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

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

司馬光,從未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一天。

數千汴京父老,一路簇擁着他,擁戴着他。

從官道上,來到汴京城的城樓下。

入了城,汴京城的守門衛兵、開封府的鋪兵,甚至巡邏的禁軍,以及汴京城的士民百姓,都紛紛圍攏過來。

無數人,擁擠着上前。

他們都以能給司馬相公牽馬而感到榮幸。

這讓司馬光,眼眶發紅。

退居十五年,留守洛陽十五年。

他從未想過,汴京百姓,依然記得他,不僅僅記得他,還將他看成了救星,將他當成了救世主。

可見,王安石新法是何等的禍國殃民。

也可見,新法害民殘民,已經到了怎樣的地步?

不然,爲何他一介老臣入京,能引發如此動靜?

這讓司馬光心潮澎湃。

也讓司馬光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父老如此厚望。

汴京百姓如此期待。

我司馬光,又如何能辜負?又怎麼敢辜負?

天下事,當在我輩手中得到解決!

而在司馬光身邊的範祖禹,更是滿眼仰慕和崇拜的看着司馬光。

雖然他早就知道,司馬相公身孚天下之望。

但如今真正見到事實,依舊讓他激動難安。

“這就是人心所向啊!”範祖禹望着,已經被人羣,擠得滿滿當當,連動都動不了的街道。

也看着,在無數汴京市民老少的簇擁和擁戴下,緩緩前行的相公背影。

更看着那些百姓爭相以能給司馬相公牽馬爲榮。

範祖禹憧憬着、幻想着。

他也能有這樣的一天。

“若能如此,雖死無憾矣?”

……

皇城大內。

太皇太后,在儀衛的簇擁下,緩緩登上了宣德門的城樓。

她極目遠眺,看向遠方的汴京街坊。

遙望着在內城之外,在汴河以西的街道。

“司馬公,總算入朝矣!”太皇太后說道:“老身,總算有了一個可以商議國事的大臣!”

在太皇太后的心中,司馬光就是除了韓魏公、富韓公和文潞公外,最受她認可的大臣。

原因很簡單。

當年,仁廟晚年,擁護着她的丈夫,登基嗣位的大臣就是這些人。

而且,太皇太后記得很清楚。

當年的司馬光,只是一個小小的地方通判。

卻能爲了國家立後,奮不顧身,爲了江山社稷,毅然上書。

治平年間,濮議之爭,還是司馬光出首,求見慈聖光獻,以民間母子、婆媳做比喻,說服了慈聖光獻,將一場帝后危機,化解於無形。

“司馬公如今到了那裡了?”太皇太后問着身邊的內臣張士良。

張士良低下頭去:“啓奏娘娘,邏卒們回報,半個時辰前,還在州橋以西的土市子……”

“這麼慢嗎?”太皇太后微笑着問道。

“奏知娘娘,乃是汴京百姓士民得知司馬公入京了,紛紛前去擁戴……”

“於是司馬公在汴京諸道,竟是寸步難行,常常需要好久,才能走完一段街道……”張士良低着頭答道。

“果真是天下之士,國朝名臣呢!”太皇太后無比滿意。

百姓都支持、擁戴的人,還能不是忠臣、名臣、能臣?

特別是邏卒們報告,百姓們圍着司馬公,很多人都流淚請求司馬光留在汴京,不要再回洛陽了。

甚至還有人喊出了:“請司馬光活我等百姓”這樣的話。

民心如此,民望如此。

太皇太后,心曠神怡。

這讓她堅信了,王安石新法,果然禍國殃民。

不然,汴京百姓怎會如此?

這個時候,向太后也帶着人,登上了宣德門的城樓。

“新婦給娘娘請安!”

“太后起來吧!”太皇太后上前,扶起這個如今與她一同垂簾聽政的媳婦,這個皇帝認可並親近的嫡母。

“新婦聽說,司馬公入城了?”向太后起身問道。

“嗯!”

