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

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

劉儉在南陽盆地組建軍隊,打造營寨,並在豫州與南陽實施各種新政,保證能夠對荊州方面進行施壓。

當然,他也知道了曹操與袁紹結成了平等對立的同盟,同時,袁紹方面也派孫策率領大軍向着益州進發。

劉儉心中明白,此舉說明荊州、益州、揚州三州已經結成了同盟,但這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感到非常的恐懼,現在的這三家已經處於瑟瑟發抖的地步,南陽之戰對於南方的這些大勢力來說,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對北方劉氏集團的恐懼已經達到了極點,這也是對大漢崛起的一種側面體現。

隨後,又一個重磅消息在南方擴散。

唯一有希望能夠成爲朝廷心腹之患的涼州叛軍,居然建安四年初的時候徹底的被朝廷給收復了。

當了將近二十年叛賊的馬騰與韓遂率衆投降了張飛。

雖然叛軍的數目非常大,要將他們徹底收復,同時對涼州進行一個好的政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至少涼州方面最大的禍患被根除了,劉儉在北方再也沒有後顧之憂。

涼州之戰的終結,對於整個朝廷來說,有着劃時代的意義。

而對於南方那些與朝廷目前還在對抗的勢力來說,也有着天然的震懾力。

那些在南陽郡和潁川、汝南等地,本來還想對劉儉在地方的人事任命發表不瞞的士族與望族,在聽說涼州叛軍被平定之後,一下子也徹底消停了。

別看涼州之戰跟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但這卻能夠在側面反映出朝廷如今的實力。

自東漢建國開始,都沒有被解決的西北邊患,如今在大漢內亂割據的情況下徹底被劉儉解決,而馬騰和韓遂被招降,代表了下一步朝廷將會對西域有所動作……大漢朝的威望可謂空前,試問這些望族又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不遵守朝廷的詔令呢?

這使得袁寵在地方施政的速度更加快了,收穫也更加的大,效果顯著。

南陽郡和汝南郡的軍事佈防完成了之後,劉儉將這邊的軍事交給了趙雲。

而他本人則是率領少部分人馬先行返回長安。

雖然涼州的叛軍投降了,但是劉儉覺得這件事還沒有讓自己徹底的放心。

他要回長安與天子一起接見馬騰與韓遂。

這兩個人在涼州的聲望太高了,而且當叛逆的時間也太長。

劉儉可以讓他們的子孫後代繼續留在涼州,與張飛共同經營本地的軍事,但是這兩個人是絕對不可以繼續留在涼州。

通過此事,加速了南陽以及潁川駐地的施政步入了正軌。

同時,依照劉儉的推斷,現在袁紹他們已經是處於驚慌失措的狀態,根本沒有餘力反攻。

現在將南陽與汝南等地的施政交給袁寵和劉冀,而軍事方面交給趙雲肯定是萬無一失的。

他先行返回長安,對涼州以及西域的事做出規劃,然後就可以考慮全力的向南面進軍,消滅曹操和袁紹。

劉儉估計,只需用幾個月的時間整頓一下便可。

劉儉率兵返回長安之後,立刻得到了朝廷之中百官以及關中諸族們的熱烈迎接。

他到了長安尚不過一日,就有無數的名刺送到了他的府邸,想要拜見丞相的人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這其中有些人劉儉需要接見,但其中有些人劉儉不想接見。

但是到了他這個身份,有些時候就不能依照自己的喜歡辦事了。

特別是現在剛剛收服南陽郡和潁川、汝南,朝廷之中很多官員也是出身於這幾個地方。

這些地界的歸屬,對於朝廷之中的權力構成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在這種時候,接見這些重要的客人,該安撫的安撫,該拉攏的拉攏,對於朝廷形勢而言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劉儉的日程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就算是與鄭慈等人,相聚的時間也非常少,不過他還是特意抽了很多時間陪伴他的妻妾,同時對孩子們的學業也進行了考評。

他當着孩子們的面,誇讚在南陽的劉冀,將劉冀在孩子們的心中,樹立出一個高大英明的形象,作爲其他兒女的學習對象。

劉儉心中基本已經認定劉冀就是他的繼承人了,無論是從身份背景還是這個時代的特性來講,劉冀繼承基業都最爲適合。

而且他繼承了劉儉的很多優點,不論是從學識還是睿智方面而言,劉冀都非常的優秀。

在辦妥了這些事後,劉儉隨即進宮面見天子劉協,他向劉協細細稟明瞭南陽之戰以及袁紹目下的情況,還有南陽以及豫州等地的收復與施政工作。

劉協對於這些事兒,根本就完全不管。

不過作爲劉氏宗族之人,在見劉儉將天下諸事都處理的這麼好,而且還使大漢的威勢比以前強了這麼多,劉協的心還是非常開心的。

他感慨道:

“劉氏宗親之中,能夠出了皇叔這樣的人物,實在是天下之幸,朕之幸也,更是萬民之幸!”

