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威脅皇位的人

太后呂雉雖然對於大漢國朝政獨斷專行,卻也不是想奪兒子劉盈的權,作爲呂雉唯一的兒子劉盈還是被寄予厚望的,只是天不隨人願,劉盈的辦事能力遠未達到太后呂雉的要求。所以一有時間呂雉也就會到未央宮對劉盈進行教導,但是這對母子不管在三觀和能力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這種教導往往不歡而散。

太后呂雉對劉盈仍然沒有放棄,聽說趙王張敖要出海尋仙的消息,呂雉特意來問劉盈有什麼看法。

“趙王這樣做是不對的,作爲大王要以民生爲重,出海尋仙空耗國幣,此非明君所爲。”這個問題對劉盈來說又是一道難題,問話的是母親,問題涉及到自己的姐夫,直說姐夫的是非是不對的,但不做回答母親這關是過不去的,只能按照教導自己大有大儒的理念,實話實說了。

“愚蠢,作爲皇帝遇事首先要從大局考慮,也就是從大漢國考慮,從對穩固你的皇位的角度考慮。”聽了皇帝劉盈的解釋太后呂雉很是不滿。

“趙王的事與我鞏固王位有什麼關係?”劉盈覺得趙王張敖遠在趙國又是自己的姐夫與大漢國的皇位沒什麼關係。

“你要記住一點,所有有兵有錢有自己封地的人都是會威脅到你的皇位。你父親想方設法剪除異姓王,到如今你父親封的諸侯王傳承下來的只有長沙王吳臣以及趙王張敖。你父親雖然不喜歡你,但在剪除異姓王這件事上沒有錯。你需要完成你父親的這個心願,不但如此,即便是新分封的劉姓諸侯王也需要想辦法消減他們的勢力。”劉邦與呂雉在建立家天下的想法上是非常一致的,權力不允許與他人一起分享。消減諸侯王的勢力最終通過郡縣制,實現中央集權一直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我記住了。”在太后呂雉面前劉盈是不敢分辯的。

“光記住還不行,在此時你要促使他們發生,關鍵時刻還要推一把。趙王張敖現在可能是大漢實力最大的諸侯王,他願意將財力用在尋仙這種事上,比秣馬厲兵要強,你要有所表示,可以下旨說對海外異獸很感興趣,趙王張敖要是有所發現希望進獻幾隻。實際上趙王張敖搞這些也有可能不是他真實的意圖。根據張敖以往的表現,並不是一個把精力放在玩樂上的人。他這麼做也有可能是爲了向你示弱。不管他想幹什麼,能夠消弱趙國對我們來說就是好事。”太后呂雉抓住一切機會,多教導皇帝劉盈一些。

“我馬上就按您說的辦。”劉盈對太后的話一點兒也不敢違背。

“遇事要多思考一些。”太后呂雉對劉盈今天的表現還算滿意,叮囑一下起身離開了未央宮,劉盈這才鬆了口氣。

張敖接到了劉盈希望他尋仙順利,有什麼奇禽異獸抓兩隻給他看看的旨意後只是一笑。

皇帝劉盈肯定沒心思管什麼神仙的事,這一定是太后呂雉的意思。張敖倒不在乎太后呂雉怎麼想,只要不給自己添亂已經不錯了。張敖放下聖旨就去爲出海做準備了。

忙碌的時間過的飛快,轉眼之間進入了新的一年的春天,劉盈登基後改稱惠帝,如今已經是惠帝二年的三月,張敖在心中推算了一下按照西元記年,已經到了公元前一百九十三年。

數月的準備卓有成效。造船場日夜趕工,一艘艘的三桅風帆戰艦及大量的輔助船隻不斷下水。張敖的艦隊已經有戰艦二百多艘。

在此期間每有新船下水,邯鄲遠洋公司就會招募有員上船訓練,船隻在東萊郡與朝鮮半島之間往返,不但讓船上的人員適應了海上生活,也是爲了運送大量物資在朝鮮半島儲備。

趙王張敖已經不願意再等下去了,他覺得進軍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對趙國的內政進行了安排,在自己離開期間王后劉樂代理他大王的權力,他自己則前往海河河口登船然後前往東萊郡與艦隊匯合。

