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鶴沖天】

李義心裡咯噔一聲,聯想到嚴幹口中的那夥冒充涼州人的外鄉人,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大麻煩。

別看張義平時不愛管市裡的經濟事務,全甩給李義一人去做,遇見這種事,卻是比任何人都積極推脫。當事情按照流程送到長安北部尉秦誼手上的時候,素來親和的秦誼說什麼也不願接,非要兩方一同送往京兆尹去。

隨後是怎麼驚動京兆尹、城門校尉、執金吾的,彼等又是如何交涉的,李義也不甚明白,就連嚴幹也一概不知。

在嚴幹寄居李義家中的第二天,正準備找機會收拾一頓郭都、郭成兩個皮猴子的時候,李義憂心忡忡的從市亭提前回來了。

“怎麼了?”嚴幹揮手讓郭都、郭成兩個小子逃過一劫。

年紀較小的郭成捂着屁股,滿臉不樂意的嘟囔道:“我以後一定要告訴我二姊……”話還沒說完就被哥哥郭都拉走了,走時還不忘帶走一盤果餞。

“查出來了,那顆首級……是前將軍舊部、典農校尉張超的。”李義擰着眉說完,本以爲嚴幹會與他一樣震驚,卻見對方一副淡定的等着下文的樣子,不禁好笑道:“你這是何等反應?”

“我只聽過前將軍朱公的威名,卻是未曾留意過其舊部都有哪些人。”嚴幹解釋道:“我遊歷各地,不在廟堂之中,豈能知道這麼多人的名字。”

“說的也是。”李義點了點頭,接着將張超昔年在汝南棄軍而逃、致使戰敗。之後朝廷論行獎懲,念在張超乃留侯後人、又有朱儁求情的份上,網開一面,罷黜免歸的事情大致說了一遍。而後接着說道:“此事在朝中鬧得也不算大,畢竟有失公允……只不過我在其中聽到另一種說法。”

嚴幹問道:“什麼說法?”

李義神秘兮兮的說道:“國家治軍嚴整,絕不會容此人逃脫法外,他能饒過一命,據說是要戴罪立功、另有它任。”

“戴罪立功?”以嚴幹所掌握的匱乏信息,實在想不出這樣一個人有什麼價值還能讓朝廷網開一面的,他不由問到關鍵:“這些你是從何得知的?”

“你還真只把我當長安市丞了?”李義大爲不滿的說道,若不是這個職位意義非常,李義豈會稀罕這個秩二百石的市丞:“我還供職平準監,每月每季都要將京畿物議、人情等事上稟,這可是機密!”

嚴幹自知一時失言,連忙致歉。

李義輕輕搖頭,接着說道:“以我猜測,張超必然是因公而死。無論是誰殺了他,其如此挑釁朝廷,都是有意致亂,聯繫你上回說的那夥僞作涼州口音的外人——我想你得儘快動身了。”

“什麼時候?”嚴幹收斂神色,肅容道。

“越快越好,今日下午就走,雍門外的旗亭中備有馬匹、衣糧,你拿上這半片竹簡去換。”李義遞過來半片狹長的竹簡,竹簡彷彿被人從正中剖開了,墨印的‘平準’二字左右分離,依稀可辨。

“此去涼州,我究竟要做什麼?”嚴幹接過那片竹簡,收入懷裡放好:“該做什麼事、該見什麼人,你皆未曾與我說個詳盡。還有鮑文才呢?這兩日如何不見他蹤跡?”

“鮑文才被急宣入宮了,託我給你道罪。”李義起身看了看外間的日頭,估算了時辰,催促道:“你快些收拾吧,到了旗亭,哪裡會有人等着。爲首的是益州人,名喚張任,如今是繡衣使者,專管此事。公仲有什麼話,這一路上儘管問他。”

嚴乾點了點頭,旋即收拾了幾件衣物,帶好佩劍,又叮囑了郭都、郭成幾句,便推門離開了。與嚴乾的不放心比起來,郭都、郭成兩人對嚴乾的離去反應平平,只顧着低頭用手指撥弄風車,好像嚴幹只是出門買個東西似得。

李義在一旁看得納悶,問道:“他好歹救過你們的命,你們不去送一送?”

“這有什麼好送的呀?”郭成隨口答了句。

李義皺了皺眉頭,心裡有些不舒服:“那你們就不怕他不回來了?”

這話起了些作用,年歲大的郭都擡起頭來,認真的說道:“他說他對不起我大姊,害我大姊爲他丟了命,所以他就該保護我們。他是劍客、又說自己是讀書人,就應該講信義。

李義抿了抿脣,到不知該說什麼好了。記憶裡的郭昱是個落落大方、善解人意的熱情女人,她可以爲了一個才認識沒幾天的男人慷慨赴死,然而爲何會有這樣一幫性情冷漠的弟弟?

當嚴幹來到雍門外時,一眼便在人羣熙攘的旗亭渡口認出了張任。對方腰間掛着把形制簡樸的劍,毫無修飾,就跟對方的相貌一樣平平無奇,鋒芒內斂。

“你來晚了。”張任是個堅毅不苟言笑的青年,他一點也不驚訝嚴幹會認出自己,因爲在這旗亭周邊,無人比他更像一名劍客。

嚴幹也不是輕佻的,兩人一句閒談也沒有,便像是結伴同行的遊俠一般,騎着快馬往西而去。他們不是第一次爲朝廷辦事,但卻是從這條路開始,纔算真正走上屬於各自不同的道路。

此刻,在長安另一頭的灞橋,耿苞等一行人正在等候灞水上的舟船,舟船將載他們前往左馮翊、再一路順流趕往華陰、東郡。

對於自己在長安城鬧出的動靜,屬下沾沾自喜的同時又有些不明究竟,他瞅空問道:“耿公,主公不是吩咐要先棄張超首級,再去尋韓遂麼?如何又反過來了?”

“主公的想法有欠妥當,我等爲臣屬的,就得主動去改正。”耿苞摸了摸鬍子,志得意滿的說道:“先棄首級,既是敗露我等行蹤,又是讓朝廷有所警惕,只是出了一口惡氣而已,殊爲不智。不如倒過來,再推卸到韓遂頭上,張超奉使機密,朝中知悉內情者必然不多,知其死於涼州人之手,朝野議論,如何不會對着韓遂?”

“是了,韓遂管束不嚴,放任親信誅殺士人,朝廷豈能不管不顧?這樣朝廷就不得不先應付韓遂,留給主公的時間就更多了。”屬下奉承道:“不愧是耿公。”

耿苞自命不凡的一笑,看着船翁遠遠地從水上划來,也不說話。

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