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第927章 殉葬?

朱高煦駕崩,大漢舉國上下皆哀,報紙上更是整版的報道着朱高煦駕崩的消息,以及他生前的光輝功績,包括他十幾歲跟隨朱棣起兵靖難,以及後來出海立國大漢,每一樁功績都值得大漢的百姓銘記。

朱瞻壑雖然悲痛,但還是要打起精神,因爲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處理,最急切的就是登基大典,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這也是大漢立國以來,第一次皇位傳承,因此登基大典的規模也很大,京城的文武百姓悉數參加,一些在京城的親王,比如從埃及回來的朱瞻坦等人,也都一同參加了這次的大典。

等到大典結束,朱瞻壑正式稱帝,立國號爲宣武。

朱瞻壑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佈朱高煦的葬禮,皇陵早在十年前,朱高煦就已經下令修建了,現在基本都已經完工了。

至於葬禮的事,則是由楊士奇主動要求,他要親自主持,朱瞻壑雖然擔心他的身體,但也不好拒絕,所以只好安排了幾個年輕的大臣協助。

只見韋太后聞言也是愣了一下,隨後就露出沉思的表情,旁邊的常思寧則是一皺眉,張口想要說什麼,但看了看旁邊的韋太后,她最終也沒有開口。

“陛下,先帝駕崩,按照宮中的規矩,需要以妃嬪殉葬,所以還請陛下請太后擬一個殉葬的名單!”

韋太后看到朱瞻壑進來,也立刻上前關切的道。

朱瞻壑道明來意。

“殉葬是不是有些太殘忍了,而且父皇在臨終前,也沒有說過一定要讓妃嬪殉葬吧?”

相比於朱高熾,朱瞻基死後也殉葬了十個妃嬪,可以說這已經成爲老朱家的傳統,而且這些殉葬的妃嬪,家人會得到十分豐厚的封賞,因此有些妃嬪的家屬,甚至以殉葬爲榮,至於那些妃嬪的想法,似乎一點也不重要。

楊士奇面色鄭重的向朱瞻壑稟報道。

“瞻壑你怎麼來了,處理了一天政務,你肯定也累了,先去吃飯休息吧,這邊有我守着就行了!”

朱瞻壑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勸道。

朱棣生前一向以學習朱元璋爲榮,所以死後也讓十幾個妃嬪殉葬,相比之下,朱高熾死後的殉葬人數最少,只有五個,但朱瞻壑那位伯孃卻出於私心,把本不該殉葬的郭貴妃也列入到殉葬的名單之中。

楊士奇猶豫了一下,卻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道。

“母后,今天楊士奇找到我,說想讓宮中擬定殉葬的名單。”

朱瞻壑沉思了片刻,隨後這才向楊士奇道。

不過就在這天,楊士奇卻忽然親自來到武英殿面見朱瞻壑。

韋太后沉思片刻,這才十分慎重的說道。

朝政方面則幾乎沒什麼影響,畢竟朱高煦本來就不怎麼管事,特別是最近幾年,幾乎都是朱瞻壑在掌權,以太子之名行使皇權,現在只是更加的名正言順罷了。

“殉葬是太祖皇帝立下的祖制,不可不遵從,這兩天我考慮一下,將名單擬定出來!”

“母后,您別輕易的做決定,這件事您最好再考慮一下!”

“這個……”

“怎麼,你不想讓人給伱父皇殉葬?”

“陛下,殉葬之事雖然殘忍,但畢竟是太祖皇帝立下的規矩,太宗皇帝也效仿此制,先帝做爲太宗皇帝的嫡子,如若不安排人殉葬的話,恐怕遭世人非議。”

朱瞻壑說着,揮手讓其它人退下,殿中只留下他和韋太后、常思寧三人,現在常思寧已經冊封爲皇后,皇宮中的事務按說都要由她做主。

朱瞻壑皺着眉頭問道,做爲一個現代人,他對殉葬這種殘忍的制度有着天然的排斥,只是當初朱棣和朱高熾去世時,這些事根本由不得他做主,都是由太后或皇后親自擬定名單,然後由宮人監督這些妃嬪自殺。

朱瞻壑聞言暗歎一聲,但還是勸說道。

“這樣吧,我回宮徵求一下母后的意見,畢竟殉葬的名單我也做不了主,還需要母后拿主意!”

