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六章

這時候,真正羞愧的是呂惠卿。

呂惠卿從不認爲他比任何人差。而這一刻,官家卻讓他有點無地自容了。

市易寺是做什麼的?是審批國朝一切貨品貿易的衙門,是監督國朝易貨的衙門。

也就是說,市易寺若是做的細緻些,這些信息首先是他應該得到,而不是官家。

而他,在知曉官家點名讓他參加議事,並且是商討謀劃西夏時,他同樣是翻閱那些蟲吃鼠咬的爛紙堆。

唉,無話可說呀!即便是官家故意給他難看,也是活該。

所有的臣工都無話可說。

大家知道安西四鎮,知道隴右,知道瓜州、肅州、涼州,甚至知道古玉門關。那又怎樣?

對於官家提到的方向,除了一個大非川之戰,其他的一無所知。

於是,一時間這個議事會議有點冷場。

“官家,前朝兵敗大非川,糧草不繼也是原因之一。即便國朝拿下青唐城,以青唐城爲基點,從地圖上看,想到抵達古玉門關,這段路程恐怕相當艱難。”

“官家,韓閣老所言有理。既然是要對西夏形成夾擊,那麼,抵達至西的兵力就不能少。這樣一支偏師,通過根本無知的地域,對於將士們太難了!”

文彥博一般只要是涉及兵事的議題,都是會深度參與的。

本來議事冷場,真好該着他介入了,沒想到韓琦搶先了,他只好順着韓琦的話頭說下去。

這是一種負責人的態度。他知道官家的喜好。

“官家,老臣不是不贊同謀劃西夏,也不是反對戰略包圍的方略。只是,若是深入未知之境,造成太多的新軍非戰鬥減員,老臣寧願步步推進,堂堂正正的對夏作戰。”

“老臣也知道,不形成夾擊,由於西夏國土的戰略縱深,很可能讓國朝軍伍力所不逮,很難一舉平滅西夏。”

“但是,相比於置將士們於險地,做不必要的犧牲,老臣更傾向於再等個幾年十幾年。”

“在場的諸位臣工,老臣,稚圭,寬夫,安道以及漢臣,我等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尚不着急大宋的金甌無缺。官家又何必如此急迫?”

“老臣相信,就以國朝如今的新軍,以國朝如今的軍備,以國朝如今的體制機制,再有十幾二十年,國朝軍伍一樣能保持如今的戰力。”

“待那時,國朝金甌無缺了,用捷報祭奠我等就行!官家,莫急了!”

富弼說這段話,說的是情真意切。說的狄青等人,都眼眶紅紅的。

說真的,在場的臣工,除了王韶、呂惠卿,以及這次來旁聽的章惇和蘇轍,好像都年歲不小了。即便是嘉佑二年的這幾位,也都比官家要大。

真要是急,他們比官家還急。

早些年不會想,或者說是不敢妄想。

從官家贏一次好水川,再到國朝戰勝遼夏聯軍,收復雲應四州,說大家沒有野心是假的。

特別是西夏,大家的仕途,幾乎是跟西夏叛出同步的,也是伴隨着屈辱過來的。

對於西夏,這些老臣工,感觸都很深。

韓琦、富弼、狄青、歐陽修、種鄂、郭逵等等,哪一個不曾在西北任職過?

當看到有一洗恥辱的希望時,誰又萌忍得住?這也是官家提議謀劃西夏,諸位內閣大臣配合贊同的原因。

然而,都怕了!富弼所說的,代表着大家的意思。

前朝是怎樣的強盛,在故紙堆裡都能看到,那時的大唐,該是如何的意氣風發。

結果,就因爲一個大非川,讓一生從未敗戰的薛仁貴,身敗名裂。也讓一個強盛的大唐,不得不收斂鋒芒。

國朝如今是有了復興的苗頭,可又怎麼敢跟前朝比?

所以,這一刻,富弼有些猶豫了。不過他沒直接反對,而是語重心長的勸導。

這一刻,趙曦也能感覺到富弼的所謂拳拳愛國之心!

同時,也能感覺到諸位臣工的不甘!

從前一次冷場後的發言,不管是韓琦文彥博,還是富弼,話裡話外都是勸阻的。

從趙曦另闢蹊徑的提出從未知領地進發,他們都傾向於保守了。

說實話,對於官家的提議,多數人不敢去冒險。

“官家,此次議事,是爲謀劃西夏,而不是立刻就要征戰,也不是要形成決議。臣以爲,成與不成,能不能行,朝廷還有足夠的時間驗證。”

王安石從來是偏向進取的。當然,領略河湟是他極力推崇的,而戰略包圍西夏的謀略,是領略河湟的延續,也只有完成對西夏的戰略包圍,才能讓領略河湟要完美了。

“官家,微臣有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王安石的話音落下,章惇出聲徵詢了。

章惇和蘇轍,都是議政,他倆一直在講武堂配合歐陽修。

朝廷的諸多事務,他倆參與的時候很少,但並不是不瞭解。

在講武堂的這些年,其他的不說,對於官家的執政理念的熟悉,要比朝堂的臣工更甚,可以與潛邸舊臣相比。

所以,他出聲了。

“講來!”

章惇和蘇轍在講武堂,是趙曦有意的,是把他倆作爲內閣備用的。

本來也準備讓他倆逐步介入政務了。

“管理,諸位同僚,正如王閣老所言,這是議事,並不決議。既然王督府在河湟見過西番商賈,皇城司又從汴梁尋的西番貨品,這就正如官家所言:大非川以西,存在另外到達西域的通道。”

“如今,既然朝廷對謀劃西夏無異議,何不着手準備探路,遣忠誠之勇士,開始對另外的通道探知。或許在國朝備戰就緒,這條路就探出來了。”

果然沒看錯,章惇確實是人才。當然,這也是因爲他有年齡優勢,跟上了年紀的臣工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官家,諸位上官,微臣贊同子厚所言。之所以未知,是因爲沒去探知。既然有人有過,路徑是肯定存在的。”

“朝廷現在無非是需要嚮導。無非是西番商賈而已。臣以爲,完全可以遵照官家的提議,着力於開闢另外的通道。”

蘇轍相對收斂一點,在章惇開了頭以後,也參與其中了。

他倆跟朝臣最大的不同,是他倆在考慮問題時要比有政務的臣工單純。

他倆只需要考慮官家議事的目的,以及官家在整個議事過程中的所指。

有這兩點,不愁踩不準官家的點。

第六一二章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三七二章 殺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