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

休會時間,就是賜膳時間,這是原本商定好的。

而趙曦在臨時卻改變成了一次收攏臣心的時間。

膳食並不豐富,統一的葷素搭配,就是後世的快餐。

午時中,當托盤被宮女收走後,激盪的心情也逐漸平復下來,大朝會準備進入下一個議程…~

第二項議程是議案提案的答覆。

具體怎樣答覆,朝臣們心裡並不清楚。有人期待,有人忐忑,有人興致勃勃,有人心神不寧。

期待者,是因爲前面的種種新奇,讓他們對於提案議案答覆的方式期待。

忐忑者,是那些答覆議案不敢確定能否令內閣和官家滿意的,還有提出提案和議案時敷衍了事者。從前面富相的工作報告,他們感覺到了朝廷的認真程度,所以對自己的敷衍了事有些不踏實。

有用心的,也有不用心的,這就形成了朝臣們此時不同的心境。

這時候,勤政殿的側門再一次打開了。這一次進來勤政殿的,不再是宮女,也不是內監。看裝束,都是士子…~這是由國子監和貢院挑選出來的士子。

士子們與宮女的服務不同,數量只與勤政殿的排數相同,每一排兩名士子,分別列於兩側……

這一次也沒有內監喊話,內閣也沒有主持,士子們將手裡端着的文稿依次發放到每一位臣工的面前…~

“大朝會第二項議程。分別由朝廷各衙門宣讀提案議案的內容,並進行分類排名宣讀。”

“所有提案議案的答覆都謄抄在文稿中,大朝會不一一宣讀。朝廷各衙門將在不同分類中,挑選最好的和最差的提案議案進行宣讀。”

富弼再一次站在左側的臺桌前主持…~接下來,大朝會就交給朝廷各衙門的主官,也就是部分議政官員。

這時候,勤政殿第一次出現了雜亂的嗡嗡聲,即便是有監察官在記錄不良行爲,也沒法讓朝臣們安靜。

朝廷要求參政議政每一次朝會要有提案議案,在大朝會之前,也對提案議案的要求有過詔令說明,可誰又曾想過,朝廷會把提案議案公之於衆!

這幾乎接近大比的形式…~

整個勤政殿內,多數都是經過大比的,可對於提案議案的用心程度,又有多少人看做是大比的時論?又有多少人鄭重的去對待了?

如今,朝廷居然將提案議案公之於衆,這就是擺在檯面上讓大家評比…~

文無第一,都是文臣,誰就想在這樣的場合讓議政點名批駁?誰不想讓議政點名讚頌?

“叮噹……”

嘈雜聲沒停下來,趙曦再一次敲響了金甌。

“再有喧譁者,監察衙門記錄不良行爲!勸阻不停者,逐出勤政殿!”

施恩已經結束了,接下來該凌之以威!

從確定三級決策制,到大朝會的形式,從之前的提案議案要求,到現在的公之於衆,包括前面的聚攏臣心,趙曦是一環扣一環的在推動。

提名內閣議政,再到參政,或許對於朝臣們以爲,這是榮譽是權利,趙曦是告訴他們,更多會是責任。

不管是地方州府郡縣的參政議政,還是朝廷各衙門的參政議政,總還是有存在僥倖,不把大朝會當回事的。

擱以前,那怕是一生對國朝沒貢獻,只要熬資歷,總還是會擢升的。

有沒有能力,相對於吏部的考評,想獲得中平的評價並不難。

而這一次,趙曦用這種方式,把臣工的能力借提案議案的形式,統一擺在同一個平臺上評比,還是讓所有參加大朝會的臣工都明瞭……

“戶部排第一的提案爲,秦州府七品榷場主官陳清。該提案針對與西夏的羊毛、青鹽、鐵器等交易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朝廷相關政策有針對性。言之有物,經戶部會同三司使評比,爲一等第一!”

“排位倒數者,爲汝州八品酒監王辛。整篇提案皆爲辭藻堆徹,甚至未曾提及汝州酒務,洋洋灑灑不知所謂。視爲無用之提案!”

“現在請秦州府榷場主官陳清與汝州酒監王辛起立!”

這就狠了!士大夫最重名聲,而在這樣的場合,用這樣的方式對比,真正的是讓人無地自容呀!

參政議政是有任期,可有這樣一次對比,若接下來的五年中,做不出特別醒目的成績,這五年倍受煎熬不用說,任期滿後的去向,勢必是被貶黜。

陳清很痛快,畢竟這是榮譽,就連標註着秦州府的那一列臣工,都與有榮焉的感覺。

而王辛,磨磨蹭蹭的不想起立,可整個勤政殿的臣工,都看向了標註着汝州的那一列……根本無處遁形。

這場合,幾百人關注,王辛即便是個特奏名,他也看重聲譽的,也知道羞恥。

不管背後如何的不堪,可在這一刻,他真的有生無可戀的感覺。

同僚、同年、上官,包括內閣大臣和官家,整個勤政殿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他身上,戶部尚書都忘記了繼續宣讀其他提案議案排序的事…~

“這只是第一次大朝會,也是諸位臣工第一次進行提案議案,有所不逮也情有可原。”

“朝廷不會因爲任何一位臣工一次提案議案的排位,就判定有一位臣工的能否勝任。但是,五年任期的積累,肯定是朝廷賞罰臣工的依據。”

“求真務實是言之有物的基礎,而不理政務,對政事敷衍了事也自然做不到言之有物。朕希望諸位臣工都以王辛爲戒,以陳清爲範,爲我大宋之興盛而努力。”

“同時,陳清應戒驕戒躁,王辛應知恥而後勇。在來年。朕希望,朝廷各衙門的提案議案評比,所有的評語中不再有無用的措辭!”

這時候,趙曦開口了。

這種形式的目的,並不是要將特定的臣工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在臣工中紮根一種意識,一種理政務實的導向。

破罐子破摔和知恥而後勇,這個度需要掌握。

這一刻,趙曦肯定,勤政殿的所有臣工,都不想做王辛第二,趙曦更希望王辛能在次年做陳清第二。

所以,他需要出言,鼓勵也好,鞭策也罷,更是要把自己的治政理念傳達。

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七一七章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三七四章 狠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七二二章 撤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六八五章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六八章 沒死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七五八章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二六二章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