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話語權

曹琮做不了主。雖然內苑未具體叮囑,可此事乃鄂王爺親自撥弄,也就是說,王爺看重此事。

曹琮好不容易說了明日回話,才把一羣登門求財的人打發了,便趕緊遣人向內苑遞話……此事如何操辦,還得那個娃娃說了算。

曹皇后沒趙曦心大,應該說沒譜更合適。

趙曦一樣去進學了,去聽孫復倒騰那滿腹牢騷去了。

從人品上,孫復確實是個性情中人。

自己的舉主都被貶外放了,而自己卻因弟子得濟,銀魚緋衣,夙願得償。仍居廟堂,爲皇子之師。

所以呢,對於一心爲國朝殫精竭慮的舉主鳴不平,喊叫幾聲,很值得讚頌。

可從爲官爲師上,拋開學問的傳導,對皇子和世子們倒騰些國朝弊端,又是不恰當的。

在其位謀其責,爲一日師,就該承擔一日老師的職責,沒必要扯國朝那些有的沒的。沒必要,都是些孩子,還沒有摻和朝堂的資格,如此倒顯得的小氣了。

或者你乾脆掛印辭官,自請外出也罷。

偏偏孫復還一如既往地過來授課,總是授課的間隙,夾帶些私貨,很憤懣的鍼砭時局,從國朝弊端到奸人當朝,反正就是整日的含沙射影,指桑罵槐。

作爲孩童,應該是聽不懂的,偏偏趙曦不是純粹的孩童……唉!書生而已,由着他唄。總體來說還是個好人。

曹皇后對於趙曦鄭重其事的關注抵報,還自降身份爲蹴鞠嬉戲撰文,要說不在意,根本不可能。

曦兒從來就不是個玩物喪志的孩子,從來就懂得輕重緩急,絕不會行無爲之舉。

從來或許不太對,應該說自病癒……

曹皇后今日連昨日劉毅送來的進項賬目都懶得看,腦子裡就想搞明白,那個抵報到底是什麼讓曦兒如此用心?

“回娘娘,曹祥帶來國舅爺話。”

有回話了?該是抵報的事吧?曹皇后清清腦袋,準備聽些可能打擊曦兒的結果。

“講!”

“昨日連夜印製,於今晨卯時之前,蹴鞠報盡數售空。國舅爺安排翻印,已連印五版,仍售罄。”

劉毅說到這,停頓了。他覺得娘娘應該需要消化這番話。他開始就不會相信這抵報能賺錢,只是因爲是王爺交代,才着重對曹祥強調了。

今日曹祥傳來話,他就是被驚着了。

曹皇后確實愣了,本來還以爲是報憂的,結果還是欣喜……只是這反轉也太大了。

“汝繼續!”

“是,娘娘。因抵報一日便是全城皆知,故蹴鞠行會與兩王府差人到國舅府上打探,欲摻和抵報一事。國舅爺以此事需從長計議爲由,暫時送走了客人。”

“國舅爺着重提出,訪客明日求果,還望內苑早日定奪。”

摻和?行會和王府?這又是怎麼回事?

曹皇后不明白。那只是抵報,即便是場面火熱,又能賺得了幾個錢?還至於讓行會與王府上門討教?

“劉毅……”

“小的在。”

“你可知抵報成本如何?利潤又如何?”

成本和利潤的說辭,都是曦兒首創的,這名詞與商賈之事倒也契合。

“稟娘娘,小的估算過抵報收益,原本每版必雕,若以現時每份一文的價格,能維持已不易。可如今有王爺所言之活字印刷,整個雕版之費用即是抵報收益。且,收益會因抵報翻印和售量增加而逐步增多。”

相當於沒說。白呼完了,曹皇后還是雲裡霧裡的沒搞明白。

大概只是知道有些利潤,而利潤並不高。可爲什麼會引起行會和王府如此看重?

曹皇后一直沒想通,一直等到趙曦下學回來。

“曦兒,抵報一日翻印五版仍售罄。汝孃舅因行會與王府登門,以求摻和。此事尚需汝定奪。”

咦?一天就看出來了?沒想到都還不蠢,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明瞭其中訣竅。

“娘娘,若入份子,必須確保孃舅家有絕對話語權。若他人另起爐竈,活字印刷技術只授權,不出賣。”

“且需以官府契約爲準。若他人抵報出現非議朝堂,妄議國朝政事者,授權停止,不退換相關授權費用。”

又把曹皇后搞糊塗了。她其實就想知道,行會和王府爲何要摻和此事……她覺得並非爲錢財。

“曦兒,此又是爲何?”

“娘娘,抵報利潤並非在出賣一途,或者說出賣抵報只是利潤其中一點。”

“孩兒做個比方,假如,抵報發行已久,而汴梁子民已習慣從抵報知曉賽事。故,若有一日之賽事抵報未刊登,便不會有子民買撲,甚至不會有子民購票觀看。”

“另,當習慣從抵報知曉蹴鞠之事後,無論是蹴鞠社團,還是蹴鞠好手,以及主家等等各種信息,都需要通過抵報廣而告之。甚至其他行業的商賈,也可借抵報將販賣之物廣而告之。”

這是權威信息發佈與廣告行業的領域,趙曦不覺得大宋的商賈搞不清。應該說很快就會延伸到廣告行業了。

曹皇后思謀一天了,始終無法窺其門徑,諸多可能她都曾設想過。可整一日思謀,尚不比曦兒隨意點通。

就幾句話,曹皇后已經完全明白了。

也徹底明白了曦兒爲何如此看重此事。這不是朝堂抵報,這是面對整個汴梁城子民,甚至以後會如蛋糕配方一般,可以授權天下軍州。

這孩子,腦袋到底咋長的?

曹琮在晚上接到皇后娘娘的回話時,也有這樣的疑問:王爺的腦袋到底怎樣長得?

那怕是行會和王府過府相詢,他也只以爲都是看着抵報火爆的銷售眼熱,被王爺這般一說,他才知道,商賈之事,他還真不算精通。

不管行會與王府出於怎樣的心思吧,有了王爺的這兩條做基準,接下來的合作就容易多了。

最起碼對於曹家是容易多了,很簡單,自己拿着關鍵點,也或者說,整個抵報行業自己都是最頂端的。

行業入了份子,而王府各自另起爐竈了。

不一樣,對於王府而言,習慣了頤氣指使,自然不想做陪襯。至於非議朝堂,宗親從來就是混吃等死的,朝堂對士子仁慈,對宗親從來沒有仁慈過。

誰曾想,當寒冬來臨時,抵報也迎來了寒冬。

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八章 沒死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四三七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三四二章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五二七章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四八七章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四二八章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