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

“若真有那什麼動車,吾等可用先生在太學授課之時,便可西京走一趟了。”

“切!幻想國度,汝可知其爲幻想國度?”

“長白安撫使乃楚生祖父門生,恩主長孫在其轄地出事,恐難逃牽連……”

“吾看未必。幻想國度之官制磨堪與國朝有異……”

當資善堂的世子們開始議論幻想國度時,趙曦就知道,他所期望的應該是上軌道了。

只是自己……不得不每日下學後做一個苦逼的寫手。

別說汴梁城的其他人,就連皇后娘娘,以及那些嬪妃宮女們,都眼巴巴的等着看呢。都在催更。

所以趙曦徹底被《幻想國度》栓死了,也別再想去折騰什麼。

都別折騰了,連朝堂也不折騰了。還有的折騰嗎?范仲淹走了,富弼走了,連韓琦也因多幾句嘴,被御史臺逮着不停的咬,也走了。

本來杜衍這個老好人守着,還能讓那些新政的措施不至於都扔開,結果不知是誰,居然鼓搗他女婿了,就這樣,老杜也被趕出朝堂了。

緊接着,連御史臺的歐陽修、餘靖也一個個外放了。

也就是王素,根深葉茂,沒有被攛掇走。

可那有怎樣?賈昌朝老相公,又上來個什麼陳執中,忽悠着老爹,把所有新政的內容,一項一項的叫停了。

趙曦知道了他爹的所做所爲……那是他爹,就是有什麼也悄悄的,就當個看客算了。

屁大的娃,也沒摻和朝堂的資格。那怕這幾個很對他的眼,他也在這幾位相公中留了深刻印象,都沒用,還是得由老爹做主,繼續躲麻煩、省麻煩,讓所謂蜩螗國事,繼續蜩螗。

“曦兒,明日停學一日。大夏遣使求賞,其王子寧令哥進朝。大夏遣使欲覲見吾大宋皇子以賀,朝堂議定汝明日列朝堂接見。”

趙曦聽着有點愣。難道這還需要對等接待?

大夏,應該就是後世稱爲西夏的國家。在此時姑且稱爲國家吧,在趙曦的印象裡,這所謂大夏的疆域也就是後世一省之地。

問題是,不是說國朝自定其爲藩屬國嗎?

既然是覲見,又是下國來朝,一個遣使嘚嘚幾句就應了?

“娘娘,孩兒未曾有此經歷,不知朝堂接見,需有何禮儀或有何忌諱。”

儘管有太多疑問,對於朝堂已經決定的事,趙曦倒也沒拒絕。

否則,那些靠嘴混飯士子們,指不定會說出怎樣駭人聽聞的話來。

“邊陲鄉野,豈懂禮儀?吾兒只需依國朝之禮即可,莫矢威儀。”

就是這樣,雖然在心裡膽怯,並且幾次交鋒落了敗,可嘴上從來不承認地位對等。

都已經讓自己這個皇子與下國王子會見了,還是一口一個邊陲小民。連皇后都這般言辭,更何況朝堂諸公?

一大早,趙曦還沒來得及去跑一圈鍛鍊,就有內監候着了。

話說,趙曦還真沒穿過正式的朝服,什麼七樑額花冠,什麼貂蟬籠巾,什麼金塗銀立筆,真玉佩,綬,金塗銀革帶,烏皮履。

趙曦聽着內監白呼,就那樣被人隨意的擺弄,反正他也不懂。

他本以爲自己是王爺,大概跟老爹的那兩個堂兄穿着類似等穿好了,他對着銅鏡看半天……不是一回事。

趙曦不在意這些,這服裝在顏色上還算清淡,樸素,雖然不利索,倒還不至於讓自己反感。

反正自己就是去走個過場,表示一下大宋後繼有人就行。至於兩家怎麼交鋒,應該輪不着他上手。

被內監領着,王中正也是一身正裝的跟着……這小子現在算是有品階了,也有對應的裝束。

別看國朝從來沒正式認同大夏是同等的一國,可這禮儀……雖趙曦不懂,也覺得相當高規格了,完全是接待國使的準備。

天才剛麻麻亮,不但把自己折騰來了,就連老爹也早早的準備停當了。

還說是藩屬下國?

這是自李元昊立國建朝以來,第一次遣使,且國書言明是覲見求封。

趙禎很在意這次覲見。

李繼遷作亂伊始,國朝多次征伐,均敗北,後李元昊立國,又多次討伐,依舊是一敗塗地。

國朝不得不在事實上承認了大夏的存在,儘管國書將花錢買和平的事兒粉飾了,叫成了歲賜。就是趙禎心裡也明白,那只是薄薄的一層遮羞布。

有這次覲見求封的事實,也不枉他叫停革新國朝的新政。

若不是多次討伐敗北,趙禎是不會有折騰事的想法的。如今,既然有了那層遮羞布,趙禎心裡就少了整頓國事的念頭……太麻煩。

無非是錢財的事兒,兒子也說了,錢財不算什麼。

今日,大夏遣使求封,想必範相等人也能體會吾之用心吧?

“曦兒……”

趙禎看到曦兒盛裝,彷彿想起自己當年……那時候也曾有過勵精圖治的想法……唉,太繁亂了。

“爹爹,孩兒未曾經歷……”

“無妨,自有朝堂諸公與下人處置,曦兒安然待之即可。”

父子倆也沒多少話說,趙曦跟着老爹可沒有跟娘娘的那份親近。

別扯血緣……他都不知道怎樣解釋自己的身份。

加上每天趙曦都不知道他爹在哪睡,也很少有什麼親子時光。所以,父子倆就這麼幹巴巴的坐着。

“曦兒,汝進學之事如何?”

“回爹爹,孩兒不知如何表述。先生以爲,若不是取消童生試,孩兒可得開封案首。”

這還真不是吹,是趙曦降低了標準說的。用孫復的話是:王爺若可科舉,雖一甲稍欠,二甲可取。

對於孫復這個屢試不第的舉薦茂才的話,趙曦倒也沒怎麼信,要說童生試,他還是有把握的。

趙禎看到趙曦這般自信,心裡還是挺得意的。

就曦兒如今之聲譽,不管是士林還是民間,甚至高過了他這個帝王。這也是他唯一欣慰的……

趙禎挑着撿着跟兒子沒話找話,還時不時跟兒子透露些帝王心得,有意無意的說說朝堂的閒事……這算是言傳身教吧。

不過他這些理念,趙曦並不認同,表面上很順從的聽着,心裡還真對老爹的一些做法看不上。

老爹無非就是:平衡、妥協、寬容,還有禮多人不怪。說白了就是糊弄。

可是,老爹,這人嘛,根本不識慣,慣多了就慣壞了。

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六九三章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