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第928章 廢除殉葬

韋太后在朱瞻壑和常思寧夫婦的共同勸說下,終於還是打消了讓妃嬪給朱高煦殉葬的想法,並且直接派人將這個決定告訴了楊士奇。

太后不肯擬定殉葬的名單,楊士奇也沒辦法,畢竟他總不能衝進宮裡和韋太后理論吧?

所以妃嬪殉葬之事也只能作罷,朱瞻壑也趁着這個機會,直接立法,禁止在大漢境內殉葬,不僅僅是皇家,有些權貴甚至是富人,也會讓奴僕殉葬,所以立法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人違反,舉報者會有獎賞,執行殉葬之人以殺人罪論處。

禁止殉葬制度,並不僅僅是爲了救幾個妃嬪的命,而是代表着一種野蠻殘忍的制度被終結,現在的大漢,已經開啓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百姓的生活方式,國家的政治和軍事結構,都將迎來一次巨大的改變,一些落後的制度同樣也會被終結,殉葬只是其中之一。

而在原來的歷史上,大明終結殉葬制,反而是朱祁鎮這個被後世唾罵的皇帝,這也可能是他兩次爲帝后,唯一能被人稱道的政績了。

朱瞻壑可不想被朱祁鎮這樣的昏庸皇帝比下去,因此率先在大漢禁止了殉葬。

不過除了殉葬之外,葬禮的其它事宜並沒有任何改動,在楊士奇的主持下,朱高煦的葬禮也舉行的十分隆重。

皇陵就修建在西京城以西的數十里外,那裡背山面水,可以說是一處風水寶地,朱瞻壑打算將這裡建造爲一座皇家陵園,日後所有帝陵都會集中在這裡修建。

朱瞻壑自己的皇陵,就緊挨着朱高煦的皇陵選址,而且他打算縮小自己皇陵的規格,畢竟人死萬事空,建造那麼豪華的皇陵,只有兩種人最高興,一種是盜墓賊,另一種是後世靠各種景點發橫財的人。

朱瞻壑打算以身做責,日後他的兒孫們,肯定也不敢在皇陵的規格上超過他,這倒是可以幫大漢節省不少花費。

等到朱高煦的葬禮結束,朱瞻壑終於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政務上,他先是頒佈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重視發展工商業,增加對工人的各項保障。

隨着蒸汽機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再加上新技術、新發明的涌現,使得大漢的工商業極度發達,工人的數量也直線上升,甚至已經逼近農民的數量了。

但相應的,工人的待遇還是有不少的問題,有些工廠甚至存在虐待工人的情況,要知道後世的所謂資產階級革命,就是發動了工人的力量,朱瞻壑可不想在大漢也搞出什麼革命,因此乾脆提前改善工人的待遇。

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他們都是普通的百姓,平時主要考慮的無非就是吃穿二字,頂多再加上婚嫁以及日後的子女養育問題,只要這些方面能夠保證,就沒有人吃飽了撐得去搞什麼革命。

前些年朱瞻壑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外擴張上,對國內的一些情況難免有些疏忽,現在他繼承了皇位,可以名正言順的對國內進行一些改革。

當然這肯定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以朱瞻壑現在的威望和能力,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挑戰他的威嚴,甚至有幾個親王不尊法紀,也被朱瞻壑狠狠的處罰了一番,最嚴重的一個,直接被他貶到非洲看管種植園去了。連親弟弟犯罪都一視同仁,這讓許多人終於想起來,這位新登基的皇帝陛下,在年少時就做過錦衣衛的指揮使,甚至還一手建立了讓人聞風喪膽的東廠,雖然朱瞻壑在做太子時,以仁厚聞名大漢,但真遇到敢反對他的人,他下手也絕會留情。

所以朱瞻壑對國內的種種改革,可以說十分順利的推行了下去,這也讓大漢在短短几年內,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工人待遇的改善,更讓工商業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現在大漢,農業所佔的比重進一步縮小,雖然大漢的農業也十分發達,但相比於更加發達的工商業,農業的產值佔比逐漸縮小,原來施加在農業上的各種稅收,也被朱瞻壑一點點廢除,因爲不廢除的話,農業的那點收益,與辛苦根本不成正比,人家寧願去工廠打工也不願意種地。

