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關羽平淮

劉儉招降了馬騰和韓遂兩個人。

涼州的戰事得以安定了,所有的事情都走上了正軌。

荊州刺史劉表也呈遞了奏疏,向劉儉保證自己一定會在這段時間好好的經營涼州,讓如今已經沒有了戰亂的涼州地區,實行和中原一樣的制度。

劉儉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很是高興。

他還是非常相信劉表的執政能力的,畢竟歷史上的劉表在荊州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當然,劉表在荊州也有他不足的一面。

但是,如今這個時代,在涼州方面還有張飛、張郃等人與他相輔相成。

所以,劉儉相信,他所設定的這套組合一定可以使涼州的局勢徹底轉變過來。

從這一刻起,涼州不再特殊,它與其他的州郡之外,將成爲大漢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涼州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韓州那邊也是傳來了消息。

新任的韓州刺史已經抵達了襄平,並與關羽方面進行了交接。

而關羽這名前韓州牧,則是率領着遼東的精兵猛將乘坐大海船,趕往河北的腹地。

關羽手下的這支遼東兵的數量並不是太多,因爲他還要給韓州方面留下足夠應對北境突發戰事的兵馬。

同時,他還將趙珺、周倉這樣常年在東北外境作戰的強將留下了統兵。

但即使如此,他所率領的這支遼東精銳,與大漢朝境內的精兵相比也是實力極爲強勁的。

畢竟兵不在多,在於精嘛。

關羽的這支兵馬也不全是漢人,大部分都是遼東勇士以及鮮卑人、烏桓人,其作戰方式也較爲狂野,頗爲非常強勁,與中原的大部分部隊都不盡相同。

可以說,這算得上是劉儉手中日後對南方作戰的一支強兵了。

關羽的軍隊在抵達了冀州之後,隨即在當地渤海太守的安排下安營紮寨!

關羽一面紮營,一面派人飛騎向劉儉請示,詢問他應該轉戰往何處。

劉儉給關羽的指令是,讓他前往兗州屯紮!

同時,劉儉讓張燕率領他的黑山軍主力也前往兗州,並令本就在兗州的公孫瓚與關羽會合。

這三支兵馬全部交由關羽統帥,會師成爲一軍。

而劉儉之所以讓關羽等人在兗州進行會師,其目的就是希望關羽隨後作爲一軍統帥開始強攻淮南。

正所謂守江必守淮,曹操如今在壽春屯兵,對於他而言,江東與中原方面的攻守關係的關鍵就在於淮地着於誰手。

淮南之地在曹操手中,曹操就能夠對中原之地形成威懾。

但如果淮南之地在劉儉的手中,那劉儉就可以對江東方面壓着打,徐州那面也可以出兵對江東沿岸形成夾擊掃蕩之勢。

原先曹操是剛開始與北方開展的海運貿易,那劉儉就沒有對曹操下死手。

但是如今,江東與北方的貿易以及海運都已經逐步走上了正軌並形成規模,而且雙方已經達成共識,不會因爲戰爭而影響雙邊的貿易關係。

那麼,既然這樣,劉儉就決定開始對曹操下死手了。

當然,曹操現在坐鎮江東與淮南,實力還算是比較雄厚的。

劉儉既然要對付曹操,那就需要動用手下的精兵悍將。

首先,劉備在徐州養兵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論及作戰經驗,劉備可以說是比他歷史上同期要強很多,畢竟他也受到了劉儉的薰陶與影響。

再加上程普、太史慈、韓當等人都在劉備麾下,更兼魯肅和諸葛亮這樣的大佬也在,徐州軍的實力強勁。

但是劉儉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不夠,於是把張燕、公孫瓚等人安排在了中原之地,與關羽會師後與徐州的劉備形成配合。

這樣的豪華陣容,以及這樣多的精兵強將,可以說,劉儉着實是給了曹操極高的規格待遇。

……

關羽率兵前往兗州的事情,在整個大漢朝並不屬於機密,相反的,此事在各州郡傳播的很快。

常年威震胡虜的大漢第一戰將返回中原,並與公孫瓚和張燕等人會和,但凡不是傻子,都能猜出他要做什麼。

曹操在得知關羽駐兵在兗州境內之後,當即對着一衆手下們說道:

“羽從北而來,吾無寧日矣!”

