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

的確挺可惜的,儘管耶律乙辛有大才,在絕對實力差距下,仍然逃不掉被圍殲的命運。

就在北遼朝廷大軍跟耶律乙辛的叛軍有過幾次作戰後…~

“剩下多少了?”

“據報,耶律乙辛剩下的可戰之兵力,不足三萬了。”

如今的勤政殿,似乎也緊張起來了,每日都開始安排內閣留守了,所有關於北遼平叛的戰況奏報,要及時遞進勤政殿。

趙曦也不隔一日的待在勤政殿。

“差不多了…~”

趙曦突然說了這樣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官家是說,遣使可以動動了?”

“嗯!動吧!另外,相關的輿情部署,也一起發動吧。國朝發兵北上,應該用不了多久了……”

這就要來了嗎?趙曦的情緒也一時有點不可名狀。

收復燕雲,這是大宋朝,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是整個國朝,整個大宋的所有人的執念。

一直到後世,對大宋的惋惜,也多來自於燕雲……

現在,經過多年的謀劃,終於要開始了。

大軍未動,輿論先行,這是如今大宋的陳例。

首先,汴梁的抵報開始刊登耶律乙辛他們浴血奮戰的戰報。

這戰報,彷彿看到了一羣一心歸宋的騎兵,在爲自己的命運抗爭。

本來可以跟妻小團聚,從而在大宋過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卻因爲北遼朝廷,不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真正讓國朝羣情激昂的是,抵報刊登了關於國朝使臣在北遼的遭遇。

自國朝遣使北上後,使臣就一直被冷落在驛館,抵達北遼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使臣除了北遼的館伴使,再沒有見過任何一位北遼朝廷的臣工,更被提多次請求覲見北遼皇帝了。

這是對大宋的侮辱······

不管如何,大宋遣使斡旋,成與不成,北遼都不應該這般怠慢,這是對大宋的無視!

兩相對比,時論刊登了先帝時的一則故事:先帝時,蜀中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府尊,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府尊一看,嚇出一身冷汗,認爲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請朝廷制裁之。

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對這個口出不遜、有“煽動造反”之嫌的讀書人,即使不按“謀大逆”嚴懲。

而先帝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就事論事地說:“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一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於是,這個讀書人被授予了司戶參軍的職位。

再看北遼皇帝,面對一羣因一時糊塗,被人教唆,或者受命上峰而起事的軍卒,在已經確定解甲歸田時,甚至承諾遠離北遼的情況下,仍然要置於死地!

那可是五萬多人命,不是五萬多牲口······

其實,任何一個朝廷對於謀反一事,都是不可容忍的事。可拿出先帝時的真事,一個老書生的牢騷。來跟北遼耶律乙辛起兵對比,本來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但是,在現在的輿情下,這就成了對照。

一時間,整個國朝的輿論,開始譴責北遼朝廷的殘忍,再次出現北遼野蠻見於報端。

“還是差那麼點呀······”

這些輿論文章,看上去挺熱鬧,可惜,除了譴責,就是呼籲。這種喊兩聲口號的做法,趙曦真的覺得沒勁道······

終於,有了另外的一種聲音······

“家眷是大宋子民,那些解甲歸田的契丹人該怎樣算?就如大宋的親家受了欺壓,大宋還要這樣沉默嗎?”

一時驚起萬重浪,這彷彿就是一個導火索,一下子點燃了國朝多年對燕雲的渴望。

所以,國朝的所有的評論文章,也就開始叫囂着要出兵北上了······

“剩下不到兩萬了,估計這兩萬也是傷痕累累,身心疲憊的狀態。耶律乙辛亡矣!官家,老臣以爲,該把使臣還回來了。”

王安石的意思很明白,事到如今,也真的到了出兵北伐的時機了。

“那就召回來吧······”

多少還是有點緊張情緒的,畢竟這是國朝最大的征戰,是一次宋遼雙方都需要傾國作戰的大戰役,是決定兩個王朝命運的大戰。

這就要開始了······

按時間算,國朝召回使臣的詔令,應該還到不了北遼的中京道,邊境卻奏報,使臣回返了,並且,還有北遼使臣陪同······

這時候北遼遣使爲何?妥協嗎?這倒有點意思了,大宋爲北遼叛軍伸冤,而北遼朝廷卻因爲自己的叛軍死活,跟大宋妥協。

“若是北遼同意讓出燕雲剩下的十二州,這倒也能做。”

至於耶律乙辛是死是活,那五萬騎兵會怎樣,礙大宋何干?無非是對那些家眷做一些安撫,再引導一下輿論。

相對於出兵的損失,這樣的結果那就太完美了。

“絕不可能!如果北遼有意歸還燕雲剩下的十二州,在耶律乙辛逃竄至河北道時,就應該答應國朝要求了,那時候,朝廷不會拒絕幫忙殲滅耶律乙辛的叛軍。”

確實也是事實,這條件當初是大宋先提出的,北遼有機會在大宋身上砍一刀,那種情形下,說不定朝廷真的會答應下。

可如今,北遼又怎樣會恭送燕雲十二州呢?

北遼遣使南下,到底會爲了什麼?

“按照大遼和宋國河東條約,雙方都必須拒絕有違犯刑律的人遷徙,並且雙方都有義務遣返在對方境內有罪責者······”

“大遼關閉入境通道,配合大宋搜捕出逃的工匠。如今,大遼的叛軍,有已經逃至宋國者,希望宋國以河東條約辦理,遣返大遼的叛逆者!”

朝廷問了,宋國哪來的北遼叛逆者?

北遼的使臣,很有準備的遞交了叛逆者名錄,就是所有叛軍中,騎兵隊正以上的家眷,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近二十張紙,還是國書的形勢。

幾萬人呀,這就是讓大宋學着北遼一樣,屠殺,或者將這幾萬人趕盡殺絕!

這就是北遼遣使的目的,人家不是來議和的,是來責問的,或者說是來宣戰的。

這樣的責問,不就是等於宣戰嗎?

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二六二章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七七四章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八四章 射殺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八三一章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四六三章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五八章 繁亂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七六六章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三四二章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