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崇明王府議事

昔日的魏國宮府邸,如今已經改做了崇明郡王府。王府議事廳之中,崇明郡王任思齊居中而坐,樞密使李彥直,王府長史沈廷揚,秘書科科長閻爾梅,承直郎張煌言,以及敵情司司長安東尼分坐兩旁,正在商議如今的局勢。

自封王之後,任思齊趁機調整了屬下文武的官職,設立樞密使和王府長史分統文武之事。

樞密使由李彥直擔任,負責管理原幕府下參謀、後勤、鎮撫、裝備,敵情各司,總管軍務諸事,不過樞密使並無調兵之權。將領的任命、軍隊的調遣必須有崇明郡王親自下令。

王府長史由沈廷揚擔任,分管吏、戶、禮、刑、工、商各曹,統管治下民事。

另設秘書科,科長由閻爾梅擔任,職責是以備顧問,協助崇明王處理政務,秘書科中設承直郎,跟隨崇明王左右負責上傳下達記錄工作。

堂上衆人就是王府的核心,由他們決定着任思齊治下十數個府縣的軍國大事。今日議事的主題就是如何應對滿清咄咄逼人的攻勢,以及隆武朝廷請援的請求。

現在的南京可謂是風雨飄搖,三面皆敵。北面多鐸以揚州爲大本營,正在大力造船訓練水師,時刻有越江攻擊的趨勢。西面的阿濟格大軍雖然被堵在了蕪湖以西,卻沒有消停,而是派遣屬下各綠營將領進入了江西,先後饒州、南康、廣信、臨江、撫州、建昌各府,六月七日,綠營總兵高進庫、副將馮軍瑞劉伯祿、徐啓仁等數萬綠營兵圍攻贛州,先是趁夜在章江上偷襲明軍水師,焚燒明軍鉅艦八十餘艘,城外的明軍數萬人分屬十餘支隊伍,看到清軍猛烈的攻勢,竟然都不敢抵抗,紛紛退兵躲避,贛州城內僅餘六千明軍根本抵不住數萬清軍狂攻,很快陷落。隆武朝大學士楊廷麟、督師萬元吉、兵部尚書郭緯經等大臣先後遇難。

贛州的淪陷使得整個江西全部被清軍佔據,隆武朝庭面臨着從西面隨時而來的進攻。爲了抵抗清兵咄咄逼人的攻勢,隆武朝廷放下了過節,派人向南京求援,請求任思齊兵發江西,好爲福建解圍。

而對於南京來說,江西的淪陷使得南京被從北西東三面包圍,形勢也十分之危機。現在的南京名義上有着將數十萬的軍隊,可是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各地義軍改變而成,以及新進投降的綠營兵。真正能戰的主力還是原來的崇明軍步兵四萬餘人以及茅十八的主力水軍兩萬人。

主力軍隊被分爲三部分,一部分部署在鎮江,防範揚州方面多鐸大軍的進攻。一路則在蕪湖,防範來自長江上游清軍的進攻,剩下的主力兩萬步軍則集中在南京。

“三面皆敵,地方上動亂不休,先後有了多起士紳的暴動,民心未穩,此刻不宜倉促出兵!”沈廷揚總結了南京現在面臨的所有困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是啊,新編入的義軍和綠營兵還需要最少半年的訓練,才能夠投入戰場使用,現在咱們能用的兵力實在太少了。”李彥直皺眉道,直接掌管軍務的他最清楚現在面臨的困難。

“隆武帝屬下有鄭家兄弟十多萬大軍,又有海貿帶來的龐大收入,糧多餉足,守住福建應該沒有問題吧!”閻爾梅道。

衆人議論了半天,得出的結論出奇的統一,那就是現在南京方面不宜出兵!

