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

本書接近尾聲,最近一兩週的更新會加速,感謝一直以來支持、鼓勵我的朋友們。新書《抗戰驚雷》已上傳,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在此致以最誠懇的感謝。

當然,法金漢對此也不太敢確定,因爲德國政府內有些人想在青島問題上做文章,將中國綁上自己的戰車,拖進戰爭的泥潭。

陳文強說得輕描淡寫,又很真誠,法金漢當然不知道陳文強的真實想法,他正在爲此次訪問的成功而感到暗暗竊喜。秘密協議已經達成,坦克、飛機、青黴素,雖然沒有得到全部,但製造起來需要時間的坦克如願到手,依靠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建起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德國陸軍本來就是歐洲第一,現在更是如虎添翼,還有什麼比這更讓身爲軍人的法金漢感到更高興的呢!

陳文強此時確實表現得很輕鬆,青島能和平接收最好,不能和平接收,那就用武力搶奪過來。雖然這對德國不太公平,但涉及到國家的權益,容不得其他考慮。

當然,如果能夠不動武,那是最好的,供應給德國青黴素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青黴素在軍事價值上的重大作用,可能會對德國產生一些有益的影響。

至於錢的問題,除了德國,可是還有美國呢,英國也可以考慮。在戰前的最後衝刺階段,一分錢也是好的。而在大總統的支持下,國會已經通過了財政部的提案,將對國內的工商企業給予更寬鬆、更優惠的貸款支持,必要的時候可以動用中央銀行的儲備。

總之,爲中國能在一戰中獲取最大的利益,能夠藉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而崛起,陳文強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在拉着周圍的人爲這個目標而奮鬥。眼看着時間越來越近,他滿懷憧憬,而又有些忐忑地等着那個日子。

機遇和挑戰並存,那個日子對中國來說,確實是太重要了。只要頂住東洋日本的壓力,那就是前途一片光明;反之,沒有什麼反之,打敗了也要一起拖着日本繼續下去,絕不妥協,絕不談和。絕不能再用中國的血,餵飽小日本鬼子,讓他們踩着中國的脊樑向上爬。

雖然目前並不是與日本決一雌雄的最好時機,但忍讓是不行的。而且中國需要一個藉口,完全或基本斷絕對日本的資源性物資供應。

所以,陳文強既想不給日本人插手青島的理由,又有些期盼日本在對華政策上的蠻幹,正如歷史上強壓袁世凱政府簽訂“二十一條”那樣,不僅未能給日本帶來預期的利權,反而在國際上引起了英美的警惕,在中國國內招致極大的反感。

時間在陳文強的期盼中慢慢過去,局勢也變得越來越緊張,但中國的處境卻變得寬鬆起來。

青黴素開始投向市場,不僅拯救了無數肺炎、腦膜炎、膿腫、敗血症患者的生命,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對戰爭的重大意義也開始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

當時戰爭中的傷病員,限於醫療條件,最容易受到感染,而得了敗血症的患者基本上便沒有了生路。

但現在青黴素創造了奇蹟,使傷病員的救治變得容易起來,而傷病員的救治,將直接影響和制約部隊戰鬥力的恢復與再生。

正如法金漢向威廉二世的報告中所說:“幾瓶青黴素就可能挽救一個傷員的生命,而這個傷員傷愈後,更大的可能是成爲更勇猛、更老練的士兵。戰爭一起,將有成千上萬的傷員等待救治,哪怕用青黴素救治好其中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那就意味着德意志帝國將又擁有了一個團,一個旅,一個師的部隊。大量傷員能夠轉危爲安,不僅能使士氣大增,樂觀的說,甚至可能扭轉戰局……”

