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

朝廷對北遼輕敵了嗎?沒有,從來就沒有敢輕視過北遼。

太宗時,國朝大軍曾兵臨析津府,最後不也功敗垂成了嗎?這一次僅僅是抵達易州、永清、武清等地······

也正是因爲朝廷的謹慎,纔沒有經歷過大戰就撤軍了。

蘇轍的分析和推演,彷彿是證明了朝廷這次撤軍是正確的。諸位閣老看着沙盤,也都認同了蘇轍的推演······

奏報到了趙曦案頭,趙曦只是隨意的看了看······

“說說吧,你怎樣看待這次出兵北上,又如何看內閣議定的撤軍,以及蘇閣老的推演和分析?”

趙曦並沒有束之高閣,而是單獨留下了太子。

“雖然蘇閣老的分析和推演在理,孩兒還是有疑惑的。畢竟,北遼內亂時事實,派不出精兵也是事實。至於蘇閣老所言,北遼會在國朝大軍深入北遼境地後,會出現分割攻擊的可能,孩兒也認同。”

“只不過,這需要建立在北遼內亂得以平息的基礎上。若我方深入,而北遼內亂不能平息,耶律乙辛同時藉助國朝進軍的時機。孩兒以爲,這次出兵建功的可能也不是沒有。”

還不錯。太子有這樣的想法,趙曦還是滿意的。

“很好。要懂得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也雲。內閣有內閣的立場,這次出兵是內閣一致議定的,並且是內閣說服朕方得以出兵的。”

“這樣的基礎,就造成了內閣諸位存在一定的擔憂······非君臣一致的出兵,內閣不敢去承擔敗北的結果,也就有患得患失的心思。前方將士也會如此。這是其一。”

“其二,這次出兵的整件事,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國朝想要取勝,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耶律乙辛不在乎北遼朝廷死;而北遼朝廷,這樣放任大軍師深入,同樣是希望能在短期內完成平亂。”

“還有一點,內閣之所以認同蘇轍的分析和推演,也有一定程度的推卸責任。畢竟這一次算是沒有任何建功的出兵······”

趙曦停頓了一下,給兒子思考的時間。

一直以來,趙曦是讓太子把精力放在內閣的。這不僅僅是促進關係融洽的問題,更是想讓太子能全面的接觸朝政。

至於開封府尹的角色······權知開封府的職銜,朝廷一直沒有取締了,太子領開封府,也算是掛名,並不需要直接處理開封府的政務。

太子有過地方治政的經歷,沒必要再經歷那些瑣事。

也正是這樣,趙曦擔心太子受內閣的影響過深,從而在思考問題時,習慣於內閣的立場。

從這件事上,太子還算不錯,雖然考慮不全面,還不能完全想明白,最起碼他還是清楚自己的身份,還是有自己的立場的。

“你看看皇城司的奏報吧······”

趙曦將皇城司從北遼那邊傳來的信息奏報,遞給了兒子。

這場興師動衆的出兵,該怎樣評價呢?趙曦也說不好。

國朝出兵初期,在北遼的內亂戰場,首先降下戰爭烈度的居然是耶律乙辛。

這老小子,或許真以爲自己最終能拿下北遼的帝位吧,到這時候還捨不得燕雲,還想着自己最後能得到一個完整的北遼。

到後來,北遼朝廷並沒有抽調精銳騎兵後,耶律乙辛又提高了攻擊的烈度······

都在演戲,誰也不明白誰的真實意圖,只能是猜測。

再往後,當北遼朝廷放任國朝大軍北上時,耶律乙辛又一次降低了烈度。

皇城司沒有關於北遼朝廷是否與耶律乙辛有談判的奏報,想來也是沒法探知到這樣的消息。

趙曦也不敢隨意的猜測。

在趙曦看來,北遼一致對外也不是不可能。也就是說,蘇轍的分析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畢竟,吃掉國朝三五萬大軍,火器的戰利品,不管是北遼朝廷還是耶律乙辛,都是有相當誘惑力的。

再反過來想,北遼故作玄虛也不是不可能。內戰如火如荼,北遼朝廷跟耶律乙辛,誰也不捨得將精銳調離,也就默認了這種放任大宋隊伍入境的情況。

戰場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戰略和戰術也可以隨時調整。

同樣,兵者,詭道也。虛虛假假、真真實實,虛假和真實之間,各方的想法,又如何能確定?

“爹爹,這次若不撤軍,大軍有可能建功?”

太子對照着朝廷和皇城司的奏報,越發糊塗了。

“說不定。在所謂的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或者說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像這樣的戰事,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北遼朝廷和耶律乙辛相互猜忌,有可能這次出征真的兵至析津府。同樣,北遼朝廷和也與一心達成一致對外的意見也有可能,畢竟,一個沒有了燕雲農耕之地的北遼,並不是耶律乙辛想要的。”

“同樣,也存在耶律乙辛完全背叛他的族羣,聯絡國朝軍伍的可能······”

沒有發生的事,誰又能捉的準?

“但是,你要記住,出征取勝,不能寄希望於他人。北遼內耗也罷,還是耶律乙辛喪心病狂也好,那終歸不屬於自己能掌控的。”

“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陰謀陽謀都是白瞎。內閣出兵的緣由,便是有北遼意外的幻想,撤軍也就不意外了。有些事沒有來回,也不能設想。”

“如果不是想法太大,朕倒是以爲這次出兵可以集中二十萬兵力於一地······易州、永清、武清等都可以,只要集中兵力拿下一城,並將其與國朝州城連接起來,建立穩固的防線,也算是建功。”

太子有些消化不了老爹的話。既然老爹能有把握建功,爲何卻讓這一次出兵無功而返呢?至於說內閣和老爹,太子相信,只要是老爹決斷了,內閣絕不會有任何異議······老爹是有這樣的威望的。

“朕不覺得朝堂成爲一言堂是一件好事。同樣,這樣的一次無功而返的出征,或許會給北遼造成另外一個印象,或許對真正的大戰有好處。”

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五九一章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二六二章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八五零章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六五一章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七六六章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六七六章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