自從陳子龍等人走後,帶走了一大批對任思齊心懷不滿心向隆武朝庭之人,現在留下來的文武都是一心一意跟隨任思齊的人,都是他的鐵桿嫡系,自然一心都是爲了自家的利益考慮。至於隆武朝廷是不是真的能支持住,大家都不不放在心上。

“只要他們能支持半年就好,等咱們的新兵訓練出來,將再無所畏懼!”李彥直總結道。

現在崇明軍實施了新的兵役制,規定屬下所有百姓都有義務從軍,每家有三個男丁的都要派出一個從軍。本來這種措施肯定會引發民間大亂。可是自從抄掠了大部分士紳之後,官府的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要知道大明的士紳掌握了幾乎七成以上的土地,這些士紳有一半以上被崇明軍連根拔起,現在掌握在官府手中的土地可見有多麼的龐大了。官府下令,把這些土地統一分配給無地或者少地的百姓,並且免徵三年的賦稅。

這項舉措一出,立刻得到百姓們的無限感激,無數的百姓把任思齊視作萬家生佛一般,對他的一切命令都是言聽計從。所以新的兵役製得以輕易的實施了下來,其實百姓們心裡都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分得自己的土地全因爲有崇明軍,若是崇明軍被擊敗,他們的一切也都不復存在,所以聽從徵兵的號召就是保衛自家的田地。

每個縣建了一個營,每府建二個鎮,共招募了約十五萬新兵,加上原來改編的義軍投降的綠營,以及崇明軍原有的七八萬兵力,現在崇明軍總共有軍隊三十餘萬。當然,這些新兵是倉促組建,還未經訓練沒法上戰場。所以李彥直才說還需要半年時間。

至於養軍的軍費,查抄的南京及各地士紳的身價,繳獲的數以千萬兩銀子計算的龐大財富,現在的崇明郡王府啥都缺,就是不缺錢!

任思齊眼睛四下打量着,把目光落在了埋頭記錄的張煌言身上,在場的衆人都先後表了態,只有他一直沒有說話。

“玄著兄有何見解啊?”任思齊問道。

“回王爺,”張煌言放下了手中的筆,站起身來,先向任思齊抱拳行禮,然後向在場的各人點頭致意,然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以煌言愚見,這兵要出,而且非出不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引得在場的衆人都是大驚。

可衆人都知道張煌言是任思齊的妻兄,關係親近之極,也沒人出言斥責,而是皺眉等着他的下文。

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陣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成棟之死第三百九十八章 故土難離第三百三十七章 查探敵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城牆即將被轟塌第四百一十章 崇明(1)第三百八十三章 城破第二百七十二章 叛國投敵者,斬!第六十章 也許這就是真相第九十四章 傅斌之死第四百五十四章 暗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百人敵第七十一章 慘烈的搏鬥第一百九十二章 炮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詐降第二百二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第四百五十四章 暗爭第九十三章 李前寬的陰謀第三百一十一章 船隊歸來第四百九十章 崇明王府議事第九十二章 達成合作(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任思齊的決定第十章 矛盾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降清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打太倉第三百一十五章 沈廷揚(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炮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福王即位第四百零九章 大撤退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肉磨坊第三百三十章 拉攏第二十四章 馬尼拉城第三章 岳父探監第三百五十九章 各方動向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栓子的遭遇第二十二章 交易第七章 福春號第三百八十九章 南城(加更,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二章 厲害的疤臉武士第一章 秀才殺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又到海貿時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攻第三百零三章 建制第三百六十三章 岱山軍救駕第二百八十七章 滿兵來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潰敗第二百一十二章 生絲第四百九十八章 挾天子以令天下第五十四章 內訌(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松浦家的招待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德福來投第一百三十一章 船鬥(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江陰攻守第二百六十五章 登萊巡撫曾化龍第四百五十六章 整風第二百一十一章 爭吵第一百零二章處罰第二百八十三章 失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黃斌卿升官第三百一十一章 船隊歸來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長崎刀影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寧鏖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來滿城驚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清洗第三章 岳父探監第三百五十九章 各方動向第九十五章 編制及條例第八十一章 船家少女第四百四十九章 閻應元第一百二十九章 颶風暴雨第三百四十五章 救兵來了第三百章 瑣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交鋒第四十九章 波濤暗涌第四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降清第四百二十一章 游擊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仙霞關第五十八章 任命第八十四章 解救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擊第二百六十三章 去山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繳獲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立本的加入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差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立本的加入第四章 退婚第三百三十九章 慌亂第二章 熊二和茅十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寧鏖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松浦家的招待第四百零九章 大撤退第四百五十六章 整風第二百二十五章 施粥第三百八十章 屍橫遍野第八十一章 船家少女第二百六十章 黃鳳舞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