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

種顎專注,心無旁騖,除了征戰,朝堂的其他事都很少琢磨。即便是在講武堂這些年,他也是更多的去鑽研官家的那些戰例。

不過,人家種顎的世家,朝堂的種家將帥不止他一人。

“狄帥所言是官家期望的理想狀態。就比如老護衛營第一批軍卒和校尉,在官家還是東宮時,我等立功的獎賞就有了文官序列的封賞。”

種誼算是跟官家接觸最多的種家人,在聽了種顎複述狄青的話以後,給了自家兄長一個明確的說法。

“文官封賞?”

“對,官家曾說過,戰爭其實是屬於青壯年的,而征戰一生的結果是傷病一生。所以,不管是將帥還是軍卒,朝廷都應該爲其考慮最後的去向。”

“軍備的提高,將帥的作用最終體現在治軍能力上,而治軍與治政相通,能治軍者自然能治政,文武相通是可行的。”

“但是,官家也曾說過,這不是想就能做到的,在於觀念的改變,不是一兩項制度的推行就可以成型的。”

“官家說,他會設定一個方向,慢慢的讓文武通途了。就比如現在的軍卒退役、士人服役,在安置時,就體現了不區分文武出身的問題。”

“官家曾言,不管是士大夫階層,還是朝廷的內閣、議政,都會關注將帥而忽略校尉一級。官家說一旦基層治政者、科考參與者等慢慢都有了軍伍經歷,就會改變國朝文武之別的現狀。官家說還很遠······”

種誼說的是實情。趙曦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硬抗整個士大夫階層去讓文武並軌,不現實。不說國朝以文馭武的國策,就說現在整個國朝州府郡縣的治理者,還是以文臣爲主。

明君的標誌不是獨斷專行,是合理平衡整個權力階層,在需要決斷時,爲大多數臣工支持。

同樣,明君的標誌是有一個可以處理各項朝政的內閣,而不是靠一個人來支撐一個朝廷。

就比如現在,當西夏因爲突圍不成,派遣第二波使臣抵達汴梁時,就意味着這次戰事要結束了。怎樣談判,如何能達到平滅西夏的目標,如何處置西夏的王室、貴族、軍卒、牧民,趙曦就不需要操心了。

這是內閣的事。

“以青塘吐蕃爲藍本,原則是遙領,整個原西夏的轄區內,部落貴族,特別是可以號令一方併成軍的貴族,不得繼續留在原轄地。”

“党項貴族八姓,也就是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哪怕是原本控制三五百戶的首領,也不得常居原籍。”

“西夏的騎兵,本來多數就是戰時爲兵,閒時爲民。可遴選部分騎兵,不管是做國朝騎兵的教官,還是打散分別隸屬於國朝各軍,以避免党項人聚集爲原則。”

“党項人從軍,必須離開西北地,內閣建議以河北道爲善,爲國朝收復燕雲而儲備······”

內閣對於西夏的安置是經過商討後,形成的集體決斷。富弼的奏報,也確實讓趙曦覺得,內閣在這些事務上用心了。

不過,這是個大原則,或者說是有長遠打算的安置原則。下手輕了些,有點彰顯聖賢王道的意思。

“注意一下尺度,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党項人的操守品行,內閣要慎重考慮,特別在党項軍伍的安置上,儘量還是以避免後患爲原則。”

西夏是娃樣子,有些事還是需要提醒的。鑑於前朝異族將領的品行,相信朝廷的臣工能把握好。

幾千貴族,幾十萬軍卒,要說殺,就是趙曦也做不出這樣的決定來。所謂王道還是霸道,重點在本質,而不是表面。對於如何操弄人,趙曦對於內閣還是信任的。

······

戰爭結束了,這次應該是真的結束了。

興慶府遣使的頻次越來越頻繁了,借過前線的西夏官員,品級越來越高了。

但是,大宋的前線各路大軍,始終沒有鬆懈,就是朝廷的詔令也是這樣要求的:一日党項人不卸甲,就意味着戰爭隨時發生,一日興慶府未進京,就意味着西夏還存在,戰爭的目標未達到。

“入京?無條件投降?”

“回官家,確實如此。內閣一直沒有對西夏進入實質性談判,一直是禮部遣館伴使在試探。內閣一致以爲,西夏遣使的行爲不對等······”

說白了就是拿捏,只是沒想到興慶府自己熬不住了。內閣諸位在這方面,確實得心應手。

“所謂戰爭談判,到了目前前方的實際情況,已經是國朝勝利後如何賞賜党項人的情況。爲避免党項人不切實際的幻想,鑑於興慶、銀夏一帶的現狀,內閣選擇了拖延······”

或許這方法在目前是最佳了。

幾十萬大軍,就集中在興慶、銀夏一帶,西夏有幾個主要產糧區、放牧區,國朝已經徹底拿下。在決定投降的那一刻,已經註定了整個西夏的命運······任由大宋揉捏了。

沒辦法,打不贏不用說,戰爭到了現在,党項人已經是連糊嘴都成問題了。

西夏的縱深已經被國朝壓縮了,幾十萬將領軍卒,加上興慶府的朝廷組成,原住民,整個興慶府就是大宋軍不進攻,他們都無法維持了。

“着令禮部操持吧。西夏常備軍就地解甲,按朝廷的既定原則,分類處理。那些所謂的控弦軍卒,以無隱患爲原則處理吧。”

趙曦也有些頭疼,幾十萬人呀,安置確實是個大問題。

“官家,由於國朝各地產業發展的問題,本朝的僱工數量已經不能滿足產業的發展需求了。有臣工建議,是否可以將降兵爲奴······”

趙曦一時有些愣。在趙曦的概念似乎沒有奴僕這個概念,再加上本朝也沒有奴僕的說法。

“可,內閣擬定方案吧。”

大宋沒有奴僕,可在西夏卻是有奴僕的,或者說,有些軍卒本身就是奴僕。趙曦想了想還是恩准了。在某種意義上,被國朝的產業主僱傭,對於党項人,或許比他們原本的生活還優越。

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四二六章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四六三章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三九六章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六五七章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