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旋渦

第67章 旋渦

保慈宮。

太皇太后正在生悶氣。

生悶氣的原因很簡單。

就在不久前,通見司的人,又遞來一封老臣入京赴闕後的上書。

太皇太后剛開始接到的時候,還是很高興的。

因爲那個老臣,曾是她比較屬意的元老大臣。

出身也好,乃是大行皇帝潛邸大臣——她丈夫給大行皇帝選的臣子。

熙寧、元豐時代,曾屢次勸諫大行皇帝,將息兵革,與民生息。

五路伐夏時,這個老臣擔任同知樞密院事,極度反對大行皇帝的冒險行動。

其後遷知樞密院事,加樞密副使。

永樂城大戰前後,因極力反對不果,以疾請辭,於是用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府。

後抱疾,以病歸家,大行皇帝褒揚舊臣,於是命提舉嵩山崇福宮。

可就是這樣一個,曾一度讓太皇太后屬意的元老大臣,在回京赴闕的第一封上書之中,卻一字不提熙寧、元豐種種弊端。

反而用了全部文字,來勸說她‘不可重貶左相’。

理由是‘宰相,國家重臣,與天子共治天下之股肱,禮絕百僚,羣臣避道之大臣’,假如‘太皇太后深治其罪,老臣恐天下士大夫失望’,更會‘使天下人知我朝選人失當’。

而且‘此非祖宗善待儒臣之制’何況‘自仁廟以來,祖宗未嘗深罪宰執’。

一篇上書看完,太皇太后就有些脾氣了。

連粱惟簡來請她吃御廚煮的她最愛的蓮子羹也不想吃。

等向太后帶着趙煦到她面前的時候,這位太皇太后還在氣頭上。

“娘娘怎了?”向太后一眼就看出了這位太皇太后在生氣,連忙上前問道。

“還不是那個孫固!”太皇太后抓着手中的上書,依舊氣鼓鼓的說:“身爲元老大臣,回京赴闕上書,卻不言軍國之事,只爲一個罪臣求情!”

“還說,若是老身深治其罪,就要讓天下士大夫失望了!”

趙煦在旁邊聽着、看着。

對自家這位太母的樣子,沒有絲毫的意外和詫異。

因爲,上上輩子,她就是這樣的。

脾氣一上來,除了司馬光、呂公著能勸得住外,其他人只要但凡不順着她的話說,就可能要被責罵!

而司馬光、呂公著能勸得住的主要原因,是因爲他們會說話,而且說話非常好聽。

張嘴就是‘陛下女中堯舜’,哄得這位太皇太后幾乎不記得自己姓什麼了。

向太后聽着太皇太后的話,差不多知道發生了什麼?

於是,小聲的說道:“娘娘恕罪,新婦以爲,孫學士所言,不無道理!”

“我大宋祖宗以來,乃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熙寧中,文潞公,便是以此勸諫大行皇帝的……”

聽到向太后提起文彥博的名字,太皇太后的脾氣才終於消了一些。

文彥博,那是她非常尊重的元老大臣!

只是,她猶自不滿,依舊說道:“若是這樣,往後國朝大臣有罪,都不能加罪了!”

“若是這樣,國將不國!”

“再說!太后,御史們的彈章,太后也是看了的!”

“王珪所作所爲,那裡有一點國家宰執的樣子?”

“他甚至曾經私下交通遼使!”

太皇太后一邊說,眼睛卻悄悄的觀察着趙煦的神色。

向太后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只能是耐着性子勸說:“娘娘明鑑,御史奏事,本是風聞……祖宗以來,國家士大夫何曾有人交通遼人了?”

太皇太后搖頭道:“張元、吳昊,太后不知道嗎?”

向太后頓時噎住了,良久才道:“那只是兩個落第士子,算不得士大夫……”

太皇太后頓時笑了,也不說話,只是看着向太后。

張元、吳昊,仁廟時代的士人。

因爲屢試不中,惡從膽邊生,把念頭一橫,投了西賊,被那西賊國主元昊重用。

傳說,好水川一戰,就是張元指揮的。

戰後,這個大宋的落第士子,在戰場上,踩着無數大宋陣亡將士的屍骸題詩:夏竦何曾竦,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軍機!

於是,一戰成名。

甚至改變了大宋!

