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

党項人確實是真的明白什麼是火器的威力了,也真的明白大規模對戰時,火器對於原本的軍備,有多大的優勢。

不管是王韶的偏師拿下河西走廊,還是王韶與李憲會師後殲滅黑山威福軍司,這些興慶府也知道了,但畢竟沒見識戰場。

而狄青、種鄂以及郭逵,在大包圍圈形成之前,一直是壓制着,沒有發力。

而高遵裕部,本身是誘餌,又深處敵方境內,戰力根本就不敢全力發揮。

結果,但大包圍圈形成之後,又有了各種各樣的忌諱……

直到朝廷這次的詔令抵達,各自才真正放開了去打。

從被大宋遣返了使臣,興慶府的野性被激發,悍勇的一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可惜,在絕對優勢下,不是靠個人勇武就能逆轉戰局的。

這一次党項人的悍勇,被犀利的火器摧殘的不是一點兩點,是一種徹底的摧殘。

先是組織大規模騎兵衝鋒,結果,宋軍以一種全覆蓋式的火藥彈打擊,使党項人的衝鋒還沒有形成趨勢前,就已經奔潰了。

說白了,打戰打的錢糧。宋軍推進的前線,是密密麻麻的投石機、牀弩在拋射火藥彈,再近一點是虎蹲炮、神臂弩,同樣射出的是火藥彈。

党項人從步卒、輕騎兵,到引以爲豪的鐵鷂子,所有的軍種都嘗試了,都是同樣的結果。

以鐵騎爲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這就是興慶府的鐵鷂子作戰方式,是大夏景宗所創,可以說是興慶府最後的手段。

鐵鷂子自成軍以來,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不管是對戰吐蕃、回鶻,還是與北遼作戰,鐵鷂子一出,基本上可以鑿穿任何防線。

然而,在與新式宋軍對戰時,鐵鷂子別說衝擊到宋軍的陣前了,就連一次像樣的衝鋒都無法形成。

千人對的鐵鷂子,這幾乎是興慶府在大規模作戰時的最大編隊了。結果是,還沒來得及衝鋒,就被火藥彈覆蓋了。儘管興慶府針對戰馬做了火藥彈的適應性訓練,仍然扛不住密集的炮火轟炸。

鐵鷂子鐵索相連的作戰方式,間或的死傷,更是拖慢了戰馬的衝鋒速度,連接成片的鐵鷂子,直接就成了宋軍炮火的靶子。

這戰根本就沒得打!

興慶府不得不再一次遣使到汴梁了······

“停戰嗎?”

前線指揮部也需要針對西夏遣使的事宜商討了。不過,現在前線指揮部聚堆商討更容易了,各路大軍已經完全銜接了,徹底的無縫銜接。

“不知這一波攻擊,党項人的傷亡如何?”

這時候,各路的文佐帥也正聚在一起彙總各路在這一波攻擊中的殲敵數。

“這一波攻擊,各路大軍總計殲敵六萬七千六百八十餘······”

章惇在這場合是以文佐帥出面的,他在看到這數字時,都有點不敢信。這纔打了幾天?三天還是五天,直接殲敵的數量,幾乎與前期所有戰事加起來都多。

這時候,他也是真的明白種建中所分析的······官家和朝廷確實沒有真要殺絕党項人的想法。

就現在圍困西夏的大軍,任何一路都可以一路推進,直接拿下興慶府。朝廷之所以轉這麼大的圈,謀這麼大的局,耗費這麼大的錢糧,是要真正的平滅党項,不讓其北逃流竄。

同時,也是營造這般的圍困大勢,迫使興慶府投降······

“戰事一方提出議和,依慣例,一般都是要停戰的。除非如上次那樣,興慶府要求無理被朝廷拒絕議和······”

“即便是再戰,也需要朝廷詔令,否則我等前線軍伍是不能在議和期間擅自挑起戰事的······”

“停戰可以,但末將以爲所謂停戰不應該是單方面,而且,末將以爲,在停戰期間,所有防線不得鬆懈,嚴防興慶府趁機突圍,或者發起攻擊!”

党項人的出爾反爾對於有過西軍經歷的將帥和軍卒,沒人不清楚。第一次議和,是党項人以爲大宋也就那樣;這一次議和是真的被打疼了。

要說党項人就這樣真的臣服於大宋······都覺得不會那麼簡單。所以,戒備是必須的。

前線指揮部決定,各路大軍在停戰時,也必須保持激戰時的狀態。同時,各路文武帥帳分設與兩路大軍的銜接處,並且是一文一武的銜接,或者是主副帥銜接。

西夏的使臣又來了······這一次整個汴梁都關注着。前方大軍的勝戰,隨着紅翎遞報次第的傳入朝廷,汴梁人都知道,興慶府時日不多了。

整個汴梁都在揣測西夏遣使的誠意······再沒有第一次泄露機密的傳言了。

鄭俠估計是第一個被朝廷懲罰,卻被整個汴梁乃至朝廷臣工同情的官員。畢竟,鄭俠的泄露,讓整個汴梁時隔多年後,又有了議論朝廷大事的機會。

“不提條件?只說臣服內附?我怎麼感覺不真實呢?”

韓琦曾經主過西北,豈能不知道党項人的習性?他絕不相信興慶府會真的無條件投降。

“也不是不可能吧,畢竟在大軍猛攻之下,興慶府被收復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王珪已經在考慮醞釀怎樣的詩篇,才能彰顯出這一屆內閣的功勞了。西夏人無條件投降,也是需要在詩篇中體現的,是大宋中興之勢的佐證。

“党項人什麼習性,想必諸位都清楚······不對!官家,朝廷需要緊急詔令,着令前線不得鬆懈,老臣以爲,興慶府要突圍······”

整個內閣中,帶過兵的好像也就韓琦和文彥博,韓琦能有這樣的覺悟,倒也對得起一個知兵事的名頭。

“韓閣老,稍安。前方的策略奏報剛到······前方將士還是可以信任。”

富弼也是剛剛瀏覽了通進院傳遞到勤政殿的前方奏報。

首尾銜接,無空檔圍困,文武協作,精誠合作······官家的分兵分權策略,再一次得到了體現。沒主導整場戰事的臣工,偏偏配合的比有主帥還嚴密。

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六九三章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五九五章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八五零章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四二八章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八五章 後續第五七五章 這纔是正事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五八章 繁亂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六六二章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四二八章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