“皇叔勞苦功高,如今距離天下平定只有一步之遙,朕以爲在這種時候將皇位禪讓給皇叔乃是天經地義,不知皇叔意下如何?”

劉儉沒想到他會突然跟他說起這個,隨即說道:“陛下何出此言?臣之所以能夠做出如此功績,全賴陛下天恩!”

“臣豈能將這些功績全都獨攬到自己的身上?”

劉協笑道:“皇叔啊,現在這個大殿內,只有咱們兩個人,皇叔不必如此!想當年你我之間的約定,朕還記得清清楚楚!”

“這些年來,自打朕到了關中,無論是本地的商貿之利還是中原的商貿之利,皇叔都分了一份給朕和劉錦,讓朕現在是富甲一方,財貨充足,就算是將來不能當皇帝了,也必然可以過上遠超於一般侯爵的日子。”

“這對於朕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收穫了,朕是個懂得感恩的人。”

“屬於朕的東西,朕自然就會去拿,不屬於朕的東西,朕也自然不會多想。”

“皇叔,朕也算是您一手帶大的,這麼多年來,朕對於皇叔的情誼和感恩,難道皇叔心中不知嗎?”

劉協這話說的很是發自肺腑,真誠的讓人感動。

當着他的面兒,劉儉也不願意再裝了。 卻見劉儉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陛下。這些年來,真是委屈您了。”

“其實陛下完全不必因爲臣受這些責任桎梏,只是大漢朝的天下若是不這般處置一下,早晚必將崩潰,而陛下與臣身爲宗親,有些事真是不得已而爲之也。”

劉協用力的點了點頭,說道:“皇叔不必特意解釋,說實話,咱們該說的話,當年在鄴城的時候不就是已經說過了嗎?況且若是沒有皇叔,朕與皇嫂也不可能活到今天,看看我那個兄長的下場,朕心中就明白,若是沒有皇叔,朕就算是當這個皇帝,如今落到其他人的手裡,下場也不會太好過。”

“恐最終無法善終啊。”

劉協這番話可以說是感人肺腑,讓劉儉感動異常。

“陛下雖然年少,卻也不愧是我漢家子孫。”

“臣有幸能夠侍奉陛下爲君,實在是此生之大幸也。”

“陛下,讓我們君臣,共同見證大漢朝的崛起!”

劉協聞言哈哈大笑,隨即說道:“朕聽聞皇叔在南陽初建功時,就在宮內設了大宴,邀請百官爲皇叔慶功,祝願我大漢江山永駐!如今,皇叔一舉收復西涼,同時還將南陽郡和汝南等地掌控在手中,袁氏崩塌,實乃曠古之功業!朕今日還要設下宴席爲皇叔慶功,還望皇叔不要推脫。”

劉協如此熱情,劉儉自然是沒有什麼說的。

於是也就隨了這個小荒唐皇帝的願了。

不知爲何,他們君臣不但沒有因爲勢力越大而疏遠,反倒是愈發親近了。

劉協真的是個聰明人。

你只需要讓他從小明白,他應該走什麼道路,他就會走的比誰都好。

……

在京城中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將整個朝廷的政務進行梳理,劉儉隨即傳令着馬騰和韓遂火速進京受封。

自己要見他們。

其實張飛早就想到了劉儉的意圖,因而在事先就已經與馬騰和韓遂談過了!