“娘娘可已遣人去慰勞?”向太后又問道。

太皇太后道:“老身已經派了粱惟簡,持老身旨意去慰勞司馬公!”

“也下了詔旨與有司,命他們務必不可怠慢國家重臣,天下名士!”

“還是娘娘妥帖!”向太后盈盈一禮恭維着,然後就對她身後的石得一吩咐道:“石得一,汝也代我去慰勞司馬公!”

“務必向司馬公轉達本宮的敬意!”

“也要告知司馬公,大行皇帝,曾殷殷期盼,司馬公早日入朝,輔佐天子,輔弼國事!”

“這天下事,本宮一介婦孺,還是需要司馬公這樣老成持重的元老輔佐,才能理清脈絡,造福天下蒼生!”

“唯!”石得一恭身再拜。

他是內臣,皇權的工具。

自然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

福寧殿中,趙煦提筆在元書紙上,開始寫字。

標準的館閣楷書,端端正正的寫着。

寫完,趙煦吹了吹墨跡,然後交到馮景手中:“馮景,朕命汝爲欽使,將此書持着,去賜給司馬光!”

馮景低着頭,接過了趙煦的手書,然後恭敬的問道:“大家可有聖意要臣傳達?”

“不必多言!”趙煦說道:“一切盡在此書中!”

“唯!”馮景恭身領命而去。

趙煦將筆擱下,看着馮景遠去的身影。

這是他的一個試探。

也是他第一次向外伸出權力的觸鬚。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那封親筆手書的字條,能夠被送到司馬光手裡。

這就意味着,趙煦同樣可以將他的文字,送到其他大臣手中。

進而,他可以通過這種辦法,將旨意準確的傳達到應該傳達的人手中。

權力就是這麼來的。

上上輩子,君臨天下十五年,親政七年。

趙煦很清楚,皇權就是通過這樣的上傳下達,得以實現。

一個連旨意都傳不出大內的皇帝,只是一個被人架空的傀儡,一個牽線的木偶。

但,一旦皇帝本人的命令,可以準確的直接下達到有司手中。

還能讓有司遵守並執行。

那麼,即使身居深宮,也可以將一個宰相輕鬆罷免,把一個執政丟去崖州釣魚,更能一紙詔書,解除一個大將兵權,一道命令,讓一路軍州數十百萬民衆爲之奔走。

趙煦現在做的就是第一步,首先將自己的聲音和文字,準確的傳達出去。

司馬光,就是他的工具人。

注:59章忘了強調一個事情了。

那就是在任何王朝,包括北宋,皇權的地位,都是超越一切的。

在皇權面前,任何限制、法度和條令,都是空文!

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主角會自縛手腳。

不可能!

對皇帝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朕說沒有破壞制度就是沒有破壞制度,誰贊成?誰反對?

PS:晚上還有!

(本章完)

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462.第438章 有關皇后的想法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296.第281章 潤物細無聲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204.第194章 遼使:讓我試試南朝小皇帝的成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213.第203章 養女340.第323章 遼使:南朝有事,我大遼必須幫303.第288章 呂嘉問:子繼父道妙啊!第620章 戰局(2)357.第338章 愛上廚藝的王安石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424.調作息。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第503章 斷尾求生272.第258章 流血的興慶府第35章 命運之日(2)265.第251章 蘭州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第499章 熙河(2)第72章 外戚(1)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第43章 茶藝大師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127.第122章 司馬光:爲了少主,便受此委屈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95章 戰前(2)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500章 出幸文府(1)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265.第251章 蘭州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第65章 皇權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訂)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266.第252章 各自的上書第506章 入甕470.第446章 戰後(2)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201.第191章 賞功418.第396章 戰前(2)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147.第139章 集結330.九月總結。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21章 王珪的選擇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378.第358章 寶津樓會議(2)306.第291章 汴京義報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第588章 逼捐(5)253.第240章 新約(2)第588章 逼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