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刺殺原因

孫傳庭聽到這話,胸中頓時涌現了一股從未有過的憤懣和憋屈,幾乎讓他喪失了心智,一劍割開了柳如是的喉嚨。

他不是一個嗜殺的人,更不會爲了一己私慾濫殺無辜。

孫傳庭顯然是已經滿腔憤懣,牙齒咬的‘咯咯’作響,怒不可遏的說道:“孫某在大興縣做的那一切都是爲了老百姓,甚至不惜得罪朝廷裡所有的官員,以孫某的身份本來是天底下最大的官紳子弟,卻站在了官紳的對立面,只是想要爲老百姓做些實事罷了。如今沒有獲得老百姓的感恩,孫某也認了,你今天居然爲了老百姓刺殺孫某,還想把孫某置於死地,當成了魚肉鄉里的貪官污吏……”

孫傳庭越說越是激動,手裡的文士劍極其鋒利,割破了柳如是脖子的白皙皮膚,出現了一絲血線。

戲臺上唱戲的女子頓時就急了:“趕緊鬆手,別傷了我家小姐,我家小姐看着年輕其實是漕幫的大字輩,你要是敢害了小姐的性命,百萬漕工不會放過你。”

李冕看着幾乎快要喪失理智的孫傳庭,嘆了一口氣,放下手裡的摺疊弩,邁步走了過去。

李冕來到孫傳庭和柳如是的旁邊,伸出手去,握住了孫傳庭拿着文士劍的手掌,從他手裡把文士劍奪了回去。

柳如是絲毫不領情,回頭嬌喝了一聲:“寶兒與他囉嗦些什麼,去把柳灣堤的漕幫兄弟全都喊來,今天一定要讓這個狗官碎屍萬段。”

尋常人遇到當前的情況,只會急得滿頭大汗,不知應該解決了。

雙方明顯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只有一個人能夠從戲樓裡活着出去,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李冕只用了一句話,輕鬆化解了雙方的不死不休:“柳小姐既然在乎漕幫兄弟的性命,就不能在臺面上殺死孫傳庭了,以孫公、袁公二人的身份,只要孫傳庭在漕幫手上有任何的閃失,少說也得有數百漕工給他陪葬了。”

柳如是聽了這話,緊繃的情緒,鬆懈了下來,緊緊咬着貝齒,卻還是恨不得用眸子裡的眼神殺死孫傳庭。

貼身丫鬟寶兒停下了腳步,沒有遵從柳如是的吩咐叫來柳灣堤裡的漕幫兄弟。

她換上了一件青色比甲,手裡提着一把利劍來到了小姐的身邊。

寶兒防備着看向四周,免得孫傳庭、李冕兩人突然動手,害了小姐的性命。

寶兒戒備的同時,還從地上撿起了利劍,交給了小姐,再次有了刺殺孫傳庭的可能。

孫傳庭手裡的文士劍被拿走以後,顯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像是魔怔了一樣,嘴裡念念叨叨個不停:“怎麼會,怎麼會,老百姓居然想要殺死我……”

李冕拉着孫傳庭遠離了柳如是,按着他坐在了靠近門口的官帽椅上,知道孫傳庭的病情不能拖下去了,一旦拖的時間久了,真的會變得瘋癲起來。

李冕從紅木半月桌上提起松花釉茶壺,在松花釉蓋碗裡倒了滿滿一碗,顧不上茶水還有些燙手,全都潑在了孫傳庭的臉上。

孫傳庭臉上被潑了茶水,終於清醒了過來,擡起眼皮看着李冕,神情還有些恍恍惚惚。

過了半晌,孫傳庭緩過神來,面如死灰的坐在官帽椅上,再也沒有了過去的銳氣。

李冕不想跟着孫傳庭前往大興縣,做個比小毛驢還苦的錢糧師爺,卻很佩服孫傳庭一心爲國的敢爲天下先。

李冕嘆了一口氣,勸解了起來:“這就是李某不願意跟着白谷一起前往大興縣的原由,過於勞碌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只要推行了新政就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伱滿懷希望地前往了大興縣,做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認爲只要推行了新政就對老百姓有好處,可以讓老百姓過上吃飽飯的好日子,殊不知有些時候很多事往往事與願違,新政很有可能對於老百姓無益,甚至是有害。”

