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

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

與劉儉會談完了之後,田豐遂拜辭離去。

他需要回去與四郡的衣冠巨室們溝通一下,確定這十億錢到底要不要由諸家捐贈給劉儉。

田豐走了之後,正廳內只是剩下了趙雲和夏侯蘭兩人陪着劉儉。

趙雲向劉儉拱手請問道:“使君,我等實是不明白,十億財貨,數額巨大,冀州的高門郡望,當真會將這些錢財湊齊交予使君養兵嗎?”

“呵呵。”

劉儉聽到這裡笑了:“自是不會了,換成子龍在其位,子龍可會予以我十億財貨?特別自黃巾之後,冀州郡望豪右所受損失皆不小。”

趙雲頗爲不解道:“既使君知曉諸家不會給予,爲何還要提出動這個要求?若諸家不給,冀州的賊寇就不討了?”

劉儉搖頭道:“賊衆是一定要討的,太行山中,有的賊寇以天補均平爲號,聚衆爲惡,擅殺民庶,破壞安定,這樣的賊寇不可輕恕。”

“但諸賊之中,也有不少的流民,其本不欲爲賊,只是爲衣冠巨室所害,喪失土地,無以爲生,行至絕路,不得不返。天補均平之說對這些人的影響也是很大。”

“在我看來,有些人雖是叛逆,但罪不在他們,情有可原,且我們大漢朝的百姓黎庶要求真的很低,什麼所謂的天補均平,對於很多民庶來說只是一個在絕路中求生的噱頭,真正到底平不平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下去。”

“很多黎庶其實只想活着,只要衣冠巨室和地方豪右沒有把他們往死裡逼,只要他們還能養活自己,還有能吃飯的辦法,就很難被逼反。”

“可當活着的路都被堵死時,換成誰,誰又不反呢?

趙雲和夏侯蘭都是出身在真定鄉里,他們平日裡接觸最多的也都是鄉里的地農。

對於普通黎庶的苦難和恐懼,他們也最是明白。

確實,底層黎庶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活,一般就不會反。

趙雲輕嘆口氣:“使君,只是眼下的形勢卻能改變嗎?”

劉儉回答道:“什麼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天底下不存在瞬息就會改變之事,很多事情和規矩,需要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甚至要破而重立,大亂大治,重新確定體系。”

“就好似秋日的枯葉,在全部落地之後,在挺過一季寒冬冷冽之後,才能在春日生長出新的綠色嫩芽。”

劉儉的話讓趙雲和夏侯蘭心中頗爲觸動。

雖然沒有具體的措施和方案,但在他們聽來,劉儉是有心化亂爲安的。

“只是想要改變這些,並非朝夕之功。有些事情需得循序而進,根據形勢的變化來進行適當的調整。”

“就當下形勢而言,我今日之所以問四郡的衣冠巨室索要十億錢,也不過是個藉口,我真正的目地,是想借這次事情解決一部分流民的吃飯問題。”

“其實,想要阻攔太行山中的反賊壯大,除了討伐之外,還要控制源頭,而這源頭,就是減少流民的數量。”

“使君是想安置流民?”夏侯蘭問道。

“對,除了用兵動武,儘量的去切斷並減少黑山軍的兵源,將兵源化爲己用,這纔是正道,一味的剿殺,只是飲鴆止渴而已。”

“試想,我們就算是一戰將黑山軍全部消滅,然只要冀、並、幽、兗諸州吃不上飯的氓首繼續增多,涌入黑山的人就會源源不絕。”

“今年滅他十萬,明年可能就會冒出二十萬、甚至三十萬!後年就會蹦出一百萬!”

“我們不停的打,太行山中賊在不斷的吸收人丁,組建新的軍隊,這是死循環!”

