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亂局

這是一次大盛會,甚至是堪比科考的大盛會。

因爲今年開科,各州府本來就在準備秋試,當聽說朝廷有大型的庭辯後,應本地士林要求,都利索的把秋試完成了。

進不去大慶殿,見不着庭辯現場,在汴梁能及時的聽到庭辯內容要比在州府聽傳聞強。

甚至有的邊遠州府,府衙的官員被士林的情緒感染着,上書朝廷,要求將庭辯的日期延後,以確保邊遠地區的士子,能趕上這次盛會。

更嚴重的是,本來今年年底回朝求職的官員,不約而同的把時間推後了。

各種理由都有,除了不詛咒家人離世,其他能用的理由全部能見到。

不爲什麼,就爲能有機會站在大慶殿聽庭辯。

至於嗎?趙曦聽着王中正彙報這些雜聞,有點理解不了了。

“官家,如今的軌道馬車客運遠遠超過了貨運,工坊城不得不臨時將備用馬車投入……”

都幹嘛呢?就是一羣人聚一起扯閒淡,都正事不幹了?

唉……趙曦是真沒想到事情會搞大發。

“都是士子?”

“稟官家,都是士子官員。雖然庭辯時間未定,如今汴梁的客棧已經是一牀難求了。”

真是個麻煩事,自己還真是沒事找事了。

國朝各書院不是沒有過這類辯經的活動,可沒聽說過有這情形發生呀。

趙曦愣了愣,看着王中正,讓他繼續,繼續把這雜七八五消息說出來。

“稟官家,那個……那個印書坊……”

“哪個印書坊?”

“就是早年官家因爲那個畢昇盤下的印書坊,如今日夜趕工,都顧不得印蹴鞠快報了,全力在翻印各家學派的釋義註解……”

“就連蹴鞠快報,也專門騰出版面,用來解說各家學派的特徵和核心要義。”

“並且,原本約官家寫傳奇故事的落魄文人,也停止了連載,全部改成了用鄉間俚語解說各家學派的學術……”

這是要鬧那般?趙曦是真的體味什麼是大宋文華了。

身爲帝王,職責所在,他無法真正認清這個帝國對文華的熱衷,這一次這所有的一切讓他有了直觀的感覺。

“官家,甚至那些勾欄酒肆瓦臺坊市,也摒棄了原來的詩賦戲文,時不時的邀請各地關聯的士子辯經。”

“就是……就是內苑,諸位娘娘也翻找內苑藏書,以瞭解各家學派的學術。”

“如今市面上,都拿官家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爲幌子,召集各層級的辯經盛事……”

“特別是一些落榜的書生,甚至開始攻訐歷年科考題目和主考官……”

亂了,這是真亂了,這一次是真出乎意料了。

趙曦只是想……到底原本是什麼意思,他自己都忘了。

或許是爲解決政事堂的爭論,或許是想把政事堂相公們之間的分歧擴大化,或許是想改變科考閱卷的形式,亦或是根本就是想玩,想看熱鬧,結果卻被整個國朝給裹挾了。

我嘞個去!趙曦都不知道怨誰去。

大型活動,是最容易出事的。倒不是擔心舉辦的不如人意,這無所謂,庭辯本來就是形式,至於結果,趙曦心裡早有了,只是需要這個過程,好讓自己的決策讓人信服。

可現在,造成這麼大的盛勢,到了席捲整個國朝的程度,自己就不得不重視了。

庭辯的流程和規則暫且不說,因爲庭辯,或者說借庭辯而衍生出的其他問題,就需要處理了。

“中正,着人關注一下勾欄酒肆的那些辯經活動,記錄參與者都是些什麼人,分別又從學何地,師從何人。”

“重點關注非議朝廷歷年科考或非議主考官的生員,調查他們的背景……”

本來趙曦還想讓皇城司着手處理來着,想了想這樣可能有激化的可能,皇城司又沒個輕重,最終還是沒出口。

不過這事,還是得介入。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們不太看重輿論,而趙曦卻清楚輿論的威力。

不管庭辯的目的如何,這畢竟是官方舉辦的活動,趙曦不想最後被一些亂七八糟的輿情給裹挾了。

這就是個亂局!

朝廷庭辯,不可能所有學派的所有人,都放在大慶殿扯淡,這就有了爭端。

學派內的主辯人之爭,不同學派造聲勢之爭,渾水摸魚者,濫竽充數者,還有故意攪混水的,這時候這些魑魅魍魎就都出來了。

從學王安石者,自然希望科考以新學爲尊,那樣考中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在士林凡間,替王安石新學造一些聲勢,拉攏一下士林的人氣,未必是要逼迫朝廷最終選擇新學,聚一些人氣總是沒錯的。

同樣,從學周敦頤者,因爲周敦頤在朝堂的官位有劣勢,適當的在士林擴大一些影響力也無可厚非。

那怕是象數學術是冷門,有這樣的機會,邵雍即便懶得玩花活,跟着他的士子,未必不想趁機會讓象數學術登堂入室。

這時候,個人的,學派的,地域的,各自帶着各自的目的,就造成了這樣混亂的局面,也同樣給一些心思不純者有了可趁之機。

估計現在這樣的情況,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在整個汴梁的辯經中,都有跡可循了。

倘若真任由發展,估計庭辯還沒開始,士林和民間已經有了勝出的學術,甚至會影響到朝堂臣工,導致最終朝廷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確定這亂局中勝出的學派爲官學。

不是趙曦要以惡意揣度他人,儘管沒有預料到這事會有這樣大的影響,可趙曦還是知道道統爭端的。

孔聖人都有誅少正卯的典故,更何況孔聖人的這些門人?

這時候,那怕是做的有些過分了,有孔聖人在前面頂着,他們也能找到藉口,爲自己的無恥辯解。

儘管趙曦對王安石、司馬光等人的人品很信任,可卻不敢相信他們的門生弟子也一樣品性高尚。

更何況這還是道統之爭,誰知道人品和道統那一樣能佔了上風?

不管是不是有政事堂的摻合,是不是各個學派有意爲之,既然是官方組織這次庭辯,那所有關於庭辯的活動,就必須由官方來組織。

也罷,大不了變一下庭辯的流程唄,既然自己倡議了,有了這樣大的盛勢,趙曦就不容許被攪亂了。

所有的主動權,還是在自己手裡。

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七七四章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三五三章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七百章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八四七章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七五六章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三七二章 殺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七四一章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一六四章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