隨後,曹操開始徵調大量的人口和兵員,民夫,牛馬前往九江郡,並命人在九江郡建築強大的防禦工事,意圖阻擋關羽日後南下的腳步。

曹操的動向自然瞞不過關羽和劉備,於是劉備與關羽共同上奏,派人送往長安交於劉儉,請求在曹操沒有做出充分準備之前,徐州軍和屯紮於陳國的關羽,就對九江發動進攻,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

但是未曾想到的是,劉儉給予劉備和關羽的命令是,讓他們拖延到夏季,再行出兵。

這一點着實是讓兩人始料未及的。

劉備對於劉儉這個戰略的指示心存疑惑,他隨即找來了諸葛亮和魯肅兩個人,與他們共同商議這件事。

諸葛亮在聽了劉儉的命令之後,當即就笑了。

“使君,丞相考慮之事頗爲深遠,還請莫要疑慮,儘管遵從丞相之令行事即可。”

在聽到了諸葛亮的這番話之後,劉備隨即奇道:“正所謂兵貴神速,曹操爲了對抗朝廷,目前已經開始在江淮集結重兵,乘着他的兵馬未曾全部集結完畢,咱們乘機出兵,攻其不備,方爲上策,如今反倒是遷延到了夏季,到時候曹操的兵馬已經準備完畢,工事也已經建成,與我等無益啊。”

諸葛亮道:“表面上看,事情確實如此。”

“但實際上,我等若是與江東之軍交戰,最有利的戰場實際是還是在淮南!”

“丞相如今將關將軍安置在陳國,除了日後對曹操用兵之外,關鍵也是希望能夠讓曹操將他轄境內的主要兵馬全都調集往江淮,畢竟,我北軍雖然長於征戰,但不善於水戰!”

“江淮縱然是拿下了,但是日後想要進兵江東,橫跨長江天塹,還非得立足於水戰不可!”

“但是江東之兵長於水戰,一旦兩軍水戰交鋒,恐我軍未必能勝。”

“是故,當務之急,若是能夠使曹操主力齊集於江淮,在江淮之戰傷其元氣,則日後渡江屏東江東,對我北軍來說,阻力勢必減輕不少。”

“另外,南陽和汝南,潁川之地安定時間不長,還需時日鞏固,至少也要等政令通達,方可用兵,這也是丞相想要遷延出兵時日的真意。”

劉備聽了這話,頓時恍然大悟。

他一邊捋着鬚子,一邊笑道:“孔明與丞相雖然相隔千里,但卻能知曉丞相心思,看來丞相對你果然是沒有看錯!”

……

……

於是,在諸葛亮的建言下,劉備開始在徐州招兵買馬,打造軍械,囤積糧草,而關羽在陳國亦是一樣。一轉眼,已經是建安四年六月,盛夏將至,而經過了八個月準備的劉儉終於決定再次大舉用兵。

荊州,益州,江東,劉儉經過半年的時間,已經制定了無數的方略來對付這些敵人。

在他看來,對三州用兵不能分出側重點,一點要舉全國之力以敵之!

不然,一旦過分的側重一處,就會使其他的州郡起兵作爲外援,前來進攻己方,形成東西牽制,大亂自己的作戰部署。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了積累,劉儉自信,現在的大漢朝完全有足夠的軍力對三州直接同時用兵。

不過,終歸還是要有一個起始點。

建安四年六月初八,關羽在陳國突然起兵!

他以公孫瓚爲前部先鋒,率兵直取沛國,用不到十日的時間全據沛國之境。

沛國原先是在沛相袁忠手中,但如今袁忠已死,沛國一直等於是南北兩方的緩衝地帶,並沒有人直接派兵佔據此地,但是如今關羽直接出兵佔據沛國,其意自明。

沛國往南就是九江郡,往東就是彭城與下邳國。

下邳國如今有一半地界算是曹操的,但是自打關羽抵達了陳國之後,曹操就聰明的將他在廣陵和下邳國的精銳全部撤回了江淮,在他看來,一旦雙方開戰,自己是根本保不住下邳與廣陵的,反倒是會在此地折損不少的兵力。

當年劉備和劉儉給自己所做的承諾都是扯淡,大家和談的時候,你情我願的割讓土地,可是一旦要收回,那隻怕是誰也攔不住的。

曹操對於此一點也很明白。

不過曹操將廣陵和下邳的兵馬撤了,倒是有一個好處,就是沒有耽誤南北兩地的邊貿互市。

當然,要說一點影響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影響沒有那麼大。

關羽在沛國佔住腳後,並沒有遲疑,立刻派遣公孫瓚爲先鋒,帶領他的白馬義從先行出兵,直奔江淮而去。

而劉備與此同時也開始行動,他指揮精兵強將南下,直接入駐到了下邳與廣陵。

東南方向,戰事驟起!