雖然中國定時供應德國青黴素,但這樣的數量即使用在醫院尚且不夠,更不用說戰時需要的幾倍甚至十幾倍的用量了。

基於此種情況,德國授命駐華公使與中國政府開始就青黴素生產技術轉讓的問題進行蹉商。在幾輪商談無果的情況下,德國政府終於開始權衡戰爭後讓出青島的輕重了。

當然,覬覦青黴素生產技術的不光是德國人,隨着戰爭危險的進一步加深,青黴素作爲一種極爲重要的戰略物資,協約國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政府,想方設法試探着中國政府的態度。

錢,只是小問題,陳文強的目光可不會如此短淺,他要用青黴素這個武器,爲國家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青黴素的生產技術就象釣餌一般,始終晃悠着,卻始終不讓人吃着。

現在青黴素的生產量已經達到了每月六萬支,大總統宋教仁因此很是揚眉吐氣了一回,青黴素賣給哪個國家,賣多少,全都需要他親自批示。刨去給德國的,還有給美國的,再除去供應國內的,能供應給別的國家的數量實在是有限得很。

而且,陳文強很壞,他向大總統建議,將一定數量的青黴素通過秘密渠道走私到其他國家,在黑市上將青黴素的價格炒得很高,幾乎與黃金同價。

“歐洲戰爭真的會爆發嗎?”阿萱很隨意地問着陳文強,都說女人生完孩子會變笨,她倒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們都在做準備,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俄國……”陳文強沉思着,隨口答道。

“爲了那位奧地利伯爵被刺的事?”

“是公爵,一位大公爵。”陳文強輕輕搖了搖頭,對妻子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並問出這樣膚淺的問題感到好笑,“我要去上班,今天有見好幾個國家的公使,你卻要把我的腦袋搞混了。”

阿萱毫不在乎地一笑,說道:“逗你呢,你雖然不說,但局勢的嚴峻,我怎麼能不知道。放鬆一些,剛建國時最艱難的時候都挺過來了,現在歐洲戰爭又能把我們怎麼樣?”

陳文強苦笑着點了點頭,站起身,吻了下妻子,走了出去。

期盼的日子就要到了,沒來時急得不行,等真的來了,卻讓人感到緊張,這大概是很多人的通病。

忙碌了一天後,陳文強坐在辦公室裡,一遍一遍想着提前的佈置,希望不放過哪怕一丁點的小漏洞。

費迪南大公被刺殺,中國政府立刻全速運轉起來,國防委員會成立;山東前線指揮部成立;以軍事演習之名集結在河北、河南的軍隊開始秘密向山東運動;東北部隊進入戒備狀態,密切注視着遼南日軍的舉動;海軍艦艇加強了巡邏和戒備,潛艇部隊整裝待發;國安部的情報蒐集和彙報加快了頻率……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能不能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就看這一次行動能否順利進行了。

現在的陳文強,能預料到戰爭的開始,卻也不敢十分確定戰爭的結局。德國公使曾充滿信心地向他透露,德國已經制造並裝備了數百輛坦克,擊敗宿敵法國應該不出意料。

按照德國的工業能力,在半年內製造數百輛坦克,陳文強認爲即使有水分,也應該不是很大。如果德國真的能在閃擊戰中擊敗法國,那戰爭的形勢將如何演變呢?中國又將何去何從?保持中立,靜觀其變,現在看來確實是老成謀國的計策。

德國公使今天拿出了比較有建設性的意見:如果歐戰爆發,英國真的向德國宣戰,德國將把青島歸還給中國。並且在中國宣佈中立後,在規定時限內撤走膠州灣艦隊。至於青島駐軍,精銳將先行抽調,返回德國,只留下幾千二線部隊。如果戰爭爆發,也將乘船趕赴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加強那裡的武力。介時,中國將把青黴素生產設備和技術無償轉讓給德國。

得到這樣的結果,陳文強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慷慨地將飛機射擊協調器的技術告訴了德國人,並代表總統承諾,馬上供應德國五萬支青黴素,作爲戰爭初期的消耗之用。

