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

沒得談了,都這樣了還有什麼可談的。別說朝廷,就是現在的大宋子民也不會同意的。

所以,北遼使臣也享受了大宋遣使北上時的同等待遇······被留在驛館,見不到任何人。

這一次大宋做的更絕,就連館伴使都撤了······很明確,沒有再跟北遼拉扯的必要了。

“本使要見宋國皇帝陛下?”

見不着內閣,連館伴使也見不着,北遼使臣只能跟驛館的看守叫嚷。

“小的也想見官家······這不是見不着嗎?歇歇吧。”

“本使是大遼的使臣,有權利覲見宋國陛下。”

“你是有權利,可我大宋的官家顧不上見你!省省吧!”

驛館的看守就是個青皮樣的活寶,北遼使臣真不知道該怎樣跟他交流。

“本使要去鴻臚寺······”

“隨便,沒人攔着你!”

鴻臚寺還是知道的,北遼的使臣也沒指望大宋會給他派馬車,就那樣帶着使團的大多數人,浩浩蕩蕩的,挺有氣勢的向鴻臚寺而去。

一路上,原本回避他們囂張的宋人不見了,倒是不時有朝他們吐唾沫的宋人,就連孩童,也有向他們做鬼臉嘲笑的。

宋國這是怎麼了?

“本使要覲見宋國陛下!”

到了鴻臚寺還是這句話。誰知道鴻臚寺的回話也跟驛館的看守一樣:“官家顧不上!”

“何時能接見?”

“何時?本來嘛,小臣以爲跟我大宋使臣在北遼冷落的時間差不多時,閣老們或許會抽時間見一下。”

“但是,現在嘛,我大宋的內閣和官家,忙着調兵遣將北上呢,等我大宋戰兵收復燕雲後,如果北遼朝廷還存在,那時候倒是有可能拜見我大宋的官家!”

出兵北上,僅僅河北道,國朝就集結了將近五十萬的大軍,這已經廣爲人知了,鴻臚寺的門監,倒也不吝告訴這北遼的傻缺使臣。

也就他自己躲在驛館內不清楚,汴梁的子民,哪怕就是孩童,都知道大宋要準備收復燕雲了。

“你們發兵了?”

“哎呦,多新鮮呀!先頭部隊應該差不多到河北道了。對了,你不懂,現在我大宋北向的軌道,全線停止民運客運,全部爲前線服務。這叫一級戰備狀態······哦,你不懂!”

這只是鴻臚寺的門監······

北遼使臣這時候已經沒心思考慮禮遇的問題了,滿腦子都是大宋發兵的概念······

這就發兵了?已經派了使臣,也就是還想扯皮一段時間,不管大遼的要求是不是會答應,不是都應該有來回嗎?

就是前段時間,大宋遣使北上,大遼朝廷也是有館伴使陪着浪費時間的。哪有這樣一聲不吭就發兵的?

本來,大遼還指望,利用雙方遣使的時間,穩穩的把叛軍殲滅了,然後乘大勝之勢,轉道南下,將宋國軍伍驅趕,回覆到三年前邊境線。

誰曾想,宋國居然在這時候出兵!

宋國不是一直號稱正統王朝嗎?怎麼會爲叛逆者出兵?不對,叛軍被殲滅了,這時候宋國出兵北上,已經沒有了助長叛逆行爲的嫌疑······怎麼就沒想到呢?

北遼使臣現在該考慮的是,自己這個使團還能不能回去······

沒有再要去進入鴻臚寺,就這樣在鴻臚寺的大門口,聽了門監的幾句話,北遼的使團就折返了。

折返時,已經沒有剛出來時的那種氣焰,完全是灰溜溜的。這時候,他們也想通了,爲什麼街巷的宋國子民,會那樣的看他們······

“本使想讓將軍帶個話,告訴宋國朝廷,本使使命難成,請求回去!”

明明這驛館的看守是個閒人,就是普通的軍卒,北遼使臣不得不違心的這樣恭敬的稱呼。

沒辦法,他現在需要回去,把消息儘快帶到朝廷。

“哎呦喂,小的也成將軍了?呵呵。不怕你知道,從你進驛館的那一天,上峰就有過交代,對爾等使團的行爲,不予干涉,去留自便!”

“哈哈···哈···好像吧?朝廷早忘記你們了,或者早以爲爾等已經走了。見天的待驛館裡,能知道纔怪!”

“要走趕緊的,收拾行李走吧。小的也算是完事了,以後沒有這什麼都亭驛了,小的要去講武堂值守了······”

是了,確實是了,就連都亭驛,這個專門爲北遼設置的驛館都要撤銷了,也就是說,宋國這次是這的要跟大遼開戰了。

這個消息需要儘快的奏報朝廷······這一次絕對不是小型的局部的戰爭,很有可能是一次傾國之戰,這一戰可能決定着兩個王朝之後的命運。

就連鴻臚寺門監,以及驛館的看守都這樣說,也就是說,宋國在他們國朝內,就是以這樣的說法招募兵源的。

北遼的使臣很着急,進去驛館後,也就象徵性的收拾了幾樣,餵過了戰馬,着急的離開了。

他希望,自己這樣快馬加鞭還能來得及,還能在宋國發動戰事之前,將消息帶到朝廷······

多慮了,時間絕對來得及。因爲,大宋發兵是發兵,並不是直接開戰。

別看此戰醞釀許多年了,一次傾國之戰,需要準備的事情多了去了。

如此規模的戰事,國朝的朝廷也沒想過保密什麼的,畢竟之前的輿情,已經把子民求戰的情緒調動到最高點了。這時候集結兵力北上,正是順應了民意,也讓大宋的子民,看到大宋朝廷的雄起!

一級戰備,發兵北上,集結兵力,這都需要過程,不可能在朝廷達成一致的那一刻,就能直接跟北遼打起來。

況且,這時候的北遼,還在進行着殲滅叛軍的最好決戰。

不是大宋玩宋襄公的仁義之師什麼的,大宋的朝廷還沒那麼傻缺,之所以暫時不動手,是因爲,大宋的朝廷,也希望那些叛軍被殲滅······

朝廷就是朝廷,不管哪個朝廷,在對待叛逆者的立場上,應該是一致的。

同時,戰前的諸多事務需要籌備,最終耽擱瞭解救那些可憐的,想解甲歸田的人們,都還是能理解的······到時候都關注收復燕雲的戰事,誰還會想起有過什麼叛軍的事?

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六一二章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七一七章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七十章 騎行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六一二章第六二六章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七十章 騎行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六二六章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八九章 龐太師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八五零章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七八六章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