初春的海河河口仍然有一絲涼意,張敖卻滿臉都是興奮,他盼着橫刀倭國的那一天實在是太久了,今天終於走出了第一步。

“大王保重。”趙國的太傅趙午與中尉孟舒不顧舟車勞頓一直跟到海河河口的碼頭送張敖。

“趙國的事情幾位多費心了。”張敖感到欣慰的是趙國有這麼一班老臣,既忠誠能力又強,這也是張敖敢於長時間離開趙國的底氣。

“你小子一定要保護好大王的安全,大王要是出了什麼閃失你就別回來見我。”孟舒惡狠狠的對兒子孟鄉說道。

“是。”面對老爹孟鄉表現的無比規矩,雖然現在孟鄉已經是趙王任命的將軍,負責統領這次出海的所有人馬。

“登船。”男子漢大丈夫當然不會玩戀戀不捨那一套,張敖向幾位老臣拱手告辭轉身登上了戰艦。

“大王真是個天才,您設計的這種海船真是太好了。”孟鄉爲了練兵已經跟着海船在海上跑了很多趟,對海船已經十分熟悉了,還是忍不住稱讚道。

“這還用你說,這是最經典的三桅帆船,這船如果不好就沒有稱之爲好的帆船了。”這件事張敖還真值得驕傲一回。光就這隻船的設計來說已經領先了這個朝代一千多年。能夠把這麼複雜的帆船結構記下來完全得益於張敖曾經對航海模型的癡迷,當年張敖工作後攢了幾年的錢纔買得起這種三桅帆船的模型,他自己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拼裝起來,每天愛不釋手的觀察,到了大漢竟然有了大用。當然最應該驕傲的還是大漢的工匠,他們不但將張敖的圖紙變成了現實,而且是還將一些部件進行了改造,以便能夠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打造出來。經過近一年的試航在航行中又發現了一些問題,工匠們做了進一步的改造,現在趙國的三桅帆船可以說是趙國最高技術成果的結晶。

趙王張敖的船航行到了東萊郡,在那裡與等待的船隻匯合,組成了一支擁有二百多艘戰艦的艦隊,張敖沒有作任何停留下令艦隊出發,風帆高揚向着大海的深處駛去。

第九十四章 車馬砲第一百八十章 思女心切第二百七十四章 親情與宮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回不去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汁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對勢力被消滅第二十四章 一家一口鍋第八章 劉邦開創的遊戲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識認識我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該過的日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一百章 大漢棗核球隊第四百二十一章 珍惜生命第一百六十九章 公主和親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邦老婆們的出路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遊第一百八十五章 名滿長安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怎麼不飛上天呢第二百八十一章 賠錢貨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十八章 拜訪第四百四十章 不跑了第三十四章 黃老之學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四百一十五章 沒有地方刊登的文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要去長安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拘無束的殺戮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要買你的想法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學校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一百二十六章 衆人需要的大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惱羞成怒的齊王第一百零三章 獵人與獵狗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制度第七十二章 一道將要關閉的門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韓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黃金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勝利第二百三十八章 經濟制裁第二百五十九章 低情商第二百五十六章 簡單防箭法第七十章 水澆不滅的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沒錢萬萬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理論與實踐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七章 銳士營第四十一章 慢慢升高的房樑第三百二十四章 水能克火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師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問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字真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鹽票第三百五十七章 醫者封爵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錶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遊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犧牲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一百一十五章 沒錢萬萬難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三百五十一章 姐弟見面第三十六章 討好丈母孃第一百一十章 吃飽飯很難第十七章 閱兵第四章 拿劍的相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炒麪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第四百一十四章 永不爲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阻擊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專業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院第九十一章 贈書第二百零五章 羊毛紡織業第六十九章 深井第六十章 自己賺錢自己花第二百零七章 大自然的贈予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二十九章 鑄錢第四百三十六章 損失慘重的進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兄弟與君臣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務員考試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覆撕咬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敗之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第四百二十章 函谷關硝煙再起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二百九十二章 蕭何入獄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對勢力被消滅第十六章 俯視衆人第八十五章 男女都要第二百四十二章 視察第十二章 稱帝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