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板上釘釘

“下官以爲兩三萬人馬足夠了。”王樸雲淡風輕的說道,言語之間渾然沒把西征當做很重要的一件事來講。

就是這輕鬆的口氣,卻讓李谷三人頓時放鬆了不少,兩三萬人,那卻是不算什麼。不對,李谷眼睛漸漸眯了起來,腦子想的卻是西域的局勢,那地方亂是亂,部落衆多、互不統屬,恩怨甚多,想徹底平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啊。王樸信誓旦旦的這麼說,萬一到時候搞砸了,那他的政治前途可就倒頭了。李谷腦子裡轉悠的淨是,這王樸這個計劃到底圖的是什麼?

郭榮卻在上面點了點頭,肅容道:“關於甘州回鶻的事兒,朕在關中的時候,趙匡胤趙愛卿就曾經稟報過朕。朕覺得是可以試一試的。王愛卿,你有什麼具體計劃嗎?”

這件事情,當然可以試一試了。就歷史來看,西夏真正強盛起來,靠的可不是眼下的夏州、銀州這四州之地,它主要還是靠後來攻佔的甘州回鶻的地盤。西夏也就是靠着這些地方和北宋、契丹對峙了百餘年,而西夏先後存在了近三百年,這足以說明甘州等地的重要性。可偏偏甘州回鶻現在衰落的不成樣子了。

郭榮話不多,可話裡面的意思卻沒有藏着掖着。先表明立場可以試一試,後來就追問你有什麼具體計劃沒有?剛纔的南征,皇帝可沒有這麼追問啊。這說明什麼?說明皇帝不糊塗,南征也就是個幌子。可是,皇帝現在面沉如水,如果李谷他們不識好歹的再跳出來挑刺,反對西征,皇帝保不住就是龍顏大怒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皇帝陛下,這。。。這不是沒事找抽嘛。

“臣昨天剛剛收到消息,涼州刺史張朝遣使進京,希望舉族內附,請陛下任命新的刺史。”王樸笑呵呵的說道。

“王大人,你這消息可靠嗎?”李谷扭頭問道,他問是問,心裡卻漸漸的冷靜了下來,昨天都得到消息了,那你剛纔還說什麼南征啊,這不是擺明給我下套嗎?

李谷的眼睛不由得就流露出一股子耐人尋味的意味,你小子往上爬,我不攔着你,可是你踩着我的身子往上爬,是不是有點過分啊。

王樸卻微微一笑,李谷的意思,他聽明白了,李谷這傢伙是在暗指自己消息來源不合規矩,畢竟人家是宰輔,李谷都不知道,自己這個翰林學士卻先知道了。不過,王樸卻沒有什麼心思辯解,他直接說道:“使者昨天昨天到了永興才找了永興留守表明了身份,永興留守生怕耽誤了朝廷的大政,派人快馬送來了。”

郭榮在上面有些驚訝的說道:“真是想什麼來什麼。這個應該是天賜良機了。張朝能夠順應大舉,舉城而附,傳旨封賞他做安涼侯,在汴京再賞賜他一所好宅子,再加封御前金吾左將軍。呵呵,他能來,說明咱們大周在西域,至少是甘州一帶,還是頗有威望的,希望肅州等地也能夠順利歸降,朕決不吝嗇爵位。”郭榮越說越高興,更是連連封賞起來。

“陛下,臣以爲涼州是一個跳板。現在甘州一帶,動亂不堪,如果咱們能夠妥善處理好涼州的事物,對動盪中的甘州局勢來說,無疑起到了一個良好的示範性作用,對咱們下一步收復肅州、甘州、瓜州、沙州等地,打下堅實的基礎。”王樸趁熱打鐵的說道。

“陛下,張朝舉義而來,說明涼州一帶還是恭順有佳的,臣舉薦戶部郎中高興贊爲涼州刺史,這人做事穩重,才俊文雅,可爲一方良牧。”王溥站出來舉薦道。

高興贊這個人四十多歲了,是後晉高祖年間考中的進士,在汴京混了十多年,詩詞歌賦那自然是沒的說,不過除此之外,倒也沒建立過什麼大功勳,當然,也沒有犯什麼錯誤。說白了,丫能混到郎中這個官職,主要就是靠混資格混上來的。這傢伙從都沒有在地方歷練過,沒有擔任過哪怕是縣令這樣的地方官,突然把他扔到涼州去,教化百姓,這。。。這合適嗎?