公孫瓚在關羽的指揮下,沿着澮水,沿河一路南下,連克固縣、鍾離縣,兵近壽春。

與此同時,程普也在劉備的指揮下,掃蕩濉北諸地,並一舉攻克淮陰重地。

而曹操的兵馬則是不斷的向後龜縮,顯示出不敵之勢。

在北方諸將的概念裡,曹操的江東之軍本來就不是己方北軍的對手,如今一敗再敗,也是在常理之中的。

但是諸葛亮和魯肅敏銳的看出了問題不太對。

諸葛亮急忙向劉備諫言,讓他約束程普的行動,不要進攻太過於深入,以免驕兵,到時候後悔莫及。

劉備對於諸葛亮的意見非常尊重,當即以自己徐州牧的身份,連派三名快使,強行喝令程普減緩進兵速度。

但是公孫瓚那邊的情況就有些收不住了。

公孫瓚連戰連捷,一路之上收服大片領土,心高氣傲,志得意滿,特別是他本來就是出身幽州,長於驅馳,用兵可謂神速。

但正因爲如此,他也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打擊。

其實,在陰陵附近,一直有一支重兵,枕戈待旦,等着埋伏公孫瓚,而這支兵馬的首領,也正是周瑜。

周瑜的眼光很毒,從譙縣往鍾離縣一帶,地域縱深足有數百里,北軍一旦所向披靡,深入九江腹地,必生驕心,特別是那關羽乃是大漢名將,他未必瞧得起己方。

但是,實際上週瑜還真就是想錯了。

關羽原先確實很傲,但是這些年,劉儉針對他的傲氣,總是對他行之以平叛,並對他進行深刻的教育。

所以,現在的關羽雖然脾氣秉性沒有多大改變,但是他會在用兵的時候,針對自己的弱點特別注意。

而也正因爲這樣,這些年來,使他在遼東與扶余過交戰的時候,受到了很多的益處,避免了很多危機。

每當他傲氣之心大起的時候,他都會特別的注意。

這也就使他在關鍵時刻,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爲,保持冷靜。

而這一次,公孫瓚強行驅兵,進兵數百里而逢戰必勝,戰報雖然令關羽開心,但是也同時使他的心產生了警覺。

他覺得公孫瓚有點打的太順利了!

只是公孫瓚進兵的速度實在太快,這就導致關羽想要約束他,好像也有些晚了。

於是,關羽沒有辦法,便隨即親自驅兵去接應公孫瓚。

而公孫瓚方面,也已經將兵馬開至了陰陵附近。

陰陵和壽春一樣,都是淮南的重鎮,一個在西,一個在東。

身爲大將的公孫瓚知曉,陰陵是東西接連壽春與江東的要處,要是打下了陰陵,就能阻斷壽春與江東和廣陵五成以上的聯繫,給曹操在壽春的軍團造成巨大的損失。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公孫瓚心中竊喜,他甚至都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向後方的主帥關羽稟明,而是就擅自決定這麼做了。

因爲他覺得若是自己像關羽稟明瞭自己攻打陰陵的意圖,那麼萬一被曹操察覺了,向陰陵方面增派兵將,那他的計劃就會落空了,既然要打,那就打個出其不意。

問題是,公孫瓚現在所想的事,都是周瑜爲他設計好的。

周瑜一開始就是想要用陰靈做誘餌,再用驕兵之計,一舉將關羽擊潰。

但是關羽沒到,反倒是等來了公孫瓚,這讓周瑜的心中頗爲鬱悶。

但是後來仔細想想也就算了,不能擊敗關羽,若是能擊敗公孫瓚,對他周瑜的聲望也是一個天大的助力。

打贏誰又不是打呢。

江東這些年和袁紹一樣,都在大力發展水軍與強弓硬弩,因而周瑜在陰陵所佈下的重兵都是以弓弩爲主,專門剋制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他相信憑自己的陣勢,一定可以擊敗公孫瓚。

再加上這次他的身邊有于禁、樂進、董襲三名大將。

這三名大將,這些年隨着周瑜平定山越,使周瑜深刻意識到了他們的能力。

有這三人相助,周瑜相信,就算是公孫瓚名震北疆,這一次他也能徹底擊敗他。

但是公孫瓚這次雖然魯莽了,但是關羽可非等閒之輩,他在一邊帶兵去救援公孫瓚的途中,一邊仔細考慮,覺得對方用陰陵作爲誘餌來埋伏公孫瓚的機率最大。

於是關羽也率着精兵強將,匆匆的向陰陵方向趕去。

 

第92章 酒醉獻子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294章 猛虎的選擇第193章 廣積糧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303章 趙子龍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703章 論袁第46章 大饗諸士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後佈局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252章 幽州如何謀之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344章 黑道之神今天晚上更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702章 大事件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625章 斷彼之糧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274章 劉儉展現仁義的角度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478章 謀士們行動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46章 大饗諸士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634章 烏合之衆第702章 大事件第663章 扶風法正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573章 劉儉的行動,謀徐州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發燒了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78章 拼歌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576章 試探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731章 失陷第525章 劉備仗義援徐州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