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診斷小天才(7月16日1/1更求訂閱)

神奇的非洲,擁有着衆多尚不爲人知的詭秘病原體。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新發現一種全新的疾病。劉堂春在聽到了內科醫生的報告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這種破事兒不會真讓老子碰上了吧?”

對其他的臨牀醫生來說,發現一種全新的疾病很可能是以後晉升職稱的有力支持。但對劉堂春來說,他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和自己所帶領的醫療隊,能夠平平安安的捱過最後三個月。其他的老劉啥都不想碰。

要啥首次發現啊?平平安安的不好麼?前腳剛被土著給圍過,後腳又被政府軍圍了一次——要是碰見了什麼詭異的首發疾病,那是不是還得被WHO的專家組再圍一次?

劉堂春的念頭一閃而過,他強忍住了繼續發散念頭的想法,轉而問道,“塗片做了幾份?全都是陰性?”

“都是陰性。血塗片做了兩個,腦脊液和痰液都是三個。”內科醫生的臉色倒是有些興奮,“沒有培養出菌落,但是抗病毒的藥物用了三天也沒有效果……劉主任,會不會是真菌?”

“真菌腦膜炎?”劉堂春搖了搖頭,“咱們這邊搞檢驗的醫生又不是傻子,病毒在塗片上看不出來,真菌還能看不出來?”

算上朊病毒,能夠感染人體的致病體有六種。從小到大分別是朊病毒,病毒,細菌,真菌,單核細胞生物,多核細胞生物。但醫生們卻並不能簡單的通過阿昔洛韋無效,判斷出感染了患者的是其他致病體。畢竟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一般的

多核細胞生物很少能夠穿過腦血屏障進入大腦,腦包蟲到能算是其中一種,但患者目前的症狀明顯不支持腦包蟲的診斷。而單核細胞生物和真菌所導致的腦膜炎一般發病速度不會有這麼快——它們可能造成的後遺症也更加嚴重。

這個患者三天前入院,主訴只是頭疼和發熱。接受了三天的抗病毒治療後,症狀反而加重到了意識不清,回答不切題的地步。劉堂春皺着眉頭琢磨了半天,覺得可能還是有必要組織一個全體會診。

一個人搞不定的事情,就請兩個人來看看。同理,神內和內科醫生以及急診科主任都摸不清楚門道的疾病,是絕對有必要組織整個醫療隊進行集體會診,大家一起共同頭腦風暴的。

孫立恩接到了要舉行醫療隊集體會診的通知後,還真有些心裡犯怵。自家事情自家知,要是自己摻和進去,鬼知道最後會冒出個什麼奇怪的疑難雜症出來。可惜孫立恩的這點擔心,卻完全不被劉堂春放在心上。用劉堂春的話來說,“年紀輕輕的,搞什麼封建迷信?你搞罕見病有一手,那就不要吝嗇發揮自己的本事!”

劉主任點名要孫立恩“發揮自己的本事”,孫立恩也實在是找不到其他不參加會診的理由,於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所有醫療隊的工作人員都聚集在了食堂的一角,大家就着手裡的不鏽鋼餐盤吃着飯,開始了集體討論。

“患者主訴是入院前六天開始頭疼。”接診的神內醫生看起來有些發愁——他連啃雞腿的速度都顯得遠不如從前利索,“疼痛性質主要是持續脹痛和偶爾的針刺樣疼痛。患者入院前兩天,開始出現了噁心,嘔吐的情況。入院前三天最高體溫39攝氏度。”

這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這名年僅23歲的女性患者在入院前,曾經向另一個醫療隊求援過。來自法國的一支民間醫療隊接診了這名女性,並且給予了“輸液抗感染”的治療。用藥內容尚不明確,但至少從患者主訴上來看,藥物治療是有一些效果的——她至少不怎麼發燒了。

然而法國的這支醫療隊屬於區域巡迴類型,他們在每一個地區駐紮的時間都相對較短。在連續治療了兩天後,法國醫療隊到了該離開的時候。負責這個女性患者的醫生很好心的向她推薦了中國醫療隊,並且強烈建議她儘快到中國醫療隊的駐地進行後續治療。

“我們和法國醫療隊那邊取得了聯繫,他們說爲患者使用了頭孢曲松,以及……布洛芬。”神內醫生有氣無力道,“我們和法國醫療隊那邊討論了一下,他們認爲患者是腦膜炎球菌感染。但這完全是根據患者症狀所進行的經驗性用藥——他們沒有對患者進行腦脊液塗片或者其他檢查。”

“所以,患者退燒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布洛芬,而不是頭孢曲松控制住了她的感染。”劉堂春喝了一口紫菜蛋花湯,若有所思道,“你們給她做的檢查項目裡,哪些有異常?”

