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六章

榮譽是相同的,恥辱也一樣,只是從心裡上沒了第一個被點名的那種興奮和沮喪。

然而,那些被點名的,排位到倒數的臣工,還是揹負了壓力。

都一樣熟讀聖賢書,都一樣有過大比的經歷,在這樣的場合下被曝光……

趙曦大體的看了看那些被曝光,站起來又坐下的那些臣工……這樣的方式,作用還是挺有效的。

還記得內閣當初對這種模式商討時……

韓琦說:“士可殺不辱!”

這理由相當的高大上,還有相當的基礎。

“如果說將提案議案公之於衆就是侮辱,那朝廷的大比又該如何?所謂提案議案,在臣看來,無非是一篇策論,還是施政以後帶着問題有針對性的策論。能不能撰寫好,能不能有的放矢,談不上辱,無非驗證臣工理政的一種手段!”

王安石是極力贊同的。

“陛下,臣以爲,於朝會上公佈議案提案,與朝廷大比放榜類同。正如王閣老所言,更能從中看到臣工理政的實情!”

張方平也如是說。

韓琦的觀點可能有一些共鳴,但在內閣議事時,有了王安石和張方平的辯駁,也沒人再開聲支援他了。

因爲,很明顯,官家是有意要這樣實行的。

關鍵是,這樣的形式,真的談不上侮辱,或者說有點擦邊……

不論怎樣,大朝會的第一天,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天,勝利的一天。

這樣一個開端,將預示着國朝的第一次大朝會將由勝利走向勝利…~

“小弟,大朝會第二天議程的章程是什麼?”

蘇軾是入選參政來參加朝會的。實際上,他之所以能入選參政,並不是他在黃州理政有什麼驚人之舉,而是他的文壇盛名。

在國朝做官,永遠離不開文壇,或者說士林更合適。

黃州的知州,那怕是明知道蘇軾整日遊蕩,也不得不將他拖進參政來…~就是這樣,那怕是再嚴密的制度,執行者還是人,那就脫不開人的情緒。

黃州知州,首先是個文官,更是知道蘇軾在國朝文壇士林的名望。倘若他沒有確定蘇軾的參政席位,恐怕會受到整個文壇士林的責問。

還好,蘇軾並沒有在大朝會被點名,沒有讓黃州在整個朝堂曝光丟人。

說實話,黃州知州是真的對蘇軾沒信心。

其實,蘇軾確實並沒有把大朝會的什麼提案議案當回事,之所以沒有被提溜出來,還是因爲他文采的光。

同樣的意見和建議,在遞交到朝廷各衙門後,文采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但是,今天大朝會的氣氛,卻讓蘇軾有些緊張了。

他是對理政不太熱衷,但他很看重聲譽。同樣,他不熱衷理政,並不是他對朝政就不懂。

蘇軾真心不想在幾百臣工面前被提溜出來涮一圈……

蘇軾覺得,如果自己用心了,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出現那樣的情況。

所以,他在朝會結束後,來找小弟問計。

小弟蘇轍,不僅僅是議政,似乎現在還是官家看重的中堅臣工。

“二哥,如今的朝廷,你真的需要收收心了。你那個《寒食帖》……二哥,小弟該怎樣說你好?”

“二哥,如今的朝廷核心是務實,是治政,是踏踏實實的做事。以如今朝廷的升遷秩序,已經不再是僅僅靠磨堪和資歷了。”

“二哥,以你的資歷,進入議政本該是順理成章的。其實,之所以你這次落選議政,監察衙門那點事,並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官家對你的印象。”

“提名議政是官家的權利,倘若官家對你提名,以你在文壇士林的名望,你覺得會被阻攔嗎?”

“從根本上是你在官家的印象裡,才華只體現在詩文上,並沒有治政的出彩之處。柳三變的遭遇你不是不清楚。”

“就比如你現在問小弟的事,明日的朝會章程…~這都是朝廷明發的內容,每州每府,以及朝廷的每個衙門,都有議程的。你根本就沒看是不是?”

蘇軾被蘇轍說的有點尷尬了。確實,他沒看。離開汴梁一年多,他再次回到汴梁,更多的是參加一些飲宴。

想想也是,這正是國朝各地大才聚聚汴梁之時,他又怎能錯失這樣的揚名機會。

還有就是,那些把他當作恩客的嬌娘,可是等着他的詩文出頭呢。

蘇軾自到了汴梁,只是隨意的撰寫了所謂的提案,朝投身到倚紅偎翠的大業中去了。那顧得上看朝廷的朝會議程。

若不是今日朝會那場面,讓他擔心,他連拜訪他小弟的時間都沒有。

“小弟,二哥到京城,那些許久不見的詩文好友,還是需要應酬的……”

蘇軾這解釋,連他自己都氣不足。

“唉……二哥,真不能這樣下去了,如今的朝廷,容不下尸位素餐的臣工。”

“明日的議程是分組討論。討論今日朝廷各衙門的議案提案答覆,討論朝廷準備推開的役兵法、驛站改制等內容。”

“別以爲討論就可以一言不發,或者濫竽充數。每一組臣工都是按地域、職能隨機確定的,並且,每一組討論都有監察官在場。”

“比如二哥你,你可能在黃州那一組,也可能在酒監那一組。不管是那一組,提案議案是有針對性,但是對於朝廷的新法是統一的。”

“在討論的過程中,監察官負責秩序,而秘書處負責記錄。每一組的討論過程,最後都會記錄在案,並形成文稿,呈於內閣甚至官家,也有可能在討論結束時,朝廷會針對特定議題的討論,像今日一樣進行排位。”

“二哥,你夠聰慧,只不過心思沒用在理政上,這不行!小弟希望你回驛館認真看一下朝廷的新法,也用心反思一下自己的職責……”

蘇轍太瞭解他這個二哥了,但是,該說的話還是得說到。

蘇轍這些年在講武堂,已經能深刻熟悉官家的施政宗旨,對於二哥這樣的做法,他真的很擔心。

“小弟,這些朝廷也都公佈了?”

蘇轍白了蘇軾一眼。自己這個二哥還真是個政盲。

朝廷的議程只是註明分組討論,怎麼可能這樣具體?這只是他的猜測。

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六六二章第七五八章第五八一章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五八三章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八五零章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六五七章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七六四章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五二七章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八三一章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六八章 沒死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五九八章 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