張飛表示,他們兩個首領進京,是必須的,這也是能夠讓朝廷放心的最大誠意,而張飛在這裡,會對他們的後人都進行重用。

馬騰的兒子馬超和韓遂的女婿閻行,在涼州統領舊部,在張飛麾下聽用,他們兩族之人皆可入軍受職,兵權依舊還是有的。

因此,他們兩個人可以放心的前往長安。

馬騰和韓遂也是明白人,自然應允。

隨後,馬騰和韓遂風塵僕僕的從涼州之地趕到了長安,他們兩個人未等歇息,就急忙前往相府遞上名次求見。

劉儉親自招待他們,並對他們進行安撫。

同時他又引領他們兩個入宮面見天子,代表天子敕封他們兩個將軍之號。

隨後,劉儉表示想要留他們兩個人在長安任職。

請他們兩個,在朝廷的軍機處專門制定針對涼州的軍事問題,以及對西域的軍事規劃等等。

同時,劉儉對他們兩個保證,他們兩個人的族人以及後代都可以留在涼州的軍中進行效力。

當然了,如果他們想讓自己的兒孫更有出息,完全選出優秀的後代來長安學堂讀書,到時候,就可以通過州立大學來參加科舉考試,將來也可以到中原的地方任職,成爲大漢正式的地方官員。

這也是讓他們兩個家族改變命運的辦法,軍政兩不誤的辦法。

馬騰和韓遂心中很明白,這是劉儉想要讓他們兩個在京城中當人質的噱頭。

不過說實話,這兩個理由確實是非常的有誘惑力,能夠改變他們這兩個涼州出身的人的家族的命運。

別看馬騰乃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兒了,他的家族人在中原人的眼中,更本登不得檯面。

若是沒有特殊情況,一輩子也不可能登上中原的大雅之堂。

但是現在他們兩個不但可以在朝廷中的軍機處參與到西域與涼州戰事的規劃,同時他們的兒女也能夠在涼州爲將,後代還可以進入京城中學習參加科考,有機會成爲大漢朝地方的正統官員。

劉儉這是徹底改變了他們家族的命運呢!

如果是這樣,就是在京城中當人質,又能怎麼樣呢?

而且通過劉儉對於他們的尊重態度和給他們的待遇來看,說實話,他們也根本算不上是什麼人質,而是真真正正的朝廷之將。

兩個人當即向劉儉俯首稱臣,表示絕對會效忠。

隨後,劉儉又向他們詢問了一些關於西域三十六國的事情。

馬騰和韓遂都是在涼州生活幾十年的人了,對於西域的情況,他們甚至可以說比董卓還要了解。

於是,他們兩個就將自己所知道的有關西域的情報向劉儉做出了一番闡述。

劉儉聽完之後,隨即點了點頭,說道:“涼州之地遠離中原,但是卻一直是我大漢的外圍屏障,也是與西域諸國的交流重地,如今北方的鮮卑以及匈奴還有烏桓等族已經被我收服,他們的人口大量的爲我們所用,現在包括韓州東北方面的扶余等國也已經向我們稱臣,我們的商品和文化已經大量的外銷往北方和東北,下一步就是將這套模式完全複製,在西面進行實施。”

“西域諸國的人口要爲我大漢所用,我們大漢的商品也要西進,西域諸國的財富也要爲我大漢朝所用……我這話不知道你們聽的明不明白?”

馬騰和韓遂都是在涼州舔着刀口長大的人……劉儉這話中的深意,他們自然清楚地很。

“丞相既然有心向西拓展我大漢的影響力,那麼,臣等必然盡心竭力,我等對西域諸國的瞭解還不夠多,不過我們在涼州認識很多的老人,他們對西域諸國知曉甚深,甚至有很多人曾經在彼居住過,可以將這些人全部招到京中,讓他們向朝廷提供情報,如此也可以使我大漢朝日後對西域用兵用利!”

劉儉聽了這話,很是滿意的點頭道:“若如此,這件事情就交給兩位將軍了,若是能夠辦成,日後對我大漢朝來說,必然是千秋之功,而兩位也必然可以名垂青史。”

“我也必然不會薄待二位。”

“謝丞相!”

(本章完)

第440章 折戟沉沙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545章 你想站着?我卻要你跪下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25章 負荊請罪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274章 劉儉展現仁義的角度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77章 肉由我分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235章 託 子第327章 現在,時機正好第309章 和談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58章 劉儉上雒第713章 破袁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601章 我來解姑娘生死之患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54章 鄭家婿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332章 讓功績與汝等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26章 郡署徵辟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712章 赦俘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332章 讓功績與汝等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後佈局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89章 二代出位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383章 無有雄主不染血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再請天假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