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七月的長安,悶熱而喧譁。

每到午後,就是八卦黨們最熱鬧的時候。

街頭巷尾,市集內外,在樹蔭和背陰之地,人們三三兩兩,聚集到一起,開始談論家裡長短。

通常,這種閒談最終會歪樓歪到未央宮和長樂宮的私密之事。

沒辦法,廣大勞動人民就好這一口。

特別是長安百姓,自詡爲神京居民的他們,特別關心宮廷之事。

就跟後世的帝都出租車司機們一樣,今天的長安馬伕們成爲了‘消息最爲靈通’也最爲‘善談’的一個羣體。

在直市一角,得到了休息機會的工人們聚集在一起,跟往常一樣,閒談着。

常廣大馬金刀的坐在一塊石墩上,嘴裡唾沫橫飛。

宮廷秘聞、官場變動,甚至是政策變化,在他嘴裡,一一道出,說的聽衆們心往神怡,而他自己更是得意不已,彷彿自己就是朝中九卿。

“常大兄……”有人忽然弱弱的問道:“那燕王真有那麼厲害?聽說連陛下都說匈奴人稱其謂‘漁陽之虎’?”

“屁!”常廣嘴角一撇,道:“那是聖天子爲死者諱,看在燕敬王面子上給這劉定國臉上貼金呢!”

“俺有一個兄長,此番就在燕薊一帶從軍……”

“據說,這燕王,根本就不是什麼英雄,更不是什麼‘漁陽之虎’,全靠了安東都護府都督薄公,才使這豎子有此薄名……”

說着,他就將燕王在薊城和漁陽的表現說了出來。

這種事情瞞不得人。

尤其瞞不過人民羣衆的眼睛!

就像趙光義斧聲燭影,也如後世某位同樣號稱XX之虎的傢伙。

哪怕統治者拼命粉飾,但民間的百姓又不是瞎子。

更何況,今天的史官們都是非常有職業精神的,他們記錄的文字,成爲了最有力的證據。

所以,今天,儘管皇室拼命粉飾,但士大夫和民間,卻都已經知曉了真相。

而廣大‘不明真相的圍觀羣衆’,又有八卦黨們言傳身教。

就如現在,常廣這麼一解釋,周圍人們就紛紛哦了一聲,露出一個原來如此的神色。

劉氏出過英雄,但窩囊廢和膽小鬼也有。

當年高皇帝何等英雄?

不也家門不幸,出了個逃跑大王劉仲?

“俺也聽說了,確實如此……”一個本來應該負責在這裡維持秩序的官吏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擠進人羣裡說道:“不過,俺不敢說的太多……”

沒辦法,國家法度就是,小老百姓可以隨便議論。

只要不是詛咒君父,抹黑天子。

那當官的就不能去管。

因爲這是他們的權力,由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今上連續三位天子背書的神聖權力。

但吃皇糧的官吏和讀書的士大夫貴族,卻沒有這個權力。

他們要是膽敢私底下胡亂傳播和議論朝政,輕則‘*重則‘大不敬’。

總之沒有好果子吃。

“王市吏……”看到這吏員,常廣連忙起身行了一禮,然後,湊過去問道:“市吏,俺聽說,天子要重建長安城……這長安九市和諸閭里,都要翻新?”

其他人聞言,也都是豎起耳朵,打起精神。

那燕王、齊王什麼的,在今天跟廣大百姓距離太遠,聊聊他們的醜事和八卦,這是消遣。

但,長安城的改造卻是涉及了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的事情。

特別是,傳說中,天子要將整個長安的貧民區和市集重新整理,給所有有長安戶口的人,建新房子。

這若是真的,那就是天大的德政啊!

只是……

百姓們心裡總覺得不踏實。

畢竟,大家都知道,這天上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

新房子,新閭里,更安全,更舒適。

誰都想要!

但問題是,大家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呢?

王市吏聞言一笑,道:“常廣啊,你消息倒還蠻靈通的……”

他盤膝坐下來,立刻就有工人殷勤的給他倒上酒,甚至還上了一碟醬菜。

王市吏端起酒碗,抿了一口,道:“這事情,俺知道的也不多,但,上官已經接到命令了,這直市在明年冬天就要拆遷嘍……”

“真有這事?”衆人瞪大了眼睛。

這些年的故事告訴了大家,若某個傳聞被證實了一部分,那麼其他的傳聞內容,大約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就像當初,天子要搞假牛和假馬政策,當初,無數人都不相信,覺得大約只是謠言。