“腦脊液壓力高,比參考值高了30%。”神內醫生掰着指頭數了起來,“嚴重貧血,白細胞指數是正常參考值下限的三分之一,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只有40%。”

“所以你們懷疑應該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細菌感染。”劉堂春點了點頭,這個思路應該是沒錯的。“連續使用了三天阿昔洛韋無效,再加上培養陰性,所以你們現在抓瞎了——從指標上看應該是病毒感染,從培養和塗片上看大概率不是真菌和細菌感染。”老劉同志也沒管其他人到底有什麼看法,他一指孫立恩,“說說你的看法吧。”

孫立恩在來到醫療隊前,就以“暖男”和“診斷小天才”而聞名。他來到醫療隊這麼幾天,倒是一直沒能展現出“診斷小天才”的特質——芒滕的診斷其實並不困難,是個醫生都能看的出來他可能有橫紋肌溶解。所以隨着劉堂春的點名,整個角落裡所有的醫生都向他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孫立恩斟酌了半天后,搖了搖頭道,“現在的資料還不夠多,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他看着劉堂春,小心翼翼的問道,“不過,我倒是覺得現在的數據和檢驗結果不一定就能證明患者沒有被細菌感染——不是所有的細菌都能被輕鬆培養出來,也不是所有的細菌感染都有白細胞升高。”

劉堂春來了興致,“展開講講,你覺得是某種苛養菌感染?”

“這只是一個猜測。”孫立恩強調道,“苛養菌或者厭氧菌不容易被培養出來,而且患者的過去病史不明,治療內容也有些讓人覺得奇怪的地方。”他看着劉堂春道,“爲什麼法國醫生會認爲患者有腦膜炎球菌感染?”

“他們主要是經驗性用藥,也就是說這個患者初期的症狀符合腦膜炎球菌感染的發病特徵……”神內醫生解釋道,“主要就是發熱,頭疼,嘔吐……”說到一半,神內科的醫生忽然猛地一拍大腿,然後爆了一句粗口,“臥槽!”

和他一起爆出粗口的,還有一旁的免疫風溼科專家,他扭頭看向了孫立恩急切道,“你懷疑是紅斑狼瘡?”

腦膜炎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會有一過性的細小紅斑。法國醫生可能是把狼瘡的皮損誤認成了腦膜炎球菌的皮損先兆。而中國醫生則缺乏對黑人患者進行細緻皮膚檢查的經驗——在黑色皮膚的遮蓋下,輕微狼瘡的紅斑並不容易被視覺發現。

如果這個女性患者確實有紅斑狼瘡,那她感染了某種厭氧菌或苛養菌的可能性就迅速大幅上升。同時,這還能很好的解釋患者爲什麼會出現白細胞指數嚴重下降,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僅有40%的問題。

第八章 第一病例(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九章 預見性第二百四十四章 求教第四百四十章 歡慶第四十七章 當機立斷第二百三十八章 路數不同第一十九章 病理學檢查D+5 day3第一百六十五章 抉擇 (第二更)第一百零四章 七局夜生活(6月29日1/1更)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四章 舊日重逢(補8月8日3/3更求訂閱)第八十三章 醫德循環(第一更)第九章 交流第四百四十六章 莫名其妙第一百三十七章 來自非洲的客人(5K5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九章 算賬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封白信封D-day 2 獻血加更48第三百章 臉黑(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舊日重逢(補8月8日3/3更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二章 車內救援第一百三十章 中國醫生(7月26日2/2更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七章 驚悚第三章 特殊技巧第一百八十四章 保住(9月1日1/1更求訂閱)第四百一十章 多方應對第三百五十七章 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巨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家務第八十一章 菌血症(6月2日3000字求訂閱)第一十二章 琢磨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包第一百九十四章 調查(爲盟主顛覆理論加更01)第三百五十三章 含氟類滅鼠藥第二百九十八章 非洲警告第二百五十一章 爭取第一十七章 腫物第一百五十章 充電,過飽第二十一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二百零九章 麻煩大了(補10月12日1/1更)第二十四章 殲滅戰第四十四章 送行第四百四十二章 羣情激奮第一百零一章 覺短夢多第九十八章 答案第四百零四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二十九章 價值投資第一百四十四章 下意識反應第二百七十一章 話療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大矛盾第三百二十四章 痛苦旅程第三百六十章 投資第六章 集合力量第十一章 結論第五十七章 誤診(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鋼筋貫穿傷(下)(感謝書友“溼主留步”獻血加更)第六十六章 九月(5月18日1/2更求訂閱)第十章 場外求助(第三更)D+3 day6獻血加更51第四百一十九章 保障第一百六十四章 斷聯(8月14日2/2更求訂閱)D+1 day 6第六十九章 不明原因脊柱炎(5月20日1/1更)請假一天第三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六十三章 職業暴露第一百八十章 騷擾電話第二十九章 再查第一百七十六章 夜晚(上)第一章 冠狀病毒第六章 三贏D+7 day 3爲盟主“義烏大尾巴”加更6第二百一十二章 詢問第二十五章 治療方案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死啦第八十九章 孤兒藥第三百零七章 推理要在服用後第六十五章 兵荒馬亂第二十一章 新冠時期的愛情(上)第七十五章 鄭家集(5月26日1/2更)第二百六十一章 可能性第一百五十三章 復位方案(第二更)第二百七十六章 積極準備第二百五十章 妙人兒第九十四章 決定(2/5)第二百七十二章 瞎貓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識體系第一十二章 琢磨第九十九章 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D+2 day4第一百九十八章 哈克·布魯恩第二百五十八章 緊急出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培訓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邊雪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費1 D-day 2第九十四章 後續第五十七章 豬皮第四百零五章 度假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