德國人到現在,還不十分相信英國會向德國宣戰。而且,由於掌握了坦克的製造技術,軍備得以大大加強,對戰爭的信心也是滿滿的。

在德國人心目中,青島的地位在急劇下降,況且也未必會有中國政府假設的歸還青島的前提條件發生。即便是發生了,只要戰爭打贏了,廣大的英法殖民地都將歸入德意志帝國的版圖,也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爲青島問題而失去中國這樣一個友好國家。

況且,德國還將得到青黴素這樣重要的戰略物資,孰失孰得,也就一清二楚了。這種情緒,陳文強從德國公使的話語中感受得清清楚楚。

但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陳文強並不會爲德國人的失算而感到遺憾,而是心中竊喜。

六月二十八日,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發生後,假使在這個時候奧國能夠發現塞爾維亞首相和內閣事先都已知道的事實,則全世界都將允許奧地利採取一次報復行動。

事實上,最初大家都同情奧國;英國駐巴黎的大使向倫敦報告說,假使俄國因爲如此勉強的理由而發動對奧戰爭,則法國將很可能不支持其同盟國。英國駐維也納大使也指責塞爾維亞的作風相當可恥。

奧國外長貝赫託德認爲同塞爾維亞“算帳”的時候已經來到,必須對該國提出最嚴厲苛刻的要求,等到被拒絕後奧軍就應立即打擊。他也考慮到俄國還是會支持塞爾維亞。不過俄國的實力正在不斷增長,所以戰爭若無可避免,就不如現在就開打,因爲目前在奧國之內的南斯拉夫人大部分都還是反對脫離帝國的。

貝赫託德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德國能否支持他的強硬政策,他希望斐迪南的身亡能夠刺激威廉二世的私人感情。

事實的確如此:威廉感到刺殺任何一位親王的企圖都代表對整個君主制度的攻擊,更何況斐迪南又是他的好友。同時,威廉也認爲俄皇絕不會幫助謀害王室的暗殺者,尤其是因爲俄國還未完成其軍事準備。所以似乎很明確,奧國可以懲罰塞爾維亞而不至於引發歐洲大戰。

不過他必須趕快行動,趁着公憤尚未平息先行動手。於是,威廉二世向奧國表示:無論如何,他將象一個忠實的同盟國那樣站在奧國的一邊。這就是他的立場,除此以外他不對奧國之所爲提供任何意見。

得到了這麼好的空白支票,這是貝赫託德做夢都想不到的。德國駐奧大使更加明確地向奧國人說,如果奧國現在還不攤牌,則德國也就不會把它當作同盟國看待。這對於貝赫託德是一種有力的刺激,於是他說服奧皇儘快發動戰爭。

七月二十八日,奧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於是,事情簡單了,俄國根據密約支持塞爾維亞,於七月三十日宣佈軍事總動員。德國知道俄國下令總動員的消息後,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取消動員,並以12小時爲答覆期限。

同時,德國也宣佈該國進入“戰爭危險迫近狀態”。此時,德國纔想起詢問英國:如果德國保證在戰後不兼併法國的任何歐洲領土,同時也恢復比利時的主權完整,則英國是否願意保持中立。隨後,英國駐德大使正式向德國表示英國不能接受此項要求。

戰爭的機器開動起來,所有人都認爲戰爭不可避免。儘管英國拒絕了德國,但德國仍然認爲目前是打擊的好時機,因爲俄法兩**事實力都還不太充實,而且季節也有利——大部分地區均已秋收,而本年度的新兵已經完成訓練。

八月一日,德意志帝國對俄宣戰;八月三日,德意志帝國對法宣戰;八月四日,英國對德意志帝國宣戰,第一次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大戰前幾年,日本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在國內,軍部長期以來逼迫政府擴軍造艦,對外擴張,以至開支浩大,賦稅繁重,債臺高築,通貨貶值,人民生活日益惡化。由此而引起的羣衆減稅廢稅浪潮和護憲運動,匯成一股強大的激流,一連沖垮桂太郎、山本權兵衛兩個內閣,新上臺的大隈重信也對此感到棘手,窘於應付。