但結果,一夜之間,整個關中的官衙都貼了佈告,甚至還有官吏去到鄉下,敲鑼打鼓,將相關法令和政策告知百姓。

不過兩年,整個關中,但凡符合條件可以假馬、假牛、假耕具的家庭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牲畜和耕具。

便是那些不符合條件的家庭,也有許多人通過各種關係和說好話,混到了牛馬和耕具。

雖然,大家都爲此背上了朝廷的債務。

每年在繳納稅賦時得額外拿出一部分錢財或者實物還債。

但……大家都心甘情願,而且百般樂意。

“確有這事……”王市吏點頭,然後壓低了聲音,說道:“俺聽說了,此番,長安城的改造,天子下詔給少府和內史,說是要九市商賈出一半錢,國庫出一些,再向每戶徵收個幾千錢的新房費用……”

基本上,這王市吏的說法,與少府和內史的方案相差無幾。

從這也可以看出,如今的漢家官僚系統裡,八卦黨們究竟滲透到了什麼程度了!

但沒辦法,這就是中國。

人民羣衆,對於政治,對於宮廷秘聞,向來非常熱情。

這也是沒辦法杜絕的事情!

因爲,從劉邦開始,就已經是這樣了。

想改?很難很難。

而衆人聽完之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這王市吏所說的事情,大約可信。

但問題是……

“王市吏,那九市的商賈就願意心甘情願出這錢?”常廣不相信的問道。

其他人也都紛紛點頭。

這長安的九市商人,是衆人的僱主和衣食父母。

這些人什麼德行,大家還不知道?

平日裡,簡直是恨不得將工人的工錢儘量苛刻,儘量少發。

爲了三五個錢,他們能捨掉臉皮。

想要他們出血?

恐怕是很難的!

王市吏卻是喝了一口酒,神秘的道:“到時候,就由不得商賈們了……”

他嘿嘿一笑:“搬遷後的九市商鋪,俺聽說,天子要仿那茂陵的學區宅的例子,公開叫價,價高者得……”

“啊……”衆人只覺得耳朵裡彷彿落下一顆重磅炸彈,震得幾乎有些耳朵發嗡。

但仔細想想,這還真是今上的手筆!

“聖天子啊……”許多人感慨道,甚至有人對着未央宮叩首:“陛下聖德啊……”

他們知道,如真是如此,那麼,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恐怕就極有可能將告別過去的窩棚和髒亂差而且危險的閭里,搬進一棟嶄新、乾淨、寬敞的新家。

子孫後代,說不定能有機會進學或者去學一門手藝。

而提供給了他們這個機會的天子,真真是恩同再造。

而類似的議論和風潮,這些天,漸漸在長安市井和閭里之中蔓延。

一般來說,都是如此的模式。

一個‘見多識廣’‘消息靈通’的老司機,再加上一個官府的吏員,兩者一呼一應,悄然間,撥動着大衆的神經,並漸漸形成了聲勢。

浩大的聲勢。

而這大勢一成,立刻就形成不可抵擋的力量。

到這時,內史和少府各衙門,立刻就將一封封告示,傳遞給了在長安九市之中的大小商賈。

特別是那些擁有店鋪的大商人,全部都被告知了,天子決定改造長安的態度。

而長安九市,則將全部搬遷,並且擇址重建。

皆時,長安九市的規模都將擴大,而且更加緊鄰貴人區和宮廷這樣的財富之地。

而這樣的決定,無疑是整個長安的商人們渴望已久的事情。

他們早就盼望着國家改造他們的集市,准許他們擴大規模,興建更多更大的店鋪,以此賺取更多利潤了。

奈何,漢室一直以來,對於商賈,那是喊打喊殺,充滿了歧視。

尤其是朝廷的貴族士大夫們,雖然每一個都喜歡他們的錢,但在朝堂上和公開場合,每一個人都恨不得將他們殺光。

典型代表,就是法家的那羣酷吏。

像晁錯,就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黃金珠玉,寒不能衣,飢不能食’,而商賈們‘導人向邪,使民風混亂’,國家必須嚴厲打擊和限制。

法家的巨頭的每一本著作裡,對於商賈都是殺殺殺。

無數人表示,如今的天下的問題,就在於商人。

殺光商人,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就會太平,就會沒有飢餓沒有壓迫。

商賈們紛紛表示‘我去年買了個表’。

就連拿了商賈們無數贊助和資助的儒家巨頭們,也是扭扭捏捏的附和法家的決定,紛紛表示——哥您先上,小弟我給您搖旗吶喊。

大約也就只有黃老派,雖然不喜歡商人,但卻也懶得去管商人。

只要商人不犯法,黃老派才懶得去管商人做了什麼事情。

在這個局面下,商人們別說是想要國家來擴大長安九市,給與他們更好的經商環境和便利了。

能不揮起屠刀,殺了他們過年就不錯了。

也就最近兩年,天子頒佈了平律,商人的地位和待遇才稍有改善。

但改善的只是生存環境。

至於政治地位?