李冕捏着孫傳庭的臉容,讓他看擡頭看了一眼咬牙切齒的柳如是和寶兒,繼續說道:“白谷從來沒有幹過任何欺行霸市的惡行,也從來沒在京城裡禍害過老百姓,突然有老百姓因爲三個兄弟的家破人亡要刺殺你,十有八九是真事了,不是爲了遮蓋刺殺你的罪行,隨便找的藉口。”

李冕放下了手掌,孫傳庭臉上已經有了慚愧的神色,不敢去看柳如是和寶兒,深深的低下了腦袋。

再也沒有了過去什麼都不怕的滿身膽氣,只剩下了滿臉的愧疚,都不敢直視老百姓。

李冕爲了能讓孫傳庭心裡好受些,免得就此一蹶不振,損失了一心爲國的忠臣。

李冕詢問了一句:“白谷認爲介甫公的品行如何。”

介甫是王安石的字,李冕比較尊敬這位宋朝的宰相,說了一句介甫公。

孫傳庭脫口而出:“史書和歷代官員都對介甫公的評價不高,認爲他是秦檜那般的奸臣,對於介甫公的抨擊甚至比秦檜還要更甚,不過在孫某的心裡,介甫公纔是真正的千古名相。”

李冕點了點頭,認可了孫傳庭的觀點:“介甫公被史書各種污衊,歷代官員都對他各種抹黑,原因就在於介甫公推行了新政,危害了官紳士大夫的利益。官紳士大夫擔心有人效仿介甫公,所以纔會不遺餘力的抹黑他,避免朝廷的官員有人效仿介甫公推薦新政,危害了官紳士大夫的利益。”

孫傳庭不解了:“可是據孫某所知,介甫公在老百姓裡的風評很好,認爲他是一代賢相,不是官老爺所說的佞臣。”

李冕依舊是贊同了孫傳庭的觀點,卻有不同的看法:“介甫公的風評在老百姓裡變得很好,也是這些年的事情,你要是有幸生活在介甫公所在的朝代,詢問那時的老百姓,估計只要聽到介甫公的名字就會破口大罵了。”

孫傳庭立即反駁了起來:“這話說的不對,介甫公當初推行青苗法,可是對老百姓極爲有利。”

第132章 皇莊練兵第98章 營生第20章 錢糧賬冊第25章 母雞第62章 手弩第135章 京城風氣第13章 錢糧第96章 家生子第27章 木蘭花令第71章 順天府衙門的黃冊第130章 良玉練兵第7章 埋下一顆種子第74章 解決劉鵝頭第100章 紅螺寺第11章 挺甜的第128章 公主心思第98章 營生第50章 豆腐宴第140章 定王心思第149章 遭遇刺客第59章 男人第35章 日日思君不見君第96章 家生子第62章 手弩第4章 龍門賬法第57章 孫易發的結局第54章 審案第76章 賀錦第6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9章 男人第52章 出事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請假一天,整理大綱第57章 孫易發的結局第84章 涉及到了嘉禎皇帝第135章 京城風氣第104章 紫藤寄鬆第128章 公主心思第99章 糞段第135章 京城風氣第118章 三次偶遇第93章 一兩銀子第8章 話聊第99章 糞段第127章 緣盡緣起第71章 順天府衙門的黃冊第41章 規矩第99章 糞段第84章 涉及到了嘉禎皇帝第71章 順天府衙門的黃冊第30章 花癡第63章 動手第57章 孫易發的結局第64章 大馬第73章 推到臺前第79章 賀錦的手段第105章 良緣天賜第113章 果斷出手第2章 金水上河圖第25章 母雞第61章 草場院第18章 石灰點豆腐第67章 京城浮收第50章 豆腐宴第29章 沈陳第26章 無才無德第124章 妒心作怪第65章 氣惱第100章 紅螺寺第149章 遭遇刺客第34章 撞見陳圓圓第111章 二次偶遇第141章 錢家算計第16章 吃豆腐第100章 紅螺寺第103章 高僧真高第74章 解決劉鵝頭第90章 一封送到御前的奏章第14章 陳圓圓的閨房第140章 定王心思第88章 請假一天,明天多補兩章第150章 刺殺原因第76章 賀錦第96章 家生子第112章 建州女真第73章 推到臺前第143章 玉兒護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請假一天,整理大綱第24章 百萬漕工第107章 看似無緣第105章 良緣天賜第74章 解決劉鵝頭第120章 山豬細糠第72章 養濟院的少年第97章 亭亭如蓋第90章 一封送到御前的奏章第143章 玉兒護人第132章 皇莊練兵第58章 心狠第122章 撿到楓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