“打是一定要打的,但不是最關鍵的。”

“需從兩處抓手,一面打一面撫,撫剿並用才能成事。”

趙雲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其實劉儉完全沒必要跟趙雲和夏侯蘭說這些。

但他之所以耐心的爲他們解釋,關鍵還是在於,他希望趙雲和夏侯蘭不只是能成爲一名護衛軍的首領,也不只是做征戰沙場的猛將。

趙雲和夏侯蘭很年輕,只有十五歲。

他們可成長的潛力很大。

劉儉希望他們能夠成爲文武全才。

武能安邦定國,文能執政治民。

不一定是精通四書五經,但一定要懂如何治民。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己方今後逐漸壯大後,成爲獨鎮一方的人物。

打一開始,劉儉就沒覺得在冀州組織自己的軍隊就完全要靠當地的衣冠巨門。

以他的角度來說,與世族豪右的利益永遠都是會有分歧的。

對巨門望族既要用之,也要抑之。

在沒有絕對的實力和話語權之前,不可將基本盤內的衣冠巨門逼的過急,但也絕不能縱容。

現在這個天下,還不算是最亂的時節,在眼下這種情形下,可以溫水煮青蛙,根據形勢的變化來採取一系列的手段。

“子龍,蘭,我馬上就要開始着手招募軍隊了,咱們冀州軍的別部司馬,就是你們兩個了,成軍之後,要好好的訓練這支兵馬,我要這支軍隊在討賊的過程中不斷強大,而你們兩個人也要隨之一起變的更強。”

“既要練兵,也要鍛鍊你們自己,懂嗎?

趙雲當即道:“使君如此信賴我等,雲定當竭盡全力,以報使君!”

劉儉點了點頭。

確實,現在他需要趙雲和夏侯蘭趕緊成長起來。

雖然當了南冀州牧使,劉儉卻沒有將關羽、張飛等人召來。

關羽目前坐鎮於遼東屬國,統領邊國強兵。

當初他在幽州刺史部的時候。幽州刺史部的軍隊也都是歸於關羽統領。

目前的關羽在幽州,在軍事方面擁有一呼百應的能力。

幽州刺史部的兵馬,還有邊郡屯營,以及屬國兵將,可謂是極其強大的軍事力量。

暫時不能讓關羽離開幽州。

關羽一旦走了,等幽州的軍隊在兩三年內若經過幾輪調換,關羽先前的威望就會隨着時間被消磨。

至於張飛目下則是黎陽營的校尉。

他受雒陽大將軍府的直接指揮,管理黎陽營。

黎陽營中的軍士,皆爲六郡良家子出身,不但有着精銳的兵卒來源,同時也有着大漢朝較爲精銳的裝備供養。

雖然黎陽營軍中的軍士數量不多,只有千餘,但這千餘人的戰力卻足抵五千之衆。

張飛離開了黎陽營,黎陽營換了統帥,那以後劉儉怎麼吞了他們?

現在形勢未亂,劉儉不能私吞別郡精兵。

似黎陽營,遼東屬國,幽州刺史部的這些強兵,他暫時不能兼併,也不敢兼併。

他現在若是敢對這些兵馬動一動,雒陽方面直接就派中央軍給他就地滅了。

只能先等等。

等雒陽亂了,中樞亂了,地方郡國脫離中樞自成體系,那就是他吞併北方現成的精銳軍隊的好時機。

他不能讓這些明明可以唾手可得的成型軍隊讓別人拿走了。

關羽得繼續待在幽州,張飛和韓當需要繼續執掌黎陽營。

而黃忠和徐榮目前依舊在涼州隨同張溫、董卓破賊。

劉備在京城當西園校尉,高順是他的副手。

所以,劉儉目前在冀州成立的這支新軍,就要由他自己培養了。

他所能用的人是趙雲,程普,夏侯蘭。

程普跟隨他打過黃巾,昔日在北平也當過郡吏,在邊郡有戰爭經驗。

關鍵還是要培養趙雲和夏侯蘭。

讓這兩個年輕的小子成爲冀州軍的頂樑柱。

(本章完)

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199章 烏桓校尉的左膀右臂第576章 試探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659章 廢三公第563章 被追擊的英豪第77章 肉由我分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13章 牛棚思過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478章 謀士們行動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360章 雲長,你們的任務更艱鉅第629章 屠虎,屠虎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120章 興兵破黃巾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702章 大事件第557章 最大的痛苦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388章 漢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第53章 千古之賭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706章 大局走向去醫院,請假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16章 廁中爭雄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25章 負荊請罪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26章 郡署徵辟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73章 坦誠待君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85章 過猶不及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634章 烏合之衆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92章 酒醉獻子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134章 終於分勝負了第440章 折戟沉沙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16章 廁中爭雄第347章 劉儉放煙霧彈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486章 撫遠大將軍確立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683章 輿論渠道和開放諸學第134章 終於分勝負了第582章 謙亡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180章 進步多多的張飛第703章 論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