依舊如故!

只有那些給天子繳納了鉅額商稅的大賈,才勉勉強強,算有了地位,可以不被地方官歧視和壓迫。

臨邛的兩位國丈,更是成爲了新時代的商界偶像。

人人都拼命的培養自己的女兒,希望自己也能如那兩位一樣,靠女兒爲貴。

如今,國家忽然想要擴大長安九市,整個關中的商人,都知道,自己恐怕要出血了。

果不其然。

官府的公文裡,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所有商家——新建的新集市的商鋪鋪面,將會統一標價叫賣——價高者得。

而拍賣所得,將用於建設新長安。

官府雖然給商人們描繪了一個大蛋糕。

什麼,擴建後的市場,將會比原來規模更大,交通更方便,安全更有保障,而且,靠近戚里和尚冠裡什麼的。

但……

要出錢啊!

而且,恐怕不是一萬兩萬的出……

一想到那些黃橙橙的小可愛,就要落到別人手裡,大家心裡面就難受的緊。

尤其是,大家聽說,這些小可愛,會有很多變成給泥腿子建新閭里新房子和新地下溝渠時,心裡面就更難受了。

“派人去聯絡儒家的人……”許多人立刻做出了決定:“吾等過去每年的資助,可不是給儒家拿來白花的!”

“拿了我們的錢,就要給我們辦事!”

在多數的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想法裡。

長安九市,當然要擴大。

但,這錢,他們不能出!

要出也是國家出!

他們只等新集市建好了就搬過去!

想要他們出錢?

還有沒有天理?有沒有王法?

總之一句話,想要他們出錢,沒門!

他們寧肯將這些錢拿去賄賂官員,拿去收買學者,也不願意如此!

因爲,他們知道,這種事情,一旦開了頭,國家嚐到了好處,就會欲罷不能。

以後,恐怕遇到事情,皇帝和國家都會想起他們的錢袋子和小可愛。

這還了得?

中國的商賈,自古都是極端聰明,極端有智慧的。

古有陶朱公、白圭、呂不韋,近代有卓王孫、程鄭嬰、師旦等頂尖人物。

哪一個不是遠超常人的聰明人?

但就是因爲太聰明瞭。

所以,這些傢伙經常鑽進了死衚衕裡。

“派人去通知XX候……”更有許多人是某些貴族的白手套,得知消息,馬上就派人去通知自己背後的靠山。

反正,好處,他們是不會放過。

但想要他們出血?

他們必然是要滿地打滾,撒潑耍無賴的。

歷史上,武帝低三下氣,放下身段,近乎是哀求一般,想要讓商人和富人們出錢緩解軍費困境和財政危機。

但,整個天下,只有一個卜式願意出錢。

結果……

卜式成爲了御史大夫。

而剩下的人,包括商人以及他們背後的貴族,全部都在一場告緡的風波里化作虛無。

但他們並未吸取教訓,在未來的歲月裡,依舊如故。

所以,在事實上來說,中國的商人和商賈們的政治地位之所以低下和被歧視,被人當成豬來宰。

固然有社會和文化的關係。

但商人們自己,豈非無辜?

第59節 微服(1)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437節 猜疑第1118節 腦洞(2)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570節 攪局者(2)第427節 看望第155節 收買第445節 博弈(1)第1281節 戰上谷(2)第606節 決斷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66節 劇孟來投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50節 五銖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1136節 封神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1385節 如喪妣考第770節 返航第565節 風暴(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425節 冬小麥(2)第1343節 屍山第579節 夢兆(2)第462節 大朝儀(2)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21節 招攬人才第1281節 戰上谷(2)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267節 明悟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552節 誘餌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1161節 征途(1)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674節 暖冬第644節 懸賞第142節 野望第824節 影響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690節 文治(1)第182節 狗咬狗第424節 冬小麥(1)第495節 歸心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283節 五銖錢!(1)第1146節 使命第494節 油脂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686節 平律(1)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906節 洗牌第746節 趙佗入朝(3)第92節 密謀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995節 廟算(1)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427節 看望第878節 世仇第360節 微服(3)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507節 無題第1284節 這界貴族不行第103節 政治第178節 腦殘粉第1506節 遊說(1)第1056節 糾纏(2)第1063節 屠殺(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650節 嘗試(2)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748節 國葬(2)第445節 博弈(1)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853節 影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