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

“今天,朕召集衆卿,是想與衆卿討論一下幕南的劃分問題……”劉徹拍拍手,立刻就有着宦官擡着一副巨大的幕南地區來到殿中。

幕南,在今天以前,只是一個形容詞。

與之對應的是幕北。

幕南與幕北,共同構成了匈奴帝國的兩條腿。

幕南富饒而溫暖,幕北寒苦而艱難。

自從殷商滅亡後,諸夏民族就再也沒有統治過草原,數個世紀以來,這些地方,都是夷狄戎族的樂園。

及至今天,漢室擊敗匈奴,奪取了幕南地區,終於使得此地從形容詞變成了一個地理名詞。

作爲一個地域,幕南地區非常廣袤。

自戈壁大沙漠以南,包括廣袤的鄂爾多斯高原、錫林郭勒草原、大小興安嶺,延綿萬里,總面積幾乎相當於大半個中國。

這麼大一塊地盤,落到了漢室手中,怎麼分配?如何控制?就成爲了決定漢室經營草原成敗的關鍵。

劉徹走到這副巨大的地圖前,凝視着地圖上那一個個代表着湖泊的區域,然後回身望着羣臣:“朕已經決定了——所有的湖泊羣落,皆爲列侯之封國,卿等若有意於幕南立國,可向宗正、大鴻臚等報備……”

湖泊在草原上,意味着一個固定的安全的水源,更是一個塞上天堂。

湖泊周圍,甚至可以進行農業活動。

毫無疑問,每一個湖泊羣,都可以輻射和控制周圍數百里的草原,壟斷和主宰附近部族的命運。

依湖爲城,就可以在草原上建立一個個節點。

再由這些節點,連接成一個網絡。

從而徹底控制這片廣袤富饒的草原!

自然,這些戰略重點,劉徹只會交給自己人。

幕南諸部之中,除非出現那種絕對忠心,且漢化程度足夠高的部族,不然,劉徹是不會輕易的准許他們接觸和控制草原的。

但……

劉徹雖然想着,想把好東西,都留給自己人。

然而,列侯卻未必願意接受這片好意。

畢竟,草原,一直以來就是貧瘠和苦寒的同義詞。

到現在爲止,漢室也沒有什麼貴族和富豪是通過畜牧致富的。

既然沒錢,還沒有什麼好處,環境也惡劣,自然而然的,沒有什麼人願意主動請纓了。

劉徹自也明白這些渣渣的想法,就像當年安東的加恩封國,這些傢伙就是拿了封國,就丟給了自己的庶子,隨便塞了點錢和資源,讓他們自己去自謀生路。

結果哪成想,安東的資源忽然爆炸,局勢瞬間逆轉,於是,許多家族立刻上演了一出出好戲。

那些嫡子嫡孫們,忽然之間就都跳了出來,要去安東‘爲國出力’,人人都想着摘桃子。

只能說,人心就是如此。

這一次,也是一樣,列侯們沒有人願意去塞外吃沙子,去艱苦奮鬥,人人都想着躺在祖宗的功勞簿和家裡的黃金上逍遙自在。

沒有辦法,劉徹只能是點名了。

“汁方候……桃候……復陽候……舞陽侯……”一開始,劉徹就直接點名自己門下的四大金剛,根本不給他們異議的機會,直接說道:“四位愛卿,做好準備,移封幕南吧……”

“看中那塊地盤了,就來跟朕說……”

“陛下……”桃候劉舍‘感動’的都快要哭了,但,他很清楚,假如自己拒絕,會是個什麼下場?他只能是‘感激涕零’的拜道:“臣謝陛下隆恩……” Wшw⊕ тTk án⊕ ¢O

其他三人,也是都拜道:“臣等謹奉詔……”

但心裡面,卻都在打着拖延的準備。

四人的封國,哪怕是最差的汁方候侯國,那也是地處中原膏腴之地的。

如今,卻要被拿去與塞外幕南的一個不毛之地對換!

這叫他們如何甘心?

劉徹自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直截了當的道:“卿等在明年春三月之前,必須移封!”

雖然沒有說超過這個期限,還沒有移封,會是個什麼下場。

但大家也不傻,用屁股都能猜到,最起碼,也是要被直接開除出‘四大金剛’的行列。

沒有了四大金剛的身份來當護身符,這幾個渣渣自然猜得到自己會是個什麼下場!

是以,他們不得不跪下來,恭身拜道:“臣等謹奉詔!”