而在朱瞻壑對大漢內部改革之時,大明那邊的情報通過錦衣衛的耳目,源源不斷的送到朱瞻壑的書案上。

王振的專權,給大明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宦官地位的上升,宮中一批有權勢的宦官,看到王振那麼得勢,自然也都不甘落後,有人投靠王振,攀上大樹好乘涼,也有人覺得自己並不比王振差,因此也刻意巴結朱祁鎮,從而也得到不小的權力。

比如御馬監太監喜寧,就是除了王振外,最受朱祁鎮寵信的太監,這個喜寧是女真人,據說是明軍從遼東抓回來的,大明有閹割異族男孩送入宮做太監的傳統,這個喜寧就是其中之一。

喜寧仗着朱祁鎮對他的寵信,再加上御馬監掌管着宮中的四衛營和勇士營,這些都是宮中的禁衛,因此喜寧把手伸向軍中,藉着派駐監軍太監之事,接管了不少軍中的事務。

而且喜寧比之王振更加囂張跋扈,甚至連張輔這樣的重臣,他都不放在眼裡,他弟弟在京城周圍圈地,與張輔的家人發生衝突,竟然把張輔親戚家的一個孕婦打死了,導致一屍兩命。

張輔氣不過,進宮向朱祁鎮告狀,結果朱祁鎮只是讓喜寧交出打人者充軍,要知道軍中是喜寧的天下,他弟弟充入軍,和回家有什麼區別。

而且這還不算完,喜寧對張輔告狀之事懷恨在心,於是在之後夥同官員,誣告張輔侵吞二十頃田地,朱祁鎮竟然連審都沒審,直接命張輔交出田地。

要知道以張輔的身份,連王振都敬他三分,但偏偏喜寧卻故意找茬招惹他,而且朱祁鎮還拉偏架,這讓張輔也沒辦法,只能交出田地忍下了這口惡氣。

王振和喜寧這些宦官的囂張跋扈,已經讓大明上下是天怒人怨,可有朱祁鎮在背後給他們撐腰,其它人再怎麼憤怒也沒用,只能敢怒不敢言。

356.第356章 犒賞三軍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488.第488章 興和之戰(上)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741.第741章 阿丹港易主(下)710.第710章 你想回威尼斯嗎?752.第752章 捷報931.第931章 使團到來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728.第728章 試乘蒸汽船第77章 朱高煦中毒(上)731.第731章 錦衣衛的交鋒323.第323章 對馬島(上)第58章 拿去融了第276章 壽宴(下)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344.第344章 壹岐海戰(下)459.第459章 報仇(中)第246章 流言蜚語第97章 把名額全都給我第60章 慣偷朱瞻圻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810.第810章 神槍手第148章 鑽進牛角尖的陶穹283.第283章 存錢(上)410.第410章 搬救兵295.第295章 因噎廢食510.第510章 儒報(上)848.第848章 出兵889.第889章 大明使團(上)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下)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599.第599章 驛站遇刺986.第986章 二十年647.第647章 官與吏(下)第262章 金銀財寶779.第779章 師徒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第30章 一車促織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447.第447章 新老移民(下)299.第299章 解決倭寇的方法第73章 詔獄376.第376章 放榜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828.第828章 引爆衝突977.第977章 騎兵的末日330.第330章 小管事819.第819章 開平衛內遷(下)866.第866章 一場舞會(上)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第161章 又見鄭和599.第599章 驛站遇刺第225章 齊先生(下)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第43章 變故突起492.第492章 分配俘虜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594.第594章 宮中查案(上)816.第816章 新星號679.第679章 多國使團(上)529.第529章 將計就計(上)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624.第624章 殺人滅口(下)307.第307章 破寨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586.第586章 求情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第222章 百萬倉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735.第735章 海倫的提議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第187章 遷都685.第685章 鏡子(上)第145章 什麼事這麼好笑?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第105章 大忽悠朱瞻壑(下)633.第633章 天竺利益衝突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677.第677章 兀魯伯遊記(上)545.第545章 銀礦反擊戰(上)547.第547章 朱勇的心思973.第973章 王振之死981.第981章 立碑太廟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第35章 斬爹寶刀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494.第494章 問罪第10章 多好的孩子第172章 谷王朱橞594.第594章 宮中查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