自那以後,大宋科舉殿試,就不再黜落士人。

更專門設置了特奏名進士這樣一個名目,給天下屢試不第的士人一個出路,讓他們有一個官做。

免得這些人覺得在大宋懷才不遇,學那張元吳昊,把心一橫就去投西賊、北虜。

這兩個人對大宋文壇的影響還遠不止如此。

後來的諸多科舉改革,包括王安石廢詩賦而以經義取士,也都有着防範類似張元、吳昊這種人再次出現的考量在內。

向太后被太皇太后盯得,只能低下頭去,告了一聲罪。

太皇太后也沒計較,她看向趙煦,問道:“六哥不在福寧殿裡讀書,來太母殿中有事?”

向太后這才拾起了自信,連忙將方纔在福寧殿裡的事情和太皇太后說了。

頓時,太皇太后也驚奇起來:“果然?”

“新婦豈能欺瞞娘娘?娘娘不信可以當殿策六哥!”

於是,太皇太后興致勃勃的在保慈宮裡,拿着向太后手裡的奏疏,一一問了趙煦問題。

然後她聽着趙煦,口齒清楚,條理分明的回答,滿意極了。

一個個問題問完,她就雙手合十拜了拜:“祖宗保佑!祖宗保佑!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大宋這是出了英主了!

但,心中的忌憚,也因此又深了一分,對王珪的殺意則再次加重了幾分。

現在,誰勸都不好使了!

太皇太后殺意已決!

王珪,必須剝麻!

必須將他身上的罪名,全部坐實!

不然的話……後患無窮啊!

……

遇仙正店,汴京七十二正店之一。

也是整個西向御街上,規模最大,最奢華,同時也是文人士大夫們最喜歡來的酒樓。

司馬光在此,特別設宴,款待剛剛入京的老朋友孫固。

孫固的年紀,比司馬光稍大一些,他是大中祥符九年生人(1016年),而司馬光則是天禧三年生人(1019年)。

兩人昔年在汴京,也都是好友。

治平年間一度往來很密切。

當時司馬光出任御史中丞,而孫固則是大行皇帝的潛邸大臣。

“聽說和父今日上書太皇太后,只爲王玉禹求情?”酒酣耳熟之後,司馬光就趁機問道。

孫固點點頭:“此番入京,老夫本只想言王安石亂政之事……”

“然而,入京之後,卻聞得兩宮欲深治王玉禹之罪!”

“太皇太后甚至隱有剝麻王玉禹之意!”

這卻是司馬光未曾知道的事情。

他聞言也是吃了一驚:“剝麻?

“祖宗六七十年來,何曾剝麻大臣?”

“儒臣士大夫體面,怎可隨意輕慢?!”

說着,司馬光就鄭重的對孫固承諾:“和父放心,若太皇太后果真欲用剝麻,老夫與和父當以死爭之!”

孫固舉起酒杯,對司馬光敬道:“善!願從君實!”

新黨、舊黨這十幾年來,鬧歸鬧,罵歸罵,何曾窮治彼此?

當年烏臺詩案,王介甫都已經退隱江寧了,聞訊還是第一時間上書請求。

在都堂的章惇、李清臣,也都想方設法的營救。

待制宰執,是天下根基,是國家脊樑,也是社稷柱石。

亦是天下文華上科之選,九州文字風流人物。

可以貶謫之,可以責降之,甚至還可以安置、勒停。

但萬萬不能剝麻!

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他很清楚,這種事情先例只要一開,以後災劫就無窮無盡了!

今日可以剝麻王珪,明日是不是就可以剝麻他司馬光了?

甚至,若是將來出現暴君、昏君,直接殺宰執了怎麼辦?

新法、舊黨的爭辯,那是道義問題,立場問題。

可剝麻宰相,就是原則問題了。

每一個士大夫,都絕不會允許發生這種事情。

嶺南荊棘之路,已經六七十年未開。

今日若爲王玉禹開啓,明日就一定會爲別人開啓。

(本章完)

第61章 上架感言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44章 兩宮聽政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628章 輿論造勢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186.第177章 汴京膽石貴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196.第186章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263.第249章 新役法(2)187.第178章 苗授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第595章 戰前(2)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63章 司馬光入京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354.第336章 王大槍的悲喜經歷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89.更新要晚一點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77.第76章 祀在戎前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第570章 壽宴(2)487.第461章 聖天子啊!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451.第428章 廷推(2)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578章 極限施壓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第38章 太子(1)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378.第358章 寶津樓會議(2)346.請假條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125.第120章 君前獨對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第512章 城管祖師爺(1)467.第443章 決戰(1)93.第91章 烈火烹油第487章 這是陷阱!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517章 使者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578章 極限施壓第510章 聖質深邃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198.第188章 賞要快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425.第402章 學區房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第506章 入甕第61章 上架感言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