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

趙曦雖然對傳言的持續做了防範。皇城司的徹查,勢必讓傳言中斷。

爲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趙曦還是要儘快將此事平息了。

斷了一些幻想是一方面,讓朝堂少一些亂像是另一方面。同時,也給朝臣們表明一點,在現今的大宋,太子的大統繼承人是唯一的,不變的。

帝后一起到了東宮,最起碼東宮下人聽到的傳言閒話,就此打住了。

趙曦讓石得一制止了下人的通報,就這樣徑直的進了太子的殿門。

看到的景象,趙曦很欣慰,而滔娘眼裡卻噙着淚。

太子患病應該是真的,滿東宮都是藥味。

可太子的病並沒有嚴重到需要告病的地步。

趙曦想來,應該是這傻兒子昨晚沒睡好,翻來覆去的想不明白,又是冬春交界,就多少有些感冒了。

估計半夜的薑湯已經發汗了,也輕鬆了。只是自己還沒想明白,所以,便告病了。

至於這時候又開始處理公務,估計是想通了……

“爹爹,娘娘,孩兒知錯了。”

待趙曦和滔娘靠近,儘管太子妃被趙曦制止了,靠近後太子還是知道了。

回過頭,首先是跪下認錯。跟隨着整個東宮都跪下了。

趙曦揮了揮手,算是讓閒雜人等退去。然後就那樣隨意的坐在太子剛纔處理公務的地方……

“說說吧,怎麼就錯了?”

趙曦知道什麼情形下用什麼樣的態度。

這時候,若自己繼續繃着臉,冷着臉,估計兒子又會七上八下的。

不敢實話實說是一方面,估計又要胡思亂想了。

這帝王位子呀……唉!沒辦法,就這麼個時代。

“爹爹,孩兒不該胡思亂想,不該揣度爹爹的的心思,更不該心生膽怯而告病……”

“不管爹爹如何,孩兒做一天太子,就應該盡一天太子的職責……”

知錯個屁!趙曦是真想開罵了。

還以爲兒子真的想明白了呢,原來只是表明心跡。

也對吧,恪盡職守總是沒錯的。也罷,趙曦或許真的不能求全責備,這樣的時代,不可能真的能理解自己所想的。

對於太子,要說趙曦不曾教導也不對,只不過因爲身處君王之位,那時的朝堂又算得上百廢待興,自己也只能是抽空陪伴太子。

而那些僅有的時間,自己又傾向於親情的培養。

雖然夾雜些後世的理念,終歸還是沒有那些侍讀侍講時間長,也沒有他們灌輸的頻繁。

而太子成人起,便出宮歷練了。所有的經歷跟大宋的士子沒多少區別。

又怎麼強求他理解自己呢?

“起來吧!”

趙曦真無法說清自己是怎樣的心情。

“兒子,你可能理解不了朕的想法。其實,朕最想做的不是君王,而是一個遊客……”

“大宋的萬里江山,朕能看到的只是沈括最精準的沙盤。大宋黎民百姓,朕能知道的渠道只有奏摺上的文章。”

“河北道還是冰雪覆蓋時,荊湖路已經春暖花開了。南嶺以南四季炎熱,大理四季如春。”

“西域的黃沙漫天,嶺南的大海無邊,北國無邊無際的草原,南詔的峻嶺青山……”

“這都是朕的江山,可朕只能困守在這狹小宮城裡……”

趙曦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這番話是爲了給太子寬心,還是真的有這樣的想法。

好像,自己還真的沒好好看看這大好河山。

來到這個時代,就在這皇宮裡,還是一個漏篩一樣的皇宮。

當時的太后娘娘,都穿着漏腳面的衣裙,而老爹的常服,就差補補釘了。

同時,趙曦見到的是仁慈到極致,幾乎等同於懦弱的君王,看到的是日夜驚懼不停的大宋朝廷。

還見到了錚臣顛沛,猛將不得聲張……這就是當時的朝堂。

也正是因爲這樣,趙曦沉下心,開始爲這個國朝操心。

至今,已經過去四十年了,大宋也初步顯現了自己所期望的中興之相。

可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

突然趙曦有點蕭索感……

突然,趙曦埋葬在心底的記憶,開始慢慢滋生了,再一次填滿了腦海……

一千年呀!這是怎樣的一種距離?

趙曦顧不得東宮裡一頭霧水的滔娘,更忘記了一個需要安慰的太子…~明不明白吧,也該着明白了。

趙曦就這樣,剛剛還好好的說話,突然就莫名其妙的離開了。

“滔娘,朕想靜靜……”

見滔娘着急跟出來,趙曦制止了。這時候,他只想獨處。

可惜,偌大的皇宮,終究沒有可以讓趙曦獨處的地方。

順着平時鍛鍊的宮牆,趙曦轉了一圈,處處都有宮衛,時時都可以見到皇城司的親從官。

“石得一,給朕送來瓶工坊城的十年陳,把親從官和宮衛都趕一邊去……”

或許這行爲讓人不理解。

可趙曦就想肆意一次,讓自己痛快一次。

石得一還算不錯,不僅帶來了酒,還有幾樣下酒菜,就連小矮凳都帶過來了。

不知道是這憨貨想到的,還是滔娘交代的。

曾經有過這樣的情緒,也就滔娘見過……

一天,整整一天,官家和太子都沒有在勤政殿,也沒有參與大朝會的事務。

新內閣在接手大朝會的事務,老閣老都在適應閣老院參事的身份。

不管大朝會多麼正常,臣工們都在操心着內苑。

皇城司是徹查,也就注意不到太多的細節了……

這情形,管不住臣工們要多想。

都明白,昨夜的宮內出事了,雖然不確定到底是什麼事,卻大概明白跟太子有關。

“這是要折騰什麼呀?”

章惇沒指明是誰,又好像是指明瞭誰。

“不一定比折騰。太子偶感風寒是事實,官家責令我等處理政務也正常。真正不正常的是那個傳言……”

呂惠卿習慣於從陰謀詭計來考慮問題,偏偏他猜測的最接近事實真相。

“諸位,莫要揣度官家,也不必議論內苑!既然官家讓內閣理政,我等只需理政便可!”

王安石這首相的名頭估計又定下了。

最起碼早上覲見官家,官家對這樣的事實並沒有異議。

所以,王安石這時候出聲,內閣大臣都還是遵從的。

潛邸舊臣是因爲對官家太熟悉,知道沒什麼大事。

而章惇、呂惠卿之流,卻是實質上王安石提攜的後輩。

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五八三章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六二六章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四一三章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七五八章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三七二章 殺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三四八章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三二章 推進第六六二章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