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

對北遼作戰,河北道是絕對的戰場,這一點沒有異議。

由於有當初河東戰役和平滅西夏戰略方面的成功,導致了整個國朝朝堂臣工在謀劃對北遼作戰上,也考慮戰略方面傾向性比較大。

這沒有錯,但是,不同的戰事要有不同的策略。

華北平原,自燕山山脈以南,太行山以東,整個全部是平原地。而失去的燕雲十六州,除河東路的四州以外,十二州依然還屬於北遼。

這就註定,跟北遼的戰事,戰場是在華北平原上展開。

河東,陰山、太行、呂梁,三山將河東路分割成諸多的盆地,而云應四州也是盆地地形。

這樣的地形是可以謀劃圍剿戰略的。

西夏也如此。黃河、呂梁山脈、沙漠,通道是有數的也是侷限的。

從沙洲往東,以及堵住西北方向的通道,並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再從麟府、秦州、蘭州、環慶等地,成幾路圍剿……

西夏的戰略縱深有限,也就有了戰略方面成功的基礎。

即便如此,趙曦當初還將高遵裕部五六萬軍卒放進去做了誘餌。最終才使平滅西夏得以成事。

可對北遼,首先,北遼體制已經是經過百年運行,算是一個穩定的王朝。

其次,北遼的戰略縱深非西夏可比。往北、往西,國朝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做圍剿的戰略。

想後世,千年以後的統一大戰,那都是幾百萬隊伍的事,仍然是非完全疆域的戰事。

想在這個時代,以國朝百萬軍卒對北遼如此廣闊疆域形成圍剿……趙曦知道不可能。

而且,北遼騎兵的機動性,國朝現在還無法對抗。

這也是趙曦一直沒有全面開戰,一直在等北遼自身損耗的原因。

趙曦所想的,不僅僅是收復燕雲…~

燕雲十六州,那是一個天然的防禦屏障,這也是歷代中原王朝抵抗外族的防禦線。

趙曦認爲,收復燕雲十六州,只是最基本的戰略目標。國朝有相當的,忠誠於朝廷的騎兵,纔有可能實現他的想法…~

有了羊毛、棉花的產業,恩威並施、剿撫並用,讓草原的各部落歸心,趙曦覺得並不是不可能。

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障礙,便是北遼這個日漸腐朽,卻還能苟延殘喘的王朝。

現在,終歸還是差那麼一點,還不夠讓那些依附於北遼王朝的部落徹底死心……

耶律乙辛謀反,整個北遼內亂……趙曦一直將此事當作催化劑的。

這時候出兵……趙曦真的不認爲是好時機。

……

國朝沒全力出戰,這戰真的打的不爽。

不僅僅是王舜臣、周侗、折可行這樣想,就是種建中也感覺這戰打的不暢快。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是官家留在講武堂的的戰爭理論核心。

種建中深刻領會了。

可現在的戰事,根本就沒法把官家的戰爭指導理論發揮。

最早的好水川之戰,後來的河東,再到平滅西夏,官家的大戰略,最終的戰果,都實現了官家戰爭思想。

而這一次出戰,讓種建中感覺,似乎沒有任何效果。

近二十萬大軍北上出征,戰線向北推進了五十里,似乎很有效,可實際上,自出戰以來,整個戰場沒有一次像樣的戰役。

擱以前作戰,基本上是雙方都在某個點,某個城池集結兵力,以一場,或者多場戰役的勝負來決定整個戰局。

然而,這一次,北遼明顯改變了戰術…~

北遼充分發揮了騎兵的機動性,根本就不跟國朝的隊伍遭遇。

向北推進,時刻得防備着北遼騎兵的襲擾,偏偏當國朝用戰車列陣時,北遼的騎兵便立刻遠遁……

而國朝戰車追擊,根本沒法跟北遼騎兵相比,總是追不到。

同時,在追擊的過程中,北遼騎兵還時不時的有少量的騎兵襲擊。

戰事不順,甚至是極度不順。

消滅的北遼騎兵數,甚至對不起國朝消耗的火藥彈的損耗。

這不是在打戰,倒像是在躲貓貓……

“報……大帥,離易州三十里。據斥候偵查,易州城內並無北遼軍伍駐紮,甚至連衙門都已經撤離……”

這就是現狀,都已經打到易州了,可他們至今沒有經歷過大的戰役。

“城外十里紮營,斥候放出五十里……”

進易州沒有任何意義,最起碼種建中是這樣認爲的。

說起來自己這算是打下易州了,可真的是打下了嗎?

易州原本的北遼駐軍三萬,連三千都沒有殲滅。整個易州駐軍還是完整建制的存在。

進駐易州,除了警戒需要比野外紮營更好的烈度,需要防止細作,再沒有其他好處了。

這樣的感覺,讓種建中有中深入敵方腹地的感覺。

“其他幾路是怎樣的情況?”

“回大帥,都一樣。整個推進,幾路大軍都沒有遭遇大戰,可斥候的偵查,都顯示在戰線上存在不少於二十萬的北遼騎兵。”

就是這樣……這是一場沒有戰鬥的戰事。

北遼收縮了?種建中知道不可能。據斥候的奏報,北遼騎兵只是化整爲零了,就在這河北道偌大的平原上。

“報……大帥,北方有萬騎接近,離營寨五十里……”

副將們都摩拳擦掌的,覺得應該有一次大戰了。

可種建中感覺,這應該是從中京道、南京道南下的支援力量…~他們仍然不會跟大軍作戰。

“準備迎戰!”

是不是真的來襲,還是得按規矩來。

戰車作戰,在國朝已經有固定的流程了,每一位副將都清楚,甚至每一位不同崗位上的軍卒都清楚。

這是防禦戰,沒什麼特殊安排。

“報…~在三十里處,北遼騎兵分散,並未向我方推進……”

帥帳裡一個個剛剛振奮的將領,瞬間就泄氣了。

“這戰到底怎麼打呀?”

“朝廷應該增加兵力,步步推進,將整個河北道全部圍成銅山鐵壁,看北遼的賊人如何逃竄?”

“全國朝百萬軍卒,戰車五萬數,就是全部擺在河北道,都無法圍成水泄不通,仍然防不住北遼騎兵的流竄。”

“步騎和戰車聯動,纔是取勝的關鍵呀!”

“番騎與戰車步卒的協同作戰還需要時間磨合,講武堂正在修正操作手冊……”

這大概就是朝廷至今沒有決定大決戰的原因吧?

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八三一章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五二七章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三四二章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六八八章 等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