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

“排難之人也,處擾攘之世,行揣摩之術。”————————【論衡·答佞】

劉曄精神一振,因爲這正是他籌備要向皇帝議論的大事!在場衆人,相比起他人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獲取江東的情報,在孫策身邊任事過的他可以說是最熟知江東局勢的人。

此番得蒙皇帝垂詢,劉曄很是珍視,這個機會千金難求,他必須用盡自己的心智在剛纔簡短的幾句會晤裡把皇帝的態度摸清楚,只有對症下藥,他纔有機會真正被最高權力者看中。

江東孫策‘逼’殺揚州刺史魏桀,兼併三郡,爲叛賊袁術前驅,反意昭然。無論他是否自願,還是另有隱情,在旁觀者皇帝看來,都是理應徵討的對象。適才在郭嘉的獻策中將其一併歸進去即可,又何須多花功夫,再詳究對方‘抱有何樣心思’?

劉曄又想到郭嘉在獻策時似乎有意對孫策避而不談,起先他還以爲是孫策與朝廷隔着淮南,鞭長莫及、又有江夏黃祖代爲牽制的緣故,所以沒謀算在內。如今看來,似乎不至於此,以劉曄知悉的情況來看,郭嘉應是在代潁川人就此事試探皇帝的態度。

他們不知道皇帝早在此前接受了荀攸給下的臺階,但光是幾句含糊不清的話還不夠,只有行動才能見到真章。

“稟陛下。”劉曄捋清楚了是一回事,怎麼說話又是另一回事。這個時候,他這個直接接觸孫策的人就是關鍵,孫策是有不得已的冤訴、還是狼子野心,可以說是取決於他接下來的話:“孫策多謀而善用兵,輕狂而疏防慮。其振旅東下,誅叛柔服。江東百姓安息,彼有功也。至於揚州刺史之亡,實亡於笮融之手,孫策只是有驅賊不利之罪。”

說着,劉曄便將揚州刺史魏桀之死的前因後果以中立的角度說了一遍。

皇帝這時已低下頭逡巡着目光找尋圖上江東四郡的位置,賈詡手中捧着碗茶,時不時地喝一口,偶爾拿飄若片羽的目光瞥一眼劉曄,示意他自己在聽。

“劉子揚曾在孫策幕中,如今倒是敢說敢言。”幾人沉默了好一會,還是荀攸率先開口道。

劉曄慚愧一笑,自己已經儘可能避開了敏感隱秘的話題,扯掉了潁川人在此事中的瓜蔓。既然荀攸這麼說了,相信他的回答也不會惹到誰不快,這樣哪一方都有了顧及。

郭嘉直言無忌,輕笑道:“子揚居留雒陽,消息不通,殊不知前些日子,江夏太守黃祖率舟師東下柴桑,爲孫策所敗,先鋒張碩被殺,其衆軍奔逃。”看到劉曄略有驚詫的目光,郭嘉起了挑弄的玩心,繼而說道:“最近的諜報,會稽太守、平南將軍陸公病逝,會稽無主,孫策與其部將朱治已領兵南下。”

劉曄臉色白了幾分,他無官無職,在雒陽又無親友,居所又被監視,平日裡很難打探到軍情,就算得知,那也是延後很久的無用信息。黃祖倒還好說,對方也不是什麼正式的朝廷命官,有軍事摩擦那也是劉表擅自開釁。

麻煩的是陸康,他本以爲孫策會看在陸康的面子上不對會稽下手,誰知陸康年老體弱,自己病死在會稽任上。

“這……”還好話沒有說死,劉曄爲自己轉圜道:“我實在不曾預料,孫策果無忠悃之心?”

皇帝頭也不擡的說道:“孫策才拒黃祖,又進會稽,且不論他是怎麼想,至少他是無暇帶兵赴淮南了……袁術沒有給他調令?”

這句話點到了關鍵!

劉曄腦中靈光一現,是了,袁術此時不說大敵當前,就說是入徐州也是需要聚集麾下所有力量。跟江東的陸康比起來,中原纔是當務之急。若孫策果爲袁術走狗,豈有在這個時候不知輕重,跑去接手會稽?袁術一定是給過孫策有關調令的,只是以孫策如今的動向來看,孫策根本就沒有理睬,這或許也能挽救孫策的立場?

正在劉曄胡思亂想,權衡、猶豫着繼續爲孫策說話的利弊時,賈詡在一旁輕描淡寫的接口道:“袁術庸兒,何能馭猛虎?”

“那誰能?”皇帝伸手在地圖上點了幾下,終於擡起頭來,眼睛看向賈詡。

暮色降臨,皇帝難得沒有留膳的意思,草草打發諸人回去休息了。朱儁在路上來不了,皇帝也不會再留下去等他,索性命其駐兵潁川遙制,等徐晃到了汝南,再將軍權直接託付。皇帝則準備在雒陽休整一晚後,明日便大軍開拔,趕往陳留,朱儁南下、曹操東進,兩者背後的兗州就將形成軍事真空,而其地又與冀州隔河相望,所以皇帝要及時填補進去,這也將會是朝廷與袁紹的決戰之地。

畢圭苑內原有許多建築,大小成片,形制不拘一格。雖然大都遭到焚燬,但好歹牆垣仍在,草草搭個屋宇門扉倒也能住下。

皇帝自是選了臨水邊留存最好、最寬大舒適的殿宇,而後以親疏遠近,官職大小依次在周圍分配了居處。

荀攸離皇帝居處不遠,住在一處小殿內,與郭嘉兩人結伴而行,不一會便到了。

“觀今日聲色,這劉曄枉稱‘明智’,誰都想討好,往往誰都討不了好。他太執着於迎合奉承、揣度意料的權計了。”荀攸親力親爲的點起屋內各處燈燭,走到桌邊,在等膳食送來之前,準備與郭嘉來次簡短的談話:“反倒是奉孝,久聞初見,果如叔父所言,乃世之奇士。難得他如此薦舉你,我至今算是服膺了。”

郭嘉搖了搖頭,像這樣誇他的話聽得多了,往往都不放在心上,哪怕對方是朝廷重臣的荀攸也是如此。他搖頭,是爲了提出自己不一樣的看法:“正因劉子揚聰明,所以纔敢點到這裡,再往下,可是半點都說不得。”

荀攸眉頭皺起,似有不解。

“他曾在孫策麾下不假,但他堂堂漢室宗親,又是如何到孫策身邊去的呢?”

“周公瑾。”

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