高興贊是怎麼回事,這幾個人都清楚,那麼王溥舉薦高興讚的意思,大家一琢磨,立馬就明白了。說白了,王溥這丫還是反對出兵,高興贊這樣沒多大本事的文官去了涼州,想的只能是如果安頓涼州,只能是事事聽從汴京的指揮,如果派遣個能力強的,說不定就在涼州惹出什麼亂子了。

郭榮的心裡一下子就變得不高興了,他心裡話王溥你也太不識大體了吧。涼州那是什麼地方,肯定是亂糟糟的一團了,如果那個叫張朝的人,能壓得住陣腳,他吃飽撐着了,要跑到汴京來要求內附啊。像你說的,派高興贊這麼一個沒有本事的文官去,涼州豈不是丟定了。郭榮冷哼了一聲,說道:“涼州刺史有誰但當,朕自有打算。”他說着,忍不住敲打起王溥來了:“涼州動亂之地,派一個文官去,怎麼能守不住的啊,還是派一個能征慣戰的將領去駐守吧。王學士,你繼續說。”說張朝心慕華夏,說涼州百姓民風淳樸,那都是場面話,你丫還真信了啊?

“陛下,甘州回鶻內亂幾十年了,各方勢力大大削弱,最強的瑪加汗,手下的軍隊也不過兩萬來人,而且還遠在沙洲,肅州、甘州駐守的軍隊不過數千人馬,打甘州回鶻不難,難得是打下來之後,如何平定、如何治理?”王樸侃侃而談。

“可是,萬一楚國、契丹出兵干涉,我們將如何是好啊?”王溥忍不住問道,他到沒有什麼壞心思,只不過這執政的思路,和王樸不一樣,他想先發展後打仗,而王樸顯然是要邊發展邊打仗。

半天不吭聲的李谷卻不禁搖搖頭,站出來說道:“王相,如果明年春天出兵的話,楚國剛剛受到損失,咱們在淮北一帶又是嚴陣以待,他們絕對不會出兵的,至於契丹,契丹皇帝嗜好飲酒,心裡並沒有多大的志向,咱們是不是應該派人去契丹議和啊。退一步講,就算契丹和我們議和,他要南下,咱們大周也不缺西征的三萬人馬。試一試總是好的。”

李谷這一發言,2比2頓時變成了3比1,這還不算郭榮手裡的否決權。西征基本上就算是板上釘釘了,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了。

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5章 伏擊(一)第144章第6章 投石問路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18章 殺**個頭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65章 搏命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53章 圍困汴京第69章 一鍋燴第17章 調軍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72章 狂暴衝擊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20章 三分之二第33章 入蜀(2)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100章 戰高平2第86章 林仁肇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章 南平窘境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24章 名臣第97章 向東!第19章 圈套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20章 歸程(下)第48章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9章 決策(2)第27章 物價暴跌第65章 攻城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3章 突擊檢查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67章 中間人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10章 夜宴(一)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1章 夜宴(二)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127章 買賣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33章 入蜀(2)第101章 雙管齊下30第64章 交州第45章 神棍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88章 援兵4第69章 往事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67章 疑兵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7章 大火熊熊第65章 攻城第115章 西征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04章 會戰(3)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45章 水攻第19章 棄子第15章 案發第65章 搏命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25章 約四事第101章 雙管齊下50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18章 血戰(一)第33章 入蜀(2)第47章 賞賜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8章 請君作詩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80章 議徵安南第35章 拉攏第110章 夜宴(一)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94章 箭在弦上第73章 戰爭賠款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73章 半渡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