但心裡面,已經在哭泣了。

將這四個渣渣料理完畢,劉徹就看向丞相周亞夫,問道:“丞相,負天下之望,受社稷之重,今朕拓幕南之土,請丞相爲天下先!”

這就是讓周亞夫做個榜樣了。

老劉家也一直有讓丞相當榜樣的慣例。

譬如歷史上,太宗皇帝就是通過一個‘請丞相做榜樣’的藉口,把時任丞相,元老重臣,手握兵權的故太尉絳候周勃趕回家種田了。

所以,周亞夫雖然聞言,微微有些尷尬,但還是服從了命令,拜道:“臣謹奉詔!”

有了丞相帶頭,再加四大金剛開路,劉徹覺得,他已經向天下證明了,他必定會經營和控制幕南,絕不會撒手的決心。

至於其他人要不要跟上,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總之,幕南雖大,但是膏腴之地和最好的牧場,就那麼幾個。

先到先得,晚了的人,劉徹可不會管他們!

畢竟,做皇帝的機會已經給你們了,你們還不跟上,那怪誰?

至於畜牧業,有沒有搞頭,有沒有利益?

劉徹心裡清楚,何止是有搞頭啊!簡直就是大有可爲!

未來的漢室,要想建立起一套輕工業體系,就離不開畜牧業的加持。

而在後世,那些新西蘭、北美和澳洲的莊園主,哪個是窮人?

將這個事情暫時放到一邊,劉徹看着地圖上的其他區域,說道:“幕南之地,除了我漢家列侯封國之外,還有着廣袤的草原地區,這些地方,如今一片混亂,各部各自爲政,長此以往,必然生出禍患來!”

“卿等皆朕肱骨,明於古今之事,如何控制和消弭幕南之患,還請卿等暢所欲言!”

其實說老實話,劉徹也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和辦法了。

主要是從遼金和滿清控制草原的政策的得失之中,總結而來的辦法。

在歷史上,遼金與滿清,都先後控制過草原,其中,尤以滿清的政策最爲成功。

滿清的政策,無非就是兩條腿走路,用利益和聯姻,拉攏蒙古上層貴族,再輔以喇嘛教精神麻醉,減丁政策控制草原人口。

這樣一來,蒙古的上層,全是愛新覺羅的親戚,只會爲了大清而戰,根本不會去反抗,而下層則被喇嘛忽悠的找不着北,加上減丁政策控制了人口,使得草原各部的人口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不會對草原生態和環境造成嚴重負擔。

各部上層沉迷於紙醉金迷,下層沉迷於封建迷信。

人口又被控制住,一般不會有饑荒。

於是,終滿清之治,草原始終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問題。

特別是康麻子打掉了所謂的黃金家族後,更是統治穩定,從無反抗。

但滿清的做法,現在卻是難以複製的。

漢室固然可以拉攏幕南各部上層,給他們高屋大宅,身份地位。

但卻沒有一個喇嘛教來幫忙,麻醉其下層。

當然了,沒有喇嘛教可以製造喇嘛教,但問題是——劉徹不願意。

因爲宗教是一把雙刃劍,君不見,滿清皇帝固然是利用了喇嘛,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喇嘛也未嘗沒有洗腦滿清皇帝!

畢竟,你想要遊牧民信仰一個宗教,你自己得先信了那個宗教才行。

所以,滿清的政策已經被pass了。

至於遼金的政策,更是不可取!

遼金控制草原,靠的是高壓和剝削。

而高壓和剝削,只能穩固一時,無法穩固一世。

況且,這幕南並非什麼殖民地,劉徹是打算當做本土來經營的。

高壓統治和殘酷剝削,只會製造敵人。

但無論如何,這三者的成敗,都給了劉徹一些思路與靈感。

首先,還是那句話——要先分辨敵友。

把敵人和朋友分清楚了,就知道要拉攏誰,打壓誰了。

只要知道了這個事情,那麼,再複雜問題也會變得簡單起來!

草原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資源分配不公!

而對於漢室來說,要穩固和加強幕南統治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答案是那些掌握了部族資源的貴族和首領!

一個大部族,可以擁有十幾萬甚至數十萬頭牲畜,有數萬人口。

部族的高層,可以隨意的鞭笞和凌辱,乃至於決定牧民的生死、自由。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劉徹覺得,那些底層牧民,必然是希望擁有自己的牲畜,自己的穹廬,自己的家庭,並且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的權力的。

但部族卻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們不敢異議。

而這些大部族,又是裹脅着這些無知牧民,來獲得力量。

既然如此,那就好辦了!