韋太后也有些不悅的反問道,畢竟朱高煦身爲大漢的開國皇帝,可以說是功勳卓著,葬禮自然不能有任何的差錯,有幾個殉葬的妃嬪更是應該的。

楊士奇看到朱瞻壑沒有明確反對,終於也放下心來,然後又向朱瞻壑稟報了一些葬禮的進度,朱瞻壑也對一些事情做了吩咐。送走了楊士奇,天色也不早了,朱瞻壑將手頭的政務處理完,這才邁步來到停靈殿,朱高煦的遺體就暫時停放在這裡,韋太后與常思寧率領着妃嬪等親眷在這裡守靈。

朱瞻壑聞言也是眉頭一皺,這件事的確是朱元璋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他死後讓四十多個妃嬪殉葬,這主要是因爲朱元璋擔心後宮和外戚干政,而且宮裡養着這麼多妃嬪,花費也不小,所以乾脆就全都殺了陪自己,這倒十分符合朱元璋老年時那種殺氣騰騰的心理,畢竟半個朝堂都被他殺了,也不差這幾十個女人。

韋太后聞言狠狠的瞪了朱瞻壑一眼,但朱瞻壑的話卻說到了她的心坎裡,朱高煦妃嬪衆多,他活着時,後宮爭寵之事就層出不窮,韋太后要不是有朱瞻壑這個親兒子在,恐怕連皇后之位都坐不穩。

她已經失去了丈夫,不想再讓兒子因勞累傷了身體,畢竟朱瞻壑剛登基,肯定有許多事情要操心,所以守靈的事並不強求,否則朱瞻壑白天處理政務,晚上再來守靈,恐怕就算是鐵打的人也會累倒。

“是,那老臣等着您和太后的消息!”

“你這臭小子,做了皇帝就敢編排老孃來了!”

“母后,父皇活着的時候,您和那些妃嬪鬥了大半輩子,難道想日後見到父皇,再和那些殉葬的妃嬪鬥?要知道她們多陪父皇幾年,到時您可太吃虧了,兒臣想幫您也幫不上啊!”

“殉葬?”

“母后不用擔心,我身體好着呢。”

“母后息怒,夫君也是爲您着想,我覺得殉葬之事,也的確要慎重的考慮一下!”

旁邊的常思寧也終於忍不住勸說道。

714.第714章 海倫的另一層含義第33章 頭上沒毛,嘴巴不牢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54章 新的財路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876.第876章 黑海海峽之戰(下)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戰(下)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872.第872章 朱祁鎧的人生規劃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146章 飛天375.第375章 消息傳出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456.第456章 兩位布政使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626.第626章 朱瞻基追上來了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936.第936章 救人(上)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第172章 谷王朱橞第201章 陳年舊案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943.第943章 聯手第263章 官船商用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第8章 大蒜加酒(下)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第191章 “謠言”780.第780章 奔赴大漢第239章 又見賣地(下)第43章 變故突起877.第877章 奪取布爾薩329.第329章 缺人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第117章 朱高燧的後宮路線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72章 蹲監獄就不用幹活了?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第195章 彭城伯張昶697.第697章 蒸汽機(下)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382.第382章 天津開海(上)第27章 朱祁鎮他娘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844.第844章 廣州港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譽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833.第833章 青州號481.第481章 遺漏的事(下)794.第794章 車上閒談(上)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482.第482章 搞平衡?749.第749章 開羅之戰(上)648.第648章 吳家寨第199章 明東陵583.第583章 朱瞻基來告別505.第505章 新聞報(中)323.第323章 對馬島(上)第160章 胡濙第172章 谷王朱橞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945.第945章 御駕親征第42章 秋興大賽692.第692章 紡織業(上)第243章 房貸289.第289章 別羅裡之戰(下)666.第666章 鐵關城937.第937章 救人(下)315.第315章 永平公主(下)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第135章 內閣成立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314.第314章 永平公主(中)第220章 曹賊862.第862章 要離開了971.第971章 崩潰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第214章 溥洽保守的秘密553.第553章 喇嘛在草原(中)637.第637章 天竺見聞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43章 變故突起806.第806章 封賞第164章 一對苦命人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