是不以爲然。相反,對於中國的承諾,他倒是欣喜異常,認爲事實上已經將中國拉上了德國的戰車,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德國代表團在陳文強的陪同下,參觀了幾家中德合資的大工廠,訪問了濟南、青島、天津,最後抵達北京。在北京,德國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宋大總統不僅在第一時間予以接見,還設國宴以示歡迎。

在現在比較敏感的時刻,中德雙方的高調外交,引起了協約國方面的極大關注。特別是英國,對於中德可能結盟,抱有極大的警惕。

“公使先生,與德國的戰爭會發生嗎?”朱爾典公使的秘書很擔心地問道:“您,您知道,我手裡握有很多股票。如果戰爭爆發,價格肯定會一落千丈的。”

朱爾典望着車窗外的景色,頭也沒轉過來,緩緩說道:“買些黃金吧!”

秘書沉默了片刻,試探着說道:“即使爆發戰爭,肯定也會很快結束,不是嗎?”

“很快結束?”朱爾典轉過頭,嘲弄地反問道:“我們打敗布爾人,用了多少時間?你認爲德國人容易對付些?”

秘書張了張嘴,訥訥地說不出話來,把寶押在打一場短期戰爭這一點上,確實過於冒險。而且他從朱爾典的建議中確定了歐戰爆發有極大的可能性,戰事一起,就不會是短期內能夠結束的。

北京這座首都城市的第一期的基本建設已經基本告一段落。

馬路拓寬了,城市的排水系統也終於建設了起來,雖然因爲資金問題,大興土木的地方並不多,但卻已經漸漸有了些近代化大都市的風采。街上跑的都是東洋車和汽車,原來充斥在整個城市的騾車、馬車越來越被排擠出內城了。這種繁忙的景象,讓這個城市又多了一種政治中心的氣度。

袁世凱將目光從車窗外收回,心裡不由得警惕。新朝氣象早已經顯露出來了,復興黨有錢有槍,又有勢力強大卻看不見的國安部和調查局,政權穩固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與復興黨作對的,有,但都被打壓了下去。復興黨可不是善心菩薩,表面看起來是寬容大度,海納百川,但對敵人不下手則已,下起手來又狠又快又準,而且師出有名,這一點不得不讓人佩服,也不得不讓人提高警惕,時時自戒。

特別是同盟會的改組,給所有人都敲響了警鐘,只有按照規則來玩,才能在國內有立足之地,

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38章 立威,鴉*片第83章 伯蓀來訪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29章 暗殺團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66章 慶生第72章 準備第48章 狂殺亂砍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14章 交談,託付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5章 離國,蘇報案轉折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88章 提前避禍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38章 立威,鴉*片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75章 雨夜閃電第53章 一箭三雕第28章 無題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199章 陳袁會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66章 碰壁的革命苦行僧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6章 只要一個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54章 一切順遂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46章 茶館較量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17章 義軍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246章 湖廣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