解放牧奴和肢解大部族。

簡單的來說,就是分畜到戶和包產到邑落。

將大部族,肢解成一個個以家庭爲單位的定居牧民。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幕南的統治,就穩如泰山了。

畢竟,一個大部族,還可能反抗並且擁有反抗的力量。

但一個無依無靠,最多有些鄰居幫忙的小牧民,憑什麼對官府和漢室說不?

而這個政策,劉徹覺得,幕南各部的牧民,必定會歡迎的,必定會接受的。

這就跟在中國,劉徹要授田一樣。

那個農民不支持?那個農民不擁護?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政策,還符合漢室國策——大漢國策和祖制——豪強大族必須死!

自劉邦以來,歷代天子都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肢解和拆散地方的大家族和大家庭。

一夫狹五口而治百田,纔是理想的社會模式。

具體到草原上,劉徹覺得改兩個字就可以了——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

只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劉徹感覺,恐怕要大動干戈不可!

說不定,還得調集大量野戰軍進入幕南清場和清洗。

不服的,敢反抗的,不聽命令的,全部敲死!

同時,還必須擁有一支精明能幹,高效率的文官團隊來協作和協調,在幕南各地建立定居點,對牧民編戶齊民,登記造冊,並建立起可靠而穩定的基層組織。

……………

劉徹的想法和念頭,羣臣自然是猜不到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揣摩劉徹的意思。

大鴻臚公孫昆邪首先奏道:“陛下,臣以爲,或可以用懷柔之策,敕封各部頭人,榮之以爵,貴之以財帛,授之以女子……”

這是老套路了,也是被歷史證明過的昏招。

劉徹只是一聽就否決了,搖頭道:“若以懷柔,敕封各部,以列侯封君而封之,朕有何面目去見天下有功士卒及浴血奮戰之大漢英靈?”

列侯將軍們一聽,也都不幹了。

紛紛對着公孫昆邪,怒目而視。

畢竟,他們可是把腦袋系在腰上,拼死拼活才拼到如今的地位,現在,一羣夷狄還是過去的敵人,啥功勞都沒有就可以封侯拜將。

這誰受得了?

豈不就成了打仗的不如投降的了?

軍隊方面,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

哪怕是文官士大夫也不同意這個方法!

道理很簡單:在高傲的士大夫眼中,夷狄的酋長算個毛?也敢騎在他們腦袋上耀武揚威?

更別提,這些渣渣,不過是一羣連匈奴人都鄙視的雜牌部族!

公孫昆邪一看情況不對,立刻縮卵,跪在地上,說道:“臣愚昧不諳大義,失口妄言,還請陛下贖罪!”

宗正劉敬也出列拜道:“陛下,臣愚以爲,莫不如用分而治之之策……”

這就是典型的官僚思維了——這個事情如此麻煩,不如先擱置着,讓各部自己去打,漢室先旁觀,然後慢慢去想解決之策。

所以,劉徹沒有讓他說完,就打斷他的話,道:“宗正所說,頗爲不妥!朕既做天下王,爲六合之主,安可坐視如此?”

宗正劉敬一聽,也縮了,趕緊磕頭道:“臣愚昧,臣愚鈍……”

之後,郅都、晁錯也都提了一些辦法,但全部被劉徹所否決,到了這個時候,傻子也知道,天子自己有想法。

於是,羣臣集體拜道:“臣等愚昧,才具不足陛下萬一,還請陛下明示之……”

第1181節 講道理(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1515節 局勢第1004節 漢三藏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641節 廟算(3)第253節 八方英才匯聚(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232節 影響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100節 網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1530節 刷經驗(2)第1130節 刷新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358節 微服(1)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879節 構想第590節 新世界(6)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287節 新的開始第1095節 天單于(3)第569節 人心(1)第1536節 居延(1)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1349節 決戰(1)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877節 安排第300節 調校手下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1510節 黑暗森林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327節 選秀(2)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1168節 藝術(2)第342節 背鍋俠(1)第458節 趙佗!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573節 戰和(2)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430節 廟算(2)第1163節 雄心(1)第1283節 山寨(1)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861節 杜仲膠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116節 培育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318節 吩咐第74節 豬隊友們第1524節 流放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347節 毀滅第482節 視察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27節 馬屁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1246節 義民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487節 開源第1517節 煩擾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309節 交易(1)第803節 出關第686節 平律(1)第274節 新思維(3)第513節 鼓譟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232節 影響第921節 齊魯第93節 尷尬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五百五十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