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漢發展的方向

近一個時期趙國政通人和,趙國的政府機構得以自動運行,對大王張敖來說是難得的事情少的時段。

朝中的大臣對大王也很滿意,大王參加完了先皇的葬禮和新皇的登基典禮,安全的返回了趙國,又搞定了公主新得到了封地,封地雖然名義上是送給公主的,但公主與大王並不貪財,在新封地東萊郡的稅賦以及發現的金礦的收益都歸入了朝廷,使得朝廷的財務狀況大爲改善。爲此大臣們對大王一片讚揚之聲,也就沒有心思管大王幹什麼了。

所以當趙王張敖組建戲班唱戲,建立報社什麼的,大臣們都沒人提反對意見,覺得大王好玩就玩好了,現在的趙國有足夠的財富供大王玩樂。

到後來趙王張敖要組建遠洋公司,到海外尋仙,大臣們就坐不住了,主要是組建一支龐大的艦隊太費錢了。

爲了阻止張敖這個荒謬的想法,趙國的老臣貫高、趙午、孟舒來到王宮之內規勸趙王張敖。

“大王,趙國這幾年雖然日子好過一點兒,卻沒有富餘的財力到海外尋仙。”說這種引大王不高興的話,往往是由丞相貫高開頭的。

趙國相比其他諸侯國要富裕的很多。這幾年趙王張敖大力鼓勵農耕,爲農民提供農具,大力興修水利工程,普及優質種子,推廣施用農家肥,使得趙國的糧食產量大增。而且通過販賣食鹽、鐵器、布匹等商品,使得趙國賺了不少錢。

但是趙王張敖卻沒有存錢的習慣,每年的花錢計劃都定的緊緊巴巴。按趙王張敖的說法,錢財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發揮作用。這也造成了趙國百姓富有,趙國的朝廷如果在年初沒有計劃,需要進行一個重大項目時往往拿不出錢來。

“這次行動我不準備讓朝廷出錢。”趙王一句話,把貫高接下來的話都堵了回去。

“難道大王想自己出錢。”這次貫高臉上充滿了笑容,只要不讓朝廷出錢,貫高就沒了壓力。

貫高說讓趙王張敖自己出錢實際上是一句玩笑話,張敖比一般的人確實有錢,可比那些王宮的寶庫中充滿了金銀珠寶的諸侯王來說要窮很多,張敖無論如何也養不起一隻艦隊。

“這是一次賺錢的行動,所以我肯定要出錢的,我也想讓我的錢變多,沒準這次行動之後我就成爲了最有錢的諸侯王了。”趙王張敖在執政後儘量把朝廷的財產與他本人的資產分割開來。現在趙國王室的支出也是在年初造好預算的,張敖不能向朝廷要更多的錢,想要增加自己的資產,張敖只能通過經營活動。

“出海尋仙還可以賺錢?”貫高等人精神馬上集中了起來,他們要防着被張敖忽悠,同時也不能放過賺錢的機會,任何時候朝廷總是處於缺錢狀態,賺錢的機會怎能放過。而且經驗告訴貫高他們,張敖說能賺錢的項目最後都賺了大錢。

“你們難道沒有看《邯鄲時報》嗎?”張敖看着幾個老臣,心想他們是不是與時代脫節了。

“報紙我們見到了,內容沒有仔細看,我們太忙了,又不去商店買東西,看那些廣告幹什麼?”朝中的大臣是很忙的,有看報紙的時間還要看報告呢。

“你們最好看看,並且要養成看報的習慣。”張敖發現自己有點兒失誤了,光想着怎麼向底層百姓推廣報紙,卻把朝中的大臣忽略了。

“上面寫了什麼?”大臣們接過張敖遞過來的報紙看了起來。

“邯鄲遠洋公司,大王真的要做買賣?”貫高看完了報紙終於明白了張敖的意圖。

“真的會有人願意入股拿錢出來嗎?”太傅趙午問道。

“我肯定會帶頭投錢進去的,其餘的就看想發財的人多少了。”趙王張敖對於能募集多少股份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出海真能賺錢?”孟舒有點兒不放心的問道。

