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

“廣南西路太平寨,安南軍並無異動,陳兵在一萬左右。廣南西路新軍五百,禁軍兩萬已經向太平寨方向集結。這是廣南西路自主行爲。”

李憲負責皇城司探事,這些天很忙,派往廣南西路和大理的探知很多,並且利用軌道,建立了快捷的傳遞途徑。

“特磨道呢?”

“特磨道?”

唉!還是沒成長呀。李憲的茫然,讓趙曦很是不放心。

大局觀,是情報收集方面基本素養。

收集情報,是絕對不能被敵方行動干擾的。

“特磨道暫時沒有奏報。”

李憲很不肯定,只能用這種方式回話了。

“太平寨既然廣南西路介入,你着人重點放在特磨道吧,以安南的高邦一帶爲重點。”

國朝新幣,現在已經是周邊所有鄰國的流通貨幣。

這時代的人不瞭解通用貨幣的作用,趙曦是清楚的。

新幣工藝的保密程度,確保了國朝幣種的獨一無二,可經過這麼多年,趙曦不相信沒人想過仿製新幣。

而特磨道錳礦,肯定會被人關注的。

糧食…~在安南以及那些小國,沒有誰真的去在意,可錢幣不一樣。

趙曦絕不信安南會因爲糧食的事,敢在國朝守孝時,大兵壓境。不值當。

那怕是配合高氏謀反,安南也不會因爲糧食冒犯國朝。

唯有錳礦纔是安南的目標。

要說是入侵併佔據錳礦,趙曦覺得安南也沒那個膽。

趙曦認爲,安南是想趁火打劫,混水摸魚…~錳礦他們不認識,也沒有,想趁這個機會,能進入廣南境內,收拾些錳礦而已。

高氏謀反是真的藉機,也是在試探國朝的底線。

如果高氏謀反成功,而國朝依然遵守三年不動兵事的陳例,那麼,很有可能高氏會會同安南對特磨道來一次掠奪。

畢竟現在的趙曦,有一個至孝的名聲。

這也是趙曦慢慢才把這些條理的,同時他也有了對整個事件的全盤考慮。

這也得感謝司馬光,倘若司馬光不攔一下,估計現在已經出兵了,甚至把高氏的叛軍殲滅了,連安南也一併收拾了。

痛快是痛快了,卻無法達到現在自己的謀劃。

奏摺越來越多了,已經有零星的對自己按兵不動的指責了。

趙曦也有點着急了,替高氏着急……這麼多年的預謀,不至於五個月了還拿不下大理吧?

“官家,高氏已經攻佔了?咩城,大理王室放棄抵抗,在親兵的守護下,逃出?咩城,仗着火槍和火藥彈的威力,向礦城方向逃竄。”

終於來了,這情況趙曦等很久了。

“密令皇城司探知,沿路幫助大理王室進入礦城。着令礦城守衛兵,進入戰備狀態。”

“遣兩千工坊城守衛,攜五千人兩個基數的火藥彈,趕往東川礦城。”

“務必在朝廷隊伍進入大理以前,確保礦城不丟……”

還不到朝廷出兵的時機,趙曦又有點擔心礦城守衛的作戰能力。

只能是先行派遣工坊城守衛支援。

這事算是他產業體系內部的事,倒也不用跟相公們商量。

這樣做,也可以緩解一下那些在礦城有份子的朝臣的情緒,別太着急了,直接從議論朝政變成了議論他趙曦。

這時候,政事堂也接到了?咩城被高氏攻陷的奏報。

這可真到了十萬火急的時候。

礦城佔地的確是由國書而確定的,但那個國書是跟大理段家,不是高氏。

儘管官家當初前瞻性的要求大理的段家、高家、楊家都簽了印。可如今高氏執掌大理,勢必會對原來的協議提出修改。

朝廷必須得有態度了,那怕是惹毛官家,政事堂也不能再等待了。

“官家,如今必須得拿出個態度了。大理王位更迭,朝廷可不予理會。但必須針對可能出現的,有可能造成國朝利益損失的事態有個議定。”

“是否出兵可以擱置,但朝廷必須提前對高氏評估,不管是認可高氏王位,還是拒不認同,都需要朝廷定下來。”

“臣等建議,可先行遣成都路新軍禁軍在東川邊境陳兵,以震懾高氏,避免其要挾國朝,更改礦城協議。”

這是真着急了,就說嘛,礦城那麼大的利益,政事堂居然能無視。

剛集議,相公們就一個個不間斷的開始拿主意了。

“我想等高氏即位……”

趙曦說的很平淡,好像很不在意相公們的情緒。

“官家……”

富弼剛開口,又停下了。

等高氏即位?難不成官家真的要妥協?真的認可高氏謀反?

這是萬萬不可的!

“高氏即位當日,就是國朝出兵之時。當然,如果高氏再向廣南動兵就更好了。”

趙曦這番話徹底把諸位相公弄愣了。

要說干預大理內亂,出兵最好的時機,應該是高氏起事之時。

要說是保全礦城的利益,陳兵東川邊境,是當下最恰當的措施。

高氏即位後出兵,還希望高氏向廣南用兵。這是什麼意思?

看相公們還沒明白,趙曦也不準備藏着掖着了。

“高氏謀反,與安南不相干,或者說高氏有能力拿下大理。安南陳兵邊境說不過去。”

“我考慮,高氏應該是與安南有過溝通,借國朝守孝的時機,對廣南錳礦來一次掠奪。”

“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狀況,一是依仗國朝守孝,二是安南在等待高氏謀反成功。”

“謀算錳礦,對於高氏,可以在謀反後仿製國朝新幣,以緩解大理內部的反對力量。對於安南,純粹是夜郎自大。”

“我決定高氏即位後出兵……因爲我想借此拿下大理,改土歸流!”

真把大家驚着了!

拿下大理?那可是藩屬國。

“官家……”

對藩屬國用兵,道義上站不住腳,沒有充分的理由,會造成更多的藩屬國羈糜州有了逆反心理。

“藩屬國是指段氏大理的王位,而不是高氏。在高氏即位的那一刻起,已經不再是國朝的藩屬國。”

“段氏流亡,失去了大理的統治權,國朝出兵沒有幫段氏復國的義務。”

“國朝出兵可以借段氏之名,將來段氏也可以繼續做大理王。但大理的防衛,必須由國朝派駐軍伍。”

趙曦明白富弼要說什麼,直接打斷了,把自己的理由說了。

“如何讓這件事名正言順,如何讓大理段氏接受這樣的事實,還望朝廷完善。”

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七二二章 撤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五九一章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五九五章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九四七章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八章 甲子桃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六七六章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九四七章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六八章 沒死第五五八章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一六四章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七五四章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四一六章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四三七章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七二二章 撤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