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別賦】

隨着關中安定,長安東西市裡日漸繁榮,益州、河東、幷州、涼州等地的貨物琳琅滿目,商旅絡繹不絕,南北的口音趁着吆喝聲在道路兩旁不絕於耳,就連高鼻深目的鮮卑胡人都偶爾能見。

長安越來越有當年大都會的氣象,在朝廷上下一心的治理下,這棵早已枯萎的參天大樹,開始提前四百年重新萌發生機。

漢制不禁劍客遊俠,即使在長安街頭偶有械鬥,長安令王凌也沒有發出什麼禁令來。春四月裡一個難得和煦的日子,一個衣着破舊灰敗的青年腰挎長劍,雖然神色疲憊,但雙目炯炯有神,儼然一名風塵僕僕的劍客打扮。

這比市井小兒更顯凌厲的劍客,令路人無不側目——當然,更多的目光還是放在這名年輕劍客兩手各牽着的兩個七八歲的孩子身上。

與邋遢的年輕人相比,兩個孩子倒是面龐乾淨、衣着樸素,他們在東市街頭左看看右看看,無不新奇的打量着四周的店鋪。

在路過一處店肆時,其中一個孩子忽然停下了腳步,指着哪家店肆門口插着的竹片風車說道:“我要那個。”

“要省錢吃飯。”年輕人看也不看的說道。

“騙人,你上個月才賣了瓜地,手裡肯定有錢。”另一個孩子直接戳穿道。

“你們兩個懂點事吧!”這年輕人正是當年與李義分別,放棄朝廷封賞,獨自趕往上黨、安平等地搜尋郭昱家人的嚴幹。此時他早已沒了一開始的躊躇滿志,再老實忠厚的人也被這兩個好不容易找到的郭昱弟弟磨出了脾氣:“那兩畝瓜地也不是什麼良田,得虧這些年三輔漲了田價,我才賣了三四千錢。這錢既要供你們兩個吃穿,還要用來找你們姐姐,怎麼夠用?”

“你欺負人!”九歲的郭都無比委屈的說道:“我大姊要是在的話,一定會給我買的。”

較小一點的郭成也跟着一邊起鬨:“就是就是!一個竹片做的小玩意值幾個錢,你就是捨不得,還口口聲聲說虧待了大姊,要彌補我們!”

說完,兩個小傢伙又開始哭哭啼啼的追悼他們那過世的長姊郭昱,哭聲聽得嚴幹心軟不已。

“誒!”嚴乾重重的嘆了口氣,心中無比的想質問郭昱,到底是曾經有多溺愛,纔會有這兩個折騰人的弟弟?在民間吃了幾年苦日子也仍是這副脾氣,弟弟都是這樣,那剩下的還沒找到的妹妹又會是什麼樣?

他當初既是出於報答郭昱的救命之恩、又是出於對她的一片真心,更是出於捨棄名利、獨自遊學的想法,毅然決然的走上爲郭昱尋親的道路。如今這兩年好不容易兜兜轉轉,找回了郭昱的弟弟,一顆心卻被累的疲憊無比,真不知是自討苦吃還是上天有意磨礪他。

嚴幹最後還是認命般花錢買下了兩個長安時興的玩具風車,一人給了一個,這才讓他們高高興興的繼續往前走。

“勞問尊駕,市亭該往何處走?”說話的似乎是涼州來的外鄉人。

嚴幹聞言一愣,不着痕跡的衝對方打量了幾眼,淡淡的答道:“你順着這條大路走,看到十字路中間的三層旗亭就是了。”

那一夥人道了謝,拔腳就走了。嚴幹思索了一陣,低頭拍了郭都與郭成的背,催促道:“走吧,別玩了。”

當嚴幹腿腳麻利的帶着倆個鼓着嘴衝風車吹氣的郭家兄弟來到市亭的時候,嚴幹左右看了幾眼,並沒有看到走在他們前面,早該來的那一夥問路人。

嚴幹隨手拉過一名市吏,道:“你們市丞在何處?我是他的故交。”

在河東立下大功之後,李義表面上被朝廷封爲長安市丞,實際上擔負着平準監探查京畿一應訊息的任務。

故友重逢,兩人不可避免的敘了會舊,嚴幹又介紹起自己這兩年找尋郭都、郭成的經過。這次來長安,嚴幹是特意爲了打聽郭昱妹妹的下落而來的:“我找到郭都這兩個小子的時候,聽當地人說,他們的姐姐郭照流落到上黨銅鞮侯家。我當時便啓程趕往,結果得知侯家人早在數年前,太尉董承帶兵入上黨時,爲了邀好董承,特意將其與數名美婢幼女進獻……所以我這回來長安,主要是想請你代爲打聽一二,如果實有不便,就當我未說過。”

“你這是哪裡的話!”李義埋怨的說道,接着感慨一聲,看向那兩個正‘呼呼呼’吹着風車、玩的不亦樂乎的郭家兄弟,說道:“我是沒想到你用情至深,爲了她的遺親,竟費盡如此周折。”

董承曾帶兵入上黨的事,李義略有耳聞,那是初平三年的事了,當時皇帝親政不久,遣派趙岐、裴茂等大臣出使宣慰關東。其中裴茂入幽州後宣詔,攜劉虞南下,途中遭袁紹扣留軟禁。皇帝爲了表示強硬,派出了董承領兵,趁勢收復上黨,直接給魏郡施加壓力,最後才平安讓裴茂等人歸朝。

當時董承以外戚之尊,是朝廷新貴,上黨諸多豪強難得遇見這麼近的機會,上趕着巴結奉承,銅鞮侯家也不例外。

董氏勢強,在李義等人眼中就是個龐然大物,縱然李義有着平準監的身份,就算能打聽,也不能私自泄露去打聽重臣的家事。

李義也是將難處實話實說,他誠懇的回道:“此事我會替你留意,具體的我不能多說。但我能告訴你的是,太尉這些年爲了求子,納妾無數,這些人在我這都有姓字家世——唯獨沒有郭照的名字。”

“那就好。”嚴幹鬆了口氣,其實郭照這個時候才十歲不多的年紀,董承府中美婢衆多,再如何也不會看上一個孩子。只是嚴幹這些天一直放不下此事,如今得到確切消息,這纔是真的放心了:“剩下的我再去打聽,只要還在,沒有到哪一步,我都會設法將其救出來。”

李義輕輕搖了搖頭,對此不予置評。

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