“報紙上所說的海上的大魚,以及香料什麼的都是真的,不過我啓動這次行動的主要目的不是這些,而是爲了一個叫倭國的地方。”張敖見在場的都是趙國權利核心人員,就不介意說出行動的真實目的。

“倭國?”就連貫高等人也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倭國是由大海上一個個的海島組成的。地方很大,人口也不少,不過他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很低的,只是在秦國的時候有中原的百姓,漂洋過海到了倭國教會了倭國人種植水稻,才使得倭國的發展快了起來。”張敖對倭國的情況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知道現在的倭國還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

“倭國現在有國王嗎?”貫高也很關心倭國現在的狀況。

“倭國現在應該還沒有統一的國王,各地還處於一片混戰之中。我就是想借這個機會逐步佔領倭國的各島,以消除倭國將來對大漢的威脅。”張敖覺得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起步時期,現在用最小的代價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

“倭國能對大漢造成威脅。”孟舒覺得大王說話一向靠譜,可這次的話卻有些不太對,遠在海外的倭國怎麼會威脅到大漢。

“世事無常,如果有可能我們應該把一切威脅大漢的可能都消滅在萌芽狀態。”張敖覺得這事很難說明白,不但孟舒不相信,即便是千年之後,危險已經在眼前了華夏還有人不相信有這種可能。

張敖之所以非要造船出海,也不全是爲千年以後的事情擔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改變一下大漢發展的方向。自古以來中原地區的王朝都是努力的在陸地上探索,努力的擴大着生存空間,他們發展的方向一般是向西向南。最後纔有了秦漢統一的廣闊領土。其在東邊茫茫的大海阻止了他們探索的腳步,這一停就是上千年。張敖想如果大漢能夠把勢力範圍擴展到海上,以獲得更多的資源,當與草原上的野蠻人死磕時會不會佔了上風,許多歷史的悲劇也就可以避免了。

“大王準備派誰去執行這次任務呢?”任務的成敗與執行人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太傅趙午想聽聽張敖選派的人手來判斷任務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十一章 艱難的試驗第三十六章 討好丈母孃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市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章 穩賺不賠第四百一十九章 諸侯們的反應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三百三十章 勸降第二百九十三章 打天下與坐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換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前輔導班第十六章 俯視衆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第九十章 胎產書第二百四十五章 葬禮第二十五章 定都長安第一百二十章 漢人奴隸第九十三章 象棋第一百一十四章 破殼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二百二十二章 互相勾結第四百二十七章 火炮的缺陷第二百九十六章 到孔府去挖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乎意料第六章 漢奸第四百一十八章 吳王造反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對質第三百五十五章 回不去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稱王第一百章 大漢棗核球隊第四百零八章 生不出兒子是優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辦學校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對勢力被消滅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二百四十八章 看不懂第一百九十五章 營救財神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斬將奪旗第一百五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女人的眼淚第四百零四章 張敖是個忠臣第四百一十五章 沒有地方刊登的文章第四十二章 搬磚第一百七十三章 佔便宜第一百八十二章 公主回孃家第一百章 大漢棗核球隊第一百零二章 黃金盃聯賽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想丟了性命第一百八十五章 名滿長安第十四章 雙轅馬車第一百零二章 黃金盃聯賽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當皇帝嗎第二百六十六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一百八十九章 老帥哥張良第二百一十五章 爲爹找回面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務員考試第三百二十八章 膽大的趙離第三百九十八章 你捨得第三百四十九章 賒賣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一齣戲第一百零七章 孵小鴨子的趙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醫者封爵第三百七十七章 威脅皇位的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錢生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賄賂第二百二十一章 猜忌第二百六十三章 存亡兩婦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三晨四十五章 事物的兩面性第四百一十二章 以豬爲主題第八十六章 看屍體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蹤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第一百二十七章 看風景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征前的動員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識就是財富第四百三十四章 臉上笑嘻嘻第三十四章 黃老之學第六十九章 深井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對勢力被消滅第三百零四章 大哥的小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壓水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臉與有前途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戰第五十二章 堅強的劉猷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質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倍奉還第十五章 春遊第二百二十七章 防火演習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易第一百八十五章 名滿長安第一百四十六章 爬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爲爹找回面子第三百零二章 信任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幹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