歐戰爆發了,意想不到的“良機”突然降臨日本。它轉移了人民的視線,幫助日本統治者從政治經濟的危機中擺脫出來,加上方便的地理條件和相對的軍事優勢,是獨霸中國的天佑良機。

元老井上馨歡呼這是“對大正時代發展日本****的天佑……大正新政的發展,將爲日本與歐美列強並行提攜、世界問題不能將日本置於度外奠定基礎。日本應該定刻舉國一致,停止政爭,收回爲一黨一派利益的一切要求,例如減稅廢稅等,鞏固國家財政基礎,和英、法、俄聯合起來,確立日本在東洋的利權。”

這個主張得到山縣、大隈等人的贊同,並且他們預料協約國必將最後獲勝,同時考慮到奪取德國屬地比奪取英、法、俄等國屬地更容易些,所以,在八月三日,英國還沒有對德宣戰時,日本已經着手製訂進攻膠州灣的作戰方案,第二艦隊也已在佐世保集結待命了。

日本的報紙也開始爲參戰進行着輿論準備,它們煽動戰爭狂熱,極力渲染三國干涉還遼以來日、德間的種種新仇舊怨,攻擊德國破壞了遠東和平。大隈首相甚至親自出面發表演說,強調日本參戰是對德國鼓動三國干涉的復仇戰,想用以掩蓋奪取膠州灣、侵略中國的真正目的。

確實,歐戰的爆發,給日本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事情總有意外,就在日本人沾沾自喜的時候,一個重磅消息被披露,緊接着迅速傳播到各個國家,使日本人的如意算盤還沒有打響,就遭到了狙擊。

《日中新議書》由一位神秘的匿名者提供,首先在英、美媒體上刊登,其中不僅將日本要借歐戰之機,強佔膠州灣和青島,並且要借歐美各國注意力轉移之機,獨霸中國,乃至亞洲的企圖公之於衆。更令人震驚的是,其中還詳細披露了日本的下一步對華要求,類似於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

這些苛刻的條款,其內容與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強迫韓國接受的保護條約基本相似,如果中國接受這些條款,將徹底失去獨立國家的地位。一旦日本將中國變爲其保護國,下一步就是按朝鮮之例實行吞併。

新議書的公佈不僅引起了中國方面的震動,也引起歐美各國的密切注視和詢問,更引起了西方列強的猜疑。中、美、英、法等國駐日大使立刻向日本政府提出質詢,外務省當然矢口否認,但卻無法得到各國大使的相信。

因爲,早在1914年6月21日,日本的《朝日新聞》就登出過日本即將向中國提出的“中日新議定書”共六條,內稱“因第三國侵害支那共和國之安寧、或於領土保全上有危險時,日本帝國政府可採取臨時必要之處置”、“支那共和國不得妨礙日本帝國政府之上述行動,而予以便利”、“日本帝國爲達前項之目的,得臨時收用在軍事上必要之地點”、“非經兩國政府承認,不得與第三國簽定違背本協約之條約”等等。

這個議定書草案一望而知是日韓議定書的翻版。當時,日本政府迅速否認此事,並嚴厲處罰了《朝日新聞》,算是暫時平息了輿論的抨擊。(。)

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42章 家事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57章 瓊州戰略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14章 衝突起第45章 求知少年第62章 甬商關注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83章 底線?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114章 無題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07章 大戰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46章 味素問世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51章 無題第56章 無情殺戮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66章 談判,拖延第199章 武昌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9章 外謙內毒第61章 任務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46章 味素問世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91章 赴日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39章 搶土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46章 茶館較量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59章 戰端開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73章 訪德第27章 酒席,歌女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41章 親熱第90章 廣州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59章 檳城立足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54章 一切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